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复习之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分布(共27张PPT)

高考地理复习之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分布(共27张PPT)


知识体系构建 形成因素 纬度、大气环流、海陆、地形、洋流等
气候 类型
分布规律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气温(冬夏气温高低、气温日/年较差)
特征描述 降水(冬夏降水、年降水、季节变化)
其它(风、光照、气压等)
地理位置、自然特征(气候特征、典型
判断方法 植被/动物/土壤/水文等)、气候成因、
气温和降水资料(三步法)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
有哪些?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 (4)分析乙地降水较多的原因。
参考答案
(1)甲地: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热带雨林气候。 (2)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东南部、中美洲东部等。 (3)两地都是全年高温,降水量乙地大于甲地,甲地
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 要原因
2018年新课标I,11题 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
2017年新课标III,36(1)
从气候角度分析甲地普及日光温室的 原因
2017年新课标III,37(1)
根据支流的分布特征,分析图示额尔 齐斯河流域降水分布特点及成因
根据剑麻生长的气候条件和用途,说 2017年新课标I,36(1) 明我国国内剑麻纤维产需矛盾较大的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南北纬20°~35°之间 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少雨 冬季温和多雨
全年温和多雨
全年高温,夏多 雨冬少雨,干湿
季节明显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 季受西风控制 全年受西风控制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热带常 绿硬叶林 温带落叶 阔叶林
热带 季雨林
热带 雨林
全年高温,夏多 雨冬少雨,干湿
季节明显
夏季受赤道低气压控 制,冬季受信风控制
热带稀 树草原
热带沙 漠气候
南北纬20°~30° 之间大陆西岸
全年高温少雨
夏季受信风控制,冬 季受副高控制
热带 荒漠
地中海 气候 温带海 洋性气候
热带季 风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南北纬30°~40°之间 大陆西岸
南北纬40°~60°之间 大陆西岸
原因
【命题规律 】 1.常考热点
气候部分是高考常考点,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气温、 降水等方面成因分析及气候对农业等其它地理事物的考 查。考查形式上选择题、综合题均有,以综合题考查方 式偏多。一般通过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例相结合,考 查学生对该知识理解、运用能力,难度中等或较大。 2.备考指导 (1)要多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事象,培养运用地理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2)既要熟练掌握气候相关知识,又要做到在准确区域定 位的基础上,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灵活应用相关原理去解 决实际问题。
降水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4)乙地受暖流影响,位于南半球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5 气候类型的判断与分布
全国卷3年考题考情分析
背景材料或设问
2019年新课标II,36(2)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 特征形成的影响
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 2019年新课标II,36(3) 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
析其原因。
2019年新课标III,6题
对其它地理事物影响 农业、生物、水文、土壤等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气候类型的形成与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植被
类型 热带雨 林气候
热带草 原气候
分布 南北纬 0°~10° 之间
南北纬10°~20° 之间大陆西岸
特征
成因
植被
全年高温多雨
全年受赤道低气压控 制,盛行上升气流
亚热带常 绿阔叶林
类型
分布
特征
成因
植被
温带季 北纬35°~55°之间 夏季高温多雨
风气候
大陆东岸
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落叶阔 叶林
温带大 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 间大陆内部
冬寒夏热,年温差 大,全年少雨,大
陆性强
远离海洋,终年受大 陆气团控制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
亚寒带针 北纬50°~北极圈 冬长严寒,夏短温 纬度高,气温低;受 亚寒带针叶
4.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4)西风带内的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原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雄踞其西侧,阻挡了西部暖湿的 西风气流,成为西风带背风雨影区。 (5)南北美洲西海岸的各种气候 ①分布: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 区的狭长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分布特点。 ②原因:受到南北走向、雄踞美洲西侧的科迪勒拉山系的限制 ,各气候带不能向东延伸。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原因:在于南北半球海陆分布不同。在南半球55°~65°的纬度 地带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7)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智利火线的地形剖面图及甲、乙两地气候统计 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类型的判断 三步法 非地 (2)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形成原因也相似的地区有哪些? 带性 (3)分析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异同点。气候特征描述/比较 分布 (4)分析乙地降水较多的原因。气候的成因分析 信风+地形+暖流
叶林气候
大陆
暖,降水较多 极锋影响,降水较多

苔原 气候
北极圈附近沿海
冬长严寒 夏短温暖 降水较少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气温低;受极地气团
和冰洋气团控制
苔藓、地衣 等低等生物
冰原 气候
南极大陆 格陵兰岛
酷寒、干燥、烈风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冰原
4.非地带性气候类型的分布
(1)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 ①分布: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东 南部沿海和中美地峡的东侧等地,虽然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 带雨林气候。 ②原因:信风+地形迎风坡+暖流。 (2)赤道地区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①分布:大约在5°N~10°S之间、38°E以东的东非高原上,虽 位于赤道附近却为热带草原气候而非热带雨林气候。 ②原因: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 (3)南亚的热带沙漠气候 ①分布:这一地区为塔尔荒漠,又称印度荒漠,包括印度河 流域的印度西部和巴基斯坦东部干旱区。 ②原因: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小;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 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人类历史上对植被的破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