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材深度开发探索
教材是课程和教学内容的载体。照本宣科的课堂,往往是低效无趣且不利于
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生成。因此,教材需要深度开发,做到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
教师应在课标的引领下,进行二次加工,对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顺序、教
学活动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并围绕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这一命题,适当进
行删减和拓展,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并将地理核心素养浸润学生的心田。
一、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材深度开发原则
1.忠于课标
地理课程标准是地理教材开发的根本依据,教材的深度开发不能背离课标,
教学素材、教学资源、教学载体、教学活动形式等的选择要符合并落实课标的要
求。
2.尊重教材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文本,是学科依据课标编写的,权
威的、科学的和普遍适用的教学材料。教师应尊重教材,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
行深度开发,根据教学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的教学资源,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
习需要。
3.源于生活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
具有“生话性”的特征,即地理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突出反映学生生活中
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
在地理教学深度开发时,应挖掘生活中鲜活的素材,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创
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浓浓的探究兴趣,促成学生将学习到的
地理知识迁移运用到生活当中去。
4.终生发展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课程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思考问题,关
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人地協调与日持续发展的观念,为培养具有地理
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在教材深度开发时,要注意渗透地理思维的培养,使之成
为对学生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行为能力和思维品质。
二、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材深度开发方法
1.查阅课程标准,认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思路。在吃透现有教材的基础上
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铺排,确定授课的框架。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减教材教学内容,将难、偏、旧的知识进行增删
改处理,使课堂更加迎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3.甄选教学素材,整合教学媒体,通过多媒体的运用,提高课堂容量,提升
学生地理兴趣。
4.根据学生的生活体验,创设问题情境,将教材文本知识糅合到问题情境当
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问题情境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当中去,真正落实“学
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5.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火花”,捕捉生成性教学资源。授课时,教师要主动
观察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这些来源于学生的真实的鲜
活的学习想法和问题是重要的学习资源,对教材深度开发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DB/OL].
[2]程菊,徐志梅.“人地观念”素养的构建与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
(9):4-5.
[3]教育部.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人民教育出版社.
[4]吴向忠,冯小杰.基于学生学习需求的地理教材深度开发研究[J].中学地理
教学参考,2017(4):27-29.
[5]余云,宗莉莉,叶滢.基于学生反馈的地理教材“深度开发”研究[J].地理教
学,2018(20):46-48+61.
[6]李金国.基于问题化的地理教材“深度开发”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10):
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