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离极低生育率还有多远

中国离极低生育率还有多远

32卷第

3期

2008年

5月人口研究

Vol1

32,No1

3may200831 

PopulationResearch

人口与发展论坛

中国离极低生育率还有多远

?

《人口研究》编辑部

主持人

:杨菊华

背 景

极低生育率(或超低生育率)是近一、二十年来新出现的人口现象

,虽然并不普遍

,但却十分值得

警醒。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是世界上最先进入极低生育率的国家(即总和生育率低于

1.3)

;如今

,

欧洲和东亚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也都出现了生育率低于

1.3的局面。在中国

,我们不仅在上海、北

京、天津等大城市遭遇了过低的总和生育率

,而且在一些经济上尚不发达地区也观察到了该现象。比

,在湖北省的宜昌地区(包括经济欠发达的长阳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近十年的总和生育率始终徘

徊于

1.0左右(张宗益

,2007)。无论“极低生育率”的概念如何界定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这些地区的

总和生育率都达到了“低生育率中的最低”。

极低生育率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现象

,也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问题

;在数字的背后

,隐藏着制度、

经济、社会、观念、行为等一系列的要素

,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也已经并行将对当今和未来

家庭和社会的诸多方面产生相应的作用。与生育率过高一样

,过低的生育率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其后果更可能是“近喜远忧”。

值得欣慰的是

,学界已经关注到了该人口现象

,并对中国目前极低生育率的现状和潜在的后果进

行了探讨。早先的研究一方面引起了更多的学者和政府部门对该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另一方面也为

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尽管如此

,有关中国极低生育率的现象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

深究。比如

,如何界定“极低生育率”

?极低生育率将是一个长期的、永久性现象呢、还是一个短暂的、

过渡性的、且行将消失的人口现象

?中国极低生育率的现状、特点、趋势如何

?哪些地方出现了极低

生育率

?其原因何在

?它将会给中国人口的发展态势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潜在影响

?中国如

何避免遭遇像欧洲国家一样的极低生育率的蔓延

?怎样有效地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同时

,应对极

低生育率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本期论坛栏目特邀彭希哲教授和陈卫教授就其中的部分问题进行分

析和探讨。

中国的极低生育率

陈 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随着生育率转变的全球化

,越来越多国家的生育率达到低水平。生育率不仅降到更替水平

,而且

越来越低于更替水平。国际学术界出现了对低生育水平的进一步分类

:当总和生育率降到更替水平32 人口研究

32卷

以下时

,称作低生育率(

lowfertility)

;当总和生育率进一步下降到

1.5以下时

,称作很低生育率(

very

lowfertility)

;而当总和生育率降到

1.3以下时

,称作最低或极低生育率(

lowest-lowfertility)。

1990年代以来

,极低生育率在欧洲出现并扩散。进入本世纪以来

,极低生育率也出现在东亚一些国家

和地区。而中国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总和生育率更是下降到了

1以下。表

1显示了

2005年达

到极低生育率的国家和地区。

1 极低生育率国家和地区

,2005年

国家或地区总和生育率国家或地区

总和生育率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0.80斯洛文尼亚

1.26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0.97立陶宛

1.27

韩国

1.08希腊

1.28

中国台湾省

1.12捷克

1.28

白俄罗斯

1.20拉脱维亚

1.31

乌克兰

1.22匈牙利

1.31

波黑

1.23保加利亚

1.31

新加坡

1.24罗马尼亚

1.32

波兰

1.24俄罗斯

1.33

斯洛伐克

1.25西班牙

1.34

摩尔多瓦

1.25意大利

1.34日本

1.26德国

1.34

 资料来源

:Billari(

2008)

;McDonald(

2008)。中国生育率下降到低水平早已是

确立的事实。

1990年代中国发生了第

二次生育率转变

,1992年中国生育率

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从国家统计局

的人口普查和人口变动抽样调查的结

果看

,1997年中国生育率下降到

1.5

以下的很低生育率。近

10年来

,中国

的生育率在

1.3~

1.5之间波动

,正在

接近极低生育率。

2005年全国

1%人

口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全国的总和生育

率为

1.33,而全国有

14个省市的总和

生育率低于

1.3(其中

6省市低于

1)

,

6个省区的总和生育率在

1.3~

1.5

之间。当然

,这种生育率趋势和水平

是调查的直接结果

,被认为由于出生

漏报而严重低估了实际的生育率。但是郭志刚(

2007)认为

,出生漏报不是唯一的原因

,还有别的因素

(比如生育推迟)使得我国生育率确实降得很低

,而且低于

1.5的可能性很大。联合国人口司最近出

版的《世界生育率模式

2007》中

,提供的

2004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为

1.4。美国人口咨询局出版的

《2007世界人口数据表》估计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

1.6。

1 中国与若干国家的总和生育率

,1970~

2005年

资料来源

:UnitedNations(

2003and1992)

,CouncilofEurope

(

2004)

,Jones(

2007)

.很低和极低生育率在中国的城市

地区尤其是大城市

,已有

20多年了。

根据历次生育率调查数据

,我国城市

地区在

1974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更

替水平以下

,1979年降到

1.5以下

,

1984年以来(除了

1989~

1990年)降

到了

1.3或以下(图

1)。可以说

,世界

上的极低生育率最早发生在中国的城

市地区

,而中国的城市人口超过了世

界上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其他国家的人

口。对于中国的大城市上海、北京

,不

仅很早就达到了极低生育率

,而且和

香港、澳门一起成为世界上生育率最低

的地区。上海在

1974年、北京在

1990年达到极低生育率

,2000年以来总和生育率都降到了

1以下。

1显示

,在过去的

30多年

,西方和东亚一些国家实现了从更替水平生育率到极低生育率的转

变。与其他极低生育率国家相比

,中国城市地区从更替水平生育率到极低生育率的转变更为迅速。 

3期《人口研究》编辑部 中国离极低生育率还有多远

?33 

2显示

,中国城市地区的这一转变仅用了

10年时间

,西班牙与中国类似

,其他国家明显较长。除此

之外

,中国城市地区的极低生育率体系与欧洲国家的极低生育率体系相比

,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赵

中维(

2001)概括了中国城市生育率的“四低”

:极低的生育率水平、生育两个及以上孩子的比例极低、

终身不婚和不育的比例极低、平均生育年龄较低。根据

2005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

,我国城市地区

的总和生育率已低达

1.04,在世界上极低生育率国家中只有韩国类似

,韩国

2005年的总和生育率为

1.08。而上海、北京的总和生育率只有

0.7左右。意大利人口学家

AntonioGolini(

1998)根据欧洲生

育率最低国家的一些省份的数据计算

,认为对于一个人口规模足够大的人口来说

,总和生育率为

0.7

0.8可能是最低极限值。而将世界各国中分年龄生育率的最低值相加得到的总和生育率为

0.72。

“婚姻危机”是西方和东亚国家极低生育率体系的一个显著特征。人们越来越推迟结婚、终身不

婚的比例越来越高。然而

,中国城市地区极低生育率体系中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这种趋势。

2005年全

1%人口抽样调查显示

,中国城市地区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为

24.26岁

,35岁及以上妇女未婚比例

低于

1%。表

3显示

,中国城市地区与其他极低生育率国家或地区相比

,年轻人的未婚比例也低得多。

即使是上海和北京

,这一年龄段的未婚比例分别为

24%和

20%,也仍然大大低于它们。

2 从更替水平生育率到极低生育率的转变时间

:中国与若干国家的对比

%

国家达到更替水平年份达到极低生育率年份所用时间(年)

中国城市地区

1974198410

西班牙

1980199313

意大利

1975199217

德国

1970200232

俄罗斯

1965199631

韩国

1983200118

日本

1957200346

反映结婚水平的总和初婚率

,中国城市地

区也和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照。近

20年来

,中

国城市地区妇女的总和初婚率在

0.8~

1.1之

间波动

,绝大多数年份在

0.9以上

,而根据

2005年

1%人口抽样调查计算的

2004年妇女

总和初婚率达到

1.04。然而

,西方国家尤其是

极低生育率国家

,

总和初婚率经历了大幅度下

降。

例如

,西班牙妇女的总和初婚率从

1970年

1.01下降到

2000年的

0.61;意大利妇女的

总和初婚率从

1970年的

1.01下降到

1999年

0.62;德国妇女的总和初婚率从

1970年的

0.98下降到

1999年的

0.58;而一些东欧国家

的妇女

2000年的总和初婚率更低达

0.4~

0.5

(

UnitedNations,2003)。表

3 

25~

34岁人口中的未婚比例(两性合计)

:

中国与若干地区对比

,2000年

国家或地区未婚比例

%

中国城市地区

14

西班牙

56

意大利

66

德国

52

日本

49

韩国

38

新加坡

38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

52

中国台湾省

42

:中国城市地区数据来自

2005年全国

1%人口

抽样调查

;其他国家和地区数据来自

Jones(

2007)。

显然

,中国城市地区极低生育率

,有着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性质与影响机制。除了城市地区长期以

来的一孩政策之外

,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变化、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提高、职业结构的改变

,

以及城市地区的婚姻市场变化、生活和工作的风险等

,都促使人们推迟婚育和少生孩子。在中国城市

地区

,生育率下降的数量效应(

quantumeffect)极为明显

,而进度效应(

tempoeffect)相对较弱

;西方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