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
张宇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从地理位置上看,南海处在两洋 两洲 的十字路口,扼守太平洋与印度洋海运要冲,是多条国际海运线和航空线的必经之地,也是扼守马六甲海峡的关键所在。南海问题涉及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台湾六国七方,争议由来已久,情况复杂多变。区域内外各方战略利益在南海地区重叠碰撞致使南海海域成为区域内外关注的热点地区。日本因历来把东南亚地区看作其传统的战略势力范围和海上生命线 ,所以,比其他域外大国,日本更加积极介入南海争端,这对中国试图解决南海争端的努力形成一定的挑战。[关键词]日本因素;南海争端[中图分类号]D8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153(2010)05!0145!02[作者简介]张宇(1976!),女,河南永城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8级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二战后日本对南海争端的立场政策变化
1、冷战时期避免介入南海主权争端日本为了实施在东亚的侵略扩张政策,早在晚
清时期就开始染指南海,不断在南海及周边掠夺战
略资源、侵占岛礁。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被迫
放弃了其在战争期间侵占的一切领土。1951年9月∀旧金山对日和约#明确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的一
切权利。1952年4月,日本在∀日台和约#中宣布放
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之一
切权利。[1]鉴于上述原因,日本在此后承认南沙群
岛属于中国。1952年日本全国教育图书株式会社出版的∀标准世界地图集#,1964年由日本外相大平
正芳推荐出版的∀世界新地图集#中都标有南沙(中
国) 的标注。1972年日本共同通讯社出版的∀世界
年鉴#第193页记载:中国除大陆领土外,还有海南
岛、台湾、澎湖列岛及南中国海上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各群岛 。[2]1972年9月,日本在∀中日联合
声明#中表示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关于归
还其侵占中国领土的规定,实际上是再次表明了南
沙群岛属于中国的立场。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关系和解后,美国并不公
开反对南海主权属于中国。在这个时期,日本政府
外交上追随美国,从日美战略关系出发,同美国一样
承认南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另外,基于中日关系
的大局考虑,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直至冷战结束前,日本对南沙争端也未作任何公开表态。
2、冷战后改变立场,极力介入南海争端
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出现深刻变化,日本的国
家战略目标也做了重大调整并企图与美国共同主宰亚太地区事务。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日本把中
国当成潜在的对手 ,中日矛盾开始上升。这期间,南海由于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被美国列为其要在世
界上控制的16个海上咽喉要道之一,[3]美国逐渐介
入对南海事务。在此背景下,日本开始关注南中国海争端,并采取各种方式插手南海。
首先,舆论炒作中国威胁论 。1992年2月,
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首
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等岛屿的主权地位。日本以此
为契机开始散布中国威胁论 。此后,无论是媒体
还是政府官员更是大肆炒作中国威胁论 。
其次,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军事安全交流。冷战结束后,日本出于其亚太安全战略的考虑,把南海争
端与钓鱼岛争端、台海问题等紧密地联系起来。
1999年5月日本通过∀周边事态法#,将包括南海在
内的亚洲大部分地区划入所谓周边事态 范围。9∃11 事件后,日本每年以各种借口直接或间接地参
加与东盟国家间的双边演习和以美国为首的多国军
事演习,将军事触角伸向东南亚地区。
二、日本介入南中国海争端的战略意图
1、维护生命线 安全众所周知,日本国内资源匮乏,特别是石油等各
种战略资源极度短缺。日本的石油来源地主要是中
东,日本从中东进口的石油主要经马六甲海峡!!!
南海!!!台湾海峡的航线运抵国内,进口东南亚的
石油也要通过南海!!!台湾海峡航线运输。因此,横穿南海的这条海上通道就成为关乎日本存亡的生命线 。此外,日本的绝大部分的进出口贸易也
主要经由南海航线,假如南海航线被封锁,就等于切
断了日本经济的大动脉。日本介入南海争端的一个目的是为维护其海上生命线 安全,为日本进出口
贸易保驾护航。145第16卷第5期工会论坛Vol.16No.52010年9月TradeUnions%TribuneSep.20102、考虑经济利益
日本介入南海事务与其在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利
益也分不开。一直以来,日本把东南亚当作重要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50年代后期日本以赔偿 为突破口重新成功地开辟了东南亚贸易市
场。岸信介曾宣布日本必须寻求别的市场!!!到
东南亚去 。[4]日本历届内阁都非常重视与东南亚的关系。目前,日本是东盟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东盟
则成为日本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南海争端一旦激化
升级,日本的在东南亚的利益将难以得到有效保障。3、扩大本国影响力
两极格局瓦解后,日本加紧了从经济大国迈向
政治大国的步伐。而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日本带来了
一定的压力。同是亚太地区大国,日本不愿意看到中国强大,认为只有遏制 中国的影响力,才能彰显
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主导作用。为此,日本介入南中
国海争端,利用东南亚有关国家与中国的南海争端
矛盾,既可以牵制中国,也可以更深地介入东南亚地区事务,塑造政治大国形象,谋求地区主导权。
4、增加谈判筹码
日本积极介入南海争端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中日之间存在的钓鱼岛争端和东海划界争端。日
本担心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做法 会用于钓鱼岛争
端和东海划界。日本认为,中国对南中国海提出的
任何权利要求,都会影响到日本在此海域的安全环境,并且会使东海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总之,在日本
看来,南中国海问题的久拖不决,既有利于日本继续
实际控制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又可为东海海域划界增添谈判筹码。
三、日本因素对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影响
1、增加中国解决南海争端的难度
由于南海争端涉及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文莱5个东盟成员国,东盟国家大有联
合起来对抗中国之势。例如,1992年第25届东盟
外长会议在菲律宾的推动下通过了∀东盟关于南中国海问题宣言#,希望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发出
一个声音 。2009年7月初,马来西亚媒体∀吉隆坡
安全评论#称南海周边多国将形成一个中国最怕
的东南亚&南沙集团% ,与中国争夺南海。在此期间,1994年10月印尼外长呼吁邀请南中国海以外
的国家参加南海地区的合作工程,并希望最好邀请
经常利用南中国海海上交通的日本、美国和欧洲国家参加 。[5]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外大国介入
南海提供了合理的借口。例如,2010年7月27日,日本外相冈田表示,南海领土争端应在有美、日等国
参与的国际框架 下讨论。[6]因此中国在解决南海
争端过程中还必须要考虑日本经济利益因素。
2.增加中国走出去 的阻力走出去 是中国政府的政策,走出去 势必要
通过海洋走向世界各地。日本通过加大对东南亚地
区国家的经济投入和军事交流,积极介入南海争端,
深层次的战略意图是想占据关键地理位置,从而增大中国的海上战略压力,阻碍中国走向海洋,增加了
中国走出去 的阻力。
3.威胁中国能源乃至国家安全
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中国对外部能源的依赖程度日渐加深,与日本情况相类似,中
国的石油进口也主要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地区,
进口原油的90%以上需要经南海运输。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对中国而言也是名副
其实的海上生命线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控制
了马六甲海峡,谁就遏制住了中国的能源通道。近
年来,日本与美国等国家以打击海盗和维护国际航
道畅通为由,已把军事触角伸向南海,力图控制马六甲海峡事务。东盟国家由于其自身力量相对薄弱,
也想日美在保证马六甲海峡安全方面提供帮助。由
此可以预见,这条咽喉水道若被美日控制,一旦南海
形势有变,日美两国将会向中国施压,甚至可能封锁该海峡实施遏制战略,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
家安全造成致命威胁。
总之,南海问题和南海争端的实质,是中国关于
南海的传统主权受到部分东南亚国家不同程度的侵犯,而日本对东南亚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或明或
暗的支持,又成为南海问题复杂化的因素之一。在
解决南海争端的过程中,如何平衡日本因素是中国
面临的一大挑战。参考文献:[1]张龙吟.中日和平条约签订过程回顾[M].台湾: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9161-62.[2]凤凰博报:http://blog.ifeng.com/article/6760588.html.[3]孙建设,辛立.南沙群岛的主权纷争与发展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1996,(1):63[4]宋成有,李寒梅等.战后日本外交史(1945-1994)[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5256.[5]张良福.历次处理南中国海潜在冲突 非正式讨论会述评[J].国际政治研究,1995,(1):80.[6]樊小菊.日本海上扩张要走多远[J].了望新闻周刊,2010-8-2.(责任编辑:王友才)146张宇: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