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42----

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陶红武#

(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安徽 蚌埠 233041)

摘要:集体合同是增进劳资双方的理解,防范劳资冲突,并在劳资争议出现之后对其予以解决的基本依据。我国不少人对集体合同制度有不正确的认识,观念陈旧;政府在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中未转变职能;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法规远远滞后于调节劳动关系的实际需求,缺乏操作性。我们应从强化工会的独立性与代表性,确立集体谈判是工会与企业的法定义务,制定《集体合同法》或《集体合同条例》等三个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我国的集体合同制度。

关键词:集体合同;工会;集体协商

中图分类号:D9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240(2010)01-0042-03

一、集体合同概述

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议或团体契约,是职工群体和用人单位双方就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等事项,通过集体协商订立的书面协议。集体合同制度产生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集体合同制度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制度,也是我国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集体合同相关法律规定

国际劳工组织第91号建议书《集体合同建议书》第2条第一款将集体合同定义为“以一个雇主或一群雇主,或者一个或几个雇主组织为一方,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工人组织为另一方,如果没有这样的工人组织,则根据国家法律和法规由工人正式选举并授权的代表为另一方。上述主体之间缔结的关于劳动条件和就业条件的一切书面协议。”我国的《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中都有关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年修订重新颁布的《集体合同规定》更是对集体合同制度作了详细的规定。我国《劳动合同法》第51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二)集体合同的特征

集体合同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主体的特定性。集体合同的主体分为当事人与关系人。当事人一方为工会,另一方为雇主或雇主团体,关系人即是集体交涉所代表的劳动者。为了使工会成为名副其实的集体合同主体,各国一般将工会规定为法人,独立进行集体交涉。在我国劳动法律规定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二是内容的广泛性。内容的广泛性是指集体合同的内容涉及到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与卫生、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甚至包括职工参加企业管理、劳动争议的解决和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内容等。三是合同的要式性。合同的要式性是指集体合同一般应以书面形式表示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根据《劳动法》第33条和34条规定,集体合同草案应当由职工推举代表或工会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法》第54条规定,集体合同签订后,还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这说明了集体合同是严格按照有关程序,并以文字表达的一种协议,是一种要式合同。

*收稿日期:2009-12-17

#作者简介:陶红武(1985-),男,安徽人,安徽财经大学法学院2008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

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eijing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College 第25卷第1期2010年3月出版

陶红武: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完善

(三)集体合同制度的作用

集体合同是增进劳资双方的理解,防范劳资冲突,并在劳资争议出现之后对其予以解决的基本依据。劳动争议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其范围、规模正在不断扩大,激烈程度正在不断提高。实践证明,凡是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劳动关系就和谐,职工上访就少,社会就稳定,经济发展环境就好。因此政府、企业和工会都有必要把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的基础工作而优先实行,至少应当使集体合同制度与劳动合同制度同步实行。①

二、我国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

集体合同在我国的历史并不长,也没有积淀成为我国的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据对温州企业的一份实地调查表明,不管在政府机关,还是在企业、社区,更多遇到的是干部和职工对集体合同制度缺乏了解,有的甚至一谈起集体合同就以为是劳动合同,根本不知道有集体合同。②集体合同制度相关主题的思想观念陈旧,造成订立的集体合同存在“五多五少”现象:完成任务指标的多,出于职工自身需要的少;集体合同条款虚的多,实的少;集体合同的内容从法律法规规章中摘抄的多,反映企业和工会谈判成果的少;知道签订了集体合同的多,知道进行了集体协商的少;集体合同生效的多,向全体职工公布的少。③(二)政府在推行集体合同制度中未转变职能

我国在集体合同制度的推行方式上与其他国家有着明显不同。“这突出表现在集体合同制度首先由政府通过立法确定,其推行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这种自上而下的指标分派、文件下达、限期达标的方式明显带有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集体合同制度不是源于职工协调劳动关系的需求,而是为完成上级的指标和任务。”④对于政府而言,以集体合同为核心的劳动关系市场调整机制难以形成,必然导致政府成为劳动关系体制中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首要责任主体。本来属于劳资之间利益冲突的劳动关系矛盾往往会演变成为职工与政府的矛盾。

(三)立法漏洞

目前我国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法律法规远远滞后于调节劳动关系的实际需求。《劳动法》关于集体合同的规定只有四条,《工会法》关于集体合同的规定也只有三条,《劳动合同法》也仅有六条。客观地讲,这十三条规定仅仅是勾勒出了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框架,为进行专门的集体合同立法提供了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依据《劳动法》和《工会法》制定了《集体合同规定》和《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但是这两个部门规章的内容也是极不完备。对于违反集体合同的违约行为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处罚措施,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这就弱化了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

三、完善我国集体合同制度的基本思路

(一)强化工会的独立性与代表性

工会在劳动关系调整体制中的角色是多元的,如劳动权益的监督者、集体谈判代表者、劳动争议调解者和仲裁参与者等。但由于工会最初设立的目的在于代表会员职工进行集体谈判,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缺乏处罚规定下劳动关系调整的核心制度,因此,工会在市场经济下的体制完善也必须以集体合同制度为核心展开。作为集体合同的主要要约方,工会应当保持在劳动关系中的主体身份。

集体合同制度有两个十分重要的原则:工会代表原则和主体独立原则。工会代表原则不仅是指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进行集体谈判并签订集体合同,它更要求工会必须能够真正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所谓主体独立原则,是指集体合同的双方在身份上、地位上、利益上、行为上都应该是相互独立的。需要强调的是,工会必须具有独立于企业的身份和地位。从一定意义上说,主体独立原则亦可称为工会独立原则,它是实行工会代表原则的保障;工会如果不能取得独立地位,而受制于企业,那么工会就不可能真正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利益。显而易见,不能实现这两个原则,就不可能建立起真正的集体合同制度。

(二)确立集体谈判是工会与企业的法定义务

我国《劳动法》第33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可以……签订集体合同”,结果许多企业据此认为既然可以签订集体合同,那么也可以不签订集体合同,是否进行集体谈判由双方选择,因此拒绝

---4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