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程细部节点做法详细总结(节点做法百科全书)

工程细部节点做法详细总结(节点做法百科全书)

工程细部节点做法详细总结结构工程一、地基与基础工程1、基础筏板后浇带留置1.材料:钢板止水带、钢板网、木模板、钢筋。

2.工具:电焊机、铁皮剪子、电锯。

3.工序:焊接附加钢筋→安装止水钢板→裁剪、安装钢板网→安装、加固模板。

4.工艺方法:根据筏板厚度、止水带位置,沿止水钢板长度方向中心点焊Φ12附加钢筋,间距300~500mm。

将附加钢筋与筏板上下层钢筋连接以固定止水钢板,止水钢板槽口应朝向迎水面。

根据止水钢板位置及筏板厚度裁剪钢板网,在止水钢板的上下部位安装钢板网,钢板网位于附加钢筋内侧并与筏板钢筋绑扎。

在钢板网的外侧支设模板,模板上口根据钢筋间距锯出槽口,控制好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支撑加固方木间距不大于500mm。

5.控制要点:止水钢板、钢板网的安装,模板支撑。

6.质量要求:后浇带宽度允许偏差±10mm。

止水钢板固定顺直。

7.做法详图:8.实例图2、地下室外墙新型止水螺杆5.控制要点:加固、浇筑、清孔、填塞、防水。

6.质量要求:螺栓孔端头填塞密实,防水处理到位。

7.做法详图:实物图:8.实例图8.实例图8.实例图2、钢筋滚轧直螺纹连接1.材料:钢筋、连接套筒、保护帽。

2.工具:直螺纹滚丝机、扳手、砂轮切割机。

3.工序:钢筋下料→滚丝→丝头检验→直螺纹套筒连接。

4.工艺方法:根据钢筋料单采用砂轮切割机对钢筋切割下料,切口的端面平整并与轴线垂直。

要求加工好的钢筋螺纹的丝头、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筒一致,螺牙应无裂纹、无断牙及其他缺陷,丝头加工长度为标准型套筒长度的1/2(选用套筒规格应符合表2-1),及时在套丝端安装塑料保护帽。

套筒连接时,将钢筋丝头拧入经型式检验合格的连接套筒,用扳手拧紧,使钢筋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再用扭力扳手校核拧紧力矩,标准型接头安装后的外露螺纹不大于两个完整丝扣。

5.控制要点:切割下料、螺纹加工、钢筋连接。

6.质量要求:切割端头平整、与轴线垂直,丝头长度公差为+2P,钢筋连接牢固。

7.做法详图3、外墙螺栓孔封堵1.材料:干硬性水泥砂浆、防水砂浆、膨胀剂、水泥基防水涂料。

2.工具:柱形刷、抹子、捣棍、灰板、木塞等。

3.工序:清孔→干硬性砂浆填堵→刷防水涂料抹防水砂浆→刷防水涂料。

4.工艺方法:用柱形刷清理孔内杂物,并在施工前3小时喷水湿润。

孔内侧用圆锥形木塞堵紧,填塞微膨胀干硬性砂浆至距表面30mm处,凝固后涂刷水泥基防水涂料,孔口抹防水砂浆,与墙面齐平,表面再刷一道水泥基防水涂料,洒水养护不少于3天。

5.控制要点:清孔、填塞、防水。

6.质量要求:填塞密实,防水处理到位。

7.做法详图:8.实例图2、现浇板混凝土收面1.材料:混凝土、2m长300mm宽镜面竹胶板、线绳。

2.工具:振动棒、平板振动器、刮杠、木抹子、抹光机、棕刷等。

3.工序:刮杠刮平→搓毛→抹光机收面→拉细毛。

4.工艺方法:混凝土浇捣后按标高控制线用刮杆刮平,木抹搓毛,终凝前(人站在砼面上脚印深度不超过5mm时)用抹光机收压抹面后,用棕刷拉细毛。

拉毛时脚下移垫2m长300mm 宽镜面竹胶板交替后退施工,竹胶板中心间距为500~600mm,拉毛深度、方向一致。

5.控制要点:收抹时间。

6.质量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拉毛宽度、间距均匀,方向一致。

7.做法详图:8.实例图:8.实例图:五、钢结构工程1、梁柱对接焊接1.材料:焊丝、焊条、衬板。

2.工具:电焊机、角磨机。

3.工序:梁、柱固定→衬板安装→清理焊接面→下翼缘焊接→上翼缘焊接→清理。

4.工艺方法:梁柱采用栓焊连接时,先安装高强度螺栓,完成初拧;梁柱采用全焊接连接时,焊前梁柱应临时固定牢靠。

梁端上下翼缘板上口宜开设45o(-5o,+10o)坡口,焊接前安装不小于6mm 厚衬板,衬板两端宽出翼缘尺寸不小于50mm,兼做引、熄弧板。

焊前对坡口清理打磨,去除铁锈及油污等。

5.控制要点:焊接顺序、焊接方向、焊接参数。

6.质量要求:焊缝均匀、平直、饱满,成形美观。

焊缝余高0~3mm。

7.做法详图:2、挠度观测点1.材料:反光贴或油漆。

2.工具:抹布、钢尺、圆规、纸板、铅笔。

3.工序:位置确定→形式选择→设置标识。

4.工艺方法:挠度测试点设计无要求时,跨度大于24m时,一般在跨中及其四等分点处的下弦杆件上设置。

根据现场条件可选用反光贴或油漆标识形式,尺寸宜为30mm×30mm。

设置前需用抹布将标识位置构件表面清理干净,反光贴采用成品粘贴,油漆标示采用纸板镂刻法喷涂。

5.控制要点:位置、形式、尺寸。

6.质量要求:位置合理,标识准确,不易损坏,便于施测。

7.做法详图:3、水簸箕1.材料:石材、云石胶、耐候密封胶。

2.工具:切割机、磨光机、胶枪。

3.工序:造型确定→石材加工→拼装→打胶。

4.艺方法:水簸箕选用石材或饰面砖制作。

石材或饰面砖加工时,棱角应倒角,云石胶或粘结剂拼装,应与墙面结合严密,并与水落口中心对应,底部石材宜内高外底,与墙面及屋面交接处应打胶封闭。

5.控制要点:形状、尺寸、安装。

6.质量要求:水簸箕造型应美观、协调,粘结牢固,胶缝均匀顺直。

7.做法详图:8.实例图四、门窗工程1、木质防火门1.材料:门框、门扇、混凝土预制块、防火密封条、五金、美纹胶带、专用粘贴剂、防火合页、闭门器。

2工具:榔头、螺丝刀、钢卷尺、线锤、切割机、手工锯、刨子。

3.工序:门框安装→门框边塞缝→门扇安装→五金安装→油漆。

4.工艺方法:门框安装在混凝土墙或混凝土块上,侧面及底端进行防腐涂刷应到位,每边固定点不小于3个,且固定点间距不大于1.2m,门框固定件距门角为150~200mm,中间间距不大于600mm),门框与洞口之间采用发泡剂连续填塞密实;钉帽应砸扁钉入木材表面1~2mm,并做防锈处理;门高大于2.1m时合页数量不少于3个,合页对应部位的门框和门扇上均应开槽,并采用“三拖二”固定,双面刻槽在框和扇上“三拖二”固定,螺丝帽应平正,“十字”宜相互上下对正;双开门上下应设插销,插销孔内应设金属套管;锁具中心距地面应为0.9~1.0m;在框两侧及顶面用专用胶粘剂将防火密封条整条粘贴完整,阴角接缝应严密;油漆前,木材面应光洁平整,对五金、玻璃、胶条应用美纹胶带包裹保护;门扇上下口应油漆,透气孔畅通,油漆应光洁、明亮、无刷纹和流坠。

5.控制要点:合页数量、位置、规格;胶条、门上下口油漆。

6.质量要求:门固定牢靠,门扇开启灵活,无走扇现象,五金安装正确,无污染。

7.做法详图:2、塑钢(铝合金)窗1.材料:发泡剂、射钉、膨胀螺栓、耐侯密封胶、美纹胶带、肥皂水。

2.工具:射钉枪、胶枪、胶嘴、榔头。

3.工序:窗框安装→窗框塞缝→窗扇及玻璃安装→打胶→清理。

4.工艺方法:用射钉或膨胀螺栓将窗框固定在混凝土墙或混凝土预埋块上,框与基体固定连接件内外朝向应相互错开,固定点距上下两端150mm,中间间距不大于600mm,且错开中间用发泡剂连续填塞密实,砂浆收口抹面时镶嵌三合板条控制胶缝宽窄,缝深5~8mm,确保弹性连接;窗扇顶部防拆卸、底部两侧防碰撞配件应安装到位,泄水孔不少于两处,且不堵塞;玻璃密封胶条在角部应45°割角、点粘,应留有收缩余量;窗扇、纱扇立梃,在角部应45°拼接。

密封胶应采用耐候胶密封,密封胶应采用耐候胶密封,窗框内外必需打胶,胶面应为45°斜面或凹弧面,直角宽度宜为6~10mm,打胶前缝口两侧要求贴美纹胶带,打胶时每边宜一次成型,若有接槎时用手指蘸肥皂水及时捋平,胶面要求平顺光滑,打完后及时撕去美纹胶带并清理干净。

5.控制要点:打胶、45°拼缝、配件安装、窗框安装牢固。

6.质量要求:窗扇开启灵活,关闭严密,五金及泄水孔到位,打胶平顺。

7.做法详图:安装工程一、安装工程通用部分1、设备间设备、管线综合布置1.材料:电子版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设备技术参数资料。

2.工具:计算机、CAD软件或三维设计软件。

3.工序:安装电子版原设计图→各专业图纸叠加→找出管线碰撞点→调整管线空间位置消除碰撞→确定支架形式→绘制综合布置图→设计单位确认→施工。

4.工艺方法:(1)在设备、管线参数确定后,设备间机电工程施工前完成深化设计;设备间安装工程施工前,经业主向原设计单位索要各专业电子版设计图纸,在计算机上安装CAD软件及电子版设计图纸。

(2)利用CAD或三维深化设计软件对安装各专业图纸进行叠加,找出管线、设备碰撞位置。

(3)对于碰撞的管线、设备,调整时应遵循下列原则:①确定设备和设备相连的管、配件尺寸及管线进出口位置;②排布达到设备的进出口,设备基础的中心线或外边沿、设备中心线或边沿、立管中心线、支架、仪表、阀门操作手柄等标高、朝向一致;③管线宜靠近墙、梁集中合理布设。

(4)形成的深化图,提交原设计单位确认后实施;(5)安装各专业统一按照深化设计图规定的空间位置进行设备间施工(距离弯头500mm 范围内应设置支吊架)。

5.控制要点:成行成线、维护方便、按照综合管线布置图施工。

6.质量要求:设备、管线排列整齐,成行成排,部件标高、朝向一致。

7.做法详图:2、电气竖井1.材料:电子版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

2.工具:钢卷尺、红外放线仪、计算机、CAD软件或三维设计软件3.工序:核对预留孔洞→计算机排版→调整设备位置、标高→绘制布置图→根部处理→施工。

4.工艺方法:(1)根据设计图纸、桥架容量及尺寸、配电箱尺寸,核对竖井管线设备位置及孔洞预留尺寸、位置,利用CAD或三维深化设计软件布置电井内设施;(2)排布应遵循下列原则:①强弱电分开,且相对集中;②配电箱应沿墙整齐排列,同范围箱体下沿标高一致。

单独箱体安装时,箱体高度600mm 以内,底边距地1.5m;箱体高度600~800mm,底边距地1.2m;箱体高度800~1000mm,底边距地1.0m;箱体高度1000~1200mm,底边距地0.8m;箱体高度1200mm以上落地安装;预留空间满足安全距离及检修空间要求;③支架形式应统一,固定牢靠;④电井内水平接地支线应敷设到所有管线设备就近位置,与设备连接可靠;⑤电井应设门槛,桥架、插接母线在地面或穿楼板地面处有不低于50mm的挡水台,桥架、插接母线穿楼板处应做20~30mm防火封堵,顶部设置防火托板,加装饰圈。

5.控制要点:接地可靠、标识清晰、封堵严密。

6.质量要求:电气设备管线布局合理、安装牢固可靠。

7.做法详图:3、管井1.材料:电子版设计图纸、图纸会审纪要。

2.工具:CAD 制图软件、三维制图软件。

3.工序:尺寸量测→计算机排版→确定支架形式→绘制布置图→施工。

4.工艺方法:(1)管井安装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量测管井实际尺寸,用计算机排版。

(2)排布应遵循下列原则:①沿墙整齐排列,以管道保温最终外形尺寸为依据,保持管道间距均匀;距墙距离以管道外缘为准,但应考虑空调冷冻水管道支架处绝热垫木的尺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