2018 年养殖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概况
近年来,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改善了居民膳食结构,畜禽产品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并从需
求端拉动了养殖业的发展。2017 年,我国养殖业总产值达到 3.24 万亿元,同比增长 2.12%。目前,
我国人均肉类占有量达 64 公斤,直接从事畜禽养殖的收入占家庭农业经营现金收入的 1/6,养殖业
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达 583 家,养殖业日益呈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发展趋势。
图 1 2013~2017 年我国农业和养殖业总产值及增长率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 2 2008~2017 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及增长率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近年来,受猪肉与鸡肉产量下降影响,我国肉类总产量小幅下降,整体仍属稳定。2017 年,我
国肉类总产量 8,431.00 万吨,同比下降 1.25%。从畜禽产品的产量上来看,猪肉产量稳居各畜产品之
首,为养殖业的主要产品,2017 年猪肉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止住持续两年的下跌趋势。奶类和禽
蛋产量位列二、三位,其中奶类产量近年来有所波动,发展进入瓶颈。受祖代鸡引种受限影响,鸡肉
产量自 2015 年起持续下降,2017 年为 1,160.00 万吨,同比下降 5.69%。牛、羊肉产量方面,随着居
民收入的逐步提高,牛、羊肉的需求量持续增长,带动产量稳步上升,由于我国牛、羊现代化养殖起
步较晚,产量难以大幅提高,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
1
图 3 2007~2017 年我国主要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Wind
考虑到养殖行业内发债企业以生猪、肉鸡和奶牛养殖业务为主,故本文主要围绕生猪、肉鸡和奶
牛养殖对养殖行业进行分析。
1.生猪养殖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规模化程度有所提升。供给方面,受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环保政策不
断加码以及非洲猪瘟突然爆发等因素综合影响,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生猪供给可能略有下降;
需求方面,猪肉需求在经历长时间的增长后,近三年来持续小幅下降;总体看,未来一段时间内,我
国猪肉供需呈微平衡状态。2017 年,受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犹存、猪肉消费持续下降影响,全年猪肉
价格呈现出供需博弈格局下的下行趋势,下降幅度为 17.75%;2018 年上半年受价格下行影响,养殖
户加速出栏,生猪供过于求,生猪价格延续下降趋势,下半年初始价格有所上行,但非洲猪瘟的爆
发对短期生猪价格形成扰动。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生猪严重过剩的局面已得到缓解,猪肉价格有
望逐渐回升。
图 4 2013~2017 年我国猪肉平均批发价 单位:元/公斤
资料来源:农业部
2
行业现状: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但仍以散养农户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驱动及
市场发展,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有所发展:2007~2016 年,散养户的数量从 8,220 万户减少到
3,970 万户,而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从 125 万户增加到 272 万户;年出栏 500 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的
生猪出栏量占比从 22%增加到 55%。随着环保政策的逐步收紧,我国生猪养殖结构将不断优化,行
业集中度将继续提升。但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低,截至 2017 年底,我国生猪养
殖行业 CR10 仅为 8%左右,而同期出栏在 50 头以下的生猪养殖场数量占全国总养殖场数量的比例
在 90%以上,导致目前我国肉猪养殖主体仍为散养农户。
行业供给:从能繁母猪存栏量来看,2012 年至今,受散养户逐步退出,补栏意愿不强烈等多方
面因素影响,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跌;但受规模化养殖程度提升影响,PSY 指标(每头母猪每年所
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下跌带来的影响。由于 2016
年猪价下跌导致养殖户有压栏观望情绪并延迟补栏,2017 年我国生猪存栏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出栏
量较上年略有增加。2017 年,我国生猪存栏量 34,153 万头,较年初下降 7.02%;生猪出栏量 68,861
万头,较上年上升 0.52%。2018 年 1~9 月,我国生猪存栏量 32,501 万头,同比下降 7.12%;生猪出
栏量 49,579 万头,同比上升 2.81%,主要系养殖户对后期猪价走势预判不清,加速出栏所致。补栏
不及时、出栏在加速的状况将可能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生猪供给不足。
由于从能繁母猪妊娠到商品猪出栏通常需要 1 年左右的时间,当期能繁母猪的存栏量影响的是
1 年后的生猪出栏量,以 2013~2017 年的生猪出栏量除以 2012~2016 年的能繁母猪存栏量可大致估
算出 2012~2016 年我国的 PSY 指数分别为 14.12 头、14.89 头、16.51 头、18.04 头和 18.78 头,随着
生猪养殖技术的提高及规模化程度的提升,PSY 指数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结合美国等发达国家平均
PSY 指数约 25 头,且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 30 年的历史情况,长期来看我国能繁母猪的存栏量
将缓慢下降。短期来看,由于 2017 年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下降、生猪存栏量下降和生猪出栏量增长,
预计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猪肉供给量将小幅下行。
图 5 2009~2018 年 9 月我国生猪与能繁母猪的存栏与出栏量 单位:万头
资料来源:Wind
从政策角度看,环保禁养政策作为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给整个养殖业带来了较大冲击。
2015 年,“水十条”规定 2017 年底前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2016
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禁养区范围进一步扩大,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养殖优
3
势不断凸显,生猪养殖企业开始西进北移;2018 年起我国施行《环境保护法》,生猪养殖业需要交纳
环保税,环保政策进一步加码。各地不断加大的环保压力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直接影响,还间接影响
了猪饲料的价格,多地化工厂减产甚至停产,造成猪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价格上涨,进一步挤压了养
猪企业的获利空间,在提升养殖规模化程度的同时加剧了猪价波动。
行业需求: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在 2014 年之前保持总体增长态势,并于 2014 年达到 5,719 万吨的
历史高点。2015 年,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出现负增长,主要系人们饮食结构变化及猪肉价格提升所致。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农村人口对猪肉需求量的增长,2015 年后猪肉消费总量降幅收窄;预
计未来猪肉需求量将保持稳定。
图 6 1975~2017 年我国猪肉消费总量及增长率 单位:万吨、%
资料来源:Wind
从替代品角度看,猪肉的替代品主要由牛肉、羊肉、鸡肉。2015 年以来受成本增加、环保政策
加码和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的三重影响,牛肉、羊肉、鸡肉价格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尤其是 2017
年以来,牛肉、羊肉、鸡肉价格有所上行,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猪肉需求。
图 7 2013~2017 年我国牛肉、羊肉、鸡肉和猪肉的平均批发价格 单位:元/公斤
资料来源:农业部
猪肉价格:猪肉价格的高低取决于供给需求相对关系。如前所述,由于我国猪肉需求近年来较为
稳定,因此供给在猪肉价格的形成中具有重要影响。同时,由于猪的饲养周期长,从能繁母猪存栏上
4
升后,11 个月才增加生猪供给,加上我国生猪供给仍有一半左右来自散养户,因此猪肉供给容易进
入“供给不足→猪价上涨→养殖规模扩大→供给过剩→猪价下跌→养殖规模缩减→供给不足”的周期
循环,进而影响了猪肉价格。从 2006 年以来,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已经历 3 次猪周期,最近的一次猪
周期大致从 2014 年底开始。
图 8 2006~2017 年我国猪周期示意图 单位:元/公斤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以中国畜牧业信息网披露的 22 省生猪平均批发价为锚定价格,2014~2015 年,生猪价格与生猪
存栏存在约 6 个月左右的时滞,整体呈反向变动,即存栏下降导致价格上升、存栏增加导致价格下
降。
图 9 2014~2018 年 9 月我国生猪存栏与生猪平均价 单位:万头、元/公斤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22 个省市:平均价:生猪)、中国政府网(生猪存栏)
2016 年初,生猪存栏处于 2014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加上 2016 年 1 月份全国大范围极低温度造
成了仔猪存活率偏低,市场普遍预期 2 季度中后期及 3 季度生猪供应偏紧,在此看涨氛围影响下,
养殖户 2016 年 3~6 月压栏惜售情况严重,存栏量不断增加,市面上生猪供应减少,造成猪价快速上
涨,并于 2016 年年中到达 21.12 元/公斤的历史高位;2016 年下半年,受上半年猪价提升影响,养殖
户出栏、补栏积极性均较大,生猪价格先降后升,整体维持高位。
2017 年,受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持续走低,以及环保政策关停中小养殖场时间截止,
猪肉价格理应上涨,但实际因为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犹存、猪肉消费自 2014 年起持续下降影响,全年
猪肉价格呈现出供需博弈格局下的下行趋势。截至 2017 年底,生猪价格为 14.92 元/公斤,较年初
18.14 元/公斤下降 17.75%。
5
2018 年上半年,受价格下行影响,养殖户加速出栏,生猪供过于求影响,生猪价格延续下降趋
势,并于 2018 年 4 月底到达截至目前本轮猪周期调整的最低点 10.10 元/公斤;2018 年 6~8 月,受养
殖户补栏积极性降低,生猪严重过剩的局面已有所缓解影响,生猪价格有所上行;2018 年 8 月以来,
受非洲猪瘟突然爆发导致全国生猪调运基本暂停影响,短期内,生猪主产区的生猪难以调出,造成区
域内供大于求,猪价有所下降;生猪主销区的供给量不足、以及消费意愿的维持,猪价有所上涨。长
期来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猪价将受供给收缩影响逐渐回升。
图 10 2016~2018 年 9 月我国生猪存栏与生猪平均价 单位:万头、元/公斤
资料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中国政府网
2.肉鸡养殖
2018 年中我国肉鸡养殖行业规模化率已达 79%,规模化程度远高于其他畜种。供给方面,近年
来受国外疫情与贸易摩擦因素影响,我国祖代鸡引种量下降,导致在产父母代的存栏量有所下降,
所以商品代鸡苗的供应量降价升;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肉鸡供给量将继续缩减。需求方面,近年
来,我国禽流感等疫病出现频繁,鸡肉消费量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受过去几年主动和被动去产能
叠加影响,祖代鸡的供给大幅下降,逐渐向商品代鸡传导,推升鸡价上升。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内,鸡
价维持高位运行的可能性较大。
我国肉鸡主要包括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和肉杂鸡,在鸡肉产量中的占比分别为 60%、37%和 4%。
就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两大主流品种而言,白羽肉鸡具有成长快、抗病差、规模化养殖程度高的特
点,多用于快餐市场;黄羽肉鸡具有成长慢、口感好、抗病好、规模化养殖程度不高的特点,多用于
鲜食市场。近年来,年出栏 5 万羽以下的肉鸡养殖户不断减少,5 万羽以上的规模化养殖户逐渐增多,
根据农业农村部披露情况,2018 年中我国肉鸡规模化率已达 79%,远高于其他畜种。规模化养殖企
业凭借不断提升的生产效率及内部治理能力将规模、资金、技术和成本等优势进一步扩大,普通散养
户很难与之竞争,特别是在面对 H7N9 等突发事件时,规模化企业凭借着雄厚的资金实力与全面的
疫病预防机制,能够有效化解风险。
肉鸡产业是一个由若干密切相关的以纵向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多元代际畜禽产业,从曾祖代肉种
鸡、祖代肉种鸡、父母代肉种鸡、商品代肉鸡到鸡肉产品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代次繁育流程。由于
原种鸡种源垄断以及极高的技术壁垒,造成了全球祖代鸡产能集中度极高。我国的白羽鸡祖代种鸡主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