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亏损合同(精选多篇)

亏损合同(精选多篇)

亏损合同(精选多篇) 第一篇: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预计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了退出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能履行该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中较低者。 (1)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需支付任何补偿即可撤销,企业通常就不存在现时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可撤销,企业就存在现时义务,同时满足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通常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2)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此时,企业通常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规定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待执行合同变成亏损合同时,企业拥有合同标的资产的,应当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有合同标的资产的预计亏损没有超过该减值损失的,就不需要确认预计负债。) 关于这种情况您按照下面的例子理解: 丙企业以生产b产品为主,目前企业库存积压较大,产品成本为每件180元。为了消化库存,盘活资金,丙企业2014年12月5日与某外贸公司签订了一项产品销售合同,约定在2014年1月5日,以每件产品150元的价格向外贸公司提供10000件产品,合同不可撤销。同时合同还规定,如果交货时b产品市场价格低于120元/件,则丙企业一次给予外贸公司经济补偿100000元。 本例中,丙企业生产b产品的成本为每件180元,而售价为每件150元,每销售1件亏损30元,共计损失300000元。并且,合同不可撤销。因此,这项销售合同是一项亏损合同。该亏损合同存在标的资产,乙企业应当对b产品进行减值测试,应计提减值准备300000元。2014年12月31日b产品市场价格为115元/件,并且价格仍会下降,2014年1月5日交货时b产品市场价格很可能低于120元/件,按合同规定要承担经济补偿100000元。因此,亏损超过减值损失,应确认预计负债100000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0000 借:营业外支出 100000 贷:预计负债 100000 第二篇:或有事项中亏损合同会计处理探析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或有事项中亏损合同会计处理探析 作者:田四海 王冀宁 来源:《财会通讯》2014年第08期 一、亏损合同概念及其会计处理原则 (一)亏损合同概念 亏损合同由待执行合同发展而来,其中,待执行合同指的是合同各方未履行任何合同义务,或部分履行了同等义务的合同。或有事项新准则对企业亏损合同的定义为:“亏损合同,是指履行合同义务不可避免发生的成本超过预期经济利益的合同”。亏损合同产生的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的,应当确认为预计负债。预计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退出该合同的最低净成本,即履行该合同的成本与未能履行该合同而发生的补偿或处罚两者之中的较低者,即“孰低原则”。 (二)亏损合同会计处理遵循的原则 企业对亏损合同进行会计处理需要遵循以下两点原则:(1)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需支付任何补偿即可撤销,企业通常就不存在现时义务,不应确认预计负债;如果与亏损合同相关的义务不可撤销,企业就存在了现时义务,同时满足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且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2)待执行合同变为亏损合同时,合同存在标的资产的,应当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通常不需确认预计负债,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合同不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相关义务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时,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二、具体会计处理过程中的误解及解析 (一)具体会计处理过程中的误解 或有事项新准则虽然对亏损合同存在标的资产情况下的会计处理作了简要的说明,但并未在讲解中结合具体实例予以阐述,以帮助会计人员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准则的意图。也正因为此,在具体的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解释和答案。对于亏损合同会计处理第二点原则的规定,很多人作了如下的理解:如果合同存在标的资产,不管是选择执行合同还是不执行合同,一律先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则再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通过下面的例子来说明会计处理中普遍存在的误解: [例1]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2014年发生如下事项: (1)2014年8月,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份a产品销售合同,约定在2014年2月底以每件0.3万元的价格向乙公司销售300件a产品,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20%。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a产品300件,成本总额为12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市场总额为110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a产品不发生销售费用。 (2)2014年8月,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一份b产品销售合同,约定在2014年2月底以每件0.3万元的价格向丙公司销售300件b产品,违约金为合同总价款的20%。2014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b产品300件,成本总额为120万元,按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市场总额为100万元。假定甲公司销售b产品不发生销售费用。 因上述合同至2014年12月31日尚未完全履行,编制相关会计分录。会计处理如下: (1)a产品: ①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市场总额110万元低于成本120万元,因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10(120-11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 ②计算最低净成本: 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20-300×0.3=30(万元) 不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300×0.3×20%+(120-110)=28(万元) ③甲公司应该选择不执行合同,即支付违约金方案,共发生预计亏损28万元,超过资产减值损失(10万元)部分共计18万元确认为预计负债,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18 贷:预计负债18 (2)b产品: ①目前市场价格计算的市场总额100万元低于成本120万元,因此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120-100) 贷:存货跌价准备 20 ②计算最低净成本: 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20-300×0.3=30(万元) 不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300×0.3×20%+(120-100)=38(万元) ③甲公司应该选择执行合同,共发生预计亏损30万元,超过资产减值损失(20万元)部分共计10万元确认为预计负债,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10 贷:预计负债 10 (二)具体会计处理过程的解析 上述会计处理并未真正地遵循准则的相关规定,尤其在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因此,在进行减值测试时我们首先要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以销售合同价格还是以市场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这完全取决于企业是选择执行合同还是不执行合同。因此,对存在标的资产的亏损合同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相应会计处理:①计算最低净成本,得出预计亏损,选择是否执行合同;②对标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如果选择不执行合同,则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为市场销售价格,如果选择执行合同,则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③比较预计亏损和减值损失,如果预计亏损超过该减值损失,应将超过部分确认为预计负债。为此,对例1的会计处理进行了重新表述: (1)a产品: ①计算最低净成本: 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20-300×0.3=30(万元); 不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300×0.3×20%+(120-110)=28(万元); 预计亏损为28万元,显然甲公司会选择不执行合同。 ②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 因为选择不执行合同,年末存货留存企业,此时合同价无效,所以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为市场价格110万元,而成本为120万元,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10(120-110) 贷:存货跌价准备10 ③比较预计亏损和减值损失: 预计亏损28万元大于减值损失10万元,因此确认预计负债18万元,会计分录如下:借:营业外支出 18 贷:预计负债 18 (2)b产品 ①计算最低净成本: 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120-300×0.3=30(万元) 不执行合同,发生的损失=300×0.3×20%+(120-100)=38(万元) 预计亏损为30万元,甲公司会选择执行合同。 ②进行减值测试并按规定确认减值损失: 因为选择执行合同,因此以销售合同价格90(300×0.3)万元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此时成本为120万元,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120-90) 贷:存货跌价准备 30 ③比较预计亏损和减值损失: 预计亏损30万元等于减值损失30万元,因此不需确认预计负债。b产品的会计处理和之前存在明显的区别,原因在于在进行减值测试时,甲公司选择了执行合同,那么市场价格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应该以合同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计提减值损失,这样处理才符合准则的相关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