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思考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办
学成本和生均成本的双重递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通
常认为,对办学成本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办学成
本是指社会、政府在兴办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耗费资源的总和,它包括
教育的社会投资成本、政府投资成本、家庭投资成本及其相应的机会
成本等。狭义的办学成本,指高校为培养学生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由
人员工资、行政事业费、教学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和折旧费等
构成。而就办学效益来说,又兼含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与企
业不同之处正在于高校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大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对于高等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教育
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降低认识成本,向思想共识要效益
降低成本,首要的是提高对于成本和效益的认识,树立成本意识,
注重效益效率,形成经营大学的思想共识,形成成本控制的共识,形
成勤俭持校的共识。只有形成了成本和效益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共识,
并建立行之有效、健全完善的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一
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
一是要形成经营大学的思想共识。经营大学是指大学内部管理体
制按照成本化、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其根本目
的在于提高管理与运作的能力与水平,盘活资产,提高效益,为学术
水平的提升、大学的科学管理、大学的更好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
件。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古典的英国大学和研究型的德国大学
时代,办学成本问题并不突出。只有到了20世纪,随着美国高校的
崛起,诞生了一批“巨型”大学,市场机制成为影响高校运行与发展的
重要因素,办学成本问题才日渐突出,经营大学成为美国高校的必然
选择和成功创新。美国高校经营大学理念和做法,也逐渐受到世界其
他国家大学的重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市
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逐步落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
大,对传统的“管理大学”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转型的挑战,要求树立“经
营大学”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正如黄达人教授指出,“大学需要经营,
所谓‘经营’,指的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一般意义上的‘经营’,而是指大
学必须要精心的运作和管理。”
二是要形成成本控制的思想共识。高等教育是高投入、高成本、
回报周期长的公共服务部门,经营大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办学理念的转
变和制度结构的调整,充分激发教职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实现
大学经营与成本控制的协同。成本化核算与管理是经营大学的核心内
容。近年来,教育部等有关国家部委也要求加强高校成本控制研究和
办学成本核算。办学成本控制与核算,具体来讲就是从财务角度出发,
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和严格的
计算、调节及监督,及时加以纠正,使成本被限制在于目标范围之内,
从而加强支出的监控力度,强化收益的绩效考核。
三是要形成勤俭持校的思想共识。总量投入不足、办学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