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骨文拓片精选》

《甲骨文拓片精选》

《甲骨文拓片精选》甲骨文,是商代(公元前1400)的文字。

这些文字因为刻在兽骨或龟甲上,故名甲骨文。

文字是以契刀刻划的,故又名"契文""契刻"。

文字的内容,除极少数属於记事外,大部分是属于当时王公问卜的记载,故又称"卜辞"或"占卜文字"。

此外,因甲骨文字出土的地方在河南省安阳县(原是殷代故都),所以又称为"殷墟文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甲骨文的最早发现时间应该是在清末光绪二十五年以前。

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的洹河南岸田庄。

村人于耕种时,在土层中掘出一些龟甲兽骨碎片,其中大部刻有深奥难辨的文句。

当时,村人当作龙骨转售给药店为药村。

直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被考古学家王懿荣发现,肯定了它具有珍贵的研究价值,轰动了学术界。

复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诸家的先后搜集考究,其中罗振玉更是瘁尽全力以为提倡,始奠定了“甲骨学”的地位。

甲骨学的著述,最早见于刘鹗的《铁云藏龟》,清光绪二十九年(1902)出版,续有孙诒让的《契文举例》、罗振玉的《商卜文字考》、《殷墟书契考释》、《待问编》。

商承祚的《殷墟文字类纂》、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王襄的《室殷契类纂》、叶玉森的《殷契钩沉》、《说契》、《研契谭枝》、朱芳圃的《甲骨文字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董作宾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甲骨文字集释》、金恒祥的《续甲骨文编》、严一萍的《殷商编》、《甲骨文断代研究新例》、绕宗颐的《甲骨文续编》、《殷墟文字甲乙编》。

还有欧美传教士及日本学者等,亦先后于1928年中央研究院继续发掘时,在我国搜购甲骨甚丰,并多有专著发表。

近三十年来,对甲骨学最有贡献的,当推董作宾先生。

董氏曾亲自参与发掘甲骨出土工作,他据殷代卜辞,将过去甲骨学的研究阶段,分成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光绪二十五年(1899),到民国十六年(1927),共为二十八年,後期自民国十七年(1928),到民国三十八年(1949),共二十二年。

甲骨文字大体上有契刻体与笔写体两种书体,文字风格衍变可以说是由契刻体向笔写体方面发展的。

董作宾据殷代卜辞,把占卜人群,分为五个时期。

以甲骨文字变化,书体变迁,追溯时代,以十干十二支常用字为例,阐明其字形。

自第一期到第五期的变化过程中,发现了各期甲骨文书写风格不同,各有其特征。

第一期(武丁时)的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以甲骨大版大字为代表作。

此类大字是用大力刻凿而成的,笔划粗壮,并填有朱墨(朱砂、墨)。

其中也有工整秀丽的小字,极为精彩。

这些都是承受中兴英主武丁时代风格,其气魄之宏放,技术的熟练,颇为惊人。

其书家有韦、永、宾。

第二期(祖甲、祖庚时代)书风较为谨饬。

祖甲、祖庚是继承第一期武丁的守成贤君,所以当时的卜师,严守规则而少变化。

其书家有旅、大、行、即。

第三期(廪辛、庚丁时)书风转变,陷於颓靡,前期老书家已经作古,豪放书风扫地,当时的书家,笔力多幼稚柔弱,甚至笔误颇多。

此期书者,皆未署。

第四期(武乙、文丁时)的卜人,卜辞上不署书契者的名字,这一时期新兴的书家,尽去前期笔力幼弱之敝,作品生动、劲峭、时逞放逸不羁之趣。

此期署名之书家,仅狄一人,其余尚未发现。

第五期(帝乙、帝辛时代)的书风、除少数兽头大字刻辞外,其余的都异常严肃工整。

理由是: 占卜事项,王必躬亲,卜辞的段、行,字都很工整,如蝇头小楷,文风乍变,制作一新。

其书家有泳、黄。

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商《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正面河南安阳出土高32.2cm,宽19.8cm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本版资料选自《甲骨文拓片精选》(编著:王本兴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商朝祭祀狩猎涂朱牛骨背面拓片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长32.2厘米、宽19.8厘米这是一块牛胛骨版记事刻辞。

骨版正面刻辞4条,背面2条,共160余字,字内填朱。

正面第一条记载商王武丁宾祭仲丁;第二条记狩猎时子?堕车;第三条记子?死;第四条是子寅用羌人十,举行宜祭。

背面记载天象情况,这片刻辞保存完整,对研究商代社会历史和天文气象价值甚高。

宰丰骨匕记事刻辞拓片(点击放大) 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商朝后期长27.3厘米、宽3.8厘米这是刻于商王帝乙或帝辛六年的一块记事肋骨。

一面刻有文字,记载帝辛将猎获的犀牛赏赐宰丰之事,另一面刻兽面、蝉纹和虺龙纹,并嵌有绿松石。

殷墟遗址中出土15万片以上甲骨,是中国目前最早的文献档案材料,它的内容涉及商代社会各个领域,有关于社会和国家结构的,如奴隶和平民、奴隶主和贵族、官吏、军队、刑罚、监狱、战争、方域贡纳;有关于经济生产的,如农业、畜牧、渔猎、手工业、商业、交通;有关于科学文化和思想意识的,如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生育、鬼神崇拜、祭祀、吉凶梦幻、卜法、文字等。

文字图象之美中国文字起源于图画,在甲骨上最容易看出:本版甲骨上刻鸟形象形文字。

由上而下是由鸟嘴、鸟头、鸟身进而全部鸟形的刻画过程。

这是稀有的例子。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中国文字图象之美本版从右至左版上刻有猕猴、马在火上、虎、雉(?)等物之形。

虽是习刻,但说明了图画与文字的关系。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祭祀卜辞商人祭祀的对象包括祖先与自然神祇(帝、日、风、雨、社、山、川),尤以祖先的祭祀最为频繁。

祭祀时多用牛、羊、猪、犬为牺牲。

本版为长卵形,乃由龟背甲切割而成。

中间穿洞以示可以用绳索串联成册。

上面刻有二段卜辞,卜问祭祀祖先要用五牛或是三牛。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方国关系殷代中央与地方诸侯或独立性更强的方国的关系复杂,包括:进贡、交涉、战争,时好时坏。

本版卜辞相当长,存六十二字。

内容记载商王将征伐“盂国”,出征前告于上下神祇,祈求平安无祸。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战争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凶祸福等。

本版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

殷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合适。

另外一段纪录殷王牙齿有病,卜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作邑商王卜问是否要建立新的有围墙的大聚落(作邑)。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天候记载天候的卜辞相当多,因为天候状况与农业、出巡、田猎有密切的关系。

本龟版是占卜今日或明日是否会下雨。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农业“民以食为天”古今皆然,商代以农业为主,年成好坏影响国运,自然是殷王关心的事。

本片甲骨占问“东方的领地”是否能得上天眷顾有好的收成。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田游殷王经常出外巡行、田猎,不仅有政治、军事的用意,同时也是一种娱乐。

本片甲骨由商王亲自占卜,卜问田游往来是否平安,地点是“”、“”。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宗教(宇宙观)古代国家有二件极重要的大事:祭祀与军事。

从祭祀卜辞中可以了解殷人对鬼神的想法和宇宙观。

本龟版占卜上天会不会给这个都邑带来困穷。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疾病殷王生病多认为是祖先作祟或其他原因。

攘疾的方法通常是举行祭祀。

龟版上刻的是殷王耳鸣及除病的方法。

本版资料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网站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正面殷王武丁贞问妇婡患疾刻辞卜甲背面这是殷王武丁占卜用的龟腹甲,长14.5cm,宽8.5cm。

其背面有占卜时烧灼过的钻坑和凿坑。

卜辞:丁巳卜宾贞:妇婡不疾,贞:妇婡其疾,(…贞?)说明:第一句卜辞的意思是:在丁巳这一天占卜,由名字叫“宾”的贞人贞问。

贞问妇婡(殷王的名婡之妇)是否不会有疾病,第二句卜辞的意思是:贞问妇婡是否会有疾病,殷人占卜一般都需从正反两面来贞问。

故第一句贞问是否不会生病,第二句则贞问是否会生病。

“”字不识,可能是身体某部位的名称。

若然,则这段卜辞是贞问妇婡身体的某部位“”是否会有疾病。

(撰稿人:林小安)本版资料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这是殷王武乙贞问祭祀先公、先王的卜用牛胛骨,长16.2cm,宽6.5cm。

刻辞:甲午贞:乙未高祖亥[羌?牛?]、大乙羌五、牛三,祖乙羌[?]牛[?]……小乙羌三、牛二,父丁羌五、牛三,亡,茲用。

(…贞?)说明:这段卜辞是说:在甲午这一天进行占卜(武乙、文丁卜辞多省略贞人名),贞问在乙未(卜问的第二天)是否举行祭,祭高祖亥、大乙、祖乙、小乙、父丁,用羌牲和牛牲(各用羌五、牛三;羌三、牛二不等),(各先公、先王将)无害(于殷王武乙),此用。

本版资料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网站殷王武乙(文丁,)贞问祭祀先公先王刻辞卜骨这是殷王武乙(文丁,)祭祀先公先王的卜用牛肩胛骨,长20.5cm,宽14cm。

卜辞:……贞:甲子,王大禦于大甲:燎六小卯九牛,癸丑貞:甲寅,大禦自上甲:燎六小卯……上甲不遘雨,大乙不遘雨,大丁遘雨,茲用。

庚申貞:今來甲子,王大禦于大甲:燎六小卯九牛,不遘雨,庚申貞: ……禦……(反)……丑貞:不……(…贞?、…卯?)说明:第一句是贞问是否在甲子这一天举行祭,用燎牲的方法祭祀大甲,第二句是在癸丑这一天占卜,贞问是否在甲寅这一天举行祭,用燎牲的方法来祭祀自上甲以下的先公、先王,在祭祀上甲时不会遇到雨,在祭祀大乙时不会遇到雨,在祭祀大丁时会遇到雨,此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