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
台湾军中“文化”系列谈之二:世异时移的“出身文化”
台湾军队最早是国民党从大陆带去的,因而各级军事官员长期由外省籍军官担任。“两
蒋”时期特别是蒋经国主政后期,出于“革新保台”的需要,台籍军官逐步增多。到了上个
世纪90年代,随着李登辉上台执政,他为了推行分裂主义路线,大力推动军队尤其是军队
高级将领“本土化”,刻意栽培本土将领,使得台籍将官迅速崛起。有着强烈“本土化”与
“台独”意识的陈水扁当权主政后,比起李登辉更加不信任和排挤外省籍将领,他为了尽快
掌控军权,增加“以武拒统”的资本,坚持以省籍背景作为任免军阶的主要考量,在不到两
年时间内,就使得台籍将领在台军高层全面掌权。由此形成台军“世异时移的‘出身文
化’”。
台军中的“出身文化”,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是“陈水扁一人得道,亲信跟着升天”,这是台湾媒体对陈水扁在台军中推行“出
身文化”的形象描述。
在2002年的一次台军将官晋升名单中,明明是46位获得晋升,但是台军方却只对外说
明40位新科将官的职务,对刻意保密的另外6位,表示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职务不宜曝光,
并希望媒体不要追查。但是据调查,事实上有2位是烟雾弹,而其余4位是因为出身敏感,
特别是其中的两位。
一位是任职于安全部门参事的赖振生。他是陈水扁的至亲邻居、小时候的玩伴、上学时
的同学,本来这种社会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可告人之处。但是,由于赖振生是政战20期的毕
业生,而2002年将官晋升中的政战将领晋升已到了政战22期,赖振生这个期别在军方已算
是过期了,也即不具备晋升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陈水扁当政,他只能是在国防管理学院政
战主任任内退伍,但却凭着与陈水扁有那层关系而被升迁,终于圆了他的将官梦。
另一位受瞩目的新科将领是吕秀莲的保镖、所谓“副总统侍卫主任”李克刚。令外界感
到惊奇的是,这几年将官晋升,还没听说过有所谓“副总统侍卫主任”这个头衔能晋升少将,
但是就因为李克刚是吕秀莲贴身随扈的主管,而破例晋升将官行列。
此外,陈水扁还从制度上为任人唯亲创造条件。上台不到一年,他就把台军将官晋升由
过去的每年一次改为两次。晋升次数越多,在重要岗位安插亲信的机会也越多。如所谓“总
统府”侍卫长余连发,他的成长背景与陈水扁一样是靠搞“台独”起家的。而陈水扁的同学
兼同乡季麟则连跳两级,被破格擢升为海军总部副参谋长兼任海军陆战队司令。
台军中的“出身文化”突出表现之二是不择手段排除异己。“培植亲信”与“排除异
己”好比是陈水扁在军中调整人事的“双刃剑”,一面是庇护亲信,一面是大打异己。陈水
扁利用执政资源,打着堂而皇之的旗号,打击不能接受“台独”理念和反对自己的军官。比
如,以调查军中弊案为名,整肃异己将领。陈水扁上台不久,便重新调查海军“尹清枫案”,
称“侦办尹案没有上限”,“即使动摇‘国本’,也要办到底”。在调查弊案过程中,包括
海军前总司令刘和谦、庄铭耀和前副总司令夏甸等20多名退役、现役中高级将领被传讯、
审查、拘押或被移至地方检察部门复讯。这其中,多数是大陆籍的“统派”将领。陈水扁如
此虚张声势,实际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其用心是借调查弊案恫吓“统派”将领,在军方
高层中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又比如,借推行“精实案”之机,裁减异己将领。陈水扁以裁减军中臃肿人员为名,修
订将官服役年限。二级上将服役年限由64岁降为62岁,中将由60岁改为58岁,少将由
57岁改为54岁,这不仅加速了将领的“本土化”和“年轻化”,更借机提升其亲信党羽,
把大陆籍的将领从要害岗位上换下来,并排除在军方权力中心之外,从而实现其全面掌握军
权的目的。
台军中的“出身文化”突出表现之三是效忠“台独”,打造“陈家军”。这是陈水扁当
局推行“出身文化”的要害和根本目的。陈水扁利用所谓“国防二法”规定的所谓“国防部
长”掌握人事大权,而所谓“国防部长”又由所谓“总统”任命的有利条件,刻意安插亲信
在陆、海、空三军的重要职位上。从而使陈水扁进一步掌控台军,打造“陈家军”的图谋得
以顺利推行。
台军中的“出身文化”,以及当局培植亲信,排除异己的手段,在台军官兵中制造了强
烈的省籍矛盾,引发了信任与信心危机,特别是大陆籍的将领包括年龄尚轻的中下层军官都
感到仕途渺茫,晋升无望,而不安心服役,纷纷要求早日退役另谋出路。加上台湾军中管理
问题重重,弊案丛生,将官不和,官兵矛盾,人才外流,致使台军战斗力不仅没有随着武器
装备的更新而提升,反而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陈水扁当局指望苦心经营一支“陈家军”来
“以武拒统”,最终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如意算盘罢了!(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