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7年1月 农业机械学报 第38卷第1期 多刚体人体模型及碰撞过程仿真 赵桂范 杨 娜 【摘要】采用符合中国人体特征的参数,建立16刚体的行人模型,在人体的主要部位生成简易的弹簧阻尼运 动关节。并建立汽车模型与汽车一行人碰撞模型,应用ADAMS软件模拟仿真碰撞过程。研究了汽车与行人碰撞过 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了人体主要部位在受撞击时的加速度响应和碰撞过程中行人行走方向与汽车行 驶方向夹角变化时的碰撞响应。 关键词:车辆碰撞仿真多刚体模型 中图分类号:TP391.9;X912.9;U46 文献标识码:A
A Rigid Multi-body Model and the Simulation on Impact Response Zhao Guifan Yang Na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hinese feature parameters,sixteen—rigid body has been built in this paper. Spring-damp joints are used in the important parts of pedestrian.Vehicle model and impact model is built using the ADAMS software.Kine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pedestrian and vehicle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And during the progress of impact acceleration of pedestrian’S main body parts and impact force of head under different pedestrian—vehicle velocity angles are studied.This method of testing can be used in accidents to analyze pedestrian’S body injury. Key words Vehicle,Impact,Simulation,Rigid multi—body model
引言 在行人与车辆碰撞的交通事故中,行人的伤害 部位以头部和腿部为主,分别占32 和40 。而头 部伤害致死占行人死亡总数的64 。 鉴于中国人体特征和西方人体特征存在较大差 别,本文构造了符合中国人体特征的人体多体系统 模型并建立了整个人机系统的模型,用于实现人机 系统的运动仿真研究。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将多体系 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与大位移、非线性求解功能相 结合,对行人与汽车碰撞过程进行仿真分析。 1汽车人体系统的碰撞动力学方程 1.1广义坐标的选择 动力学方程的求解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义 坐标的选择。用刚体的质心笛卡尔坐标和反映刚体 方位的欧拉角(或广义欧拉角)作为广义坐标,即 口】==Ex, ,z,9,0, ] ,口一[ ,…, ] 。由于采用了 不独立的广义坐标,系统动力学方程是最大数量但 却高度稀疏耦合的微分代数方程,适于用稀疏矩阵 的方法高效求解 。 1.2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系统运动方程,矩阵 形式为 ( 1 一( 1 + p+ 一Q (1) 五\面J一\面J十 p十 工J— l
g(q,£)一0 (2) O(q, ,£):0 (3) 式中丁——系统动能 口——系统广义坐标列阵
收稿日期:2005—07—29 赵桂范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264209 山东省威海市 杨娜哈尔滨工业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硕士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农业机械学报 fF(q,ll,ll,J;I,f)一0 .{G(u, )=u-q=O (4) 【 (窖,£):0
2行人多刚体模型的建立
表1人体模型的基本参数 Tab.1 Basic parameters of human body model
图1人体模型实体图 Fig.1 Model of solid pedestrian
图2人体结构轴线图 Fig.2 Axes of pedestrian frame
为了使行人能够行走,需要在人体的腿部、臂部 和脊椎等部位生成运动关节。运动关节的简易模型 为弹簧阻尼结构,其刚度系数矩阵和阻尼系数矩阵 按照有关关节生物力学方法与数据确定[4]。如图3 所示。
图3运动关节的简易模型 Fig.3 Spring—damper model of kinematic join t
利用ADAMS软件进行仿真。在本模型中使用 MOCAP数据驱动人体运动。常用的应用是从数字 化资料来源中给人体模型提供一种运动,例如:从运 动获取装置中提供(主动/被动标记跟踪系统)运动 来获取系统追踪附加在身体不同位置标记号的轨 迹。用标记号的轨迹来驱动人体模型,记录人体的响 应,然后再用于正向动力学仿真。 标记号轨线数据用来驱动所谓的运动主体这些 元素。运动主体就是使用弹簧元素固定在人体上的 无质量的物体。通过这些附加装置,运动主体就是运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1期 赵桂范等:多刚体人体模型及碰撞过程仿真 动影响而不是运动管理。这个提供了介于人体模型 和真实人体的几何学差异,同样也提供了运动主体 位置的差异。 运动主体以小球体形式显示在模型上,如图4 所示。浅色球体描绘了附属于轨迹数据的无质量物 体的位置,深色球体(如图4)是一个刚性附着在人 体模型各部分的端点,这2个球体通过轴套弹簧力 联接。轴套弹簧力有6个分量(3个力和3个力矩)。
图4行人运动机构示意图 Fig.4 Movement structure of pedestrian 3汽车碰撞模型的建立 汽车的前部由保险杠、发动机盖边缘、发动机盖 顶、挡风玻璃等部分构成。汽车的4个车轮用4个同 样大小的圆柱体描述[5],通过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 产生制动减速度,减速度为0.7g。汽车前部各部分 的力一变形函数从文献数据中获得,行人脚部与地面 的摩擦因数定义为0.7,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因数定 义为0.67,身体各部分与汽车前部的接触摩擦因数 定义为0.5。汽车总质量为1 050 kg,基本尺寸为:轴 距2 468 mm,后轮轮距1 688 mm,质心至前轮纵向 距离919 mm,质心至左前轮横向距离756 mm。 4汽车一行人碰撞过程仿真及结果分析 假设行人行走速度为1.5 m/s,汽车行驶速度 为40 km/h,行人行走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呈90。夹 角,行人模型的碰撞位置在汽车前端的中部。由于在 碰撞事故中,大多数是行人侧面与汽车发生撞击,本 节中模拟行人侧面与汽车的碰撞过程,如图5所示。 其中,时间步长为 =0.1 S,开始时刻为t:0,终止 时刻为£一5.0 S。 通过模拟仿真碰撞过程,可以知道:当行人与汽 车相撞时,行人的小腿(或膝关节)首先与汽车的保 险杠接触,然后是大腿与发动机盖边缘接触。下肢向 前作加速运动,而上半身则相对于汽车作旋转运动。 行人的骨盆和胸部分别撞在发动机盖的边缘和顶 部,头部则可能撞在发动机盖顶或挡风玻璃上。 通过ADAMS软件,模拟计算了碰撞过程中行 人3个主要部位的动力学参数:头部加速度、右小腿 加速度、右膝加速度,得出动力学响应曲线,如图6、 图7和图8所示。 图5行人侧面与车辆碰撞仿真结果 Fig.5 Simulation of collision between pedestrian and vehicle 1500 姜1000 500 鬯0 5o0 基 图6头部加速度曲线 Fig.6 Acceleration of head 时间/s 图7右小腿加速度曲线 Fig.7 Acceleration of right lower—leg 图8右膝加速度曲线 Fig.8 Acceleration of right knee 通过计算行人头部、右小腿、右膝等处的加速度 可以预测碰撞事故中行人的损伤风险,并根据计算 出的速度、加速度曲线得到身体各部分的速度、加速 度峰值及其运动变化情况。从图6中可以看出,当 t一4。6 S时,行人头部与汽车发动机罩盖碰撞,头部 的加速度峰值高达2 375 m/s 。由图7和图8可以 知道:t=0.8 S时,右腿与汽车挡风玻璃碰撞,右小 腿的加速度峰值为1 260 m/s ,此时右膝的加速度 峰值高达3 450 m/s 。这说明行人与汽车发生碰撞 时,头部加速度产生突变,是造成行人死于脑损伤的 主要原因之一。小腿和膝关节也受到巨大的损伤。 为了进一步分析人的头部在碰撞中的损伤,分 如∞如∞∞ { 晨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8 农业机械学报 别对行人行走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夹角为60。、90。、 120。的碰撞过程进行了仿真。从图9中可知夹角为 90。时,行人头部受到的撞击力最小,峰值仅800 N。 而夹角为60。时,行人头部的撞击力最高,峰值高达
f 一 一、 角
时间/s 图9行人头部撞击力曲线
Fig。9 Impact force of pedestrian head
1 590 N。夹角为120。时,头部撞击力峰值比夹角为 60。时的峰值稍低。
5结论 (1)通过仿真,得到了人体关键部位加速曲线 以及行人行走方向和汽车行驶方向呈不同角度时人 体头部所承受的撞击力曲线,反映了碰撞事故过程 中人体受力情况。 (2)经过验证的假人数学模型可以逼真地模拟 真实的碰撞过程,达到预测主要部位动力学响应和 保护行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Augustus C B·Chidester,Isenberg Ruth A。The pedestrian crash data study[R]。Nationa1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mistration,Paper No。248。 方远羽,陈安宁,董卫平。振动模态分析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3:65 ̄87。 Bruckner F’Krings H·The influence of fastening on the impact behavior of safety glass[J]。JSAE Review,680788郑秀嫒,贾书惠。运动生物力学进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204 ̄249李莉,杨济匡。汽车与行人碰撞的动力学响应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3,20(3):49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