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与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与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管理与对策
劳动关系的和谐和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的内容。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不仅关系到国计民生,牵涉到社会稳定,还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也愈发的凸显,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也成了国家、企业、个人,乃至全社会追求的目标。

本文着重分析了新形势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重要性,及当前面临主要问题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
1.用工形式、待遇多样导致的劳动关系不和谐。

一般来说企业用工的基本形式就是劳动合同制,职工都是合同制职工。

但是,在很多国有企业中却普遍存在着多元的用工形式,有的企业多达十几种用工形式,不同身份的职工不能同等地享有权利,比如工资待遇不同、福利不同、社保金缴纳不同、晋升机会不同、民主管理权利不同,甚至加入工会的权利都不同等等。

所有这些差别所形成的岐视心理都是导致劳动关系矛盾发生突发事件的隐忧。

2.行政化的管理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尽管企业改革经历了三十年,但是,国有企业基本上还保持着领导职务的
行政级别和企业内部行政化的管理模式。

这种行政化意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表现主是“官本位”严重,按照这种“官本位”的标准制定薪酬管理方案,无论是研发设计人员还是技术工人,都参照“官职工级别”标准,而且同级标准都甚至低于管理人员,这种干群收入差别矛盾,也是形成了劳动关系不和谐原因。

3.重组改制引发的劳动关系矛盾。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深化,企业内部都会进行一些提高效益效率为目的重组改制,但由于重组改制后,大多数员工工作岗位、工作性质、甚至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福利也会发生变化,尤其是对那些在短时间内工作环境或者待遇都相对改制重组前都变差的员工,这些人员的心理落差和不平衡心理都会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和谐。

二、明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当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不但是企业所需,又是职工所望。

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最大利润的主要生产力。

只有通过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才能充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不健全,造成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
疗、社保、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日益突出,一些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与此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经济成份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趋势将更加明显,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调整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显现,劳动关系将日趋复杂化,劳动关系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将更加突出。

因此,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职工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来
抓紧抓好,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三、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1.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把调解工作落实到位。

劳动争议不仅仅是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的纠纷,更涉及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安全卫生、下岗安置以及社会保障、违法解除、就业歧视、工资、工时、工作条件以及劳动合同的变更等问题,解决这些矛盾,仅仅靠行政手段、劳动仲裁和司法裁决是难以实现的,因为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法院也难以强制执行和收到实效,必须要有社会保障和社会调解机制。

同时要加大对困难职工群体的扶持力度,完善畅通劳动争议诉求渠道,逐步改善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环境,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尊重劳动,尊重人才,保障劳动者参加企业管理的权利。

要建立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

职工民主管理是职工依
法直接或间接参与管理所在单位内部事务,我国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加强职代会制度建设,依法落实职代会职权,使职代会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机制。

要建立完善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法律制度。

也是工会从整体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对涉及职工劳动权益问题,如工资、工时、劳动保护、社会保险、生活福利等,由工会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用以规范劳动关系双方的行为,体现了劳动关系的共同决定权,从而提升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地位和权利。

由此,就能够保障劳动者充分理解和懂得决策的真正内涵,在具体的工作中就可以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发生误会、产生纠纷,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

3.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体现企业物质成果的共建共享。

物质利益的满足是投资人、经理人和劳动者最基本的需求,三者利益兼顾是实现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石和物质的保障。

要把按劳分配和按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结合起来,处理好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收入分配制度;要大力推行以集体协商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保障劳动者参与企业工资、奖金决策,以工资分配、劳动定额等关系劳动者切身利益的事项为核心,全面推进集体协商制度,扩大集体合同覆盖面,提高协商的有效性。

同时,
加大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使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要逐步消除劳动者因身份、行业、所有制性质等外部因素不同而导致分配上的不公平。

4.走法治之路,在法律体制内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是调整劳动关系的基本手段,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则,和谐劳动关系应当是法制型的。

近年来,我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相继完善,这为建设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法治条件,在劳动关系运行的各个环节,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

但是,针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加强执法和监督力度,加强劳动监察和劳动争议处理的制度建设。

劳动关系在构成、运行、处理等方面要实现法制化,法律原则、法律方式应当成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模式。

在劳动纠纷中,要当好“裁判员”,公正、平等、合法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落实,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5.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营造和谐企业环境。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落脚点,必须放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上。

要认真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劳动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形成劳动关系双方紧密团结,职工“爱企如家”、用人单位关怀职工、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局面。

企业要为劳
动者提供增长才干的机会,帮助和促进员工实现个人发展,实现事尽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其所长。

同时劳动者应当树立利益共同体观念,企业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加强自身学习,多参加培训,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技能,提高职业素养,恪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干一行爱一行,强化责任感,与企业共荣辱。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汽运集团有限公司江门汽车总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