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利用针孔或透镜来形成物体反射的影像,并记录下来。 第一章 概论 一、原理与基础 1、原理:小孔成像 2、基础:早期是照相机制造技术和感光材料技术;现代受到机密机械、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二、所谓摄影技术及发展沿革 1、缩微摄影:是在感光材料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和过程。 2、缩微摄影技术又称文献复制技术,制作(拍摄、冲洗加工、拷贝)、管理和使用缩微品的有关技术统称为”缩微摄影技术” 3、缩微摄影拍摄机有平台式、逆平台式、轮转式,冲洗又被称为“暗室技术” 4、缩微摄影技术是档案与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保护档案原件、提高档案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重要作用。 5、缩微摄影技术系统流程图:资料、拍摄、冲洗、拷贝、输出、存贮、阅读复印检索 6、缩微品只能依靠放大镜、放映机和阅读器才能阅读,依靠缩微复印机放大为复印件 7、丹赛开创了缩微摄影技术,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记录装置是COM 三、缩微摄影技术特点与作用 1、特点 存储密度大;记录效果好;记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缩微品规格统一;易于还原拷贝 2、缺陷 无法记录动态信息;阅读时眼睛易疲劳;无原件的美感与质感;不能完全代替原件的凭证作用;阅读时无法加注和批改;一次性投资大;保管条件要求严格 3、作用 缩小保存空间;保护和代替原件;便于长期保管;便于文献收集与交流;提高办公效率 4、摄影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拍摄技术和暗室技术 5、摄影四要素:光线、色彩、构图、命题 第二章 感光材料的形式 一、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1、感光材料是指具有光敏性的材料,见光能分解,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形成影像的材料 2、感光材料的结构:感光层(加工后成为影像层)+支持体,既可以依据感光层的感光物质,也可以依据支持体对感光材料的分类。 3、感光材料的类型: 银盐感光材料:普通摄影胶片、缩微摄影胶片、干银胶片 非银盐感光材料:重氮片、微泡片、光导热塑胶片、PD胶片 二、缩微品的形式 缩微品是指含有缩微影像的各种信息载体,分为卷式缩微品和片式缩微品 1、卷式缩微品以保存为目的,按装片式分为片盘式、单输盒式、双轴盒式、片式,具有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完整性好、容易转换、便于管理等优点,同时具有不易修改和补充、检索时间长、容易损坏胶片等缺陷。 2、片式缩微品以单张胶片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散叶片。分为条片、封套片、开窗卡片、和缩微平片(用切口和切角的位置来判断影像面) 第三章 照相机的类型与结构 一、照相机的类型 按胶片类型分为:110、120、135、220、9.5mm 按用途分为:大型专业、中型专业、普通、全天候、立体、全视场、一步成像照相机 按取景方式分:同轴取景、旁轴取景 按感光材料和影像处理方式分为胶片机和数码相机 二、照相机结构 (一)镜头 1、镜头的质量要求 要有汇聚光线的能力,以便把来自景物的光线聚焦成像 畸变很小,能使景物所结影像成为一个平面 影像的外貌形态必须与景物的外貌形态相似 2、镜头的性能 焦距(标准镜头对角线的长度为40—60mm之间) 视角(标准视角大约为50度,视角与影像放大率成反比) 有效口径、相对口径(倒数为光圈系数,用A表示)和光圈(光圈的作用为控制通光量、控制景深、减少像差) 景深(景深小光圈大;景深大,光圈小;景深与焦距的关系成反比,镜头焦距的长短与影像的大小成正比;景深的大小与物距的大小成正比) 景深预测方法:运用照相机身上的景深预测按钮;利用镜头上的自动景深表 景深在拍摄时的应用:用大景深表现景物的深度;用小景深突出主题;用景深代替调焦,抓拍 镜头的种类:标准镜头(50度)、鱼眼镜头(>=180°)、广角镜头(60—90°)、远摄镜头(<30°)、变焦镜头 (二)快门 快门与光圈配合组成曝光组合,调节曝光量 1、快门作用: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控制被摄动体的清晰度和模糊量;实现特殊的拍摄功能 高速快门可以抓拍告诉动作的物体,保证动体清晰度 慢速快门可以保证胶片在低弱光线下的拍摄 2、快门的类型 机械式快门、电子式快门、程序式快门 (三)调焦机构 调节摄影镜头和感光片之间的距离,满足高斯公式 1、联动调焦法 2、目测式调焦法 (四)取景器 (五)输片装置 (六)机身、暗箱和附件(附属镜头、闪光灯、遮光罩、快门伐、三角架、近摄接圈、增距镜) (七)自动控制装置 1、自动曝光:光圈优先式、快门优先式、程序式 2、自动闪光 3、自动调焦 第四章 缩微摄影设备 一、缩微摄影设备的种类与特点 1、种类:制作加工设备、利用还原设备、质量检测设备、保存管理设备 2、特点:设备品种多样化;技术规格标准化;设备配套系列化;缩微技术多元化 二、缩微摄影机 1、种类及特点 常用:平台式(一般平台式、逆平台式、缩微平片式、开窗卡片式) 轮转式 特点:镜头解像力高,像差小;固定光圈和固定快门;采用灯光照明,使被摄原件的表面照度均匀一致;自动控制曝光量、自动输片、自动调焦等自动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坚固、耐久,使用寿命长;没有艺术意义和追求,没有普通摄影的拍摄技巧。 2、平台式特点 拍摄时,被拍摄原件置于平台上;曝光时处于相对静止 机构:机头、机身、照相装置、控制系统 3、轮转式 特点:狭缝扫描曝光,被摄原件的缩小影像与胶片同步运动;只是用16mm,缩率固定,可高速拍摄,适用于小画幅原件 三、缩微胶片冲洗 高温快速冲洗工艺,显影、漂水、定影、水洗、干燥 第五章 感光材料的结构与成分 一、黑白感光胶片的结构与成分 黑白感光胶片由保护层、乳剂层、结合层、片基、背涂层组成 (一)保护层:一般是添加了坚膜剂和防腐剂的明胶 (二)乳剂层:一般由粘合剂、光敏剂、增感剂、补加剂组成 1、粘合剂—明胶 性质:粘结性;坚膜性;照相活性(吸卤性);良好的三态及其转化:凝胶态、固胶态、溶胶态 2、光敏剂—卤化银 卤化银有氯化银、溴化银和碘化银,溴化银感光速度最快,氯化银次之,碘化银最慢,混合使用超加速性。纯净的卤化银感光速度很慢,且对蓝紫光敏感,加工时有意识地破坏其晶体结构及添加硫化物。 3、增感剂 化学增感剂只能增加卤化银的感光能力,不能扩大卤化银的敏感光谱范围,其常用物质为硫代硫酸盐 光谱增感剂不仅可以扩大卤化银的敏感光谱范围,还可以增加其感光能力,其常用物质为菁染料 4、补加剂 稳定剂:防止感光度下降 防灰雾剂:防灰蒙度上升 坚膜剂:提高明胶溶解点和机械强度 防腐剂:防止明胶被细菌侵蚀而腐蚀 乳剂层的涂布有单层涂布、混合涂布、双层涂布、多层涂布等方式 (三)结合层 特殊化学胶液,增强乳剂层与片基的结合力 (四)片基 硝酸片基、醋酸片基、聚脂片基 黑白胶片的片基为了实现防光晕效果,一般染成淡灰色或淡蓝色 (五)背涂层 防光晕、防静电、防卷曲 二、彩色感光胶片的结构与成分 (一)光与色 1、人眼色觉原理:锥体细胞(分辨波长和频率产生色觉反应)、柱体细胞(对光的强度敏感) 锥体细胞所含视色素分为三种单元:感蓝单元、感绿单元、感红单元 2、原色光和补色光 色觉原理:红、绿、蓝被称为三原色 摄影学:红光+绿光+蓝光=白光 将白光中减去某一原色光所得到的色光称为该原色的补色光 白光—蓝光=黄光,黄光为蓝光的补色光 白光—绿光=品红光,品红光为绿光的补色光 白光—红光=青光,青光为红光的补色光 某两个补色光相叠加等于第三种补色光的原色光 某两种补色光的原色光叠加等于第三种补色光 (二)彩色感光胶片的结构与成分 1、结构:保护层、感光乳剂层、防光晕层、片基 彩色与黑色胶片不同之处就在于彩色胶片的感光乳剂层有感蓝层、感绿层、感红层。 为改善成像效果和保证色彩的饱和度,在三个感光层之间有滤光层。 2、成分 保护层——明胶,防光晕层——炭黑,片基的成分和黑白胶片一样,彩色感光胶片感光层除明胶、卤化银、增感剂外,还有成色剂。上乳剂层为黄色成色剂;中乳剂层为品红成色剂;下乳剂层为青色成色剂。 成色剂本身不是染料,而是一种能产生染料的中间体,且没有固定颜色,这种中间体只有在显影过程中于某种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才能产生染料,再由染料构成彩色影像。 三、像纸的结构与成分 (一)黑白像纸的结构与成分 1、根据像纸的结构分为:钡地纸(明胶保护层、乳剂层、含钡层、纸基)、涂塑纸(明胶保护层、乳剂层、树脂层、纸基、树脂层) 2、纸性与反差 反差是像纸的一种性能,反差大的像纸纸性就硬,制出照片缺乏中间层次,黑白对比越强烈 (二)彩色像纸的结构与成分 彩色像纸现在只用涂塑纸,其结构和感光胶片类似,感光层也是多层结构,不过其排列顺序是倒型分布 保护层—感红层—感绿层—感蓝层—涂塑层 四、缩微胶片的结构与成分 1、黑白银盐缩微胶片的结构与成分 结构:保护层、感光层(乳剂层)、上底防光晕层、片基、下底层(结合层)、背涂层(防光晕、防静电、防卷曲) 2、彩色银盐缩微胶片的结构与成分 同黑白胶片片基一样,只不过其乳剂层同样分为感蓝、感绿、感红,中间亦有滤色层和隔层 3、重氮胶片的结构和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