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总结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及《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要求,评估抗菌药物使用、治疗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实际发生率。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在分管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及各科主任、护士长和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2015年度开展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工作任务,现将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调查对象:2015年11月16日00∶00-24∶00我院的所有住院患者,包括当日出院、转科、死亡的患者,不包括当日新入院的患者。
2.调查方法:调查人员由各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质控小组成员组成,并于2015年11月15日由感控办进行了统一培训。调查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登陆我院一体化医疗信息平台,逐一填写《个案登记表》,调查在11月17日完成。
3.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统计方法:全部病例资料录入由众阳软件医院感染实时监控横断面调查工作平台,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现患率 本次现患率调查应查人数1046人,实查1033人,实查率为98.76%(要求调查率≥96%)。发生医院感染43人,医院感染率4.16%(要求医院感染现患率≤8%)。社区感染389人,社区感染率37.66%。具体详见表1
表1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科室 应查人数 实查人数 医院感染 感染率% 社区感染 感染率% 肿瘤内科 39 38 5 13.16 13 34.21 心血管内科 37 36 6 16.67 13 36.11
神经内科一 33 33 0 0 2 6.06
神经内科二 36 35 5 14.29 3 8.57
内分泌科 25 24 0 0 9 37.50
消化内科 41 39 2 5.13 18 46.15
呼吸内科 40 39 0 0 39 100
泌尿血液科 34 34 0 0 6 17.65
内ICU 9 9 2 22.22 5 55.56
普外一科 34 34 1 2.94 13 38.24
普外二科 46 46 1 2.17 5 10.87
骨外一科 25 23 0 0 0 0
骨外二科 43 42 2 4.76 1 2.38
胸泌尿外科 21 21 0 0 2 9.52
神经外科一 22 22 3 13.64 1 4.55
神经外科二 25 24 4 16.67 0 0
手足外科 26 25 2 8 0 0
外ICU 4 4 0 0 1 25
儿一科 68 68 1 1.47 48 70
儿二科 68 68 2 2.94 66 97
儿三科 68 68 3 4.41 51 75
儿四科 68 68 2 2.94 66 97
儿科ICU 6 6 0 0 0 0
眼科 30 30 0 0 0 0
耳鼻喉科 7 6 0 0 2 33.33 口腔科 4 4 0 0 1 25
产二科 36 36 0 0 0 0
产三科 32 32 1 3.13 0 0
妇科 26 26 0 0 0 0
感染科 28 28 0 0 17 60.71
急诊科 6 6 0 0 2 33.33
中医科 16 16 0 0 5 31.25
康复科 25 25 1 4 0 0
理疗科 18 18 0 0 0 0
合计 1046 1033 43 4.16 389 37.66
1.1医院感染发病率列前五位的科室依次为内ICU、神经外科二、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二、神经外科一。具体见图1
图1: 各科室医院感染现患率
注: 图中未涉及到的科室调查日不存在医院感染病例 1.2社区感染居前五位的科室依次是呼吸内科、儿二科、儿四科、儿三科、儿一科。具体见图2 图2: 各科室社区感染率
注: 图中未涉及到的科室调查日不存在社区感染病例 2.医院感染部位分布 医院感染部位居首位的是下呼吸道26例,占60.47%;其次是上呼吸道9例,占20.93%;胃肠道、泌尿道各3例,各占6.98%;皮肤软组织感染及其他各1例,各占3.45%,本次调查手术部位未发生感染。具体见表2、图3
表2: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医院感染部位 医院感染例数(例)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下呼吸道 26 60.47 上呼吸道 9 20.93 胃肠道 3 6.98 泌尿道 3 6.98 图3: 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
3.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微生物送检 调查显示1033名调查对象中,583人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56.44%。其中预防用药181人,占31.05%;治疗用药358人,占61.41%;预防+治疗用药44人,占7.55%;一联用药455人,占78.04%;二联用药125人,占21.44%;三联用药3人,占0.52%。治疗用药及治疗+预防用药共有402人,病原学送检85人,送检率21.14%。具体见表3
表3: 各科室现患率调查抗菌药物使用与治疗用药微生物送检
科室 实查 人数 抗菌药物使用目的 联用 治疗用抗菌药物使用人数 治疗用抗菌药物细菌 送检数 送检 率% 预防 用药 预防+ 治疗 治疗
用药 一联 二联 三联
皮肤软组织 1 2.33 其他 1 2.33 合计 43 100 肿瘤内科 38 0 0 15 6 8 1 15 4 26.67 心血管内科 36 0 1 18 13 5 1 19 11 57.89 神经内科一 33 0 0 2 2 0 0 2 0 0 神经内科二 35 1 0 6 6 1 0 6 3 50 内分泌科 24 0 0 10 8 2 0 10 4 40 消化内科 39 4 6 14 17 7 0 20 0 0 呼吸内科 39 0 0 39 24 15 0 39 21 53.85 泌尿血液科 34 1 0 6 7 0 0 6 1 16.67 内ICU 9 1 0 6 4 3 0 6 6 100 普外一科 34 4 7 15 8 18 0 22 6 27.27 普外二科 46 10 1 13 14 10 0 14 2 14.29 骨外一科 23 4 0 0 4 0 0 0 0 0 骨外二科 42 12 4 1 17 0 0 5 2 40 胸泌尿外科 21 6 2 4 10 2 0 6 3 50 神经外科一 22 3 2 1 6 0 0 3 2 66.67 神经外科二 24 4 3 1 5 3 0 4 1 25 手足外科 25 15 1 0 16 0 0 1 0 0 外ICU 4 1 1 0 1 1 0 1 0 0 儿一科 68 7 4 46 51 6 0 50 4 8 儿二科 68 10 1 36 40 7 0 37 2 5.4 儿三科 68 0 1 55 51 5 0 56 0 0 儿四科 68 0 0 57 41 16 0 57 0 0 儿科ICU 6 5 1 0 6 0 0 1 1 100 眼科 30 27 0 0 27 0 0 0 0 0 耳鼻喉科 6 3 2 0 5 0 0 2 0 0 口腔科 4 2 1 0 3 0 0 1 0 0 产二科 36 21 0 0 16 5 0 0 0 0 产三科 32 23 0 0 17 6 0 0 0 0 妇科 26 11 0 0 11 0 0 0 0 0 感染科 28 2 6 5 10 3 0 11 11 100 急诊科 6 3 0 2 4 0 1 2 1 50 中医科 16 0 0 5 3 2 0 5 0 0 康复科 25 1 0 1 2 0 0 1 0 0 理疗科 18 0 0 0 0 0 0 0 0 0 合计 1033 181 44 358 455 125 3 402 85 21.14
注:治疗用抗菌药物使用人数=抗菌药物使用人数-预防用药人数 4.医院感染病原学检出情况
本次调查共检出病原菌13株,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与国内文献报道相类似,包括大肠埃希菌3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产酸克雷伯杆菌各1株;革兰阳性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克里斯汀球菌1株,检出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具体见表4、图4
表4: 医院病原菌标本分布
病原体 菌株数 标本种类
痰液 血液 脓液 分泌物 尿液 大肠埃希菌 3 0 0 2 0 1 铜绿假单胞菌 3 1 0 0 1 1 图3: 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比 5.手术后肺炎 调查日手术的病人共计228人,其中有8人发生手术后肺炎,手术后肺炎感染率3.51%。
6.2013—2015年现患率调查主要结果对比详见表5、图4。 表5: 2013—2015年现患率调查主要结果对比 年份 实查率 现患率 抗菌药物使用率 病原学送检率
奇异变形杆菌 1 1 0 0 0 0 阴沟肠杆菌 1 1 0 0 0 0 鲍曼不动杆菌 1 1 0 0 0 0 醋酸钙不动杆菌 1 0 0 1 0 0 产酸克雷伯杆菌 1 0 0 0 1 0 金黄色葡萄球菌 1 0 0 1 0 0 克里斯汀球菌 1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