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香格里拉地区旅游转型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香格里拉地区旅游转型问题探究

基于生态保护红线的香格里拉地区旅游转型问题探究

为确保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稳步推进,《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这一指导性文件 于

2017 年 5 月经环保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该文件的出台有助于指导我国各省进行生态红线划定,有利于我国生态保护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随着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的推进,出于 保护原则,需要对红线区内的旅游地游客进行一定的限流。对那些主要依赖门票收入的旅游 区而言,这一举措将带来门票收入的锐减,给日常经营带来很大的困难。此类旅游发展模式 受到政策的冲击,那么,未来的出路在哪里?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是否具有不可调和的 矛盾关系?两者之间能否进一步形成良性互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我国旅游业在当下新 形势下寻找出一条合适的出路。香格里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但同时,也是生态 环境极度脆弱和敏感的地区,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的比例很高,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有很 大影响。因此,本文将以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为例,透过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视角,明确当前 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进一步分析红线政策与该地区的旅游发展的辩证关系,指出香格里 拉旅游发生转型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促进该地区旅游发展的转型模式。

1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演进及其对旅游业的影响

1.1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发展演变

1.1.1 生态保护红线概念

关于生态红线的概念,来自不同行业和学术研究背景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生态保 护红线是由“红线”结合后续的生态规划发展延伸出来的,“红线”是城市规划学科中广泛 使用的专业词汇,被用来指代相关规划范围的标志线。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 推进,城市建设所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不断加重,于是,催生出一批“反规划”,“生态 安全格局”等一些新的规划理论和实践思想[1]。同时,相应的环境资源部门开始重视并研究 这一领域的理念和方法论,此次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对其内涵做了规范化的定义

[1]

生态保护红线一般是生态空间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区域,需要严格保护,同时它又具 备国家生态安全底线和生命线的重要意义[2]。生态保护红线不是简单的空间划分,更不是为 响应环境保护口号的"一刀切”,整个生态保护红线系统的重点是在不同的控制区域设置严格的分类和控制要求和系统建立[3]。

1.1.2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演进过程

严格推进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有利于中国生态系统进一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从 2011

年我国提出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2011-2013 年)、快速发展阶段(2014-2016 年)、成熟完善阶段(2017-2018 年)。生态红线从最初的生态管理系统经过一个阶段的划定演变,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图 1)。

图 1 划定生态红线的政策演变历程

1.2 生态保护红线政策对地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生态保护红线政策的实施,全国进入到旅游生态规划和管理的模式中来。对于旅游 开发模式,全国多地进行了相关制度的更新以及旅游开发举措的提出。

本文所要研究的香格里拉地区位于云南省,云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西南生 态安全屏障,拥有十分重要的生态区位[4]。云南省于 2018 年 6 月 29 日正式发布《关于发布云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在整个空间布局上,形成了全省“三屏两带”具有特殊形态 的生态保护红线空间格局[5]。

云南省三江并流地区共计 9600 多平方公里已列入生态红线划分区。其中,被划分为生态红线的迪庆州约占该国土地面积的 67.2%[6]。作为迪庆州下辖市及首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境内的旅游资源多数被划入生态红线保护区内(图 2,表 1),

因此,红线政策对香格里拉旅游业具有深远的影响。

图 2 迪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分布

表 1 迪庆旅游资源分布

自然旅游资

红线区 红线区 红线区内 红线区外 人文旅游资 红线区内 红线区外 红线区内总 红线区外

源等级 内数量 外数量 总占比 总占比 源等级 数量 数量 占比 总占比

一级 2 0 0.007 0 一级 3 0 0.01 0

二级 16 6 0.056 0.021 二级 37 38 0.129 0.133

三级 28 22 0.098 0.077 三级 37 29 0.129 0.101

四级 18 9 0.063 0.031 四级 13 11 0.045 0.038

五级 8 5 0.028 0.017 五级 1 3 0.003 0.01

总计 72 42 0.252 0.047 总计 91 81 0.318 0.283

从香格里拉市所划分出的红线区域来看,市郊的多数旅游景点都被划入红线管控范围

内,且被划入管控区内的区域几乎是依靠门票收入获得主要旅游收入的主要景点。在国家红线政策的影响下,为了更好保护生态,更优发展当地旅游业,旅游的开发区域、开发内容、 开发强度以及开发模式等要遵守红线政策的管控要求,这样一来,一批依赖于生态资源发展起来的景点势必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因此,对于香格里拉来说,按照已出台的红线政策对管控区内的旅游景点进行相关规划的制定,使得该地区内的旅游发展模式符合国家对红线区域内生态管控要求,是该地区获得长远旅游和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从已出台的相关红线政策来看,依照红线规定而制定合理的旅游开发和发展规划已成为

一个必然趋势,为适应国家生态保护红线政策要求,地方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转型,同时,旅 游开发方式也需要进行转型,寻求一个合理的发展模式。

2 香格里拉地区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辨析

鉴于香格里拉生态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目前存在两个观点。第一种:生态限制了 旅游的发展;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生态保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的转型。

然而,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首先,旅游资源开发带给了生态双重影响。香格里拉在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和中科院合作创办了生态保护区,这对于当地的生态资源修复和保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目前来说这一做法并未得到普及和推广。相反, 一些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行为正在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

2.1 旅游发展对生态的负面影响

2.1.1 水电开发问题

水库资源是香格里拉地区具有突出优势的一类旅游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当地政府开发了一系列的水库旅游项目。这一举措使得当地的资源得到了极大限度的开发利用, 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然而,游客在旅游观光过程中的一些不规范行为却对水质造成了负面的干扰,此外,旅游开发经营活动也带给了当地水库一定的水质破坏。由于库区规划不完善, 宾馆与农家乐都建在离水较近的湖边,一些商家违规地将生活废水直接排入湖中,使得周围的水质受到极大的破坏[7]。

香格里拉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是过量的水电开发工程却导致生态环境变得更加脆弱

[8]。其中,霞若乡水电站造成了水情不稳定的情况,以施坝河为例,旱期抽干水,汛期溢水,

不仅对村民生活造成困扰,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危害。再如白济汛乌弄龙大型水电站,长期 的抽蓄水造成鱼道变化,对原有生态物种造成了威胁。水库蓄水造成的水位上升变化,致使 沿岸村民不得不进行迁居。

2.1.2 牧场退化问题

狼毒花是香格里拉地区最为常见的植物之一,相比其他草原植物,狼毒花具有极强的繁 殖力,如今,快速蔓延的狼毒花正在逐渐吞噬着大片的香格里拉草原,作为生态趋于恶化的 隐形指标,显然,这一现象正预示着草原荒漠化问题严重性的加剧。同时,因误食狼毒花而 导致的牛羊死亡事件每年都在发生,这使得当地牧民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此,过度放 牧问题也是导致牧场退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其中香格里拉雨崩村作为草原退化较为严重的 地区,其存在的问题最为典型。21 世纪以来,随着来此旅游人口的增加,村民开始大量养殖牛羊等牲畜以供客需,因牧草受到牲畜践踏、啃食等导致的牧场退化现象十分严重[9]。

2.1.3 地质灾害问题

随着香格里拉旅游品牌的推广,该地的游客数量逐年增加。为了进一步吸引游客,提高 景区的待客能力,香格里拉近年来开始加大景区道路的修建工作。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情况

的复杂性,修建道路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大量的开山及填挖方工作,过度的开山修路行为导致香格里拉地区公路两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山体松动不稳现象,加上修路完成后后续对生态维护的工作延迟和不到位,经常会导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问题。此外,为了节约运输成本,为了修路而建的大量采石场一般会在靠近公路处开辟。然而在开辟采石场的工程阶段却会对周围的自然景观资源造成巨大破坏,易产生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同时, 景区内的生态湿地也会受到往来的车辆碾压的影响[10]。

2.1.4 雪线后退问题

明永冰川作为梅里雪山的主峰,其山顶拥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由此而形成绮丽的冰川雪景。据统计直到 20 世纪末期,明永冰川的长度达到 15 公里之多,然而进入 21 世纪至今, 其面积却在不断缩减,尤其是位于海拔较低处,原先被积雪覆盖的区域正逐渐裸露出暗沉的山体面貌。不仅如此,雪崩和冰崩等自然灾害也频发不穷。导致冰川融化,雪线后退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全球气候变暖,另一个是游客过多,环境不堪重负。虽然自然因素导致的冰雪融化目前占据主导地位,但局部地区冰川的消融仍受到人类活动的一定影响。目前来说很难改变的是由于气候变暖而带来的冰川融化,因此,需要将目光聚焦到人为影响方面。近年来, 随着香格里拉的旅游热,大量游客蜂拥而至,如今明永冰川的自然环境正受到人类活动过多的影响。一方面,景区为了经营所使用的电器释放了大量的热量,另一方面,很多游客无视规定随意接触践踏雪山的行为都加速了冰川融化。

2.2 生态保护对旅游发展的正面作用

随着生态红线的出台,政策方面的要求限制了香格里拉地区的游客数量,导致当地依赖 游客量产生的门票收入受到影响。然而,生态保护政策从另一面对香格里拉的旅游发展起到 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2.1 提升景区环境质量

香格里拉拥有天然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目前来看,这些资源受到了来自旅游产业发展 所带来的一些威胁。因此,提倡和发展生态保护,可以利用政策有效地约束和规范与旅游相 关的一系列行为,从而对景区的环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香格里拉作为一个拥有众多重要生 态保护区的旅游胜地,面临着许多生态问题:由于大型水电站大坝的储水和排水不合理,上 游经常发生大规模洪水;开矿对地质造成了破坏;开矿和修建水坝对部分地区的原始森林造 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在香格里拉地区推行生态保护红线政策是改善目前该地区自然 资源受到破坏的有效举措。将生态保护和旅游业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从根本上保护了自然 资源,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而且从另一方面提升了景区的环境质量,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旅游形象,从而推动旅游业更好地发展。

2.2.2 提供生态教育意义

在旅游地推行生态保护,实行生态旅游是近年来我国自然旅游景区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