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

合同法

合同法

【判断】

甲是一位小孩的母亲,由于外出请邻居乙暂时照看其小孩。小孩在邻居家不慎跌倒受伤,乙需要赔偿吗?

甲盛情邀请乙共进晚餐,乙愉快地答应。二人之间是否成立合同? 如果乙没有依约赴宴,甲是否可以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

张某放暑假回家,就将价值1万余元的电脑交给同宿舍的李某保管,并允许李某使用。李某一日用毕,将电脑放在床上就出去到歌舞厅去玩。本拟夜间12点回来,但遇见好友,凌晨3点钟才回来。门锁于凌晨2点被撬开,电脑被盗。请问,李某应否承担责任?

【判断哪些是要约,哪些是要约邀请?】

1.甲向乙发出一封电报,称:现有100吨白糖,每吨售价2000元,如有意购买,请于6月1日前到我厂提货。

2.某家具店中标明一件书柜的价格为180元。

3.某化妆品广告称:水晶四季是引进日本全新技术专业除皱消眼袋组合,能有效消除眼袋、黑眼圈。咨询订购电话:64986666,免费送货。

【讨论】

●某快餐店灯箱广告:每位18元,国家公务员每位16元[不能,歧视] ●某西餐厅拒绝脚穿拖鞋、身着短裤的衣冠不整者入内就餐 [能,特定环境

特殊要求]

●铁路和航空运输部门在寒、暑假期间对在异地求学的大、中专学生实行优惠

票价、提前售票或专设售票窗口[能,保护弱势群体]

【案例一:合同主体身份认不清】

甲的朋友乙是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004年3月,乙向甲借款十多万,出具了正式的借据,盖A公司公章。事后,乙拒绝还钱。

思考:甲到底是跟乙借钱还是跟A公司借钱啊?应该起诉谁?

甲随后起诉A公司,胜诉,可A公司经营亏损,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乙虽然有房有车,但按《公司法》规定,公司的股东只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甲的借款,最终血本无归。

【案例二】

A房地产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甲、乙两人从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期间,在B餐饮娱乐公司进行签单消费,单位名称一栏都注明为“A公司”,消费目的为A公司员工用餐或公务接待等,累计签单欠款共25520.3元。但是A 公司并无授权两人签单权。后来甲乙两人相继离职,餐厅遂找A公司算账,你说这算是甲乙的欠款还是A公司的欠款?

A公司以甲乙两人并无授权签单消费为由拒绝支付欠款。B公司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认定甲乙两人的签单行为是代表A公司对服务费用的确认行为,其法律后果应当由A承担,因此支持了B公司的诉讼请求。

表见代理:指代理人虽然不具有代理权,但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被代理人需要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案例三】

甲乙约定应采用书面形式订立买卖合同,合同订立后双方均未签字盖章。后,甲将买卖的标的物交付给乙,乙接受,问,合同是否成立?

合同法第36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成立。

【案例四:要约的撤销】

电机销售公司向某个农村排灌站发出一封信件:因我公司资金紧张,现以每台发电机15万元的价格出售,如贵站想购买,请于6日内携款到我公司办理相关事宜,费用自理。

问题:该要约可以撤销吗?为什么?

【案例五:要约】

甲百货商场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发布招租广告:将商场内部装修后分

摊位出租,需要支付投资装修费3000元,每月租金5000元。孙女士得到此消息后,决定租赁两个柜台,于是到银行将还未到期的定期存款提前取出,损失利息几千元。可是就在孙女士准备去租赁摊位时,百货商场又宣布说:因未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摊位不再招租了。孙女士的损失能得到赔偿么?

【案例六:承诺案例】

甲商场向乙企业发出采购100台电冰箱的要约,乙于5月1日寄出承诺信件,5月8日信件寄至甲商场,时逢其总经理外出,5月9日总经理知悉了该信内容,遂于5月10日电传告知乙收到承诺。该承诺何时生效?

【案例七:承诺】

甲向乙发出一要约,称可以优惠价卖给乙一部手机,乙未作表示。乙的好友丙在旁,见价格很合算,向甲表示愿意购买。

?问题:甲与丙之间的合同成立吗?

?答:不成立。因为甲没有向丙发出要约。

【案例八:承诺】

甲建筑公司向乙、丙两水泥厂各发一传真,均称:“急需1000号水泥1000吨,价格

300元/吨,货到付款。”乙水泥厂收到函后即传真给甲:“收到传真,即日发货”;丙水泥

厂收到函后未回函,但当即组织车队运输1000号水泥1000吨,给甲送去。甲乙、甲丙的合同成立吗?

?答:甲乙之间的合同成立。

【案例九】

2007年8月15日,甲公司从报纸上看到一公司登载的一则广告,介绍了该厂生产的新型热水器,价格为每台500元,多买可以优惠。恰好甲公司所在的市,这种新型热水器非常紧俏,于是甲公司立即发电报给乙公司,电文为“如价格能降低10%,则欲购买贵公司生产的热水器200台,货到后验收合格即付款。”乙公司收到电报后于8月20日寄出信件表示同意。该信件于8月23日寄到甲公司,甲公司的总经理于8月25日知悉该信内容,并于8月26日打电话告诉乙公司,已收到信件。问题:

(1)乙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属于要约还是要约邀请?

(2)甲公司发出的电文属于何种性质?

(3)甲公司与乙公司的合同何时成立?

(4)如果乙公司寄出信件后反悔,怎么办?

【案例十:缔约过失责任】

甲了解到乙有转让餐馆的意图,甲根本没有购买餐馆的想法,但他为了阻止乙将餐馆卖给竞争对手丙,却与乙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当丙买了另一家餐馆时,甲中断了谈判,乙后来以比丙出价更低的价格将餐馆转让,乙要求甲赔偿这两种价格的差价。

问:甲应否向乙偿付两种价格的差价?

【案例十一: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甲因出国将一副古画委托乙代为保管,乙却自作主张将画赠与了丙。乙丙之间所签订的赠与合同效力如何?

合同法第51条: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案例十二: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

甲因出国将一副古画委托乙代为保管,乙却自作主张将画以市场价卖给了丙。乙丙之间所签订的买卖合同效力如何?

无权处分与善意取得

[案例十三]

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木材合同,合同约定买方甲公司应在合同生效后15日内向卖方乙公司支付40%的预付款,乙公司收到预付款后3日内发货至甲公司,甲公司收到货物验收后即结清余款。乙公司收到甲公司40%预付款后的2日即发货至甲公司。甲公司收到货物后经验收发现木材质量不符合合同约定,遂及时通知乙公司并拒绝支付余款。

问:1、甲公司拒绝支付余款是否合法?

2、甲公司的行为若合法,法律依据是什么?

3、甲公司行使的是什么权利?若行使该权利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案例十四:不安抗辩权案例】

2009年8月20日,甲公司和乙公司订立承揽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甲公司按乙公司要求,为乙公司加工300套桌椅,交货时间为10月1日。乙公司应在合同成立之日起10日内支付加工费10万元人民币。合同成立后,甲公司积极组织加工。但乙公司没有按约定期限支付加工费。同年9月2 日,当地消防部门认为甲公司生产车间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要求其停工整顿。甲公司因此将无法按合同约定期限交货。乙公司在得知这一情形后,遂于同年9月 10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甲公司答辩称,合同尚未到履行期限,其行为不构成违约。即使其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时不能交货,也不是其责任,而是因为消防部分要求其停工。并且乙公司至今未能按合同约定支付加工费,其行为已构成违约,因此提起反诉,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问题的提出」

?本案主要涉及到不安抗辩权的行使,以及《合同法》对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的区分问题。

【案例十五】

甲公司向乙商业银行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一年。借款合同期满后,由于甲公司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借款本息。但是丙公司欠甲公司到期货款20万元,甲公司不积极向丙公司主张支付货款。为此,乙商业银行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执行丙公司的财产,以偿还甲公司的借款。

[问题

? 1.法院是否应支持乙商业银行的请求?

? 2.若乙商业银行行使代位权花费3000元必要费用,此费用应由谁承担?

『案例十六:债权转让』

2008年5月,某进出口公司A与某干花生产厂B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2008年12月25日前,A向B购买干花6000箱,每箱价格300元。合同签订后,A即向B支付了全部货款180万元。2008年8月1日,A致函B,希望B能提前交货,以便A赶在圣诞节旺季销售干花。2008年8月3日,B复函拒绝了A的请求。

此后,A从其他渠道购得干花6000箱, 就将其与B合同项下的全部权利转让给了C,但未通知B。由于正逢市场干花价格上涨,C以每箱350元的价格支付给了A公司210万元。2008年12月23日,C前往B公司处提货,但B拒绝发货。为此,C向法院起诉,要求B在原合同规定的期限内向C交付干花。法院未支持C的请求。

『案例十七:包装更改』

我国某外贸公司A与西欧某公司B签订一笔工艺品XX美元的出口合同。合同订明内包装盒由B免费提供。距合同规定的交货期前三个月,A准备好货物,随后多次去电通知B提供包装盒,B均未作答复。距交货期前一个多月,B派其远东分公司的代表丁某来看货。A向丁某反映包装盒未提供,势必影响按期交货。

丁某看了产品以后,当场口头表示B公司不再提供包装盒,可由A自行解决。A当即办妥纸盒,进行包装,进仓待运。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期前一个月,B 突然来电要求仍由其提供包装盒。A回复已按丁某的意见包装完毕,无法更改。请问A需要更换包装吗?

【案例十八】:

1.杨某是南京一家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2004年以计划内统招方式被学校录取。2005年年底,杨某以厌学为由主动申请退学并获校方批准,学校按规定注销了杨某的学籍。2006年9月,杨某申请重回学校学习,学校安排其与2006级新生跟班学习,但未为其注册学籍。此期间,学校在费用收取、发放助学金等方面仍按在籍学生对杨某进行管理。2009年6月,杨某因没有学籍未能获得毕业文凭,学校认为其是借读旁听生,属社会培训性质。为此,杨某将学校诉至法院,要求学校赔偿其损失十万余元。

问题:杨某与学校之间是否存在合同关系?二者之间的争议如何解决?

【案例十九】:

2. 2011年5月12日,肖某报名参加次日(13日)一家旅行社组织的九寨沟汽车旅游团,约定早上8点出发。肖某13日到成都后,旅行社称,由于交通管制,汽车无法通过,交通工具需要临时改为飞机,为此肖某应多支付 1 150元;肖某不同意,认为自己已经支付了本次旅游费用,增加的费用是旅行社安排不周造成的,应当由旅行社承担这笔费用。因双方协商不成,肖某在旅游返程后将旅行社投诉到旅游质量监督所。经调查,2011年5月13日,绵阳市交通局、公安局在绵阳交通安全信息网上曾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九环东线江油平武段禁止旅游客车通行。旅游质量监督所认定这是一起因交通管制造成的旅游纠纷,属于不可抗力,根据《合同法》关于不可抗力的规定,多支付的1 150元应由游客肖某承担。

?问题:本案中的交通管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多支付的1 150元是否应由肖某承担?

【案例二十】:

3. 2011年10月,廊坊甲公司与沈阳乙公司先后订立两份《白糖买卖合同》,约定甲公司向乙公司供货,每批白糖到货后付款。在甲公司履行第一份合同后,乙公司没有按时支付货款,而且提出各种要求克扣货款,致使甲公司无法及时组织货源,无法执行第二份合同。经多方协商无效,甲公司遂发函通知乙公司解除第二份买卖合同。2012年4月,乙公司在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履行第二份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95万元。

?问题:甲公司是否应当履行合同并赔偿乙公司损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