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

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

43【摘要】采用GIS网络分析与缓冲分析方法,研究广州公园绿地客观服务水平在街道尺度的空间差异特征和社会公平性。结果表明:公园绿地各类别及总体服务水平均较低且差异显著,其高覆盖区主要分布在旧城区的街道,服务盲区主要分布在天河、白云和黄埔等次新区以及海珠区的街道。进一步结合街道人口的社会经济地位(SES)研究得到:SES越高,公园服务水平越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政府在公园绿地的规划和管理上应从更新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改善公园可达条件、建立统一统计和管理考核体系及利用税收杠杆等措施提高绿地供给的效率和公平。【关键词】公园绿地;GIS;网络分析;服务区;空间差异;社会公平

ABSTRACT: Using the network analysis and buffermethods of G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equity of the service ability ofpublic parks in Guangzhou. The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rvice ability of the public parks is di-verse and comparatively low. The parks are mostlydistributed in old district and rarely distributed inTianhe, Baiyun, Huangpu and Haizhu districts. It findsthat the higher social and economic status the resi-dents have, the higher service ability the parks have.Then it suggest updating the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and method,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parks,establishing united statistics and management systemand enhancing the efficiency and justice of green spacesupply.KEYWORDS: public park; GIS; network analysis;service area;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social equity

公平和效率是衡量城市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和原则,体现在城市公共物品的

供给和管理上尤为重要。中心城区公园绿地为人们提供生活福利和舒适,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1]。政府对于公园绿地的供给需要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双重目标,即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为更多人服务和平等地为各类人群服务。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要维护社会和谐,从某种程度上讲,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因为公平问题对普通老百姓而言比效率问题更敏感。2005年底颁布的新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维护社会公平特别是关注中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重要的指导原则,也说明城市规划中公平原则的重要性。

1 引言早期评价公园服务水平多采用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因不能反映公园的空间分布,没有考虑居民怎样从中受益、有多少人和什么样的人受益等而存在诸多缺陷。为了弥补传统指标的缺陷,各国政府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公园制订不同规模和服务半径的最小标准,希望借此达到各类公园在空间上合理分布的目标,建立更有效的城市公园体系。如英国政府机构要求自然绿地离居民生活地的距离和规模下限分别为300m和2hm2、2km和20hm2、5km和100hm2、10km和500hm2[2];韩国的《城市公园法》(KoreanUrban Park Law)规定儿童公园、邻里公园和步行公园的服务半径下限分别为250m、500m、1000m[3];我国社区公园、区域性公园和全市性公园的服务半径分别为300~1000m、1~2km、2~3km[4]。

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

江海燕 周春山 肖荣波

【作者简介】江海燕(1973-),女,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周春山(1964-),男,博士,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肖荣波(1978-),男,博士,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修改日期】2010-03-30

【文章编号】1002-1329(2010)04-0043-06

【中图分类号】TU985.12【文献标识码】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71097):节约型城市空间增长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C28B01):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广州公园绿地的空间差异及社会公平研究江海燕 周春山 肖荣波SPATIAL DIFFERENTIATION AND SOCIAL EQUITY OF PUBLIC PARKS IN GUANGZHOUJIANG Haiyan; ZHOU Chunshan; XIAO RongboVOL.34 NO.4 APR.2010442010年 第34卷 第4期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城市绿地规划

Green Space Planning根据公园布局标准,国外利用GIS方法,通过可达性、服务区等指标评价公园客观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早期多采用简单的“缓冲半径法”(GISbuffer method)[5],由于该方法考虑的是居民到公园的直线距离而不是实际路线,其评价结果夸大了公园系统的实际服务水平。为了克服以上局限,GIS发展了利用实际网络数据(通常是道路、人行道等线性特征)来计算网络中点或节点之间距离的网络分析方法(GIS network analysis method)[6]。由于该方法在评价结果上更接近客观实际而在现阶段得到广泛运用[2~3,7]。进一步地,随着西方人文地理学的“社会转向”及对“社会公平”研究的重点关注,公共开敞空间(城市公园)的社会空间公平性研究也成为探讨的热点。国外研究从人口的社会经济属性出发,分别从单因子、多因子或综合性因子分析绿地在不同社会群体间供给的差异性。费赞(B.E.Feyzan)[8]和翰尼(N.Heynen)等 [9]证明公园具有向高收入邻里集聚的特征;库默(A.Comber)[2]证明主流族裔比少数族裔享有更多公园绿地;林赛(G.Lindsey)[10]和张阳建(ZhangYangjian)等[11]分别采用反映人群社会经济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以下简称SES)的综合性因子SES进行研究,认为蓝领、少数族裔和穷人等底层社区更少拥有绿地的使用权,白人、高收入和高学历的上层社区拥有更多绿地。在国内,绿地可达性作为评价绿地使用质量的指标也得到一定的研究和应用[12~13]。已有的研究虽然尽可能考虑了实际的交通路线和成本,但并未考虑公园的实际入口,也未差异化地处理不同性质公园的服务半径和规模,并且研究尺度多停留在城市整体或行政区之间的差异对比,较少涉及街道尺度。另外,与国外相比,国内在公园社会空间的公平性研究方面则刚刚起步[14]。本文将公园绿地的客观供给与其服务主体(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相联系,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的实际可达性、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方式等,研究公园绿地客观服务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及在不同社会群体分配的社会公平性;最终建议政府通过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实现公园绿地在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社会空间的公平兼顾效率的供给目标。本研究中的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等〔《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

2 数据与方法2.1 研究区域、数据与方法研究区域为2005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包括越秀区、荔湾区、海珠区、天河区、黄埔区和白云区南部共105个街道。中心城区绿地发展历史长,体系较完整,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研究区面积585.83km2,户籍人口399.66万人,公园绿地面积2328hm2,占全市十区两市全部公园绿地面积的46.54%(图1)。研究数据主要包括:2007年广州市土地利用、居委社区、交通调查的GIS数据和“广州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公众意愿调查”的3594份问卷数据。研究方法如图2[15],首先将公园绿地分成四类,全市性和区域性公园采用GIS分析工具中的网络分析方法,社区公园和街旁绿地采用GIS分析工具中的简单缓冲方法。

2.2 数据处理2.2.1 公园绿地分类由于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主要与规模和服务半径两个指标相关,分类以服务半径和规模为界限参数,采用双指标结合和指标下限原则,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城市公园分类(DBJ440100T 1-2007)》、《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将公园绿地分为以下四类(A指公园绿地的面积):(1)全市性公园:服务半径为2000m,A≥25hm2的全市性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2)区域性公园:服务半径为1000m,A<25hm2的区域性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3)社区公园:服务半径为500m,A≥1hm2的街旁绿地和居住区公园;(4)街旁绿地:服务半径为300m,0.4hm2≤A<1.0hm2的街旁绿地(面积小于0.4hm2者不计)。2.2.2 主要公园入口的坐标化全市性和区域性公园规模较大,在进行GIS网络分析前,需要将各公园入口在GIS中坐标化,步骤如下:(1)利用现场踏勘结合文献资料的公园平面图[16],确定各公园入口方位和数量;图1 研究区范围及公园绿地分布示意

Fig.1 Study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public park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