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明

刘基刘基(二首)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犁眉,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

元至顺二年(1332)进士。

曾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行省元帅都事等职。

因反对“招抚”方国珍等事被革职。

明太祖朱元璋起事后,刘基于至正二十年(1360)到应天(今南京),辅佐太祖平定天下,为明开国功臣,官至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封诚意伯。

洪武四年(1371)辞官。

晚年为左丞相胡惟庸谮毁,忧愤而死。

正德中谥“文成”。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运筹帷幄,为朱元璋得力助手,且诗文皆工。

其文与宋濂齐名,畅达有奇气,其诗与高启并肩,雄浑而奔放。

他生当乱世,忧国忧民,其作品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也揭露了元朝统治者的残暴和腐朽。

有《诚意伯文集》。

畦桑词[1]编竹为篱更栽刺,高门大写畦桑字。

县官要备六事忙[2],村村巷巷催畦桑。

桑畦有增不可减,准备上司来计点。

新官下马旧官行,牌上却改新官名[3]。

君不见,古人树桑在墙下[4],五十衣帛无冻者[5];今日路傍桑满畦[6],茅屋苦寒中夜啼!注释:[1]畦桑:指专栽桑树的田地。

[2]县官:此指皇帝。

六事:原指六卿之事,即军事。

古代天子有六军,六军的主将称“六卿”。

《书经·夏书·甘誓》载,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伐有扈(古国名)“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

”(汉)孔安国《传》:“各有军事,故曰六事。

”[3]“新官”二句:查点桑畦数字的上级官员接踵而来,前官未走,后官又至,告示牌上不断更换新官名字。

[4]树桑:栽桑,种桑。

[5]五十衣帛:五十岁以上老人有丝帛衣服穿。

《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汉)赵岐注:五亩之宅,“树桑墙下,古者年五十乃衣帛矣。

”[6]傍:通“旁”。

简析:这是一首新乐府。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

一二句,描写农民在沿路两边开辟桑地,周围编扎篱笆,栽上荆棘,在高高的大门口上,大书“桑畦”之类的字样,营造了一种轰轰烈烈,满目桑畦的氛围。

三四句点明原因,原来是皇帝急于准备“六事”(战事),催促各地乡村多栽桑树。

五六句写不断地增加扩大桑畦,以备上司计点。

七八句写查点桑畦数字的上级官员接踵而来。

到此已见以上之举是地方官员为讨好或敷衍上级而为,极具讽刺意味。

后五句是诗人的感慨:古人树桑墙下,五十者可以衣帛;而今路旁满目桑畦,却是“茅屋苦寒中夜啼”。

鲜明的对比中,表达了诗人的强烈愤慨,揭露了元末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黑暗。

全诗语言流转,音调和谐激昂,极富音乐感和强烈的讽刺性。

田家田家无所求,所求在衣食。

丈夫事耕稼,妇女攻纺绩。

侵晨荷锄出[1],暮夜不遑息[2]。

饱暖匪天降[3],赖尔筋与力[4]。

租税所从来,官府宜爱惜。

如何恣刻剥[5],渗漉尽涓滴[6]。

怪当休明时[7],狼藉多盗贼[8]。

岂无仁义矛[9],可以弭锋镝[10]。

安得廉循吏[11],与国共欣戚[12]。

清心罢苞苴[13],养民瘳国脉[14]。

注释:[1]侵晨:天蒙蒙亮。

[2]不遑(h uáng):无暇。

遑:闲暇,空闲。

[3]匪:通“非”。

[4]筋与力:体力。

此指体力劳动。

[5]恣:放纵,无拘束,无限制。

刻剥:苛刻的剥削。

[6]渗漉:水向下渗漏。

上二句说:怎么可以无限制地刻剥农民,就像水渗漏那样点滴不留呢?[7]休明时:美好清明的时代。

(晋)潘岳《西征赋》:“当休明之盛世。

”这里是不得不用的颂辞,即套语。

[8]狼藉:纵横散乱的样子,这里是到处都有的意思。

盗贼:古代封建地主阶级常把因饥饿而起来造成的农民称为“盗贼”。

[9]仁义矛:仁义的“武器”。

即仁政。

[10]弭(mǐ):消除,停止。

锋镝(dí):指战乱。

[11]廉循吏:廉洁奉公、守法爱民的官吏。

[12]共欣戚:意即“休戚与共”。

欣:喜。

戚:悲哀。

[13]苞(bāo)苴(jū):指贿赂。

《荀子·大路》“苞苴行与?谗夫兴与?”杨倞注:“货贿必以物苞裹,故总谓之苞苴。

”[14]瘳(chōu):病愈。

国脉:国家命脉。

《书经·五子之歌》:“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简析:此诗大约作于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15)左右。

诗歌前八句,细致描述了农民的辛勤劳苦,“侵晨”即出,“暮夜”还不得息,用自己的体力换来收成。

“租税”四句写统治者剥削农民,点滴不留,丝毫不爱惜、体恤农民的辛苦。

“怪当”二句,指出因为官府无限制的剥削,农民不得温饱,不得不铤而走险,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最后六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认为任用循吏,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必能根治社会的弊端。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当时正被革职还乡,他做官是以廉洁正直著称,诗中提到“安得廉循吏”也揭示了朝廷用人不当和抒发自己的怨愤情绪。

这首诗语言质朴,结构严谨,反映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时局、国运的关心。

王蒙王蒙(一首)王蒙(?—1385),字叔明,号香光居士,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赵孟頫之甥。

元末官理问,战乱中弃官,隐居临平黄鹤山,自号黄鹤山樵。

明初,知山东泰安知州,尝谒胡惟庸于私第。

后胡惟庸被诛,王蒙坐事被逮,瘐死狱中。

王蒙诗学王维,工画山水,笔墨秀润,颇有时名。

暮宿田家作木落天正寒[1],山空日将暮。

荒林倦鸟归[2],乱水行人渡[3]。

穷年滞草莽[4],裋褐被霜露[5]。

晚宿依田家,主人情亦故。

汲水泉满涧,烧竹烟在户。

钟残溪上村,月照阶前树。

浊酒初泼醅[6],嘉蔬亦时具[7]。

且慰饥渴怀[8],况谙村野趣[9]。

老翁八十余,有子没征戍[10]。

秔稻岁莫收[11],官司日加赋[12]。

我愿息兵戈[13],海宇重农务[14]。

愧乏经济才[15],徒然守章句[16]。

注释:[1]木落:叶落。

张载《七哀诗》:“白露中夜结,木落柯条森。

”[2]倦鸟:疲倦之鸟。

[3]乱水:横流而渡。

《诗·大雅·公刘》:“涉渭为乱”。

疏:“水以流为顺,横渡则绝其流,故为乱。

”[4]穷年:终年。

《庄子》:“和之以天倪,因之以曼衍,所以穷年也。

”滞:停留。

草莽:草丛,喻在野。

《孟子·万章》:“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

”[5]裋(shù)褐(hâ):短褐,短而窄的衣服,为劳动人民的衣服。

[6]醅(pēi):未滤过的酒。

[7]具:备办。

[8]且:姑且。

饥渴怀:应瑒诗:“凡百敬尔位,以慰饥渴怀。

”[9]谙(àn):熟悉,了解。

[10]没:通“殁”,死亡。

《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征戍:远行戍守边境。

[11]秔(jīng)稻:即粳稻。

[12]官司:官府。

赋:赋税。

[13]兵戈:战争。

[14]海宇:海内。

[15]经济:经国济民。

[16]章句:分析古书的章节句读。

简析:此诗写诗人暮宿田家所见所感。

诗从“木落天正寒”至“月照阶前树”写诗人投宿农家时所见的乡野自然景物。

“穷年滞草莽,裋褐被霜露”句见出农家生活的不易和艰辛。

“主人情亦故”可见农家的热情淳朴。

“浊酒初泼醅”至“官司日加赋”,写出因战乱而民不聊生,人民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苦况:老翁的儿子死于征戍,还要承担日益加重的赋税徭役,劳动人民的悲苦命运可见一斑。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心愿和感慨。

诗人盼望战乱平息,农民能安居乐业,但又哀叹自己回天乏力,只能读点死书而已。

诗中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报国无门的愤懑。

方孝孺方孝孺(一首)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今浙江象山)人。

以道学、文章名重当时。

洪武二十五年(1392),被荐为汉中府教授。

蜀献王聘为世子师,以宾礼待之,改其书斋“逊志斋”为“正志斋”,故世称正学先生。

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授侍讲学士,改文学博士。

燕王(明成祖)“靖难”军入南京,命其草称帝诏书,他大骂不从(一说他大书“燕贼篡国”四字,投笔于地),被磔于市,灭十族(九族外加门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余人。

他精敏好学,曾两次就学于宋濂,宋濂推重备至,赞赏有加。

后宋濂被放迁死于蜀,方孝孺言于蜀献王,尽弟子礼谒墓而恤其家。

他的文章纵横豪放,出入于苏轼、陈亮之间。

他的诗受李白影响,善古体。

他死后,著作多遭焚毁,后人辑其诗文为《逊志斋集》。

红酒歌田家八月秋秫黄[1],肩满担金穰穰[2]。

西成万室喜登场[3],斗酒劳庆年丰祥[4]。

天台山人传秘方[5],酿成九酝丹霞浆[6]。

紫檀槽头秋点长[7],绛囊醡压甘露凉[8]。

猩红颗滴真珠光[9],蓼花色比桃花强[10]。

荐新设席请客尝[11],风吹桂花满屋香。

馔出肥鸡一筯肪[12],橙斫蟹鲙双螯霜[13]。

不须琥珀琉璃觥[14],不须太白力士铛[15]。

我爱真率田家郎,瓷瓯瓦盆罂木觞[16]。

烂漫为我浇吟肠[17],新诗吐出云锦章[18]。

醉来兴发恣豪狂[19],高歌起舞当斜阳。

出门一笑尔汝忘[20],大江东去烟茫茫。

注释:[1]秫:粘高梁。

这里指糯稻。

[2] (hã)肩:指肩头,肩上。

:肉。

穰穰:秫穗丰硕的样子。

[3]西成:秋成。

丰收。

[4]劳庆:互相酬劳庆贺。

祥:福。

[5]天台山人:天台山的隐者。

山人:隐者。

[6]九酝:九酝酒。

一种最醇的酒。

(晋)张衡《南都赋》:“酒则九酝甘醴,十旬兼清。

”丹霞浆:颜色像红霞一样的酒浆,即红酒。

[7]紫檀槽:用紫檀木做的或色如紫檀木的盛酒或注酒器。

紫檀:名贵木材,木质坚硬,带红色,俗称红木。

秋点:指酒滴。

(唐)李贺《歌酒编·将进酒》:“玻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珍珠红。

”[8]绛囊醡(zhà):用红纱制成的酒榨。

绛:深红色。

醡:压酒的器具。

甘露凉:压出的酒如同甘露般清凉。

[9]猩红:像猩猩血那样的红色,血红。

[10]蓼(liǎo):草名,此指红色的马蓼。

[11]荐新:用新熟的五谷或别的时新食物祭祀祖先。

这里取其献新意,指献出新酿的红酒。

[12]馔(zhuàn):准备食物。

一筯(zhù)肪:形容鸡肥。

筯:同“箸”,筷子。

[13]橙斫蟹鲙:疑指“橙蟹”,用橙子和螃蟹调制成的食品。

(宋)林洪《山家清供·蟹酿橙》:“橙用黄熟大者,截顶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实其内,仍以带枝顶复之。

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用醋盐供食,香而鲜,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兴”。

鲙:细切的鱼肉,这里指蟹膏肉。

霜:形容蟹螯肉白嫩。

[14]琥珀:松柏树脂的化石。

色黄褐或红色。

可制装饰品。

觥(gōng):酒杯。

[15]太白:即大白。

大酒杯。

力士铛:即力士瓷。

饮茶、酒的器具。

[16]瓯:碗。

罂木:即木罂。

木制的盛酒器。

觞(s hāng):以酒饮人或自饮。

[17]浇吟肠:即浇诗肠。

指助诗兴。

[18]云锦章:华美的诗章。

[19]恣:肆。

豪狂:狂放不羁。

[20]尔汝忘:忘掉一切。

简析:这是一首专写红酒的诗。

诗歌前四句写糯稻丰收的景象。

既传达出丰收的喜悦,又为下文酿制红酒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