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17
电波的传播方式
▪ 1、地波传播 ▪ 2、天波传播 ▪ 3、直线传播 ▪ 4、特殊介质传播
18
电视的制式
▪ 目前世界上采用的电视制式主要有3种: PAL、NTSC和SECAM
▪ PAL制式的特点是电视节目清晰、观看效 果好,但它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而NTSC制 式的优点是成本低,但观看效果较差; SECAM则是居中。
8
▪ 中国最早的私人商业广播电台:上海“新新公司 广播电台”,1927年3月18日开播,50瓦,370 米
▪ 中国共产党首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 电台。党中央于1940年春在延安成立以周 恩来为首的广播委员会,同年12月建立第 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呼号XNCR,属于新华社的一部分,稿件 由新华社提供。标志着无产阶级广播事业 及人民广播事业的开端
负面影响更为直接
7
中国广播
▪ 中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美国人奥斯邦 于1923年在上海创办,1月23日晚8时开始 播音,50瓦,200米。
▪ 中国最早的官方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 电台”,1926年10月1日开播,在奉系军 阀支持下由我国早期无线电工程专家刘瀚 主持创建,100瓦,280米,节目包括钱粮 行市及音乐新闻等
▪ 厘米波 1CM-10CM 超高频SHF 30GHz-3GHZ
▪ 毫米波 1MM-10MM 极高频EHF 300GHz-30GHZ
▪ 亚毫米波 1MM以下 超极高频SEHF 300GHz以上
15
▪ 收音机主要使用的波段是中波和中短 波、短波(MF---HF);而电视一般 则采用短波。有线电视则通常使用甚 高频与特高频(HF----UHF)
19
PAL电视标准 (制式)
▪ PAL电视标准,每秒25帧,电视扫描线为 625线,奇场在前,偶场在后,标准的数字 化PAL电视标准分辨率为720*576, 24比特 的色彩位深,画面的宽高比为4:3, PAL电 视标准用于中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20
NTSC电视标准
▪ NTSC电视标准,每秒29.97帧(简化为30 帧),电视扫描线为525线,偶场在前,奇 场在后,标准的数字化NTSC电视标准分辨 率为720*486, 24比特的色彩位深,画面的 宽高比为4:3。NTSC电视标准用于美、 日等国家和地区。
2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
▪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众传播媒介 ▪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 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标准 ▪ 统一的传播网络,较强的系统优势
22
公有制
▪ 社会主义性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3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众传播媒介
▪ 必须经过县级以上政府部门批准 ▪ 其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设立广播电台、
4
广播传播的局限性
▪ 转瞬即逝,不易保存 ▪ 容易产生歧义 ▪ 线性传播的制约性
5
电视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特点
▪ 现场转播的“共时空效应”。 ▪ 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 ▪ 时效性强。 ▪ 家庭式的收视。 ▪ 电视媒介传播的明星效应。 ▪ 显著的广告效益。
6
电视的传播局限
▪ 转瞬即逝,不利于保存。 ▪ 线性传播,选择性差。 ▪ 和其它媒介相比,不良电视节目给社会的
央电视台,英语缩写为CCTV。与此同时, 各省电视台都以省、市、自治区命名
11
广播电视传播发展的物质基础
▪ 电磁波的原理 ▪ 电磁波是电路衰减形成的振荡波,电路电
流的强弱变化会影响电波的特征,这也是 电磁波能纪录信号的根本原因
12
衍射与干涉
▪ 衍射原理:当波遇到尺寸与他波长接近的 物体的时候,会产生衍射现象,表现为改 变直线传播状态,在这个物质周围散射开 来
电视台 ▪ 国家禁止设立外资经营、中外合资经营、
9
▪ 1978年5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Radio International)开播,简称CRI
10
中国电视
▪ 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1958年 5月1日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采用 直播方式
▪ 1973年,我国开始彩色电视广播 ▪ 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改名为中国中
16
调频与调幅
▪ AM及FM指的是无线电学上的二种不同调 制方式
▪ AM: Amplitude Modulation称为调幅,而 FM: Frequency Modulation称为调频
▪ AM的振幅是不稳定的,因此信号强弱也不 稳定;而AM通过限制振幅,稳定频率,因 此信号更为稳定。调频所占用的频道资源 要更多。
▪ 干涉原理:频率相近的两个波相遇,会产 生相互干涉的现象,改变原来的振幅
▪ 电磁波的衍射与干涉现象在广播电视信号 传播过程中会产生负面影响,是应该力求 避免的
13
无线电波的划分
▪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频段名称 频率范围
▪ 超长波 10KM-1000KM 甚低频VLF 30KHz-3KHz
▪ 长波
1KM-10KM 低频LF 300KHz-30KHz
▪ 中波
200M-1KM 中频MF 1.5MHz-300KHz
▪ 中短波
50M-200M 中高频IF 6MHz-1.5MHz
▪ 短波
10M-50M 高频HF
30MHz-6MHz
14
▪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 频段名称 频率范围
▪ 米波
1M-10M 甚高频VHF 300MHz-30MHz
▪ 分米波 10CM-100CM 特高频UHF 3GHz-300MHz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发展与现状
1
广播的产生、发展
▪ 美国匹兹堡大学费森登首次进行了无线电 有声广播。
▪ 世界首次广播新闻:1920年8月31日,美 国底特律建立一家实验性电台,播送州长 竞选新闻。
▪ 世界第一家商业广播电台:1920年11月2 日,美国匹兹堡西屋电气公司开办,呼号 KDKA。
2
电视的产生、发展
▪ 成像技术——电波成像(扫描)——动态 图像传播
▪ 1930年,英国BBC首次播出电视剧 ▪ 1954年,美国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成
为世界上第一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3
广播传播的优势
▪ 传播迅速、信息量大,在突发事件中不可 代替
▪ 受众多,覆盖面广 ▪ 伴随性收听、移动性收听 ▪ 声情并茂,引发听觉联想 ▪ 参与性强,即时反馈 ▪ 技术简便,成本相对低廉 ▪ 广告便宜,相对回报比较实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