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工程大学资源共享视频公开课程申请书

安徽工程大学资源共享视频公开课程申请书

安徽工程大学精品资源共享/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申 请 书

所 属 学 院 纺织服装学院

推 荐 类 别 精品资源共享

课 程 名 称 棉纺质量控制

所 属 学 科 轻工食品类

课程负责人 储长流

申 报 日 期 2013、7、1

安 徽 省 教 育 厅 制

填 写 要 求

1.以word文档格式如实填写各项。

2.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词第一次出现时,要写清全称和缩写,再次出现时可以使用缩写。

3.本表栏目未涵盖的内容,需要说明的,请在说明栏中注明。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另附纸。

5.课程类别指的是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或精品视频公开课程。 1.课程负责人情况

1-1

基本

信息 姓 名 储长流 性 别 男 出生年月 1978.12

学 历 研究生 学 位 硕士 电 话

专业技

术职务 硕士 行 政

职 务 教师 传 真

院 系 纺织服装学院 E-mail

地 址 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邮 编 241000

是否本校

专任教师 (若否,请注明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1-2

授课

情况 课程名称 课程类别 授课对象 周学时 听众数/年

棉纺质量控制 专业主干课 纺织工程 4 150

纺纱学 专业主干课 纺织工程 6 150

纺纱比较学 专业基础课 纺织工程 2 150

Textile Introduction 专业基础课 纺织工程 4 150

纺织复合材料 专业基础课 纺织工程 2 150

1-3

教学

研究

情况 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不超过五项);作为第一署名人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时间)(不超过十项);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不超过五项)。

一、教学研究课题

主持省级教研项目(一般)1项:“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皖教高〔2010〕28号)”,2010-2012。

二、教学论文

第1作者发表教研论文4篇:

1、储长流(1).纺纱学课程教学体系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纺织教育, 2010(4);

2、储长流(1).纺织工程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广西轻工业, 2010(5);

3、储长流(1).基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纺织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研究.轻工科技, 2012(2); 4、储长流(1).纺织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轻工科技,2012(4)。

三、教学表彰/奖励

1、安徽省省级“教坛新秀”称号,2010年;安徽工程大学校级“教坛新秀”称号,2008年;

2、安徽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排名第1);安徽工程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排名第2)。

3、安徽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三等奖,2012年;安徽工程大学教学优秀奖三等奖,2010年;

4、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教学成果奖三等奖1项(2011年,排名第2);

5、储长流(副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1世纪规划教材)“服装构成原理”

1-4

学术

研究

情况 近五年来承担的学术研究课题(含课题名称、来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

(不超过五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含题目、刊物名称、

署名次序与时间)(不超过五项);获得的学术研究表彰/奖励(含奖项名称、

授予单位、署名次序、时间)(不超过五项)。

一、科研课题

1、主持 改性苎麻纤维/聚丙烯热塑性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晶行为研究(KJ2007B097)安徽省高校自然基金,2008-2009

2、第3参与人,安徽省科技计划项目:麻机织物“湿湿”短流程前处理印染工艺关键技术研发与效能评价(1106b),2011-2013

3、第2参与人,芜湖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车用内饰织物新型防霉除臭新材料的研发()” 2009-2010

4、第2参与人,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 “汽车用天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

(芜科计[2009]190号)2009-2010

二、学术论文

1、储长流(1). PS/PAN嵌段共聚物静电纺纳米纤维及其衍生物的吸附性.化工新型材料,2012(1),2类

2、储长流(1). 磁控溅射纳米TiO2抗菌PBT/PET面料的制备及性能.化工新型材料,2012(5),2类

3、储长流(1).磷酸活化活性炭纤维布的制备及吸附性.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1(4),3类

4、储长流(1).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Mango Fiber. TBIS2011,Binary

Information Press, ISSN:. 2011.5 ISTP

5、储长流(1). 基于MATLAB的苎麻新型生物酶脱胶工艺优化模型.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0(1),3类

6、储长流(1).改性苎麻/聚丙烯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及结晶性能研究.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0(2),3类

7、储长流(1).芒果种子茎须的成分分析及性能.安徽工程大学学报,2012(4),3类

8、储长流(1).玉石纤维的形态结构及物理机械性能研究.产业用纺织品, 2010(12),3类

三、学术研究表彰/奖励

1、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9-3-R4),汽车用玻璃纤维纺织增强材料的应用与开发,安徽省科技厅2009.11;芜湖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2-R4),汽车用玻璃纤维纺织增强材料的开发与应用芜湖市科技局2010.3

2、安徽工程大学第7批、第6批学术骨干,2013,2011年。

3、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第七届青年教师科研论文一等奖(2008年)

4、安徽省科技成果,汽车用天然纤维增强符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13-041-02,2013,6

5、安徽省科技成果,车用内饰织物新型防霉除臭新材料的研发,13-031-02,2013,6

2.其他主讲教师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专业技术职务 行政职务 从事学科 承担课时 备注

闫红芹 1978.02 讲师 无 纺织工程 10

毕松梅 1959.08 教授 教授 纺织工程 10

杨莉 1978.09 讲师 无 纺织工程 6

张朝辉 1971.05 高级实验师 实验室中心主任 纺织工程 8

注:若其他主讲教师非本校教师,请在备注栏填写受聘教师类别及实际工作单位。 3.课程情况

3-1 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 棉纺质量控制 讲授节数 3

预 计

总 学 时

3 预计总时长

150min

况 序号 专题标题 时长 主讲教师 关键词

1 毛羽的基本概念 50 储长流 毛羽指标

2 控制毛羽指标的方法 50 闫红芹 控制方法

3

4

5

6

7

8

9

10

3-2 课程描述

3-1 课程建设基础(目前本课程的开设情况,开设时间、年限、授课对象、授课人数,以及相关视频情况和面向社会的开放情况)

《棉纺质量控制》课程是“大纺纱“教学体系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自1996年开设,共授课17届,主要针对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自开设以来授课总人数2000人,总课时48学时,理论讲授34学时,实验教学14学时。

暂无公开情况。

3-2课程内容安排(课程完整教学内容简介、章节课时安排、每课时教学内容概述等)

棉纺质量控制课程主要介绍纱线质量及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问题,内容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讲授纱线质量问题,以纱线质量指标为总纲,着重从原料、工艺、设备、操作、半制品质量等方面分析影响成纱质量的原因,并介绍稳定和提高纱线质量的有效措施。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棉纺半成品、成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备对棉纺一般生产技术问题认识的初步能力、为以后从事纺织生产及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章节课时安排:

第一章 标准代号和棉纱线质量标准 2学时

主要介绍国标棉纱质量评等的主要指标和Uster统计公报。

第二章 半制品质量指标的试验和控制方法 4学时

主要介绍纺纱工序中半制品的质量指标、测试方法及控制要点。

第三章 纱条的不匀 16学时

纱条不匀的结构特性、纱条的不匀率指标和测定方法,牵伸过程对纱条不匀的影响、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及降低棉纱重量不匀率的基本方法。

第四章 纱线强力 4学时

纱线强力构成及分析影响单纱强力的因素、提高纱线强力和降低强力不允率的主要措施。

第五章 棉纱的棉结杂质和白星 8学时

棉结杂质的危害、检测方法,影响棉纱棉结、杂质的因素,减少棉纱棉结、杂质的措施。

第六章 纱线的毛羽 6学时

毛羽的危害、基本概念、毛羽形成的原因、毛羽的评价指标和测试方法,减少毛羽的措施。

第七章 纱疵 8学时

介绍纱庛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偶发性纱的产生以及常见布面纱庛的种类,生产中减少纱庛的措施等。

3-3课程预期受众的定位与目标

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为核心,以建设一流配套教材为重点,以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为保证,以培养一流的人才为宗旨,全面规划,重点建设,通过师资队伍、管理办法、教材、课件、题库等,实施教学方法的全方位建设,使《棉纺质量控制》课程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2013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014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课程可面向纺织工程专业的学生开设,也可针对纺织生产管理技术人员。

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1-2名博士生;

2、编制棉纺质量控制试题库及习题集;

3、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教学大纲、实验指导书;

4、进一步完善动态教学课件及网络资源,及时补充新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方面的内容,并适当增加纱线产品设计方面的内容;

5、发表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2~3篇;

6、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7、编写《纺纱质量控制和纱线设计》教材;

8、建立各种常见纱庛样本库。

3-4相关教学资源储备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录像储备)

在教材使用和建设方面,由于《棉纺质量控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纺织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我校所开设的这门课经过专家教授和主讲教师的商讨和挑选以及多年的教学使用实践、学生的学习反馈,我们选用了“纺织新技术书库”教材、徐少范主编的《棉纺质量控制》,同时把中国纺织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胡树衡主编的《纱庛分析与防治》作为我们学习辅助教材,把中国纺织出版社的刘荣清主编的《棉纱条干不匀分析与控制》以及过念薪主编的《织庛分析》、刘恒琦主编的《纱线质量检测与控制》作为我们的参考教材。

扩充性资料使用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使用(进入课堂教学),二是学生使用。在选用时以专著为主,旁类教材为辅,期刊推荐。配套实验教材的教学效果较好。

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我校建有安徽省纺织面料重点实验室,其中与本课程相关的设备有万能材料强力测试仪、纱线毛羽测试仪、全自动单纱强力仪、缕纱测长仪、条干均匀度测试分析仪、摇黑板机、棉纱等级样照库、纱疵分级仪、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