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是科技发展的下一幕,其必将引发新一轮的科技革新,助力经济的再一次跨越发展,同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目前,国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布局远超过国内,近几年,我国把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的战略层面。人工智能时代对职教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冲击,其发展将会带来新的职位,而且很多的行业将会出现大量的人才缺口,基于此,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要与时俱进,在保障数量的前提下提升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和教育规模的平衡,提高职教人才的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关键词:人工智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154(2017)04-0011-05
作者简介:陈昂(1992-),华中科技大学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收稿日期:
2017-05-06人工智能的发展意义及未来职教人才培养
陈昂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纵观古今,历史上每当人类
在科学技术上获得突破的同时都会推动经济的蓬勃发
展,我国一直也在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伴
随着三次科技革命,人类从农耕时代步入蒸汽时代,又
到电气时代、信息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次的技术改革,
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人
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极大地提升了
人类的生产力。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前两次科技
革命让国人体验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痛楚,值得庆幸
的是我们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末班车。改革开放
以来,我们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
界第二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日渐缩小,在各方面都取
得了长足的进步。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在一些领
域甚至已经实现了赶超,走到了世界前列。而如今,人
工智能的旋风正席卷世界,且热度一直不减,其日益成
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澎湃引擎。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
是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风口,其必将引发新一轮的科技
革命并成为主旋律。
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人才。要想在人工智能时
代抢得先机,人才的储备尤为重要。而职教人才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发挥了
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迎接人
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实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平稳过渡,
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剖析人工智能时代的职教人才
需求,进而相应的调整职教人才培养方向,避免“闭门
造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布局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
人工智能是一门集研究、开发于模拟、延伸和扩展
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技术科学,
该领域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
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1]。人工智能被业界普遍认为是
经济增长的下一个风口[2]。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大量涌
入使得其产业规模得到了爆发式的增长。人工智能已
经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甚至探入到各行各业
中。人工智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这是
中国第一次在技术水平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
起跑线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
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格局正在
重塑,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绝对不能错过。人工
智能不单单能对经济发展的再一次腾飞提供动力,更
将会颠覆人们以往的生活生产方式,把人类的文明进本期关注
11当代职业教育/2017年第4期程向前大步推进。
发展的机会始终只留给有准备的人。放眼世界各
国,尤其是传统经济强国,纷纷布局人工智能,制定出
台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以抢得发展的先机。中国从
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领先的技术浪潮如此接近。
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大体上能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
同步,完全有能力跻身新工业革命前列。人工智能时
代或许是我们实现弯道超车的一次千载难逢的重大发
展机遇。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绝对不能再一
次错过科学技术的饕餮盛宴。
(一)国家层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经济以世人瞠目结舌
的速度长期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自2008年经济
危机以来,在各国经济增速疲软甚至迟滞不前的情况
下,我们国家依然能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目
前,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超过30%[3],成
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为带动世界各国经济增
长,推动经济复苏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经济的整体形势虽然相对比较
稳定,但作为国民经济主体的制造业目前可谓艰难跋
涉。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心,是立国之本、兴国之
器、强国之基。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
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
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
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
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持
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支
撑世界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中国制
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
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
因此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调整国
内经济结构,完成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模式的
转变任务十分紧迫。
为实现中国经济增长的软着陆,政府部门也相继
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不断发掘经济增长点。囿
于科学技术进步放缓[4]、人力成本渐升人口红利不在[5]、
生产力瓶颈的限制[6]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继续保持经济高速良好发展对我国而言着实是个挑战。此时,对
于中国而言亟待一次科技变革,一方面可以实现国内
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继续保持经济平稳增长,领跑世
界。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完成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向
先进、高端制造产业迈进,打破发展僵局,实现这次变
革的利斧就来自人工智能。
(二)社会生活层面
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们步入蒸汽时代,蒸汽机的
出现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大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第
二次科技革命使人们步入电气时代,生产效率再一次
得到质的提升,社会财富大量积累。第三次科技革命
使人们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的高速发展使得各种简
单重复的工种逐渐被取代。而这一次人工智能的到来
必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颠覆。经济的发展、科技
的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轻松美好。
从历史发展来看,历次科技革命使得人们逐渐从繁重
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而在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将
会有更多更复杂的工作逐渐被人工智能系统取代。在
可预见的未来,人工智能系统将协助人类从事各种各
样的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得力助手。
二、国内外发展对比
(一)国外发展
自从2013年德国政府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正
式提出了一个全新概念,即工业4.0之后,各经济强国
由此开始绘制新的科技产业蓝图,布局新一轮全球竞
争新格局[7]。2016年10月,美国政府在白宫官方网站
上发布了《为人工智能的未来做好准备》[8]和《国家人
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9]两份战略报告,详细阐述了美
国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和机遇。仅仅两个月之后
又以白宫的名义发布了《人工智能、自动化与经济》的
报告;同年12月,英国政府也发布了《人工智能:未来
决策制定的机遇与影响》。
目前国外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深耕布局远超国内。
根据专业数据分析平台VentureScanner的统计,截至2016年年初,全球已经注册成立957家人工智能公
司,其中有499家美国公司,所占比例超过了50%。
而根据CNBC今年3月份发布的数据,从目前掌握专
利数量的情况来看,美国企业在全球企业当中也是遥
遥领先。在全球占有专利数量最多的前8家公司当本期关注
12
中,除了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外,其余7家全部都是美
国公司,它们分别是微软、IBM、雅虎、谷歌、惠普、BRS实验室和高通公司。而这7家公司拥有的专利
数占比加在一起超过了全球企业人工智能专利总数
的四分之一[10]。
(二)国内发展
我国早在2006年公布的《国家“十一五”基础研究
发展规划》[11]中就曾经提及人工智能,但当时仅仅作为
计算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而2016年7月,在国务院
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12](以下简称《规
划》)中,人工智能被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中的一项列
入规划,规划中明确指出要重点发展大数据驱动的类
人智能技术方法,突破以人为中心的人机物融合理论
方法和关键技术,研制相关设备、工具和平台;在基于
大数据分析的类人智能方向取得重要突破,实现类人
视觉、类人听觉、类人语言和类人思维,支撑智能产业
的发展。从这份《规划》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已经上升到
了国家战略层面,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科学技术、对人工
智能的重视程度。
而国内的科技企业,诸如百度、阿里、腾讯、华为等
已经纷纷布局人工智能。百度公司的人工智能项目
“百度大脑”[13]已取得不小的成就,其语音识别成功率
高达97%、人脸识别准确率更是达到99.7%,而且其还
将助力百度无人车发展。
三、人工智能时代的职教人才培养
(一)人工智能对职教人才的冲击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我国职业教育的
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
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
比,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的培养[14]。目前我国大
部分职教人才主要活动在社会生产活动的第一线,从
事技术复杂度相对较低的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机械
性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
而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机器人加上一套
基于深度学习的类人思维智能处理系统,将能取代人
类的很多工作岗位。而首当其冲的就是一些机械性
的、可重复的脑力或体力劳动岗位。
据悉,日前美国特斯拉新能源电动汽车公司的流
水生产线上,再次引进427台红色机器人,在此之前该公司已经部署了542台机器人。而据美国《商业内参》
报道,未来到2020年,特斯拉汽车公司的流水作业生
产线将率先实现无人操作,产量则从现在的每年50万
辆提高到100万辆,生产效率大幅提升[15]。
著名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于今年3月份发布
的一份“英国经济前景”研究报告的内容显示,未来15
年内,在美国将会有占比高达38%的工种极有可能被
人工智能取代;同为传统经济和科技强国的德国和英
国也将分别会有占比35%和30%的工种被人工智能系
统占据[16]。
这些取代人类工作的智能机器人的范畴已经不单
单是以往那些活跃在生产线上的机械手臂,它们可以
是汽车里的无人驾驶系统;可以是手机里的语音助手;
也可以是电脑里的一位“私人翻译”。和人类相比,这
些智能机器人可以不眠不休、不计薪酬,而且效率极
高。人工智能的出现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解放人类的双
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另一方面将会极
大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生产力,积累大量财富,
打破经济发展困局,促进经济的再一次腾飞。
机器人这种新劳动者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越来越
强大,可以帮助人类更快、更好、更安全地完成许多工
作。但与此同时,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岗位被机器人占
领,人类的工作将会愈发的向高端领域聚集,而未来处
于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路在哪里?人工智能会让他们
失去工作吗?随着人工智能日渐成熟,这些问题也就
显得愈发严峻。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职教人才需求
诚然人工智能系统会对职教人才这些传统技工的
工作岗位带来很大的冲击,但现在我们的担心不应该
局限于未来职教人才会不会失业,而在于我们应该要
适时调整职教人才的培养方向。随着社会的变革进
程、经济发展的调整,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潜移默化
地改变。一些岗位消失随之也会有一些新的岗位诞
生。由《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人工
智能时代的科技预言家约翰·马尔科夫(JohnMarkoff)
撰写的《与机器人共舞》一书中有两个数据很令人震
惊:互联网行业,每使一个岗位消失,会新创造出2.6个
岗位,而在未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每部署一个机器人,
会创造出3.6个岗位。工业化时代培养的是被机器控本期关注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