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拟电子技术(西电第三版)第5章 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模拟电子技术(西电第三版)第5章 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

10
4. 测量电源供给功率 将直流电流表串入电源供电电路。电路输入端加1 kHz 正弦信号ui,逐渐加大ui的幅度,与此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 出电压uo的波形,至uo最大又不出现削波为止,然后固定ui。 读取并记录直流电流表读数ICo,记下电源供电电压UCC,计 算出电源供给功率PU实。
11
(五) 实训报告 (1) 整理实训数据,计算出Po实、PU实及功率放大器的效
准备)。 (2) 预习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与注
意事项。
3
(三) 实训原理 1. 电路的工作过程 实训电路如实图5.1所示。这是一个互补对称功率放大
器的测试电路,其中V2、V3分别是特性对称的NPN型和PNP 型三极管。
4
实图5.1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实训电路
5
2. 电路参数 1) 电路的输出功率 理想(输出不失真)情况下,该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 实际测量时,电路的输出功率为
53
54
图5.3.3 LA4102典型应用电路图
55
4. BTL电路 BTL功率放大器是在集成功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又 称为桥接推挽式放大器。其主要特点是,在同样的电源电压 和负载电阻条件下,它可得到比OCL或OTL大几倍的输出功 率,其工作原理如图5.3.4(a)所示。
56
图5.3.4 BTL电路工作原理 (a) BTL电路;(b) OCL电路
所以,两功放管基极之间电压为
44
5.2.4 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在上述互补对称电路中,若要求输出较大功率,则要求
功放管采用中功率或大功率管。这就产生了如下问题。一是 大功率的PNP和NPN两种类型管子之间难以做到特性一致; 二是输出大功率时功放管的峰值电流很大,而功放管的β不 会很大,因而要求其前置级有较大推动电流,这对于前级是 电压放大器的情况是难以做到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采 用复合管互补对称电路,如图5.2.6所示。
率η实,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2) 总结分析实训中出现的问题。
12
(六) 思考题 经过实训,你会提出下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后
续理论课中要分析解决的主要问题。 (1) 一个功率放大器为什么要用两个功放管?只用一个
行不行? (2) 交越失真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消除的? (3) 实验电路中,二极管的作用是什么?如果有一个二
59
图5.3.5 TDA2030组成的BTL电路
60
5.4 功率放大器的应用
5.4.1 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1. OCL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图5.4.1为一准互补功率放大电路,它是高保真功率放大
器的典型电路。
61
图5.4.1 OCL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62
2. OTL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图5.4.2是一个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用作电视机 伴音功率放大器。
6
2) 电源供给的功率 理想情况下,电源供给的功率为 实际测量时,可用下式求出:
7
3) 功率放大器的效率 理想情况下,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的效率为 实际测量值为
8
(四) 实训内容 1. 调整直流工作状态 令ui=0,配合调节RP1、RP2,用万用表或示波器分别测
量A、B、C点的电位UA、UB、UC,使UC=UCC/2,UAB等于 V2、V3两管死区电压之和。
(5.2.2)
24
2) 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PU 由于每个电源只供给半个周期的电流,因此两个电源供 给的功率为
(5.2.3)
25
可见输出电压幅值越大,电源供给功率也越大。在输出 电压幅值足够大时,功放管处于尽限运用状态,可忽略管子 的饱和压降UCES,有UCEM≈UCC,故此时电源供给最大功率, 为
15
3. 非线性失真要小 功率放大器是在大信号状态下工作,电压、电流摆动幅 度很大,极易超出管子特性曲线的线性范围而进入非线性区, 造成输出波形的非线性失真,因此,功率放大器比小信号的 电压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严重。在实际应用中,有些设 备(如测量系统、电声设备)对失真问题要求很严,因此,要 采取措施减少失真,使之满足负载的要求。
28
由 (5.2.7)
29
将上式对UCEM求导并令其为零,得 即
30
(5.2.8)
UCEM满足式(5.2.8)时,功放管管耗最大。由此式可看见, 并非输出功率最大时功放管产生的管耗最大。将式(5.2.8)代 入式(5.2.7),可求得最大管耗为
(5.2.9)
31
例5.2.1 在图5.2.1所示的双电源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 路中,设 UCC=12 V,RL=8 Ω,试求:
21
图5.2.2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图解 (a) NPN管输出特性; (b) PNP管输出特性; (c)两管特性曲线合成
22
1) 输出功率Po 在电阻负载RL上,输出功率等于输出电压有效值与输出 电流有效值之积,即
(5.2.1)
23
在输入信号足够大时,可使输出电压幅值最大,输出功 率最大。此时功放管处于尽限运用状态,可忽略功放管的饱 和压降UCES,即有UCEM=UCC-UCES≈UCC,因此,最大输出 功率为
49
50
图5.3.2为TDA2030的外形图及常用应用电路(OCL形式)。
51
图5.3.2 TDA2030外形图及常用应用电路 (a) TDA2030外形图;(b) TDA2030常用应用电路(OCL形式)
52
3. LA4102 LA4102是LA4100系列集成功放中的一个品种,使用电 源电压范围为6~13 V。它在9 V电源、4 Ω负载下最大可输 出2.1 W的功率, 常用于FM/AM收音机、录音机、扩音机、 对讲机等的功放级。该器件采用双列直插式塑料封装,其各 管脚含义见表5.3.2。其典型应用电路如图5.3.3所示。
(1) 当输入信号足够大,使集电极电压能够充分运用时 的Pom、PUm、ηm、 PV;
(2) 当输入信号电压有效值为4 V时的Po、PU、η、PV; (3) 若三极管饱和压降UCES=1 V,不可忽略,再计算(1) 问中各量。
32
解 (1) 输入信号足够大时,忽略管子饱和压降,输出 电压幅值约等于电源电压,可输出最大功率。由式(5.2.2), 最大输出功率为
所用电源为+UCC、-UCC两个电源。图中V1、V2是两个特 性一致的NPN型和PNP型三极管。
19
图5.2.1 双电源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20
2. 分析计算 由于功放管工作在大信号状态,故采用图解法进行分析。 设V1、V2的输出特性如图5.2.2(a)、(b)所示,图中A′Q、 B′Q分别为它们的交流负载线。
63
图5.4.2 OTL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64
3. 集成功率放大器实际应用电路 袖珍式放音机、收音机、便携式收录机等,为了实现整 机小型化,需要低电压音频功率放大电路。荷兰飞利浦公司 生产的TDA7050T集成功率放大电路外形尺寸小,外接元件 少,可用来组装薄型机。其接线图如图5.4.3所示。
47
图5.3.1 LM386的应用接线图
48
2. TDA2030 TDA2030是一种音质较好的集成功放,与性能类似的其 它产品相比,它的引脚较少、外部元件较少、电气性能稳定 而可靠,具有过载保护热切断保护电路,若输出过载(甚至 是长时间过载)或短路,均能起保护作用,不会损坏器件。 在单电源使用时,散热片可直接固定在金属板上与地线相通, 无需绝缘,十分方便。该器件适用于收录机及高传真 立体声扩音装置中作音频功率放大器。其主要参数如表5.3.1 所示。
由式(5.2.4)得,电源供给最大功率为
33
此时的效率为 双管总管耗为
34
(2) 若输入电压有效值为4 V,即其幅值为 考虑到射极输出器的输出电压近似
等于输入电压,故 Uom≈Uim =5.7 V,输出功率为
电源供给功率为
35
效率为 双管的管耗为
36
(3) 若三极管饱和压降不可忽略,则Pom、PUm、ηm、 PV的计算如下:
37
5.2.2 单电源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图5.2.1所示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中需要正、负两个电源。
但在实际电路中,如收音机、扩音机中,为了简化,常采用 单电源供电。为此,可采用图5.2.3所示单电源供电的互补对 称功率放大器。
38
图5.2.3 单电源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39
5.2.3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将电路中的功放管设置为甲
45
图 5.2.6 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46
5.3 集成功率放大器
1. LM386 LM386是一种通用型集成功率放大器,它的特点是频带 宽(可达几百千赫)、静态功耗低(电源为6 V时为24 mW)、适 用的电源电压范围宽(4~16 V)、外接电路简单,因而广泛用 于收音机、对讲机、方波和正弦波发生器等。其应用接线图 如图5.3.1所示。
2. 观察交越失真 在输入端加入f=1 kHz的正弦信号。调整输入信号幅度, 与此同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信号波形,到输出波形幅度适合 观测时,固定输入信号,记录下输出波形。
9
3. 测量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在输入端加入f=1 kHz的正弦信号ui,ui的幅度逐渐加大, 与此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电压uo的波形,至uo最大又不出 现削波为止。用毫伏表或示波器测量负载两端的电压uo,并 由uo、RL值计算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Po实。
16
5.1.2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功率放大器通常是根据功放管工作点选择的不同来进行
分类的,分为甲类放大、乙类放大和甲乙类放大等形式。
17
图5.1.1 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a) 甲类;(b) 乙类;(c) 甲乙类
18
5.2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5.2.1 双电源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1. 电路原理 双电源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5.2.1所示,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