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研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研究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研究

[摘要]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场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此次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以来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作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本文就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期为研究辛亥革命给中国所带来的影响做一次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研究

辛亥革命是爆发于1911年(清宣统三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朝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帝国主义掌控的工具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和发起者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及其领袖孙中山这次革命,由于帝国主义和中国买办、地主阶级的反对,迅速失败了。但是,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民主精神在中国的高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在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上,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有目共睹的。

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首先,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毛泽东同志曾经在评价中国的辛亥革命的时候这样说过:“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治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正因为如此,当袁世凯、张勋先后复辟帝制时,均受到了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和人民群众的坚决反抗。

二:辛亥革命推动了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资产阶级革命意义集中表现为在下几方面:

(一)政治上:

从中国政治发展历程来看,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开端。辛亥革命所创建的民主政治制度,与满清王朝及其封建专制制度,还有立宪改良派所追求的君主立宪制度都划清了鲜明的政治界限。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第一个象征,便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这部国家的根本大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理想,规定了国家性质、政府组成、政府权力的范围和权力行使等内容,它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民主共和体制,为使中国从封建专制政体转轨到近代民主共和政体作了法律上的保证。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第二个象征,便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仿照美国的共和制度,确立了总统制,创立了国会和参众两院。袁世凯死后,

虽然出现了较长时期军阀混战的局面, 但是, 实事求是的说, 历届政府也不得不在形成上召开国会, 制定宪法, 选举总统, 不得不允许资产阶级的头面人物参政, 它比历朝历代的封建政治体制在阶级构成上要有所进步, 这既是历史的大趋势, 也是辛亥革命的巨大成果。到1 9 2 8 年建立的南京国民政府, 无论从政权结构和所施行的政治纲领, 都既体现了它的浓厚的封建性, 又体现了它的资产阶级性

孙中山先生在西方“三权分立”(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进行了创新,提出“五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监察权和考试权)的主张,在权力分立基础上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另外,孙中山还主张分县自治制度和国民大会制度,主张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中华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第三个象征,便是民众的政治意识的觉醒和政治参与要求的提高,中国进入了政党政治的新时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赋予人们集会、结社的权利。各阶级、阶层均积极创建政党,并通过政党实现执政或参政的目的。

(二)思想上

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近代史上两次帝制复辟所以是短暂的, 从根本上来说, 是因为他们逆历史潮流而动, 历史的主体人民大众不答应! 总计只有两万多人的护国军何以能节节战胜拥有30 几万兵力的袁世凯北洋军? 除了正义之师, 士气高昂之外,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武装反袁斗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持! 缴纳捐款, 踊跃参军, “ 拥护共和万岁” 的标语, 都标志着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人人心, 帝制复辟不得人心, 广大民众的民主意识、民主觉悟的空前提高。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对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更多的时候应该关注的是辛亥革命对于人们的思想上的一些变化。这些对于人们的思想上的变化主表现在人们的思想从根深蒂固的封建残留的思想上面解放出来,这种解放不仅仅从人们对于政权统治的认识,还有对于民主革命思想的认识,同时也有对于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会经济以及社会风俗方面都发生了新的积极的变化。这些变化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辛亥革命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封建社会所残留的那些思想都是与这个世界所格格不入的,这些根深蒂固的思想约束往往都是封建王朝为了能够使人们服从于他们的管理和统治打下基础的。辛亥革命所带来的关系西方民主革命的种子,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内心深处,让人们思想上整体的价值观念、人生观念、世界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动摇,这种思想上的解放也为后来进行的革命斗争奏响了前奏曲。另外,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换过程看,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也是不容抹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讲究纲常,而君臣关系又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包括旧礼教和旧道德在内的正统文化的总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帝制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了巨大冲击,并为新文化运动、为文学革命的兴起扫除了一个最大的障碍。可以说,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新文化运动,就没有五四运动。

(三)生活上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影响。一方面,它促使人的生活方式趋向现代化。“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就是辛亥革命后,人们的生活写照。人们不再是以前封建主义下续辫裹脚的被洗脑者。现在的他们,有新思想,追求改变。但另一方面,辛亥革命对中国的社会也并非如想象中的那大。由于缺乏强大的资产阶级领导,参与革命者并不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贵族,但中国传统社会居领导地位的也并非是广大的民众。迫于掌权者的压力,人们也只是在衣食住行方面发生变化。

(四)经济上

辛亥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迎来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春天。辛亥革命还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的经济侵略。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措施,加速了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或者说工业化也是始于辛亥革命。有学者指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实际上始于辛亥革命。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一点,就是在农商会注册的新工厂数。1911 年,注册申请成立的工厂是11 家,1912 年就猛增

到了49 家,1919 年为91 家。黄金时代的注册数不及1912 年的一倍,而革命后的第一年的注册数却是前一年的四倍。一些大的民族资本集团,比如荣氏集团、张謇的大生集团就是在这个时期开始成立、发展起来的。近代工业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决定意义, 不仅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军阀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 而且也促使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 从而为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思想理论的准备。另一方面,1905年孙中山明确地把“平均地权”作为民生主义的核心,并解释其含义是:“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以此防止贫富悬殊而实现全民共享国家财富。核定地价、土地增价归国家所有,不仅将便于国家在经济建设中征用土地,而且将增加财政收入而增强投资力量。应该说“振兴实业”和“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两翼,前者解决工业化问题,后者解决分配不公问题。正是有了这样的“民生主义”方针,孙中山及其同仁们才能在民国初年积极开展“振兴实业”活动。

(五)世界意义上

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另外,辛亥革命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辛亥革命兴起的时候正是中国面临着内外交困的时候,这个时候对于一个民族的命运来说,更多地是为了能够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道路而不懈的努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和理解,辛亥革命获得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支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国际环境下内外情势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到世界形势的重大影响。中国作为在亚洲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国家,中国的辛亥革命的胜利同时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因而辛亥革命是世界尤其是亚洲殖民半殖民地国际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和侵略势力,鼓舞了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斗争。中国辛亥革命的胜利对于亚洲那些正在接受着压迫和奴役的人们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机遇,推动了亚洲人民反抗压迫的高潮,同时也为亚洲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走上资本主义共和国的道路发展奠定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世界大同、天下为公等思想,对亚洲乃至世界各国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列宁认为:辛亥革命不仅标志着“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可以说已经从沉睡中醒来,走向光明,投身运动,奋起斗争了”。

三:从辩证的角度看待辛亥革命

在看到辛亥革命在中国所带来的一些积极的意义的时候,还应该更加全面的去看待辛亥革命的消极的影响,这也是辛亥革命所给人们带来的宝贵的经验,这里应该看到的就是资产阶级的共和国的方案没有能够彻底的救中国,没有能够给多灾多难的中国带来本质上的改变,但是辛亥革命的这种敢于尝试救亡图存的精

神,却一直都鼓励着中国人进行新的道路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给中国留下的宝贵启示:要彻底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必须寻找新的革命思想,新的革命政党,新的革命力量,新的革命道路和新的革命方向。

四:结束语

辛亥革命为20世纪中国社会进步拉开了历史的闸门,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