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RFC1769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

RFC1769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

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SNTP)

(RFC1769 ——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

本备忘录描述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这是网络时间协议(NTP) 的一个改写本,NTP协议适用于同步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时钟。当不须要实现RFC 1305 所描述的NTP完全功能的情况下,可以使用SNTP。它能用单播方式(点对点)和广播方式(点对多点)操作。它也能在IP 多播方式下操作(可提供这种服务的地方)。SNTP与当前及以前的NTP版本并没有大的不同。但它是更简单,是一个无状态的远程过程调用(RPC),其准确和可靠性相似于UDP/TIME 协议在RFC868描述中所预期的。

本备忘录淘汰相同的标题的RFC 1361。它的目的是解释用广播方式操作的协议模式,提供某些地方的进一步说明并且改正一些印刷上的错误。在NTP版本3 RFC 1305中说明的工作机理对SNTP的实现不是完全需要的。本备忘录的分发没有限制。

1. 介绍

RFC 1305 [MIL92] 指定网络时间协议(NTP)来同步因特网上的计算机时钟。它提供了全面访问国家时间和频率传播服务的机制,组织时间同步子网并且为参加子网每一个地方时钟调整时间。在今天的因特网的大多数地方, NTP 提供了1-50 ms 的精确度,精确度的大小取决于同步源和网络路径等特性。

RFC 1305 指定了NTP协议机制中的事件,状态,传输功能和操作,另外,还有可选择的算法,它改进测时质量并且减少了一些同步源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为了获得因特网上主要路径的延时精确到毫秒级,使用一些复杂的算法或者他们的等价算法是必要的。但是,在许多场合这样的精确度是不要求,或许精确到秒已足够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更简单的协议例如“时间协议”[POS83 ]已被使用。这些协议通过基于RPC交换:客户端请求此刻时间,然后服务器回传从某个已知时间点到现在的秒钟数。

NTP被设计成了性能差异很大的客户端及服务器均能适用,且适用于客户端及服务器所在网路有大范围的网络延迟和抖动的情况。今天的因特网上的NTP同步子网的大多数用户使用一个软件包包括了一整套的NTP 的选择和算法,是一个比较复杂,实时的应用系统。软件要适用于多种硬件平台:从巨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要在这样的范围都适用,它的庞大尺寸和复杂性就不适合于很多应用了。按照要求,探求一些可供选择的访问策略( 使用适合于精确度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简单软件)是有用的。

本备忘录描述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它是一个简化了的NTP服务器和NTP客户端策略。SNTP在协议实现上没有什么更改,在最近也不会有什么变动。访问范例与UDP/TIME 协议是一致的,实际上,SNTP应该更容易适用于使用个人计算机的 UDP/TIME 客户。而且,SNTP 也被设计在一个专门的服务器( 包括一台集成的无线电时钟)里操作。由于在系统里的那些各种各样反应机制的设计和控制,交付调节时间精确到微秒是可能的。这样的专门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强烈建议SNTP 仅仅在同步子网的末端被使用。 SNTP 客户端应该仅在子网的叶子( 最高的阶层) 操作并在配置过程中没有依靠其它NTP或者SNTP客户端来同步。SNTP 服务器应该仅在子网的根( 阶层1) 操作并在配置过程中,除一台可靠的无线电时钟外中没有其它同步源。只有使用了有冗余的同步源及不同的子网路径及整套NTP实现中的

crafted 算法,主服务器通常期望的可靠性才有可能达到。这种做法使主同步源在无线电时钟通信失败或者交付了错误时间时,还能用到其它几个无线电时钟和通向其它主要服务器的备份路径。因此,应该仔细考虑客户端中SNTP的使用,而不是在主服务器里的NTP的使用。

2. 工作模式与地址分配

象NTP一样,SNTP 能在单播(点向点) 或者广播(点对多点) 模式中操作。单播客户端发送请求到服务器并且期望从那里得到答复,并且(可选的),得到有关服务器的往返传播延迟和本地时钟补偿。广播服务器周期性地送消息给一指定的IP 广播地址或者IP多播地址,并且通常不期望从客户端得到请求,广播客户端监听地址但通常并不给服务器发请求。一些广播服务器可能选择对客户端作出反应请求以及发出未经请求广播消息;同时一些广播客户端可能会送请求仅为了确定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网络传播延迟。

在单播方式下,客户端和服务器的IP 地址按常规被分配。在广播方式下,服务器使用一指定的IP播送地址或者IP多播地址,以及指明的媒介访问播送地址,客户端要在这些地址上帧听。为此,IP 广播地址将限制在一个单独的IP子网范围,因为路由器不传播IP广播数据报。就以太网而论,例如,以太网媒介访问广播地址(主机部分全部为1) 被用于表示IP广播地址。

另一方面,IP 多播地址将广播的潜在有效范围扩展到整个因特网。其真实范围,组会员和路由由因特网组管理协议(IGMP) 确定 [DEE89 ],对于各种路由协议,超出了这份资料的讨论范围。就以太网而论,例如,以太网媒介访问播送地址(全部为1)要和分配的224.0.1.1 的IP 多播地址合用。除了IP 地址规范和IGMP,在服务器操作IP广播地址或者IP多播地址没有什么不同。

广播客户端帧听广播地址,例如在以太网情况下主机地址全部为1的。就广播地址的IP而论,没有更进一步规定的必要了。在IP多组广播情况下,主机可能需要实现IGMP,为的是让本地路由器把消息拦截后送到224.0.1.1 多播组。这些考虑不属于这份资料的讨论范围。

就当前指定的SNTP而论,其真正的弱点是多目广播客户端可能被一些行为不当或者敌对的在因特网别处的SNTP/NTP 多播服务器攻击而瘫痪,因为目前全部这样服务器使用相同的IP 多播地址:224.0.1.1 组地址。所以有必要,存取控制要基于那些以客户端信任的服务器源地址,即客户端选择仅仅为自己所知的服务器。或者,按照惯列和非正式协议,全部NTP多播服务器现在在每条消息内应包括已用MD5加密的加密位,以便客户端确定消息没有在传输中被修改。SNTP 客户端能实现那些必要加密和密钥分发计划在原则上是可能的,但是这在SNTP被设计成的那些简单的系统里不可能被考虑。

考虑到没有一个完整的SNTP规范,故IP 广播地址将使用在IP子网和局域网部分(指有完整功能的NTP服务器和SNTP客户端在同一子网上的局域网),而对于IP 多播地址来说,将只能用在为达到以上相同目而设计的特例中。尤其,只有服务器实现了RFC 1305 描述的NTP认证时(包括支持MD5消息位的算法),在SNTP 服务器里的IP 多播地址才被使用。

3. NTP时间戳格式

sntp使用在RFC 1305 及其以前的版本所描述标准NTP时间戳的格式。与因特网标准标准一致, NTP 数据被指定为整数或定点小数,位以big-endian风格从左边0位或者高位计数。除非不这样指定,全部数量都将设成unsigned的类型,并且可能用一个在bit0前的隐含0填充全部字段宽度。

因为SNTP时间戳是重要的数据和用来描述协议主要产品的,一个专门的时间戳格式已经建立。 NTP用时间戳表示为一64 bits unsigned 定点数,以秒的形式从1900 年1月1 日的0:0:0算起。整数部分在前32位里,后32bits(seconds Fraction)用以表示秒以下的部分。在Seconds Fraction 部分,无意义的低位应该设置为0。这种格式把方便的多精度算法和变换用于UDP/TIME 的表示(单位:秒),但使得转化为ICMP的时间戳消息表示法(单位:毫秒)的过程变得复杂了。它代表的精度是大约是

200 picoseconds,这应该足以满足最高的要求了。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 Seconds |

+-+-+-+-+-+-+-+-+-+-+-+-+-+-+-+-+-+-+-+-+-+-+-+-+-+-+-+-+-+-+-+-+

| Seconds Fraction (0-padded) |

+-+-+-+-+-+-+-+-+-+-+-+-+-+-+-+-+-+-+-+-+-+-+-+-+-+-+-+-+-+-+-+-+

注意,从1968 年起,最高有效位(整数部分的0 bit位) 已经被确定,64 位比特字段在2036 年将溢出。如果NTP或者SNTP在2036 年还在使用的话,一些外部方法将有必要用来调整与1900年及2036 年有关的时间 (136 年的其它倍数也一样)。用这样的限制使时间戳数据变得很讲究(要求合适的方法可容易地被找到)。从今以后每136 年,就会有200picosecond 的间隔,会被忽略掉,64 个比特字段将全部置为0 ,按照惯列它将被解释为一个无效的或者不可获得的时间戳。

4. NTP 报文格式

NTP 和SNTP 是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的客户端 [POS80 ],而UDP自己是网际协议( IP) [DAR81 ] 的客户端. IP 和UDP 报头的结构在被引用的指定资料里描述,这里就不更进一步描述了。UDP的端口是123,UDP头中的源断口和目的断口都是一样的,保留的UDP头如规范中所述。

以下是SNTP 报文格式的描述,它紧跟在IP 和UDP 报头之后。SNTP的消息格式与RFC-1305中所描述的NTP格式是一致的,不同的地方是:

一些SNTP的数据域已被风装,也就是说已初始化为一些预定的值。NTP 消息的格式被显示如下。

1 2 3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

|LI | VN |Mode | Stratum | Poll | Precision |

+-+-+-+-+-+-+-+-+-+-+-+-+-+-+-+-+-+-+-+-+-+-+-+-+-+-+-+-+-+-+-+-+

| 根延迟 |

+-+-+-+-+-+-+-+-+-+-+-+-+-+-+-+-+-+-+-+-+-+-+-+-+-+-+-+-+-+-+-+-+

| 根差量 |

+-+-+-+-+-+-+-+-+-+-+-+-+-+-+-+-+-+-+-+-+-+-+-+-+-+-+-+-+-+-+-+-+

| 参考标识符 |

+-+-+-+-+-+-+-+-+-+-+-+-+-+-+-+-+-+-+-+-+-+-+-+-+-+-+-+-+-+-+-+-+

| |

| 参考时间戳(64) |

| |

+-+-+-+-+-+-+-+-+-+-+-+-+-+-+-+-+-+-+-+-+-+-+-+-+-+-+-+-+-+-+-+-+

| |

| 原始时间戳(64) |

| |

+-+-+-+-+-+-+-+-+-+-+-+-+-+-+-+-+-+-+-+-+-+-+-+-+-+-+-+-+-+-+-+-+

| |

| 接受时间戳 (64) |

| |

+-+-+-+-+-+-+-+-+-+-+-+-+-+-+-+-+-+-+-+-+-+-+-+-+-+-+-+-+-+-+-+-+

| |

| 传送时间戳(64) |

| |

+-+-+-+-+-+-+-+-+-+-+-+-+-+-+-+-+-+-+-+-+-+-+-+-+-+-+-+-+-+-+-+-+

| |

| |

| 认证符(可选项) (96) |

| |

| |

+-+-+-+-+-+-+-+-+-+-+-+-+-+-+-+-+-+-+-+-+-+-+-+-+-+-+-+-+-+-+-+-+

如下一部分描述,在SNTP 里大多数这些字段被预规定的数据给赋初值。为完整起见,每个字段的功能在下面被简要总结。

1.闰秒标识器:这是一个二位码,预报当天最近的分钟里要被插入或删除的闰秒秒数。用1/0

表示,分别说明如下:

LI Value 含义

--------------------------------------------------------------------------------------00 0 无预告

01 1 最近一分钟有61秒

10 2 最近一分钟有59秒

11 3 警告状态(时钟未同步)

2.版本号:这是一个三bits的整数,表示NTP的版本号,现在为3。

3.模式:这是一个三bits的整数,表示模式,定义如下:

mode 含义

0保留

1对称性激活

2被动的对称性

3客户端几

4服务器

5广播

6为NTP控制性系保留

7为自用保留

在点对点模式下,客户端机在请求中设置此字段为3,服务器在回答时设置此字段为4;在广播模式下,服务器在回答时设置此字段为5。

4.stratum(层):这是一个8bits的整数(无符号),表示本地时钟的层次水平,数值定义

如下:

stratum 含义

0未指定或难以获得

1主要参考(如无线电时钟钟)

2-15第二参考(通过NTP/SNTP)

16-255保留

5.测试间隔:八位signed integer,表示连续信息之间的最大间隔,精确到秒的平方及。本字段的值从4(16s)到14(16284s);然而,大多数应用使用6(64s)到10(1024s)。6.精度:八位signed integer,表示本地时钟精度,精确到秒的平方级。值从-6(主平)到-20(微妙级时钟)。

7.根时延:32位带符号定点小数,表示在主参考源之间往返的总共时延,以小数位后

15~16bits。数值根据相关的时间与频率可正可负,从负的几毫秒到正的几百毫秒。

8.根离散:32位带符号定点小数,表示在主参考源有关的名义错误,以小数位后15~16bits。

范围:0~几百毫秒。

9.参考时钟标识符:32bits,用来标识特殊的参考源。在stratum 0(未指定)或stratum 1

(基本参考)的情况下,该字段以四个八位字节,左对齐,零填充的string表示。当没有NTP枚举时,使用下列ASCII标识符:

阶层代码意思

----------------------------------------------------------------

1 pps 精度校准源,例如ATOM(原子钟),PPS代表(

每秒脉冲精度源),等等

1 service 除了一般的NTP报时服务外,例如ACTS

(计算机自动化报时服务),TIME(UDP/Time协议),

TSP(Unix 报时服务协议),DTSS.

(数字化时间同步服务),等等

1 radio 一般的收音机服务,带有callsigns,例如CHU,

DCF77, MSF, TDF, WWV, WWVB, WWVH,等等

1 nav 无线电导航系统,例如OMEG(欧米加导航系统),

LORC(远距离无线电导航系统),等等

1 satellite 一般的卫星业务,例如GOES(地球同步轨道环境卫星),

GPS(全球卫星定位服务),等等

2 address 二级参考(4个八位二进制字节表示的NTP服务器因特网

地址)

--------------------------------------------------------------------------------

10.参考时间戳:64bits时间戳,本地时钟被修改的最新时间。

11.原始时间戳:客户端发送的时间,64bits。

12.接受时间戳:服务端接受到的时间,64bits。

13.传送时间戳:服务端送出应答的时间,64bits。

14.认证符(可选项):当NTP的认证机制已运行后,这个字段包含认证者的信息(参见RFC1305

中的附件C)。在SNTP中本字段一般被来报输入消息所忽略,也不用在输出消息中。5. SNTP 客户端操作

SNTP客户端与NTP/SNTP 服务器通信的模式是一个非持久状态的远程过程调用。在单播方式,客户端发给服务器(方式3) 请求并且期望服务器答复 (方式4)。在广播方式,客户端送并不请求只是等待一台或更多的服务器的广播消息(方式5) ,这取决于设置。根据客户端和服务器设置,单播客户端和广播服务器通常在从64 给1024 s 的间隔里发送消息。

单播客户端初始化SNTP 报文首部,再把消息发送到服务器,然后从服务器回复的报文中剥去时间包。为此,上面提到的所有报文首部字段,除第一个八位字节外都设置成0。在这个八位字节里Li 字段设置为0( 没有警告) 和方式字段设置为3(客户端)。VN 字段必须同NTP 或者SNTP 服务器的软件版本一致;但是,NTP 版本3( RFC 1305)的服务器也将接受第2( RFC 1119) 版本的消息以及版本1( RFC 1059)的消息,而NTP 版本2服务器也将接受NTP 为版本1的消息。版本0 ( RFC 959) 消息不再被支持。因为今天因特网已有了NTP 服务器操作的3个版本,推荐VN 字段设置1。

在单播及广播方式下,单播服务器回答及广播以上所述的所有字段;但是,在SNTP下,各字段中,只有传送时间戳在非零情况下才有明确的意思

.这个字段的整数部分包含服务器此刻的时间,其格式与UDP/TIME 协议相同[POS83].这个字段的fraction部分通常是有效的, SNTP的精确度证明可以精确到秒。如果传送用时间戳字段是全0,则该消息将被忽略。

在广播方式下,客户端没有附加信息用以计算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传播延迟,因为在此方式下,传送用时间戳和接收时间戳字段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在单播方式,大多数客户端也会选择忽略原始时间戳和接收时间戳字段。但是,在单播方式下,一种简单的计算可以用来计算与服务器有关的往返传播延迟d及本地时钟补偿t,通常对在数十毫秒内。为此,客户端在请求包中将本地时钟时间按NTP的格式写入源时间戳。当收到答复时,客户端将目的时间戳作为到达时间,并根据它的本地时钟,将其转变成NTP格式。下述表格总结4个时间戳。

用时间戳名字 ID 产生

------------------------------------------------------------

原始时间戳T1 时间请求由客户端送

收到时间戳T2 时间请求在服务器收到

传送时间戳T3 时间答复通过服务器送

目的地时间戳T4 时间答复在客户端收到

往返传播延迟d和本地时钟补偿t定义为:

D =( T4 - T1) - ( T2 - T3)

T =(( T2 - T1) +( T3 - T4)) /2。

下述表格是SNTP客户端操作的总结。在表格里显示有两种推荐的错误检查方式。在全部NTP 版本里,如果Li 字段为3;或者阶层字段不在第1-15范围里;或者传送用时间戳是0,服务器决不同步或者不予同步成过去24小时内有效的时间源。在客户端的判断中,保留字段值也可能被检查。是否相信传送用时间戳取决于对这些字段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的有效性判断。

字段名请求回答

-------------------------------------------------------------

Li 0 闰秒指示器;如果是3

(非同步),则放弃该消息

VN 1( 参见正文) 忽略

方式3( 客户端) 忽略

阶层0 忽略

轮询 0 忽略

精度0 忽略

根延迟0 忽略

根差量0 忽略

参考标识符0 忽略

参考时间戳0 忽略

原始用时间戳0 忽略( 参见正文)

收到用时间戳0 忽略( 参见正文)

传送天的时间戳0 时间;如果是0

(非同步),则忽略该消息

Authenticator. (不使用) 忽略

6. SNTP 服务器操作

SNTP 服务器与NTP 或者SNTP客户端操作的模式是一种没有持久状态的RPC 模式。全套的NTP 算法用来支持冗余校验和不同的网络路径,SNTP服务器通常不实现全套的NTP 算法,建议一台SNTP 服务器只与一个外部同步的时钟源一道操作,例如一台可靠的无线电时钟。这样的话,服务器总是工作在阶层1。

服务器可以工作在单播方式或广播方式或两者同时都用。当单播方式的服务器得到一条请求消息时,就在NTP或者SNTP 的来报头里修改特定字段,并把消息返回给发送人,也许还使用了与请求相同的信息缓冲区。如果不同步到一台正确操作的无线电时钟的话,服务器可能也可能不回答请求,但是回答是首选的,因为可达性可以忽略同步状态如何。在单播方式下,VN 和poll字段被完整地复制到应答包中的相同字段。如果请求的方式字段是3(客户端),那么在答复过程中它设置成4(服务器);否则,为了与NTP规范相符,这个字段设置成2(被动的对称性)。

在广播方式下,服务器只有在已同步的情况下,才发消息给一个正常运行的参考时钟。在此方式下, VN 字段设置成3(针对当前的SNTP 版本),方式字段设成5(广播)。字段poll设置服务器测试间隔,接近秒的平方。一台服务器既支持广播方式,同时也支持单播方式,这是非常合乎需要的。这对一些潜在的广播客户端来说尤其必要,因为这样做,能使用客户端机/服务器的消息来计算传播延迟,这一方法要优于只定时接收广播消息的方法。

在单播方式和广播方式下保留的字段被同样地设置。假定服务器是被同步成一台无线电时钟或者其它正确的主要参考源,则阶层字段设置为1(主要服务器),Li 字段设置为0;如果不是,阶层字段设置0,Li 字段设置3。精度字段的设置反映出本地时钟的最大的读数误差。对所有的实际情况来说,在NTP格式里被计算的值是小数点右边的有效数值,值被表示成负数时间戳形式。为了主服务器,根延迟和根差量字段可以设置成0,根差量字段能设置成任意数值(表示时钟的最大的期望误差值)。参考标识符设置指明主要参考源,如在上面在表格里说明的。

这些时间戳字段被设置如下。如果服务器未被同步或是首先启动的话,全部时间戳字段设置成零。如果同步,参考用时间戳设置成最后更新时间(来源于无线电时钟)或者设置成消息被送出的时间(如果更新时间不可以获得)。接收时间戳和传送时间戳字段设置成当时消息发出的时间。在单播方式下,原始时间戳字段直接从请求包的传送时间戳拷贝过来。因为客户端要用它来检查应答,所以复制完整很重要。用广播方式下,这个字段被设置成消息被送出的时间。下面的表格总结这些操作。

字段名请求回答

----------------------------------------------------------

Li 忽略0(正常), 3

(非同步)

VN 1, 2 或者3 3 或者从请求包中拷贝

方式3(参见正文) 2,4 或者5(参见正文)

阶层忽略服务器阶层

投票忽略拷贝请求包

精度忽略服务器精度

根延迟忽略0

根差量忽略0(参见正文)

参考标识符忽略来源标识符

参考时间戳忽略0 或者当前的时间

创造时间戳忽略0 或者当前的时间或者从

传送时间戳请求复制

01-第1章 局数据配置总体说明

C&C08 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操作手册局数据分册目录 目录 第1章局数据配置总体说明....................................................................................................1-1 1.1 概述....................................................................................................................................1-1 1.2 局数据配置总体原则..........................................................................................................1-4 1.3 局数据配置一般注意事项...................................................................................................1-5 1.4 MML使用说明....................................................................................................................1-5

第1章 局数据配置总体说明 1.1 概述 C&C08交换机的数据配置,按照所配置数据的功能分为硬件配置数据、计费数据、中继数据、字冠数据、用户数据、智能数据,按照用户习惯分为局数据、用户数据和特殊业务数据。局数据包括上述的硬件配置数据、计费数据、中继数据和字冠数据,具体配置顺序如图1-1所示。在表1-1中列出了图中各个方框所代表的主要配置内容。 硬硬硬硬硬硬 计计硬硬 七七七七七七硬硬 七中中七七七七七硬硬V5七七硬硬 PRA 七七硬硬 智智硬硬 字字硬硬 普普普普硬硬 硬字普普硬硬 V5普普硬硬 结结 设硬设设七设 PRA 普普硬硬 Ephone 普普硬硬 图1-1 数据配置步骤

网络协议总结版

文章来源: 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blog/static/8312073620089634134536/ 这个小结,很难写啊~~~网络的东西太多了~~主要是细节很多~~而且,协议也很多,感觉也没有必要去了解这些细节~~似乎找不到重点~~~也没好的办法 ~~~copy了一大堆资料,整理了几个问题~~~~希望可以勾勒出网络的框架~~有的是概要性质的,也有些是细节方面的,选择性的瞄一眼吧~~~貌似有的写的挺详细,有的就很简略~~~最后一看,有点像大杂烩了,嘿嘿嘿,能看完算你狠(LF)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 TCP/IP(*) ●CSMA/CD ●网桥 ●交换机 ●RIP 与 OSPF(*) ●集线器与交换器比较 ●虚拟局域网VLAN ●什么是三层交换 ●二层交换、三层交换、路由的比较 ●交换机与路由器比较(*) ●IP分片控制 ●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 ●TCP拥塞控制 ●CS模型与SOCKET编程(*) 其他还有一些很小很小的问题,放到最后了,包括协议三个要素,协议分层优点,NAT,ICMP等等 我觉得网络的重点仍然是对网络的整体性概念,如果不是专门进行协议开发的话,一般不会深入到协议的细节。仍然有重点。协议的重点是TCP和IP,然后概要性需要了解的是UDP,ICMP,ARP,RIP,OSPF等等,其他像NAT、CIDR、DNS、HTTP、FTP、SNMP等有个简单的了解可能更好。 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分组交换

OSI的模型与TCP/IP OSI每层功能及特点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在其上串行传送比特流,即所传送数据的单位是比特。此外,该层中还具有确定连接设备的电气特性和物理特性等功能。物理层的作用:尽可能地屏蔽掉各种媒体的差异。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网络节点间的线路上通过检测、流量控制和重发等手段,无差错地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为做到这一点,在每一帧中必须同时带有同步、地址、差错控制及流量控制等控制信息。 网络层为了将数据分组从源(源端系统)送到目的地(目标端系统),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使源的传输层传下来的分组信息能够正确无误地按照地址找到目的地,并交付给相应的传输层,即完成网络的寻址功能。 传输层传输层是高低层之间衔接的接口层。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当报文较长时将它分割成若干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协议分层中的最关键一层,该层以上各层将不再管理信息传输问题。 会话层该层对传输的报文提供同步管理服务。在两个不同系统的互相通信的应用进程之间建立、组织和协调交互。例如,确定是双工还是半双工工作。 表示层该层的主要任务是把所传送的数据的抽象语法变换为传送语法,即把不同计算机内部的不同表示形式转换成网络通信中的标准表示形式。此外,对传送的数据加密(或解密)、正文压缩(或还原)也是表示层的任务。 应用层该层直接面向用户,是OSI中的最高层。它的主要任务是为用户提供应用的接口,即提供不同计算机间的文件传送、访问与管理,电子邮件的内容处理,不同计算机通过网络交互访问的虚拟终端功能等。 TCP/IP 网络接口层这是TCP/IP协议的最低一层,包括有多种逻辑链路控制和媒体访问协议。网络接口层的功能是接收IP数据报并通过特定的网络进行传输,或从网络上接收物理帧,抽取出IP数据报并转交给网际层。 网际网层(IP层)该层包括以下协议:IP(网际协议)、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该层负责相同或不同网络中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主要处理数据报和路由。在IP层中,ARP协议用于将IP地址转换成物理地址,RARP协议用于将物理地址转换成IP地址,ICMP协议用于报告差错和传送控制信息。IP 协议在TCP/IP协议组中处于核心地位。 传输层该层提供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两个协议,它们都建立在IP协议的基础上,其中TCP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服务,UDP提供简单的无连接服务。传输层提供端到端,即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主要功能是数据格式化、数据确认和丢失重传等。

建筑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网页配置方法

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网页配置 工地扬尘在线监测仪主要由扬尘监测单元、噪声监测单元、气象监测单元、数据采集处理单元、数据传输单元、LED屏显示单元、视频字符叠加单元、数据展示平台组成,实现工地环境参数的监测、展示、数据上传、视频叠加功能,完美对接政府监测平台,从而实现工地环境参数的24小时监管。 1网页配置方法 1.1初次登录 1:设备提供两个功能完全相同的网口(LAN口);配置时可以任意连接一个网口即可; 连接方式一:扬尘主机连接到本地局域网内的交换机或路由器时,用来配置扬尘主机的电脑也需要连接到该局域网内;如果该局域网内已经存在IP为192.168.1.252的设备,请使用连接方式二 连接方式二:将电脑使用一根网线直接连接到扬尘主机的网口;然后将自己电脑的IP配置为192.168.1.1网关配置为:192.168.1.1子网掩码配置为:255.255.255.0, 因针对不同的系统配置电脑IP的方式不一致,可以针对自己的系统通过百度配置电脑IP; 例如:使用的操作系统为win7系统,可以百度搜索:win7修改IP设置 2:设备连接电源,等到RUN灯亮起后; 3:打开浏览器,输入网址:192.168.1.252,出现以下界面;如果没有出现以下界面,几秒钟后重试;

4:输入默认用户名(admin),密码(admin888),点击登录;出现以下界面: 5:给该设备分配空闲有效的IP,及局域网的网关地址,DNS服务器和子网

掩码,点击“提交网络配置”;提示成功后,关闭电源即可,也可以直接进行后续操作,重启需要等待约1分钟; 1.2登录设备 1:设备上电; 2:解压之前下载过的文件,找到服务器搜索软件文件夹,进入,打开扬尘在线监测终端软件 3:点击”搜索设备”,会搜索所有在该局域网中的运行的设备

建筑施工总体部署方案

建筑施工总体部署方案 施工部署 1、部署原则 1)、合理有效的利用现场一切资源。根据甲方提供的水、电源,合理敷设临时水、电,以保证生产、生活需要。 2)、根据现场情况及施工安排,结合考虑其他施工单位的出行,修建临时道路,保证施工的正常有序进行。 3)、根据工程需要和现场条件,在业主指定区域现场设置办公区、材料库等临时设施。 4)、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在有限的工期内,合理配置资源,做到质量高、速度快。 2、总体部署 根据施工现场位置和条件,为保证施工进度的正常进行,施工采用分组施工的方法。依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时按2个班组分别布置,分别组织施工,统一管理,统一协调。 室内和室外分为两个班组,根据总体施工计划及各班组实际施工情况,合理安排。临时水、电按业主总体安排就近接入作业区。由于管线施工中交插作业多,需与各专业施工队伍积极合作,及时调整施工部署,确保总体工期目的实现。 施工安排:各班组基本独立进行,充分发挥机械施工优势,详细制定落实工、料、机进场计划,优化施工顺序和工序安排施工。 3、施工组织体系 根据本工程施工分散、交叉处理多、施工单位间交叉作业等特点,组织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配备各职能部门,做到准备充分,人员充足,相互协调,团结协作,职责分明,各负其责。选用实力强、经验多、管理严的施工队伍,另外专门组织水电维护、场容维护班组。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4.1、工期安排 4、施工组织安排 为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各项目目标的实现,我项目经理部有关人员将对本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对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做好各种技术保证措施;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施工机具的安排等问题进行良好的部署和协调。 5、施工前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准备工作 (1)施工现场交通 本工程将修建交通便道进行物料运输,从而使本工程的交通较为便利。

Ns2.34上leach协议的完美移植

Ns2.34上leach协议的完美移植 经过几天的不断实验,以及网上各位前辈的帮助,终于成功将leach协议完美移植到ns2.34上,下面是我的安装笔记。 Step1 在ns-2.34的目录下新建一个leach文件夹,将leach.tar.gz放入这个文件夹 Step2 在终端中进入这个目录下,键入tar zxf leach.tar.gz Step3 ①将leach/mit整个目录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中 ②将leach/mac目录下的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 mac-sensor.h, 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 mac-sensor-timers.h四个文件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mac中 ③将leach/tcl/mobility目录下的四个文件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tcl/mobility中 ④将ns-allinone-2.34/ns-2.34/tcl/ex目录下的wireless.tcl重命名为wireless_1.tcl,再将leach/tcl/ex目录下的wireless.tcl复制到ns-allinone-2.34/ns-2.34/tcl/ex中⑤将leach目录下的test,leach_test,package_up三个文件复制到ns-allinone-2.34/ ns-2.34中 Step3 修改文件 ①需要修改的文件有: ns-allinone-2.34/ns-2.34/apps/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app.h ns-allinone-2.34/ns-2.34/trace/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cmu-trace.h ns-allinone-2.34/ns-2.34/common/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packet.h ns-allinone-2.34/ns-2.34/mac/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ll.h,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http://biz.doczj.com/doc/c312449607.html,,phy.h,wireless-phy.c c,wireless-phy.h ②修改方法: 对于leach目录下相应的文件(即刚才未复制的文件),将代码中以“#ifdef MIT_uAMPS”开始,并以“#endif”结束的部分复制到以上文件对应的位置 这个过此要小心核对修改,否则前功尽弃 ③特殊情况 <1> ns-allinone-2.34/ns-2.34/common/packet.h中大约185行,根据其他变量的格式将代码更改为 #ifdef MIT_uAMPS static const packet_t PT_RCA = 61; #endif 并将最后一个枚举值改为62 这个过程可以随情况改变,还要注意的是packet.h文件并不是只改这一部分,前面的修改依然要。 <2> ns-allinone-2.34/ns-2.34/mac/wireless-phy.h,给类WirelessPhy添加public变量,大约105行 #ifdef MIT_uAMPS MobileNode * node_;

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配置要求

X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 配置内容及技术要求 一、建设内容:包括污水处理厂以下子系统 1、进、水口的COD在线监测系统各一套; 2、进、水口的氨氮在线监测系统各一套;(根据当地环保局要求可选); 3、进、水口明渠超声波流量计子系统各一套。 4、数据采集传输系统各一套; 5、进、出水口监测设备用不间断供电(UPS)各一台; 6、进、出水口仪表间安装1.5P空调各一台;(用户自备) 7、进、出水口仪表间各一间;(土建) 8、进、出水口巴歇尔槽制作各一项;(土建) 9、配套管线材料二套。 二、符合相关规范及标准 GB11914-89 《水质化学需氧量测定重铬酸盐法》 HJ/T 15-2007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超声波明渠污水流量计》HJ/T 377-2007 《环境保护产品技术要求化学需氧量(CODcr)水 质在线自动监测仪》 HJ/T 353-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安装技术规范(试行)》HJ/T 354-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验收技术规范(试行)》HJ/T 355-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行与考核技术规范(试 行)》 HJ/T 356-2007 《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数据有效性判别技术规范

(试行)》 HJ/T 212 《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测)系统数据传输标准》ZBY120-83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作条件温度、湿度和大气压力》GB50168-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三、采用设备技术要求及技术参数 1、仪器类型: ⑴进、出水口COD监测子系统要求采用重铬酸钾消解法,即重铬酸钾、硫酸银、浓硫酸等在消解池中消解氧化水中的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比色法测定剩余的氧化剂,计算出COD值,在满足该方法基础上采用了能克服传统工艺的种种弊端的先进工艺和技术。 ⑵进、出水口流量监测要求可直接安装在室外明渠测量流量,采用超声波回波测距原理,并方便用户和环保主管部门的核对检查。 ⑶数据采集传输子系统要求符合HJ/T 212-2005标准,满足山西省环保厅关于环保监测数据传输技术要求的规定,并具有可扩展多中心传输的功能,模拟量信号采集通道不少于8个。 ⑷不间断电源功率应达3000VA,停电时可延时20分钟,二套。 ⑸进水口仪表间不小于8.4平米,巴歇尔槽符合出水流量要求。 2、主要设备技术参数

电能计量装置配置原则精编版

电能计量装置配置原则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电能计量装置配置原则 1.配置原则 (1)贸易结算用的电能计量装置原则上应配置在供受电设施的产权分界处:发电企业上网线路、电网经营企业间的联络线路两侧都应配置电能计量装置。 (2)I、II、 III类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应按计量点配置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者专用二次绕组。电能计量专用电压、电流互感器或专用二次绕组及其二次回路不得接入与电能计量无关的。 (3)单机容量100MW及以上的发电机组上网结算电量,以及电网经营企业之间购销电量的计量点,宜配置准确度等级相同的主、副两套电能表。即在同一回路的同一计量点安装一主一副两套电能表,同时运行、同时记录,实时比对和监测,以保证电能计量装置的准确、可靠,避免较大的电量差错。 (4)35KV以上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中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离开关辅助触点,但可装设熔断器;35kV及以下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的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应不装设隔离开关辅助触点和熔断器。 (5)安装在用电客户处的贸易结算用电能计量装置,1OKV及以下电压供电的,应配置符合GB/T16934规定的电能计量柜或计量;35kV电压供电的,宜配置GB/T16934规定的电能计量柜或电能计量箱。 (6)贸易结算用的高压电能计量装置应装设电压失压计时器。未配置计量柜(箱)的电能计量装置,其互感器二次回路的所有接线端子、试验端子应能实施铅封。 (7)互感器的实际二次负荷应在25%~100%额定二次负荷范围内;电流互感器额定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应为电压互感器额定二次功率因数应与实际二次负荷的功率因数接近。 (8)电流互感器在正常运行中的实际负荷电流应为额定一次电流值的60%左右,至少应不小于30%。否则,应选用具有高动热稳定性能的,以减小变比。 (9)选配过载4倍及以上的宽负载电能表,以提高低负荷计量的准确性。 (10)经电流互感器接人的电能表,其标定电流宜不超过TA额定二次电流的30%,其额定最大电流应为TA额定二次电流的120%左右。直接接入式电能表的标定电流应按正常运行负荷电流的30%左右进行选择。(11)对执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客户,应配置可计量有功电量、感性和容性无功电量的电能表;按最大需量计收基本电费的客户,应配置具有最大需量计量功能的电能表;实行分时电价的客户,应配置复费率电能表或多功能电能表。 (12)配有数据通信接口的电能表,其通信规约应符合DL/T645的要求。 (13)具有正、反向送受电的计量点,应配置计量正向和反向有功电量以及四象限无功电量的电能表。一般可配置1只具有计量正、反向有功电量和四象限无功电量的多功能电能表。 (14)中性点绝缘系统(如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能计量点,应配置经互感器接人的三相三线(3×100V)有功、无功电能表;但个别经过验证、接地电流较大的,则应安装经互感器接人的三相四线(3×有功、无功电能表。 (15)中性点非绝缘系统(即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能计量点,应配置经互感器接人的三相四线(3×有功、,无功电能表。 (16)三相三线低压线路的电能计量点,配置低压三相三线(3×380V)有功、无功电能表;当照明负荷占总负荷的15%及以上时,为减小线路附加误差,应配置低压三相四线(3×380V/220V)有功、无功电能表,或3只感应式无止逆单相电能表。

施工总体部署(机械及劳动力配置)

施工总体部署 5.1施工管理目标 5.1.1质量目标 确保招标文件要求的质量目标实现,同时根据我单位综合实力,我们承诺: 质量标准:符合国家现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合格标准。 严格贯彻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保证“一次性验收合格”;确保“**杯”、“**杯”,争创“鲁班奖”。 5.1.2工期目标 开工日期:20xx年5月16日。 竣工日期:20xx年9月10日。 总工期:633日历天,完全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详见总工期横道图) 5.1.3安全文明施工目标 确保: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及机械伤害事故; 杜绝:重伤以上事故; 轻伤率:控制在6‰以内。 我单位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充足的安全投入,通过严密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及恶性中毒事件。创“省级安全施工标准化文明工地”。

5.2施工部署原则及要点 5.2.1部署原则 1、充分利用平面,组织流水施工的原则 根据施工图后浇带位分布位置,考虑异形结构尺寸,结构施工时将工作面划分施工段进行流失施工。 2、合理安排施工总平面,充分利用现场条件的原则 施工总平面的合理布置对于施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现场布置时要充分利用现场条件,进行合理安排,尽量做到大型机械设备(如塔吊)不但能够覆盖到主体工程,而且能够覆盖到加工场、材料堆放场,提高大型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3、用满时间,组织连续施工的原则 任何建设工程都是有时间限制的,任何优质的工程都是经过精雕细刻、花费大量时间施工出来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做出优质工程,必须充分利用时间,组织连续、不间断的施工,才能达到即定工程目标。 4、人员部署,材料场外加工的原则 在本工程中,所有的临时设施都沿施工围挡进行修建,钢屋架的深化设计、施工等需要进行专业分包,钢屋架的制作和预拼装大部分需要在场外进行。玻璃幕墙的制作、安装也需要委托专业单位进行,所以玻璃幕墙的制作和其他准备工作也需要在场外进行。场内只布置部分构件的堆放场地和材料加工区域。 5、控制节点工期原则

LEACH协议的算法结构及最新研究进展

LEACH协议的算法结构及最新研究进展 1 LEACH协议算法结构 LEACH这个协议的解释是:低功耗自适应集簇分层型协议。通过名字,我们就能想到这个协议的大概作用了。那么在这之中,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它的算法。 该算法基本思想是:以循环的方式随机选择蔟首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中,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源消耗、提高网络整体生存时间的目的。仿真表明,与一般的平面多跳路由协议和静态分层算法相比,LEACH协议可以将网络生命周期延长15%。LEACH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循环执行蔟的重构过程,每个蔟重构过程可以用回合的概念来描述。每个回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蔟的建立阶段和传输数据的稳定阶段。为了节省资源开销,稳定阶段的持续时间要大于建立阶段的持续时间。蔟的建立过程可分成4个阶段:蔟首节点的选择、蔟首节点的广播、蔟首节点的建立和调度机制的生成。 蔟首节点的选择依据网络中所需要的蔟首节点总数和迄今为止每个节点已成为蔟首节点的次数来决定。具体的选择办法是:每个传感器节点随机选择0-1之间的一个值。如果选定的值小于某一个阀值,那么这个节点成为蔟首节点。 选定蔟首节点后,通过广播告知整个网络。网络中的其他节点根据接收信息的信号强度决定从属的蔟,并通知相应的蔟首节点,完成蔟的建立。最后,蔟首节点采用TDMA方式为蔟中每个节点分配向其传递数据的时间点。 稳定阶段中,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蔟首节点。蔟首节点对蔟中所有节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信息融合后再传送给汇聚节点,这是一种叫少通信业务量的合理工作模型。稳定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网络重新进入蔟的建立阶段,进行下一回合的蔟重构,不断循环,每个蔟采用不同的CDMA代码进行通信来减少其他蔟内节点的干扰。 LEACH协议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即簇建立阶段(setup phase)和稳定运行阶段(ready phase)。簇建立阶段和稳定运行阶段所持续的时间总和为一轮(round)。为减少协议开销,稳定运行阶段的持续时间要长于簇建立阶段。 在簇建立阶段,传感器节点随机生成一个0,1之间的随机数,并且与阈值T(n)做比较,如果小于该阈值,则该节点就会当选为簇头。在稳定阶段,传感器节点将采集的数据传送到簇首节点。簇首节点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数据融合后再将信息传送给汇聚中心,汇聚中心将数据传送给监控中心来进行数据的处理。稳定阶段持续一段时间后,网络重新进行簇的建立阶段,进行下一轮的簇重建,不断循环。 2 LEACH协议的特点 1 为了减少传送到汇聚节点的信息数量,蔟首节点负责融合来自蔟内不同源节点所产生的数据,并将融合后的数据发送到汇聚点。 2 LEACH采用基于TDMA/CDMA的MAC层机制来减少蔟内和蔟间的冲突。 3 由于数据采集是集中的和周期性的,因此该协议非常适合于要求连续监控的应用系统。 4 对于终端使用者来说,由于它并不需要立即得到所有的数据,因此协议不需要周期性的传输数据,这样可以达到限制传感器节点能量消耗的目的。 5 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后,协议重新选举蔟首节点,以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同意的能量分布。

网络协议原理复习题 简答及数据包分析

1、简要说明ARP的工作原理 ARP是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al(地址转换协议)是TCP/IP协议中最底层的协议之一它的作用是完成IP地址到MAC的转换。在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或者局域网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讯,或者局域网中的计算机将IP数据包转发给网关的时候,网卡都需要知道目标计算机的物理地址,以填充物理帧中的目的地址。 2、简述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生存时间字段的作用及路由器的处理过程。TTL字段的目的是就是为了防止1个IP数据报网络中循环的流动。,路由器收到IP数据包后,检查包头中的目标IP地址,然后与自己的路由表对照,如果目标IP 地址已经在路由表里,就从相应的接口转发出数据包。如果没有这个IP地址,就丢弃这个数据包。它不像交换机,会泛洪出所有端口。 3、介绍端口在运输层的作用,端口的分类并列举常用的TCP端口。 4、说明IP在转发数据报的过程中分片的必要性,简述分片和重组的过程。 5、说明如何用ping命令判断网络故障 1.目的MAC地址和源MAC地址分别是什么? 2.标识、标志和片偏移几个字段的值分别是多少? 3.该IP数据报的生存时间是多少? 4.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分别是多少,访问的是何种服务? 5.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序号和确认号字段值 6.给出计算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检验和的伪首部(十六进制形式) 7.目的MAC地址 8.MAC帧封装的协议编号,是什么协议的数据 9.源MAC地址 10.目的IP地址及其点分十进制形式 11.源端口 12.IP数据报的长度是多少字节? 13.源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14.目的端口是多少? 15.访问的是什么服务? 16.源IP和目的IP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17.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首部长度是多少字节? 18.IP数据报中封装数据的协议编号? 19.IP数据报的首部长度是多少字节? 20.目的IP地址的点分十进制形式? 21.U、A、P、R、S、F几个比特的值,该报文段的语义是什么? 22.发送方通知接收方,其接收窗口的大小是多少。

西门子装置基本参数设置

6SE70调试基本参数设置 恢复缺省设置 P053=6 允许参数存取 6:允许通过PMU和串行接口OP1S变更参数 P060=2 固定设置菜单 P366=0 0:具有PMU的标准设置 1:具有OP1S的标准设置 P970=0 参数复位 参数设置P060=5 系统设置菜单 P071= 装置输入电压 P095=10 异步/同步电机,国际标准 P100= 1:V/f控制 3:无测速机的速度控制 4:有测速机的速度控制 5:转矩控制 P101= 电机额定电压 P102= 电机额定电流 P103= 电机励磁电流,如果此值未知,设P103=0 当离开系统设置,此值自动计算。 P104= 电机额定功率因数 P108= 电机额定转速 P109= 电机级对数 P113= 电机额定转矩 P114=3 3:高强度冲击系统(在:P100=3,4,5时设置)P115=1 计算电机模型 参数值P350-P354设定到额定值 P130= 10:无脉冲编码器 11:脉冲编码器 P151= 脉冲编码器每转的脉冲数 P330= 0:线性(恒转矩) 1:抛物线特性(风机/泵) P384.02= 电机负载限制 P452= % 正向旋转时的最大频率或速度 P453= % 反向旋转时的最大频率或速度 数值参考P352和P353 P060=1 回到参数菜单 P128= 最大输出电流 P462= 上升时间 P464= 下降时间 P115=2 静止状态电机辩识(按下P键后,20S之内合闸)P115=4 电机模型空载测量(按下P键后,20S之内合闸) 6SE70 变频装置调试步骤

一.内控参数设定 1.1 出厂参数设定 P053=7 允许CBP+PMU+PC 机修改参数 P60=2 固定设置,参数恢复到缺省 P366=0 PMU 控制 P970=0 启动参数复位 执行参数出厂设置,只是对变频器的设定与命令源进行设定,P366 参数选择不同,变频器的设定和命令源可以来自端子,OP1S,PMU。电机和控制参数未进行设定,不能实施电机调试。 1.2 简单参数设定 P60=3 简单应用参数设置,在上述出厂参数设置的基础上,本应用设定电机控制参数 P071 进线电压(变频器400V AC / 逆变器540V DC) P95=10 IEC 电机 P100=1 V/F 开环控制 3 不带编码器的矢量控制 4 带编码器的矢量控制 P101 电机额定电压 P102 电机额定电流 P107 电机额定频率HZ P108 电机额定速度RPM P114=0 P368=0 设定和命令源为PMU+MOP P370=1 启动简单应用参数设置 P60=0 结束简单应用参数设置 执行上述参数设定后,变频器自动组合功能图连接和参数设定。P368 选择的功能图见手 册S0-S7,P100 选择的功能图见手册R0-R5。电机控制效果非最优。 1.3 系统参数设置 P60=5 P115=1 电机模型自动参数设置,根据电机参数设定自动计算 P130=10 无编码器 11 有编码器(P151 编码器每转脉冲数) P350=电流量参考值A P351=电压量参考值V P352=频率量参考值HZ 3 3 P353=转速量参考值1/MIN P354=转矩量参考值NM P452=正向旋转最大频率或速度%(100%=P352,P353) P453=反向旋转最大频率或速度%(100%=P352,P353) P60=1 回到参数菜单,不合理的参数设置导致故障 1.4 补充参数设定如下 P128=最大输出电流A P571.1=6 PMU 正转 P572.1=7 PMU 反转

(完整版)施工准备及总体部署

第一节施工准备 一、外业准备 1、组织施工人员深入现场踏勘和作详细的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条件、施工条件、交通情况、水电供应情况、拆除旧材料场堆放位置,确定运输线路; 2、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资料,结合现场踏勘所掌握的情况,弄清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 3、临时用水在建设单位提供水源处敷设水源进入生活区、施工区; 4、清理被拆除建筑物倒塌范围内的物质、设备等,检查周围不拆的危旧房,必要时进行临时加固; 5、拆除建筑的四面均搭设篷布,将其全部密封,使灰尘影响降到最小,并在拆除危险区周围应设置安全警戒线及安全隔离禁区围栏、警戒标志,派专人监护,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6、向周围群众出安民告示,及时与周边及有关工程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经求得上述单位对拆除工程的支持; 7、切断、迁移影响拆除工程安全施工的各种水电管线,并确认全部切断后方可施工; 8、对拆除建筑外侧临近的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及时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采取防护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施工; 9、对拆除工程周围相邻的建(构)筑物、道路,先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防火措施。 二、内业准备

1、在拆除施工前,先熟悉拟拆除房屋工程的有关图纸和资料,详细了解拆除工程涉及区域的地上、地下建筑及设施分布情况资料; 2、编制分阶段、分专业的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保证计划及成本预算; 3、编制日作业计划,编制材料、劳动力、设备进场计划; 4、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树立管理者和施工人员良好的形象,从精神面貌、生活作风、施工环境保护、社会公德方面进行职工思想教育; 5、进一步深化施工方案,如编制施工劳动力各专业工程调配和优化等,并报批; 6、对拆除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使被交底作业人员全面了解该项技术作业的基本要求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安全技术交底文件上签字,并接受安全管理人员的监督检查; 7、对拆除施工作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8、为拆除施工作业人员办理相关手续,签订劳动合同,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第二节组织机构、总体部署 一、组织机构 针对本拆除工程的特点和拆除工程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为确保工期和安全,进一步加强工程管理,我们将充分发挥本公司在东莞基地的优势,以及以往所做的拆除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组织精干、熟练,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拆除施工队进场,密切配合施工现场、作好施工准备工作,加快拆除施工进度,安全高效地按合同要求完成本次拆除施工

WSN中LEACH协议源码分析报告

WSN中LEACH协议源码分析 分析(一) 首先对wireless.tcl进行分析,先对默认的脚本选项进行初始化: set opt(chan)Channel/\VirelessChannel set opt(prop) Propagatioii/TwoRayGround set opt(netif)PhyAVirelessPhy set opt(mac) Mac/802_l 1 set opt(ifq) Qucuc/DropTail/PriQueue set opt(ll) LL set opt(ant) Antenna/OmniAntenna set opt(x) 0 。# X dimension of the topography set opt(y) 0。# Y dimension of the topography set opt(cp),H, set opt(sc) N../mobility/scene/scen-670x670-50-600-20-2u。# scenario file set opt(ifqlen)50o # max packet in if set opt(nn) 51。# number of nodes set opt(secd) 0.0 set opt(stop) 10.0 o # simulation time set opt(tr) out.tr。# trace file set opt(rp) dsdv 。 # routing protocol script set opt(lm) M on H。# log movement 在这个wireless.tcl中设置了一些全局变呈:: # #Initialize Global Variables # set ns_ [new Simulator] set chan [new $opt(chan)] set prop [new $opt(prop)] set topo [newTopography] set tracefd [open Sopt(tr) w] Stopo Ioad_flatgrid $opt(x) $opt(y) Sprop topography Stopo 这些初始化将在后而的使用中用到,该文件最重要的是创建leach 17点:创建方法如下: } elseif { [string compare Sopt(rp) M leach,,]==0} { for {set i 0} {$i < $opt(nn) } {incr i} { leach-create-mobile-node $i } 如果路由协议是leach协议,则在Uamps.tcl中调用leach-create-mobile-node方法创建leach节点。将在第二小节讲如何创建leach节点。 for {set i 0} {$i < $opt(nn) } {incr i} { $ns_ at $opt(stop).000000001 M Snode_($i) reset”。〃完成后,重宜右点的应用

变电站在线监测配置方案

变电站状态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许继昌南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2011.11

目录 1、配置表 (1) 2、系统整体方案 (1) 3、产品介绍 (2) 3.1GIS监测相关装置 (3) 3.2变压器监测相关装置 (6) 3.3开关柜监测装置 (10) 3.4避雷器在线监测系统 (14) 3.5站内状态监测主站系统 (14)

1、配置表 根据110kV及以上变电站设备配置监测设备如下: 2、系统整体方案 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的关键是在线监测技术,在线监测技术是实现智能设备状态可视化的必要手段,是状态维修的实现基础,为其提供了实时连续的监测数据和分析依据。有效的在线监测系统可以随时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劣化程度,避免突发性事故和控制渐发故障的发生,从而提高高压电气设备的利用率,有助于从周期性、预防性维修向状态检修的转变,改善资产管理和设备寿命评估,加强故障原因分析。 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实施维修整个一系列过程构成了电气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内涵。因此,积极发展和应用变电站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以状态检修取代目前的定期维修,为其提供了分析诊断的依据,是状态维修策略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监测总体方案如下图:

IEC61850-8-1 IEC61850-8-1 智能组件 柜 变电站状态监测典型方案架构 状态监测系统系统结构 1)状态监测系统结构应为网络拓扑的结构形式,变电站内状态监测系统向上作为远方主站的网络终端,同时又相对独立,站内自成系统,层与层之间应相对独立,采用分层、分布、开放式网络系统实现各设备间连接。 2)站控层由状态监测系统综合平台组成,提供站内运行的人机界面,实现监视查看间隔层和过程层设备等功能,形成全站状态监测中心,并与远方主站状态监测系统进行通信。 3)间隔层由计算机网络连接的若干个综合数据集成单元组成(针对专业性较强,数据分析较为复杂的监测项目)。过程层由若干个监测功能组IED及状态监测传感器组成。 站控层综合数据单元均与过程层监测功能组主IED整合为状态监测IED,以减少装置数量,节约场地布置空间。过程层传感器由一次厂家成套。 4)状态监测IED采用IEC61850协议与站控层综合平台通信,各监测IED的评价结果通过站控层网络传输至综合平台,综合平台汇总并综合分析,监测数据文件仅在召唤时传送。 5)站控层综合平台设备与状态监测IED连接采用以太网,通信速率满足技术要求。 6)状态监测IED与过程层传感器的连接采用现场总线,通信速率满足技术要求。

加密装置详细配置步骤

纵向加密配置 纵向加密配置步骤 (2) 第一步:生成证书请求 (2) 第二步:设置装置IP地址 (4) 第三步:VLAN配置(如果需要) (5) 第四步:证书配置 (7) 第五步:隧道配置 (8) 第六步:策略配置 (8) 纵向加密装置内核升级 (10) 恢复配置 (12)

纵向加密配置步骤 现在纵向加密为双路网口,内网1和外网1为第1路,内网2和外网2为第2路,如果在两路同时使用时,一般第1路连接实时业务,第2路连接非实时业务。内网连接本地接入交换机,外网连接外出路由器。除此之处,加密装置还带有一个配置口(RJ-45接口转RS-232)和一个心跳口。 在配置前,需要在本地电脑上安装专用的纵向加密装置配置终端“”,安装文件在随机光盘里面或者联系厂家获取。目前纵向加密装置的内核版本为 2.4.7,因此对应的配置终端程序的版本为3.5。 对纵向加密装置的配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是用串口线连接配置口进行配置,在“图1”中选择“串口通信”;二是用网线连接心跳口(或者其他已配置好IP地址的网口),在“图1”中选择“网口通信”,然后在后面输入IP地址(心跳口IP地址默认为:192.168.100.1,掩码:255.255.255.248) 图1 第一步:生成证书请求 如果是重新配置,则在登录时,需要为装置生成设备证书请求(如“图2”所示),按要求输入相关参数后,点击“生成证书请求”,等待几秒钟后,会提示“图3”所示,则点击“下一步”,在“图4”中,选择证书请求存储路径,然后点“导出”导出证书请求(如“图5”所示),生成证书请求成功,把证书请求发给CA机构签发设备证书。

工程建设项目总体部署

新疆油田四2区供水管线建设工程工程建设项目总体部署 拟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拟制时间: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设计院

1概述 为保障油田生产用水,同时考虑附近新增用户用水需求,支援地方发展,新疆油田公司决定实施新疆油田四2区供水管线建设工程。 新疆油田四2区供水管线建设工程建设规模:输水干线近期建设输水规模7×104m3/d,配水干线建设输水规模4.5×104m3/d。 根据新疆油田公司关于《新疆油田四2区供水管线建设工程》方案批复(油新计字〔2012〕78号)及初步设计的批复(油新计字〔2013〕36号),新疆油田公司决定于2013年建设投运新疆油田四2区供水管线。 主要建设内容:新建1条供水管线,以第五净化水厂为水源,途径市区东环路、迎宾路至四2区。其中DN1000球墨铸铁管15.13千米,DN800球墨铸铁管8.15千米。配套建设闸阀、土建、闸门井等。 本工程建设单位:新疆油田公司供水公司。 监理单位:新疆石油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EPC总承包单位:新疆石油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开、竣工日期:2013年7月15日-2013年11月20日。 2 总体方针及技术措施 本部署针对该工程内容,总体规划、合理部署。依据此方案科学合理的管理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及油田公司、院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企业利益,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对项目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计价、材料等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为实现以上目标负全责。科学管理进入项目工程的人、财、物资源,协调关系,理顺人员、物力和机械设备的调配与供应,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监督项目按图施工,及时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点。组织有关人员会审设计文件,组织科研成果的实践,审定QC 项目,参与质量事故的原因调查,处理质量事故的技术问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的研究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其在军事、经济、民生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21世纪的前沿热点研究领域[1]。在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的情况下,提高路由效率,延长网络寿命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需考虑的问题。由于采取分簇,数据融合的思想,LEACH协议有着较高的路由效率,但在实际应用,尤其是大规模网络中,仍存在负载不均衡等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LEACH协议的基本思想及优缺点,随后针对大规模的网络环境对其分簇算法进行改进。前人提出一种有效的方法计算最优簇首个数,本文推算出适合本文中网络环境的公式并加以应用。本文用NS2进行仿真,仿真后的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分簇算法更为有效,延长了网络寿命,增大了网络传送数据量。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LEACH;分簇思想 Research on Routing Protocol of LEACH in WSN Shen Y uanyi Dept. of Information and Telecommunication,NUPT ABSTRACT:Nowaday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has become a hot spot of 21st century because of its wide application on military, economy and human life.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energy of a sensor node is limited, how to improve the routing efficiency and expand the network’s lifespan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to consider. LEACH maintains quite high routing efficiency for its idea of clustering and data gathering. But in practical, it still has problems such as load unbalance especially in large scale network. The article mainly analyses the basic idea of LEACH,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it and later introduce an improvement on clustering algorithm according to large scale network. Key words:WSN;routing protocol; LEACH; clustering 1LEACH协议介绍与分析 1.1 LEACH算法思想 算法基本思想[2]是:以循环的方式随机选择簇头节点,将整个网络的能量负载平均分配到每个传感器节点中,从而达到降低网络能源消耗、提高网络整体生存时间的目的。LEACH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循环执行簇的重构过程,每个簇重构过程可以用回合的概念来描述[3]。每个回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簇的建立阶段和传输数据的稳定阶段。 1.2 LEACH算法的分析 LEACH协议的优点[4]有: (1)LEACH 通过减少参与路由计算的节点数目,减少了路由表尺寸。(2)LEACH协议是一种分簇路由协议,降低了非簇首节点的任务复杂度,不必对通信路由进行维护。(3)协议不需要周期性的传输数据。(4)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后,协议重新选举簇首节点,以保证无线传感器网络获取同意的能量分布。 由于LEACH算法是建立在一些假设上,所以在实际应用中LEACH协议存在一些问题:(1)在LEACH协议中,簇头的选举是随机产生的,这样的随机性可能会导致簇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