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班会开展的意义

班会开展的意义

1
初一主题班会系列活动方案
呼和浩特市第四中学 寒博
班会课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渠道,是学校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主阵
地,也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为全面贯彻落实
学校提出的班会课程化工程,科学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探索循序渐进的
育人体系,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加学生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丰富学
生的校园生活,圆满完成七年级的工作计划,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主题班会的功能
德育应渗透于一切教育活动之中。常规班会、主题班会、课堂教学、活动课、
学科竞赛、劳动锻炼、社会调查、师生交谈等等,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渠
道。其中,“主题班会”针对性强,感染力大,教育面广,是德育的主要渠道。
主题班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各阶段学生的心理趋向不同,教育目标不同,突发事
件所产生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重点就应该因其特殊性而有所侧重。
一般来讲,主题班会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的班会。其主要功能是德育,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主题班
会行使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作用,它有强烈的导向性,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不
应该做什么。那么最终通过这种导向,它要对学生提出一种鞭策的作用。要行使
一种激励的功能。在班会上,班主任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外,还集中地对
学生进行科学审美、个性心理以及社会实践等各种能力的培养。简单地说也就是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仪表、文明礼仪、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参加劳动、活动
实践等方面的养成教育的培养和总结。班会课教育是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促进
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性教育。
二、主题班会的内容
1、集体荣誉感教育
刚刚组建的班级,学生来源不同,对集体没有认同感,所以,利用班会课对
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应放在第一位。
2、组织纪律教育
好的集体必须要靠严肃的纪律来保障,对于初一新生,一切都感觉新奇,组
织纪律意识差,所以必须强化纪律性。一个集体最终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是否
有良好的纪律。
3、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这一届学生行为习惯极差,散漫、懈怠。方方面面的习惯均差,为此,本学
期利用班会课渗透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接受习惯决定命运的理念。并在日常生
活中,对各种习惯的养成提出明确的要求。
4、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好的学习品质会成就一个优秀的学生。所以,通过班会教育,让学生明白,
成绩的取得不靠天分的高低,而是靠好的学习习惯。做到课前预习、课上认真,
可以复习。并养成及时改错的习惯。
三、主题班会的开展策略
初一年级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学校,尚未形成集体观念,还没有养成以
主人公的姿态对待班集体的心理品质。班干部缺乏管理能力,还没有树立起威信。
同学之间还没有形成相互理解和支持的良好风尚。因此,要把德育工作的重点放
2

在集体主义教育方面。让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班集
体能使自己受到熏陶,健康成长;个人的荣耀也能使集体增添光彩。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开展工作的有效形
式——班会,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围绕一定的主题如正确表达自己、
男生女生之间、怎样与父母交流等进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计划地举
行一些由班委会或其他学生组织的主题班会,加以引导,既可以达到提高认识、
发展个性、愉悦生活的目的,又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
而达到巩固目的,又可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锻炼自理自治能力,从而达到巩固
班集体和良好班风的目的。
主题班会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和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作为班主任,应该而
且善于利用时机,采取灵活多变的手法,精心设计每一次主题班会,这样才会收
到最佳教育效果,如期地实现教育目标。
四、班会的实施原则
班会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它要求通过一定的形式,最大限度地发动学
生,把教育内容寓于其中,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以开好班会必须经过充分的
准备,必须有现场调节的能力和对策,班主任计划班会要讲究教育性和科学性,
所以必须依据一定的原则,其原则如下:
1、目的性原则
计划班会的最重要一点就是确定班会的主题,并且围绕主题把握内容,涉及
从起点到终点的全过程。班会的目的很明确,从大的意义上讲是要对学生进行教
育,从具体要求上讲,又要明确教育什么,教育到什么程度。
2、“双边”性原则
所谓“双边”性原则,就是在组织设计班会时体现两个作用一一既要体现班
主任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两种作用的结合才能取得应有的教
育效果。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主要是把握班会的方向和主题;更主要的,是要能
够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要启动和激活学生参加班会活动的兴趣和需要,使学
生以主人翁的态度,成为班会活动的主动者。这里你要充分相信学生,信任学生,
尊重学生,使学生有发言权、有相对的自主权。一个好的班会主要的看学生参与
的态度和他们创造性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越强,班会的教育效果就越好,也可
以说,班主任组织班会的能力,首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就是把你的
意图转化为学生自主需要的能力。
3、综合性原则
班会是班主任利用综合手段达到教育目的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综合手段是
指多种内容的综合、多种教育形式的综合,发挥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因此组织
和设计班会就必须利用多种内容、多种形式、发挥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性原则。
4、班会应体现连续性和系统性
在连续性方面:一次主题班会无论组织得怎样好,我认为都不能将一个问题
全部解决,更不能认为一个主题班会结束,就是某个方面教育的终结,因此班会
应有连续性,有时在同一个问题或某个教育主题上,需要几次班会,甚至重复多
次强调。比如:行为规范、安全问题等方面。
在系统性方面:每个班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我认为班会就应该为这个目标
服务,每一次班会都应该成为这个班级发展整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一个
班级发展体现在“三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两个第一”
3

——学习第一,量化第一;“一个优秀”——争创“优秀班集体”。那么召开班会
也就是为了促进这个目标的早日实现。
五、主题班会的总结深化
一次班会结束,必须进行总结,班主任应注意在参加班会的过程中收集资料,
为总结做准备。收集资料的重点是那些带有普遍性或典型性的事例、认识和问题。
在此基础上,班主任可拟出总结提纲及深化对学生教育的大体构想。总结深化是
一次班会的最后一个环节。总结深化的目的不仅是为本次班会划上一个完满的句
号,更是为下一次班会作铺垫;不仅仅是对本次班会作出总的评价,还要巩固和
扩大班会的教育效果。
1、对本次班会的成败得失作中肯的评价
班主任对班会的评价应公允,分析应中肯。本次班会是成功还是失败,成功
主要表现那些方面,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同学的贡献最突出,班会是否还存
在不足,表现在哪些方面或哪一方面,是何原因,今后如何改进。如果是失败的,
主要是哪个环节哪些方面的失败,导致失败的主客观原因有哪些,有哪些教训和
经验值得今后借鉴等等。
2、升华主题,深化认识
总结的第一要旨是升华本次班会的主题,深化学生的认识,强化班级的教育
效果。总结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从你的总结中受到新的启示、发现
新的境界、新的目标悟出自己以前未能悟出的道理。
3、追踪教育
追踪教育就是在总结过程中趁学生热情高涨之时,让他们作出某种决定或制
定出某些公约,并督促他们在班会结束后付诸行动。召开班会时,学生们往往会
发现一些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意愿和热情,如果班主任能抓住这种心理,在总
结时与他们讨论解决的办法,制定出具体措施,并于会后鼓励他们坚持执行,就
会收到扩大、巩固本次班会教育成果的效应,总之,班会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
环节,重视并开好班会是管理好班级的一条重要途径。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
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班主任必须从开好每一次的班会抓起。
主题班会是既成熟又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着的教育形式,对主题班会的探究也
无止境。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和科学
知识,扩大视野,提升素质,才能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创新,并获得更
好的教育效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