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物理学院301班 王栋 学号:201128000807015
浅谈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
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历史不过六十年,第一代核电站于上世纪50年至60年初建成,到
现在为止已经发展到第三代核电站。在法国、美国、日本、德国和英国,对核电的依赖已经
达到很高的程度,中国目前已经有三座投入使用的核电站。人类利用核能的历史与探索太空
的历史大致相当,核工业同航天工业一样,属于少数国家能够掌握的先进技术,能够带来巨
大的经济效益,被一个国家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核能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在全世界都在关注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今天,本应理所当然地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类利
用核能的历史较短,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备受质疑,加之一些政治因素和社会对待核问
题的态度,核能的发展应该用机遇和挑战并存来形容。
核电站的安全性受到广泛质疑,是因为历史上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核电站事故。比较
大的比如1979年美国的三里岛核电站事故,因为操作员的误判,错误地通过泄水阀排水,
导致堆芯回路失水,堆芯融化。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起核事故是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
电站事故,因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设计存在缺陷,反应堆不受控而爆炸,导致了核泄漏。
由于反应堆没有安全壳的保护,核泄漏没有得到控制,受影响的范围很大。最近一起严重的
核电站事故就是去年日本311地震时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地震切断了整个福岛县的电力供
应,反应堆无法停堆,海啸又淹没了核电站的应急发电机组,备用电池只能维持冷却系统8
个小时的正常工作,在反应堆不可控的情况下,有没有冷却系统,堆芯温度上升,最终导致
堆芯熔化。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氢气爆炸导致安全壳破裂,甚至难以确定是否融化的堆芯已经
穿透安全壳侵入海水。事实核燃料确实发生了泄露,虽然多地甚至是大洋彼岸的美国都报告
了检测出受福岛事故污染的案例,但这次事故对公众的影响程度至今还未可知。福岛事故再
一次把核电安全问题推到世界公众面前。
事实上,任何一项技术都有一个发展过程,从产生到成熟,没有哪个是绝对完善的,绝
对安全的,这是技术一般的发展规律。而且,技术只有应用到实践中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机
会,核电技术当然也不例外。三里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核电站的检测通道开始采用多通道不
同手段的检测,这保证了想三里岛事故中的误判和错误操作情况不会在发生。假使三里岛事
故之后,政府关闭所有的核电站并且其它国家不再有兴趣发展核电技术,可以想象,时至今
日,人类赖以获得能源的煤炭、石油资源将基本消耗殆尽,在太阳能电池和风力发电技术仍
然有局限性的今天,这种严峻的能源危机要远比一次切尔诺贝利事件严重的多。因为担心未
知的核“灾难”而拒绝发展核电技术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应该看到的是,核电站设计和
物理学院301班 王栋 学号:201128000807015
建造中所考虑到得安全性问题远多于其它领域,设计者所考虑到的“最坏的情况”远远超出
了公众的想象。即便是遇到了“最坏的情况”,比如堆芯熔化,也可以保证将放射性核燃料
封闭在安全壳中。需要注意的是,福岛核电站属于第二代核电站,属于安全性较弱的沸水堆,
其本身设计的安全运转寿命已过,已经出现了一些老化、腐蚀的迹象。戏剧性的是恰恰在日
本地震前不久,福岛核电站报告称将退役时间延后20年。不幸的是,一个月后,日本发生
了强烈地震和海啸,本应“寿终正寝”的核电站终于没有逃过一劫。
应该看到的是,核电站的事故发生率要远远小于其他现有技术,如果说核电站不安全,
那实在是有失公允。而且人类认识核能的历史已经有近一百年,物理学中有关核的理论已经
相当成熟,而且不仅仅是核电站,其它众多核技术比如核磁共振、辐射加工、放射性核素技
术等也都早已经应用到实践当中,并不会导致公众所担心的“核危机”甚至是“核灾难”。
所以公众并不应该去指责核电站的安全性问题,或许他们更应该谴责的是政府的不作为或者
是官员的腐败问题,甚至是恐怖主义。
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日本宣布关闭日本岛内所有投入运行的核电站,于是日本时隔
42年之后又重新进入了“无核”状态。这里面更深层的原因不在此深究,自从那个“无核
之夏”以后,日本将会错过第四代核电站的发展时期。或许20年后,当执政者重新回顾福
岛事故之时,会感到惋惜。
核电站的安全性是应该的到肯定的,和平利用核能也是一个大国责任的体现。切尔诺贝
利事件至今仍不时为我们敲响警钟,但这并不是让我们谈“核”色变,停止利用核能,而是
更合理、更有效、更安全地利用这种巨大潜能的能源。尊重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史为鉴,才
能获得长足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