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让数学走进生活论文

让数学走进生活论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贵州省教育科学研究所、贵州省教育学会
2011年教育教学科研论文、教学设计征集和评选登记表
学科类别:中学数学
论文题目 让数学走进生活
作者姓名 潘政华 学校名称 三都县九阡中学
课题组成
员姓名

学校地址 黔南州三都县九阡(镇)
联系电话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论文内容摘要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
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它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才会体验、
自悟、感受数学的力量,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用“活”教材,贴近
生活,注意实践,已成为数学教师之共识。

个人诚信承诺(在括号内打“√”)
1 、所写论文为本人原创,并非从网上直接下载或抄袭他人(√)
2、所写案例真实,源于本人亲历的课堂(√)
让数学走进生活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2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三都县九阡中学 潘政华
摘要:《教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
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它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
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是现实的,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才
会体验、自悟、感受数学的力量,增强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因此用“活”教
材,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已成为数学教师之共识。
关键词:在生活中找数学 学数学 用数学
在许多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知识比较严谨、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伴随
着年级的升高,他们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有些甚至开始厌恶数学,反思这种现
象的成因,数学教学与生活脱节是一个重要因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
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设法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
题来帮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
的主动力,反复尝试,积极探索,从而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
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让数学
走进我们的生活?从事数学教学几年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
体会:
一、从生活实践中“寻觅”数学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
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
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
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在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的学习均含有丰富的实践
活动因素,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因素,让学生从生活中寻觅数学。
由于低年级的小朋友刚接触数学,我们教师就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把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贴近生活,从小培训他们学习数学的兴
趣。比如:教幼儿认识数时可以叫他们照着镜子数自己的牙齿有多少颗。引他们
进入数的世界。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活动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如:在教比例尺这
一内容时,可叫学生绘制学校操场的平面图,而绘制平面图必须量出学校操场的
实际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才能画出来,这就引出比例尺的定义。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问题与数学有关,比如:超市举行抽奖生动,我们
中奖的机率有多大?用一段长30m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的矩形菜园,墙长
为18m,这个矩形的长,宽各为多少时,菜园时面积最大?我们让学生从生活中
的具体事例中亲身体会,反过来也是更好了解生活。
二、学数学,领悟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充满着许多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社会事物,人的生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3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活行为事件,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就可以从中找到数学的原型,然后把教材中的
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
气息,学生乐学易学。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水池有一进水管,单独放水需20小时把空水池放满,
有一出水管,单独放水需24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
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
有观点认为,像这样的教学内容,无法联系实际教学,因为这一问题情境在
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来把水池
注满,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他们发
现,现实生活中类似这样的现象十分普遍,如:
(1)排队候场,不断来排队的人和不断进场的人,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
人,就会有等候的人。
(2)草场,不断生长的草和不断被吃掉的草。
(3)人体的新陈代谢。
(4)社会人口的增减,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出生的人多于死亡
的人时,人口就增加,反之则感少。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在学生的理解里、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
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对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是一种多么有价值的数学
体验。
三、应用数学,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了素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情境和参与的
机会,让他们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但既然数学
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那么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设计练习,使学生发现自己
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实践中,他们的学习会更积极,更主动。学生掌握了某项数
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这是我们教学所必
须达到的目标。
小明的叔叔是开饮食店的,主要供应早点:馒头、包子、煎饼等,整天起早贪
黑,辛勤劳作.叔叔每天都很辛苦,他也盼着叔叔的小店效益会更好一些,于是
他就开始注意起叔叔的生意来.
叔叔告诉他,每天大约要用掉一袋面粉(50斤装).一斤面粉约可做包子20
个或馒头12个或煎饼10全.一个包子卖三毛钱,一个馒头卖两毛钱,一个煎饼
卖五毛钱.通常买包子、馒头的人多一些.当小明问每天做馒头用多少面粉,做
包子用多少面粉时,叔叔一时答不出来.几天后叔叔给他提供了十天的用粉情况:
根据叔叔提供的情况,如何才能获得较好的效益呢?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4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设每天做包子用去x斤面粉,做馒头用去y斤面粉,
则做煎饼用去了50()xy斤粉,
毛利P可按下式计算60245050()xyxyP, (1)
上式可变形为525001326Pyx, (2)
且1622x≤≤,1721y≤≤.
要求P的最大值,只要求(2)式的纵截距最小即
可.
如图所示1622x≤≤,1721y≤≤构成一矩形
区域,而(2)式则表示一族斜率为513的平行直线.当
直线过点(2217),时,纵截距最小.
将2217xy,代入(1)式,可得2278P,即
227.8P
元.
因此叔叔每天用22斤面粉做包子,17斤面粉做馒头,其余面粉用于做煎饼
时,效益最好.但实际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按计算的结果去做,各品种的早
点可完全卖完,有时则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应灵活处理,适当调整各种早点的
数量。
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学习生活数学的必要性,我
们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我们可以尽可能让学生多学会一些生活
中的数学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为其所用,在教学中,我们要变“要我
学”为“我要学”,“我喜欢学”,让学生自己感到现在学的数学知识对自己的将
来有帮助,只要学生想学了,老师也就变得很轻松了。
当然,这样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的积
累中形成知识体系,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追求生活化的数学而忽略了基本技
能,要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
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