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

高加林的悲剧人生、悲剧人生原因分析及其现实意义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一、高加林悲剧人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一)高加林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22、高加林与黄亚萍的爱情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4 (二)高加林的事业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二、高金林悲剧人生原因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一)高加林性格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1、他自尊又自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2、他勤劳朴实又虚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3、他勇敢又懦弱-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4、他自私又功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二)社会悲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1、旧的传统习惯和封建残余势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 - - - -- - - - - - - - - - - -- - --123、不正之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三、高加林悲剧事件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一)高加林悲剧对国家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 141、打破城乡二元机制体制,实现城乡一体化- - - - -- - - - - - - - - - - -- - 142、反腐倡廉,消灭不正之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二)高加林悲剧对个人的现实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1、苦难意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好选择- - - - -- - - - - - - - - - - ---16 结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注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前言路遥,男,汉族,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原名王卫国。

路遥是一位土生土长的陕西农民作家,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期间开始从事文学写作,其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众多,主要有:《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难的日子里》、《风雪腊梅》、《黄叶在秋风中飘落》、《夏》、《姐姐》等。

《人生》发表于1982年,以陕北高原改革时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高中毕业后的高加林从土地中来,离开土地,又重回土地,构成了他从起点绕一圈又回到起点的循环人生,而我在这里选择《人生》,选择高加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路遥在《人生》的开题中所引用的柳青的那段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1]这是我们这个年龄阶段最为生动的让人生写照,这里的喜怒哀乐最为触动我们的心灵,我们与高加林同在,又似乎我们就是生活中的他的写照,彼此对视,看到的最多的是那隐藏在贫困苦难身躯下的充满不平与斗志的闪亮眸光,由此,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的纠结与抉择也正是我们奋斗道路的缩影,前人失脚,后人把滑,高加林悲剧人生的经验教训恰恰为我们敲响警钟,指导我们怎样做出正确的人生抉择,书写辉煌人生。

一、高加林悲剧人生(一)高加林的爱情悲剧《人生》中主要写了高加林与刘巧珍、黄亚萍两位女性的感情纠葛,且两段感情都以悲剧告终。

“从纯粹意义上说,真正的爱情是由双方感情在某一时刻的神奇遇合而达到的心与心的交流,是彼此互融的默契,是排开其他一切外在因素的神会,是可遇不可求的一种缘分。

”[2]从这个意义与角度来讲,在这两场无疾而终的恋情中,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其实他们都没有遇到真正的纯粹的爱情,他们的爱情都掺杂有太多纯真感情以外的因素,不管这些因素是否关乎利益,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悲剧结局的促成因子。

而刘巧珍和黄亚萍又有两个共同的身份:一、精神的抚慰品;二、工具。

我们就以高加林为主线,以刘巧珍和黄亚萍的两个共同身份为拓展点来分析一下他们的爱情。

1、高加林与刘巧珍的爱情悲剧刘巧珍是在高加林的人生低峰期来到了他的身旁。

此时的高加林,继大学考试失败后又被村里“大能人”大队书记高明楼的没有能力的小儿子三星顶替了民办教师的职位,这让他“通过考试或许会转为正式的国家教师,到那时,再努力,争取做更好的工作”的幻想和希望彻底破灭,他正经历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暗恋了高加林多年的刘巧珍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隐藏了多年的情愫,高加林的在不幸遭遇下重当农民,这让巧珍以往觉得自己配不上知识分子加林的自卑感有了很大的缓解,在家林羞愧难当卖馍的时候,她勇敢的站出来替高加林卖馍并向高加林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高加林可以说是在仓促之下被动的接受了巧珍大胆勇敢的爱情,在他一无所有、心灰意冷的时候,这位村里的“二能人”刘立本的漂亮的像花朵一样的二女子,这位善良、温柔、纯真、朴实的姑娘义无反顾的爱上了他,在人生观、价值观上还很是不成熟、没有过婚恋经验的高加林错误的理解了爱情,在冲动之下被以感动、感激居多的情感冲昏了头脑回应了巧珍的感情,开始了这段从一开始就不纯正不平等的恋情,但很快他的不成熟、不果断就体现出来,在与巧珍分别进了村子以后他即刻懊悔起来,“后悔自己感情太冲动,似乎匆忙地犯了一个错误,他感到这样一来,自己大概就要当农民了······他觉得自己目前的处境,根本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他甚至觉得他匆忙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发生这样的事,简直是一种堕落和消沉的表现,等于承认自己要一辈子甘心的当农民了······”。

高加林可能会陶醉于这爱情里的柔情蜜意,但他内心对巧珍真正的感情是很少的,巧珍是高加林在人生低峰期的精神抚慰品,在封闭落后的高家村,有文化有知识的高加林是找不到知音的,老实本分的父母根本不能理解他,唯一能说上话的德顺爷爷也不能完全理解他,不能认可他的人生追求,在这里,高加林是苦闷的、孤独的,他苦苦追寻而不得的城市人不接纳他,而他又放不下知识分子的身份和孤傲也不甘心做一位本本分分的农民,而巧珍在这时带着她的温柔她的体贴来到高加林身边,她所给予高加林的是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般的包容与呵护,她对于高加林的情感始于一种寻找男子汉的欲望,人对于自己渴望而不可得的东西往往有一种执拗的感情,不可得的距离加深了自己所渴望的东西的神秘感与完美度,高加林恰恰拥有巧珍一直所遗憾所渴望的东西——文化,在有文化的高加林面前,巧珍是自卑的,而高加林成为农民以后巧珍觉得两人的地位平等了才开始了大胆的追求,巧珍对高加林的感情充满着中国传统小女子对于心上人的迷恋、仰慕与敬仰,这导致了两人在恋情中地位的不平等,巧珍一味的体贴与付出,高加林一味的接受与享受,在一定程度上他是利用巧珍纯洁的爱情来缓解自己在人生低峰期焦躁忧虑的精神情绪,用对巧珍的征服、巧珍对他的温顺与无条件服从来寻找男子汉的自尊与自信,来确立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减少人生低峰期的虚无感。

在高家村这个封闭落后的城郊小山村,刘巧珍是高加林在现有情况下的最佳选择,是人生与命运所给予他的最大范围内可供选择的最为优秀的姑娘,是他农村生活圈中最为出色的姑娘,她虽然没文化,但她漂亮、温柔、体贴、善良,而且她是村里“二能人”刘立本的二女子,这也让高加林对巧珍的感情带有了很大的挑战和炫耀成分,“对高加林来说,他做出这个决定,是对他所憎恨的农村旧道德观念和庸俗舆论的挑战,也是对傲气十足的‘二能人’的报复和打击!”,“让一村满川的庄稼人看看吧!大马河川里最俊的姑娘,著名的‘财神爷’刘立本的女儿,正像一只可爱的小羊羔一般,温顺的跟在他身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