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1
摘要:
五缘湾湿地公园是五缘湾片区带动项目之一,占地85公顷,面积相当于半个鼓浪屿,是
厦门最大的公园,也是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被称为是厦门的城市绿肺。在这块原生态的
湿地里,规划有两座水榭、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环湖特色生态过渡区、水上运动区、湿地
迷宫栈桥、湿地植物展示及红树林植物区。所有的自然景观都是依现有的风景和地貌顺势而
为,一点不显人工雕琢的痕迹。

关键词:
五缘湾湿地公园 原生态 城市绿地可达性 空间 材料

正文:

1、 五缘湾的发展史

五缘湾片区原为海防前哨,处于厦门本岛东北角的风口处,人烟稀少,分布着本岛最后
一片未城市化的农村(15个自然村)。由于人为筑堤养殖,滩涂淤积严重,湾内成为本岛
建筑垃圾填埋场。直到2002年,随着环岛路的建设和贯通,占厦门岛十分之一面积的五缘
湾片区因处于本岛地理门户的重要位置走入人们的视野。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前期规划,2005
年,五缘湾大规模开发阶段终于全面启动。而如今,随着建发、特房、新景地、禹洲、源昌、
恒禾置地以及亿力等进入,五缘湾成为了众多房产大鳄争相征战的要地。

同时,经过近五年的快速推进,五缘湾2平方公里水域和环湾岸线全部形成,五缘湾上
空五座大桥屹然挺立,五缘湾商业街、帆船港、海上木栈休闲平台、湿地公园、五缘学村、
五缘运动馆、五缘湾商务营运中心等一批批公共设施项目逐步建成并投入使用,五缘湾的城
市客厅功能正在逐步显现,五缘湾正在从一个未开发的处女地崛起成为人居海湾新城。
(图

1-3)

图1 2003年的五缘湾
图2 2006年的五缘湾
图3 2011年的五缘湾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2
2、 五缘湾湿地公园介绍
五缘湾湿地公园是五缘湾片区带动项目之
一,占地85公顷,面积相当于半个鼓浪屿,是
厦门最大的公园,也是最大的湿地生态园区,
被称为是厦门的城市绿肺。(图4-6)

它的概念性设计是由英国阿特金斯顾问有
限公司提出的,这家公司是欧洲最大的设计公
司,其设计的迪拜七星级帆船酒店已成为国际
性的标志建筑。湿地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不破
坏原有的生态基础,尽量利用现有的生态环境,
以保护、修复为主,重构为辅,营造一个绿色
原生态的湿地公园。在五缘湾湿地公园现在的
地块上,已有的水栖和湿生植物带、水生植物
群落、芦苇及湿地区域植物群落都将得到保护,
并将种植上台湾相思树、木槿、银合欢、睡莲、
红树林等植物;而目前栖息在湿地中的9科25
种湿地水鸟和17科29种山林和农田鸟类也将
继续在这儿生息鸣唱。按照功能规划,公园将
设有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红树林植物区、鸟
类观赏岛、环湖休闲运动区等等。

2005年12月1日,湿地公园动工建设。
在这块原生态的湿地里,规划有两座水榭、湿
地生态自然保护区、环湖特色生态过渡区、水
上运动区、湿地迷宫栈桥、湿地植物展示及红
树林植物区。每年的3月,大批的白鹭会在此
筑巢,繁殖。这里还是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驿
站。所有的自然景观都是依现有的风景和地貌
顺势而为,一点不显人工雕琢的痕迹。

3、 从材料及空间构成手法分析五缘湾湿地公园及景观
通过实地考察五缘湾湿地公园,感触最深的是设计者对于材料及空间组成的多样性的探
索,设计者并没有拘泥于用单一的常规的设计景观的做法来处理,而是去挖掘这片原生态的
湿地天然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尝试不同的材料及不同尺度的步道、植物、建筑等组成的空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多样性,让人在如此大的公园里游览时不会感到乏味,还能时不时的感受
到别样的惊喜。下面通过三个方面谈谈设计者对于材料和空间构成的用心。

图4 湿地公园方案总图
图5 空间功能分区
图6 道路交通分析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3
3.1 栈道系统


图7为湿地公园面向五缘湾的人行木栈道,铺设木栈道的材料为防腐木,这种材料安装
方便、开挖量小、体量轻盈、形式融合,非常适用于园林景观环境的需求。
[1]
木栈道的宽

度根据景观的需求,时而宽大烘托广阔的海景,时而纤细营造亲人的步行尺度,并且在木栈
道两旁的树木及植被的栽种也很有考究,有的用树丛形成一睹绿色的墙,有的用高树遮挡让
你不能一下望穿,有的打开一个视野让人欣赏精心设计的对景,有的则铺展开一大片绿地或
广场提供给市民活动及休憩。

图7 五缘湾湿地公园木栈道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4
3.2 滨水景观小品

在规模如此庞大的水域边上必不可少的要有一些景观小品控
制全局,并达到一定的画龙点睛的目的。(图8-10)尤其是当我们
来到这个桥下的河岸是惊奇的发现这里聚集了相当数量的市民,
玩沙的、玩水的、乘凉的、钓鱼的……这里就变成了一个别样的
并且也承担着景观小品功能的空间,也许是不经意而为之的惊喜
吧。(图9)反而是其他明显经过设计的小品呈现出一番荒芜的景
象,也许是当人为的因素被过于夸大后产生的不够亲近自然空间,
这样的空间在追求自由放松的公园中的确显得不协调。

3.3 临水景观设计

设计者在处理临水空间是尝试了大量的不同的材料及表现手法。(图11)在海水与沙滩之
间竖起一道栏杆,这样既保证海水的清洁及市民安全,又达到了创造出不同视觉效果的目的,
这样特别的设置让人感觉海水是溢出来的,让人感到海水离自己更近了;(图12)这里的海岸
则是用大的卵石砌成的缓坡挡土墙直接延伸到水中,也达到了亲水的目的;(图13)有的岸边
是用石条像活字印刷一样排列成挡土墙,错乱搭接的石条的粗犷和海水的柔和形成一种特别
的视觉冲击;(图14)还有一段岸边是用花岗石碎石块装袋后填上的。

图8 五缘湾湿地公园小品1
图9 五缘湾湿地公园小品2
图10 五缘湾湿地公园小品3

图11 临水空间1
图12 临水空间2 图13 临水空间3 图14 临水空间4
浅谈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实地考察评述

5
从整条岸线来看,设计者刻意表达了将材料与海水的对比从柔和到粗犷演变的过程。
4、 五缘湾湿地公园对城市空间中的城市绿地可达性影响

从厦门岛现状绿地可达性分布图中
(图15)
可以看到,全岛除去山体、工业等非商住区

域外,大约只有1/2的区域拥有较为适宜的绿地可达性。在岛的中西部及西南部的人口密集
居住区拥有不错的绿地可达性,绿地可达性不足的主要区域集中于岛屿北部以及东南部沿海
的新建住宅区,尤其是东北部的大片住宅建设区,甚至出现了大片可达性在4000m以上的区
域,而在其他区域,只有在工业区与未开发山体这类难以步行穿越的用地区域出现了如此差
的绿地可达性。在厦门岛远景规划绿线可达性分布图中
(图16)
,一条依托现有未开发山体、

林地地区,贯穿全岛东西两侧的绿地带已经成型;与此同时,在岛屿的沿海地带部署了3个
大型带状公园,全部集中于规划商住区的临海地带,把其为居民提供生态服务价值的功能最
大化了。

正在开发中的五缘湾湿地公园,是图中改善幅度最多的区域。包括五缘湾湿地公园在内
的这些新增的城市绿地,与原有的仙岳公园、狐尾山公园一起,构成了一条从厦门岛东西两
侧横穿而过的绿地分布带,成为厦门岛规划绿地系统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2]

结论:
五缘湾湿地公园在城市空间中成为城市绿地分布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湿地公园规划
上,对于材料及空间组成的多样性做了许多的探索,虽不是所有的尝试都尽如人意,但这样
的多样性的表达也达到了以保护、修复为主,重构为辅的设计初衷。

参考文献:
【1】 沈晖. 防腐木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J】. 农林科技, 138-139.
【2】 李师炜. 厦门岛城市绿地可达性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2008年,第6期:29-31.

图15 厦门现状绿地可达性分布图
图16 厦门远景规划绿地可达性分布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