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及
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班 级: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
关于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及影响爆破作用的因素
摘要:岩石爆破破坏是一个高温、高压、高速的瞬态过程,在几十微
秒到几十毫秒之内即完成。使得研究岩石爆破破碎机理变得困难,所
提出的各种破岩理论还只能算是假说。
关键词:岩石爆破、压力膨胀、冲击波
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的问题
1.1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1)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是通过何种形式作用在岩石上;
(2)岩石在这种能量作用下处于什么样的应力状态;
(3)岩石在这种应力状态中怎么发生破坏、变形和运动的。
(4)影响岩石破坏的因素。
(5)炸药装药量和爆破效果关系。
1.2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研究存在的主要困难
(1)炸药爆炸荷载复杂性:高速、高温、高压、高能量密度荷载
(2)岩体本身的复杂性:不均质性,各向异性,非连续,非线性
(3)爆破施工工艺多样性
2.岩石爆破破碎的主因
破碎岩石时炸药能量以两种形式释放出来,一种是冲击波,一种是爆
炸气体。但是,岩石破碎的主要原因是冲击波作用的结果还是爆炸气
体作用的结果,由于认识和掌握资料的不同,便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2.1爆炸气体产物膨胀压力破坏理论
2.1.1爆炸气体产物膨胀压力破坏理论基本观点
1953年以前,该派观点在爆破界极为流行。从静力学观点出发,认
为药包爆炸后,产生大量高温、高压气体,这种气体膨胀时所产生的
推力作用在药包周围的岩壁上,引起岩石质点的径 向位移,由于作
用力不等引起的不同径向位移,导致在岩石中形成剪切应力。当这种
剪切应力超 过岩石的极限抗剪强度时就会引起岩石的破裂。当爆炸
气体的膨胀推力足够大时,还会引起自由 面附近的岩石隆起、鼓开
并沿径向方向推出。它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冲击波的作用。后来经过
村田勉等人的努力,利用近代观点重新做了解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
体系。
2.1.2理论依据
(1)炸药爆炸→气体产物(高温,高压)→在岩中产生应力场
→
引起应力场内质点的径向位移→径向压应力→切向拉应力→岩石产生
径向裂纹
(2)如果存在自由面,岩石质点速度在自由面方向上最大,位移阻
力各方向上的不等,产生剪切应力,通过剪切破坏岩石。
(3)爆炸气体剩余压力对破碎岩块产生径向抛掷。
注:炸药能量中动能仅为5%~15%,大部分能量在爆炸气体产物中;岩
石发生破裂和破碎所需时间小于爆炸气体施载于岩石的时间。
2.2冲击波引起应力波反射破坏理论
2.2.1冲击波引起应力波反射破坏理论基本观点
当炸药在岩石中爆轰时,生成的高温、高压和高速的冲击波猛烈冲击
周围的岩石,在岩石中引起强烈的应力波,它的强度大大超过了岩石
的动抗压强度,因此引起周围岩石的过度破碎。当压缩应力波通过粉
碎圈以后,继续往外传播,但是它的强度已大大下降到不能直接引起
岩石的破碎。当它达到自由面时,压缩应力波从自由面反射成拉伸应
力波,虽然此时波的强度已很低,但是岩石的抗拉强度大大低于抗压
强度,所以仍足以将岩石拉断。这种破裂方式亦称“片落”。随着反
射波往里传播,“‘片落”继续发生,一直将漏斗范围内的岩石完全拉
裂为止。因此岩石破碎的主要部分是人射波和反射波作用的结果,爆
炸气体的作用只限于岩石的辅助破碎和破裂岩石的抛掷。
2.2.2理论依据
岩石的破坏主要是由自由面上应力波反射转变成的拉应力波造成的。
当炸药在岩石中爆轰时,猛烈冲击周围的岩石,在岩石中引起强烈的
爆炸应力波,它的强度大大超过了岩石的动抗压强度,引起周围岩石
的粉碎性破坏。当爆炸应力波通过粉碎圈以后,它的强度己下降到不
能直接引起岩石的压缩破坏,但压缩应力波派生的切向拉应力,可在
岩石中产生径向裂纹。 当压缩应力波达到自由面时,反射成为拉伸
波,拉伸波仍足以将岩石拉断,产生层裂(片落),如图所示。
注:(1)冲击波波阵面的压力比爆炸气体产物的膨胀压力大得多;
(2)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低得多,且在自由面处确实常常发
现片裂、剥落现象。
(3)根据应力波理论有:压缩应力波在自由面处反射成为拉伸应力
波。
2.3爆炸气体膨胀压力和应力波共同作用
2.3.1爆炸气体膨胀压力和应力波共同作用的基本观点
冲击波拉伸破坏理论和爆炸气体膨胀压破坏理论是基于对破碎岩石
的两种能源——冲击波能和爆炸气体膨胀能的不同认识而提出来的,
各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但又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这一方
面是由于爆炸过程的“三性”(瞬发性、复杂性、模糊性)造成的,
另一方面也 受当时的技术水平和测试手段的限制。在这种条件下综
合两派的论点吸收其所长,并结合他们的 研究成果,便提出了冲击
波和爆炸气体综合作用理论。
2.3.2理论依据
爆破时岩石的破坏是爆炸气体和应力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各自在
岩石破坏过程的不同阶段起重要作用。炸药爆炸后在岩石中产生爆炸
冲击波,使炮孔周围附近的岩石被“粉碎”;由于消耗大量的能量,
冲击波衰减为应力波,在粉碎区之外造成径向裂隙,反射应力波使这
些裂纹进一步扩展。爆炸气体产物膨胀,产生“气楔作用”使开始发
生的裂隙扩大、贯通形成岩块,并使岩石脱离母岩和抛掷。应力波进
一步衰减成为弹性波,只能使质点在平衡位置作弹性振动,而不能引
起介质破坏。
爆破岩石时,岩体初期受到装药爆炸所激起的应力波的作用,但由它
形成的应力状态或动态应力场将很快消失;后期受到爆炸气体的静压
作用,作用时间较长。
注:(1)不同性质岩石和不同目的情况下的爆破,可以通过控制炸药
的应力波峰值和爆炸生成气体的作用时间来达到预期目的。
(2)对高阻抗岩石,采用高猛度炸药、偶合装药或装药不偶合系数
较小,此时应力波的破坏作用是主要的;
(3)对低阻抗岩石,采用低猛度炸药、装药不偶合系数较大,此时爆
炸气体静压的破坏作用则是主要的。
3.结束语
岩石爆破破碎机理的研究,对于爆破在岩石巷道中的应用具有辅助调
控作用。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现代化设备,如高速摄
影、模拟实验、数值分析等对爆破过程中在岩石内发生的应力、应变、
破裂、飞散等现象的观测,人们已经逐步掌握了岩石爆破破碎的基本
规律,在爆破破坏的理论或提出假说的基础上,不断丰富着岩石破碎
机理的知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