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住山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图片发挥想象,和老师合作读故事;
2、学生借助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童话;
3、学生边读边思考,简单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熊、熊爸爸和森林图片,字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你喜欢读故事吗?你还读了哪些故事?平时都是怎么读故
事的?和大人一起读也很有趣呢!今天老师和小朋友共同读一个故
事。
一、激趣导入,抓住主要角色
今天我们的课堂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小熊图片),来给他打
个招呼!还有一个朋友也迫不及待地想和我们见面呢(出示大熊图
片),你觉得他们是什么关系?我今天要读的就是关于小熊和熊爸爸
的故事——《小熊住山洞》。
二、和孩子一起读故事
小熊一家住在山洞里。住在山洞里你觉得怎么样?所以熊爸爸想
砍一些树,给家人盖一间新房子。于是熊爸爸就拿起斧头走进了这片
森林。(板贴森林)小朋友大胆地猜一猜,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
的故事呢?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请小朋友猜想故事。故事是不是这
样的的呢?我们接着往下读。
出示第一幅图,春天,熊爸爸带着小熊来到了树林里。你都看到
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并发挥想象说图片以外的东西)熊
爸爸高高地举起斧头,准备向树砍去读好小熊的话,并渗透阅读方法
(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任务,你就会读的更好)
熊爸爸又带着小熊回到了家里,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春天过去了,
夏天来了。熊爸爸没有忘记要为家人盖一间新房子的计划,于是熊爸
爸又带着小熊来到森林里。此时的森林和我们刚才看到的还一样吗?
你发现了什么?原来,夏天的森林和春天的森林是不一样的呢!熊爸
爸又要砍树了,此时小熊又会对爸爸说些什么呢?找生说。树已经长
得这么粗壮了,正适合盖房子。爸爸又高高举起了斧头,这时,你会
做一个什么动作?刚才小朋友们所说的动作就是你们的感受,是吗?
动作是内心感受最真实的流露。师生合作读。
夏去秋来,小熊和爸爸来到了森林里。看图想象说话,师生合作
读,生生合作读。
冬天,小熊和熊爸爸来到森林里。看图想象说话。小熊又一次阻
止了熊爸爸砍树。
走进最后一幅图,师生诵读: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小熊一家没
有砍树,一直住在山洞里。森林里的动物都很感激小熊一家,给它们
送来了好多鲜花和果实。
如果你也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你会对小熊一家说些什么?做些什
么呢?
三、孩子自己读故事
孩子自己读故事,渗透识字方法。
四、和孩子一起聊故事
小熊一家为什么没有住上新房子?读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
五、和孩子一起讲故事
六、拓展: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故事
七、推荐阅读
每个童话故事都是那么有趣,又会教给我们一些道理。这里老师
推荐给大家金波爷爷的《四季童话》。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每个季
节都有美丽的童话。课下小朋友们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
教学反思:
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版语文教材新增加的一个版块。对我来说
是个全新的课型,从开始备课到后面的教学设计直到最后的课堂呈
现,我心里一直都充满困惑。和大人一起读到底应该怎么上?上完
课后,我们教研组进行了专门的研讨。
以下是我上完课和研讨后的一些感受和思考:
1、和大人一起读,重在“读”,也要重在“一起”。
和大人一起读旨在把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家里为孩子营造
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同时在读的过程中教给孩子阅读的方法。
2、在读的过程中还要有思考,和大人聊一聊,有初步的阅读感受。
和大人一起读,就是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阅读。
3、孩子在和大人共同读后,还要能自己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独立
读童话故事。
4、把和大人一起读放到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自己的角色,不要再把
自己当做老师,而是孩子的爸爸妈妈,甚至是爷爷奶奶。课堂也应
该是轻松愉悦的。
我的教学过程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1、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主要是我的引导不够,不能激起孩子的兴趣,
对于一些我觉得出其不意的说法,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
2、对孩子阅读方法的指导还是不够。
3、缺乏教育机智,比如孩子在读书时遇到不会读的字,我仅仅只是
告诉她怎么读,而没有灵活地相机渗透识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