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预算编制介绍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经费预算编制介绍
单价≥50万元的购置设备应详细说明必要性和用途(不少 于500字),单价≥10万元但<50万元的购置设备不需填列。
单价10万元以下设备,不用填写明细,在设备费明细表中 填写预算总数,原则上,专项经费不允许列支大量实验室必 备的常规通用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等),可以少量更新, 但必须说明其预算理由和测算依据。
与课题研究任务有直接关系的出差费用、课题组 参加与课题研究任务相关的学术会议的费用可以列 入差旅费预算,必须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预算 理由、测算依据,包括出差人次、标准等;
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和伙食补助费标准表
会议费
会议费标准参照《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财 行[2013]286号 )执行,应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 开支标准和会期;
各课题合作单位应预算间接费用经费=间接费用总额×(课 题直接费用减设备购置费余额中各课题合作单位分配到金额÷ 课题直接费用减设备购置费余额)
2.2 课题预算编制的建议
认真详细的编写预算说明,要同项目研究内容和要实现
的目标紧密相扣,不要怕篇幅长;
凡国家财政部有明确规定的,一定要依据标准认真测算,
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每项支出与研究任务的相关 性,数量和价格的测算依据(如论文或专著的出版 数量、专利申请数量等)。
专用软件单价>10万元,应有说明,并提供3家报 价;单价>50万元,应对购置必要性及对项目(课 题)研究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劳务费
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参加人员不得发放劳务费,项目 承担单位聘用的参与重大专项研究任务的优秀高校毕业 生在聘用期内所需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 可以在劳务费中预算;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在课题合作单位间的分配:
间接费用按课题统一核定,由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 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 分配方案,在课题预算(书)中明确,并分别纳入各自 单位财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通常的做法:一般由课题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根据各自 所占课题经费比例分配。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标准应当严格执行财政部、 外交部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 516号)的有关规定; 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每次国际合作交流活动情况。 包括活动类型(出国考察或来华交流)、时间、以及 与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关系和必要性; 各国家和地区住宿费、伙食费、公杂费开支标准表。
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4]11号)
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
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
国家其他财经制度规定
1.2 编报项目预算的基本原则
目标相关性原则:应与项目研究开发任务密切相关, 围绕项目目标、任务及技术路线等内容; 政策相符性原则:应符合有关财政预算管理、国家科 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应严 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 经济合理性原则:应当结合项目研究开发的现有基础、 前期投入和支撑条件,着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提高效 益的原则,材料、设备等支出与市场同类产品一般价格 水平相匹配。
其他支出
课题在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 他支出,应当在申请预算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间接费用
组织实施课题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 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课题研究提供的现 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 费用的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1.5 课题承担单位与课题合作单位在预算编制 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当发挥各相关部门应有的职
能,分工协作,共同编制完成。
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分别编制经费预算,
课题承担单位审核汇总,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加强统筹协调,推动相关单
位间的资源共享,防止重复预算。
原则上不能购买生产性材料、基建材料、大宗工 业化原料、普通办公材料。
测试化验加工费 表B5
对于总费用在5万元以上的各项测试化验加工项目, 在预算说明书中应详细说明其与课题研究任务的相 关性,选择的测试化验加工单位的理由以及次数、 价格的测算依据等;
其他测试化验加工需要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测试 化验加工次数、价格的测算依据;
间接费用: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
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
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
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设备费(一)
表B4
设备分类:购置、试制。购置设备类型:通用、专用
单价10万元以上(含)设备,在设备费明细表中填列设备 清单,应提供三家以上产品报价单及其联系电话的详细材料。
有课题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根据各自承担的研 究任务和经费额度,协商提出分配方案,纳入单位财 务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使用。
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的标准: 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并实行总额控制,按照课 题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 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为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为13%;
在预算说明书详细说明聘用人员在课题研究开发中承 担的任务,以及投入本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和劳务费发 放标准的测算依据;
原则上不应预算研究生培养费和博士后进站费等,要 严格区分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
专家咨询费
专家咨询费标准: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 专业技术职称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300-500元/人天的标准执行。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及 以后的咨询费标准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300-400元/ 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200-300元/人天执行;以通讯形 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一般参照高级专业技术职 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 次的标准执行。
主要内容
1. 经费预算编制的依据、原则、规范性要求 2. 编报各项经费支出预算的注意事项 3. 预算的申报与评估评审 4. 经费预算执行与调整
1.1 经费预算编制的依据
(1)编报项目预算必须以基本确定的研究任务为依据。 项目的名称、编号、负责人、承担单位、主要研究任务、 实施周期以及协作单位的有关情况等,不得随意变更。
名称的规范性:项目(课题)预算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相同设 备、材料等实物信息应当填写规范和统一的名称。所有课题和课 题承担单位的名称,应填写正式全称,课题承担单位名称、单位 开户名称与单位公章必须一致;
签字盖章:课题预算申报书必须经课题承担单位的法定代表人、 课题负责人和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或盖章,并加盖 课题承担单位公章。
在预算说明书中说明燃料动力费测算依据,包括用量、单 价等;
应考虑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为完成本课题 研究任务所运行实际时间,以及即期水、标准应当按照《中央和国家机关差 旅费管理办法》(财行[2013]531号)和《关于调整 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住宿费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行〔2015〕497号)的新规定执行;
设备费(二)
原则上专项经费不允许列支办公室、实验室的维修改造 费。
设备费预算编制中应当注意严格控制设备购置,鼓励共 享、试制、租赁专用仪器设备以及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 级改造,确有必要购买的,单位应当对拟购置设备的必要 性、现有同样设备的利用情况以及购置设备的开放共享方 案等进行单独说明。
所有参与资金分配的单位都应填入预算表中,课题执
行期间,未履行正式报批手续,课题承担单位不得随 意增减课题合作单位,不得向为填列的单位转拨经费。
2.1 编报各项支出预算的注意事项
预算编报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
直接费用: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
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 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 和其他支出等。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为10%。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
费后的5%。
间接费用
计算间接费用举例:
假设X课题直接费用为1450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250万元), 则按规定需要预算间接费用185万元。计算过程为:
间接费用提取基数总额为1200万元 (1450万元-250万元)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
课题组举办的与课题任务有关的会议费支出可列入会议 费预算,应在预算说明书中详细说明举办会议规模、会议数 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会议费开支范围包括会议住宿费、伙食费、会议室租金、
交通费、文件印刷费、医药费等。
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
用。综合定额标准:住宿费 240元/人天 ;伙食费130元/ 人天 ;其他费用 80元/人天,合计450元/人天。
1.4 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
金额单位和数据精度: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 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 外币需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编码与数据平衡关系:预算申报书中有关编号和代码应填写准 确,数据之间满足有关的平衡关系,书面文件须由统一申报软件 打印输出;
实际执行过程中应有相关协议及测试、化验等相 应结果的返回,注意与预算的对应。
燃料动力费
包括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 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 用等;
不能单独计量的仪器设备、科学装置以及实验室日常运行 的水、电、气、暖等支出属于间接费用的开支范围,不能在 燃料动力费中预算。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
分段计算基数 适用分
(万元)
段比例
50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