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黔西南金矿和普安泥堡金矿背景

黔西南金矿和普安泥堡金矿背景

继续研究黔西南金矿和普安泥堡金矿背景
2007-10-03 22:28
黔西南州是我国滇黔桂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州各县(市)都有金矿产出,目前发现并已探明的有特大型矿床1处(烂泥沟)、大型矿床4处(紫木凼、戈塘、老万场、水银洞)、中型矿1处(丫他)、小型矿床4处(板其、百地、大观、豹子洞)及矿点矿化点数十处,已探明的资源/储量达168.4吨。

预计全州黄金远景资源量约500吨,专家估计远景资源量可达800—1000吨。

探明的资源储量以贞丰占全州乃至全省之首,其次为兴仁、安龙、册亨和普安、晴隆。

黔西南州的金矿,可以分为卡林型和“红土型”两大类型,以卡林型为主。

根据含矿岩石和产出特征,卡林型金矿分为3个亚类:
第一亚类为以陆源硅质碎屑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本州东南部的右江造山带,包括兴义市南部、贞丰县南部、册亨县大部和望谟县。

赋矿地层为早—中三叠世斜坡至盆地相的陆源硅质细碎屑岩。

贞丰烂泥沟金矿、册亨板其金矿和丫他金矿、望谟大观金矿等属于该亚类;
第二亚类为以不纯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分布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安龙县、贞丰县北部、兴仁县及兴义市。

赋矿岩石主要为晚二叠世及早三叠世台地相的不纯碳酸盐岩及细碎屑岩。

安龙戈塘金矿、贞丰水银洞金矿、兴仁紫木凼金矿等属于此亚类;
第三亚类为以火山碎屑岩(凝灰岩)为容矿岩石的金矿床,产于扬子陆块内,主要分布于普安南部、晴隆南部、兴仁西部及兴义北部等地。

赋矿岩石主要为上二叠统底部峨眉山玄武岩组或龙潭组底部凝灰岩、沉凝灰岩及含凝灰岩次生石英岩等。

普安堡金矿等属此亚类。

“红土型”金矿主要分布于晴隆、普安、安龙等地,是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中的一种特殊类型金矿,根据其堆积方式,可分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2个亚类。

以晴隆老万场金矿为喀斯特崩塌堆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以安龙豹子洞金矿为原地或准原地残积型金矿床的典型代表。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随着板其、丫他、戈塘、紫木凼、烂泥沟等金矿勘查地质成果报告的提交,一些新的金矿床(点)的不断发现,以及选冶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应用,黔西南州的黄金开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迄今为止,对探明资源储量的21种矿产中的20种矿产进行了开发利用,建设成有色、化工、建材等矿山311座。

2003年全州煤炭产量800万吨,黄金产量8万两,水泥产量110万吨。

1、黄金生产经10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年产黄金10万两的固定生产能力和具5万两的非固定生产能力。

全州现有规模性黄金矿山4个(水银洞金矿、金龙公司、金兴公司、老万场金矿片区),非规模性黄金小矿山169个,黄金冶炼厂6个,2003年共生产黄金8万两。

截止2003年底,全州消耗黄金资源约35吨,共生产黄金约80万两,实现产值20亿元,创税费3亿元以上,为本州的GDP增长和当地群众的脱贫致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金矿为鼓励开采发的矿种,2003年全州实际生产黄金8万两。

规划2004年生产10万两,2010年生产30万两。

到2015年,黄金产量达50万两。

据《贵州日报》2002年7月报道
贵州省地矿局从1998年开始对普安泥堡的金矿资源进行调查,最初从第四纪地层中发现氧
化类型金矿。

到1999年,该局技术人员开始了原生卡林型金矿的勘查,发现了工业矿体的存在。

2001年该项目获得国家大调查资金100万元,系统开展地球化学和多种手段的综合勘查。

截至去年底初步计算该地拥有金矿资源量为113吨,跻身大型金矿之列(20吨金矿已属于大
型矿床)。

我省卡林型金矿选冶技术滞后,加之巨大的投资瓶颈,使深睡在地层中的“金娃娃”迟迟难以面世。

今年4月,得益于热心人香港贵达公司杨德林经理搭桥,加拿大APEC公司对普安泥堡金矿青睐有加。

双方于7月初达成协议,建立合作经营企业,APEC公司以现金、设备及技术投入,省地矿局、黔西南州以所拥有的探矿权、采矿权和现有勘查成果投入,进行风险勘查,建立起年产量为10万盎司(约等于3万吨)以上的现代化矿山,年产值将达2.4亿元左右,届时有望成为全省最大的黄金企业。

泥堡金矿工程
项目介绍:
该项目占地119hm2,其中总建筑面积12718m2,建设规模为矿石处理量2000t/d,66×104t/a。

建设单位:贵州亚太矿业有限公司
单位地址:普安县楼下镇泥堡
普安泥堡金矿项目
普安泥堡金矿是近年来在黔西南州新发现的一个新类型金矿,初步查明为一个具有较大勘查开发前景的大型金矿床。

预查和预测资源量可达100吨。

2003年6月24日,我公司与在加拿大上市的APAC矿业有限公司和贵州省地质矿产资源开发总公司组建了中外合作企业—贵州亚太矿业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勘查开发。

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4000万美元。

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地质风险勘查阶段,初步查明泥堡金矿的资源可采性和规模可采量,这一阶段的最低投资200万美元。

第二阶段是资源详细勘探和开发可行性研究阶段,最终确定开采规模和工艺,这一阶段的投资不低于800万美元。

第三阶段是开采阶段,若资源量和
可行性研究成果理想,拟建设年产量不低于10万盎司的黄金生产企业,这一阶段总投资大于3000万美元。

2003年6月,亚太公司在项目所在地的普安县楼下镇建立了项目的营地和办公室,成立了地质专家小组,开始了对泥堡矿区的勘查工作,预计2006年建矿。

泥堡金矿位于黔西南峨眉山玄武岩外缘的凝灰岩分布区,属微细浸染型矿床.文章通过对泥堡矿床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体、矿石等实地调查和综合解析,探讨其主要控矿因素和成矿作用,为今后寻找类似矿床提供参考和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泥堡矿床最主要的金矿体产于茅口组与峨眉山玄武岩组之间的沉积间断面附近,是一个集矿源层、流体通道和容矿部位于一体的极具特色的成矿组合.在该区,P2-3β1-1底部富含有机质的凝灰岩,P23β1-1与大厂石英岩之间的热液喷发角砾岩,都是最主要的赋矿部位和容矿岩石.各种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显示,黄铁矿中的硫与玄武岩中的硫可能都来自幔源;富含SiO2和K的低盐度、中低温成矿流体是地表水沿断裂深循环形成的;成矿时代属晚侏罗世(142Ma),是黔西南地区最早形成的金矿床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