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散卵蚕种再固定试验初报

散卵蚕种再固定试验初报

2010(5) 陕西农业科学 
散卵蚕种再固定试验初报 
陈义安 。刘俊凤 ,刘彬斌 ,王万华。,肖志洪 ,高 波 ,王素碧 ,王晓芬 
(1.四川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四川南充637000;2.重庆市蚕种冷库管理站,重庆402160; 
(1.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重庆409000;4.重庆皇嘉丝绸有限责任公司,重庆408200) 

摘要:单位面积(1 cm )连纸上粘附蚕卵数量平均为96.O2粒,不同蚕品种、生产单位对蚕卵粘附数量影响 
较大,正交蚕种比反交蚕种粘附蚕卵数量略小,而生产季节影响很轻微。建议每张蚕种需要的蚕连纸面积为 
266 am。。 
关键词:散卵蚕种;再固定;专用连纸 

我国现行使用的桑蚕蚕种形式,除两广地区 使用传统的平附蚕种外,其余地区均使用散卵蚕 种,以木制或者塑料散卵盒包装。将传统的平附 蚕种通过洗落后,进行盐比、风选等方式淘汰掉死 卵、不受精卵、瘪卵等不良卵后,再用散卵盒进行 包装成散卵蚕种。散卵蚕种与传统的平附蚕种各 有优、缺点。将散卵蚕种进行再固定制成的新形 式蚕种(以下简称“新蚕种”)则融合了它们各自的 优点而弥补了相互的不足。同时散卵蚕种再固定 后,避免了使用蚕种散卵盒不能进行标准计量的 局限。要改造成新蚕种,研究并确定连纸单位面 积固定蚕卵的数量是关键之一。 在遴选了合适的散卵蚕种再固定胶粘剂后, 制作成了新蚕种专用连纸。为了配合本研究的进 行,将整张的专用连纸改造成了左右间隔3 cm, 上下间隔2 cm的小方块,小方块面积为2 cm× 2.4 cm。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2009年12月13日在四川省属 西充蚕种场、2009年12月15日在重庆市蚕种冷 库管理站抽样所得样本,每个样本至少3g。抽样 方式为每场每品种分正、反交抽取一个样本。其 中B蚕种场8字号品种按照不同的制种季节对 比抽取了4个样本,而C蚕种场同一个品种按照 不同的制种组别抽了4个样本。样本按顺序统一 编号为1--28号,分别来自7个蚕种生产单位、两 个生产季节、5个对交品种。所有样本均冷藏在 重庆市蚕种冷库管理站。抽样详细情况见表1。 
1.2 方法 
抽样完成后,分别将蚕种样本蚕卵均匀粘附 
到专用连纸的小方块(2 cm×2.4 cm)上,须全部 
将小方块粘满,重叠蚕卵尽量分开,每个样本剩余 
蚕卵作为相应批次蚕种的对照,用于孵化率试验 
(结果另报)。在所粘蚕卵小方块的上部空白地方 
写上样本样品的编号等相关信息。每个样本设置 
3个重复,分别标记为一l、一2、一3。按照样本编 
号,对样本样品逐个摄影,要求将每个样品所有蚕 
卵包含在一张照片中,能够看清楚每个蚕卵的位 
置并且不影响观察其它临近蚕卵,样本编号也尽 
量完整。在计算机中导入所摄的样本样品照片, 
利用计算机中的Windows图片与传真查看器程 
序打开图象,进行计数。在计数过程中,可以采用 
这样的方法:每100粒或者5O粒采用不同的标记 
符号,每个蚕卵有且只有一个标记符号,避免重复 
计数或者遗漏。在计数完成后,将计数结果直接 
标记在图片空白处,同时标记样本编号。将计数 
结果的图片另存为*****一1.JPG,原图象 
文件名为*****.JPG(*代表数字编号)。 
调查原始结果如表1。 
将原始结果统计转化为单位面积所粘附蚕卵 
数量(粒/cm。)后进行以下方面的分析。每个样 
本以3个重复的均值作为统计指标。 

2 结果与分析 
2.1 桑蚕品种与单位面积粘附蚕卵数量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品种之间粘附蚕卵数量 

收稿日期:2010—06—18 
基金项目:四川省财政育种工程青年基金,项目编号2010qnjj--024。 
作者简介:陈义安(1974一),男,重庆垫江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家蚕品种选育、推广及蚕业经营管理研究。 
通讯作者:王晓芬。 
・ 
9O・ 陕西农业科学 2O10(5) 
在93.92—100.94粒之间,平均差距为7.02粒。 而所有品种样本平均为96.O2粒。 
表l试验原始记录 (单位:粒/cm ) 

表2不同品种桑蚕单位面积粘附蚕卵数量 表3不同种场生产的洞庭×碧波比较 
注;克卯粒数来源于各品种审定材料。 
2.2不同生产单位生产蚕种与单位面积粘附蚕 
卵数量关系 
以各生产单位均安排生产的桑蚕品种洞庭× 
碧波为例,从表3可以看出,相同品种由于生产单 
位生产条件各自不同,也体现一定的差异。粘附 
蚕卵数量在9O.3O一98.61粒之间,平均差距为 
8.3l粒,比品种差异更为明显一些。 

为了衡量不同生产单位的差异,将C蚕种场 
的不同组别进行比较。由于用种季节的差别,只 
能抽取洞庭×碧波部分批次比较,结果如表4。 
同品种正反交蚕种粘附蚕卵数量的差别分别为 
4.52粒和4.72粒。推论在相同生产环境条件 
下,单位面积粘附蚕卵的数量差距较小。 
陈义安等:散卵蚕种再固定试验初报 
表4不同组别生产洞庭×碧波的情况 

2.3 不同生产季节与单位面积粘附蚕卵数量关系 
为了显示不同生产季节之蚕种与单位面积粘 
附蚕卵数量关系,将B蚕种场不同生产季节相同品 
种871×872进行比较,并将其与所有样本整体平 
均数进行比较,相互之间差距非常小,结果见表5。 
表5不同生产季节差异比较 

2.4正反交与单位面积粘附蚕卵数量关系 
本次抽样时,各蚕种场同一对品种的正反交 
几乎都能够较完整的抽样,将同品种正反交蚕种 
进行比较的结果如表6。一对桑蚕品种的克卵粒 
数规律是:正交蚕种比反交蚕种约少左右50— 
150粒左右,不考虑卵质充实程度的差异,应该是 
反交蚕种比正交蚕种略小,那么单位面积粘附蚕 
卵的数量应该是正交蚕种比反交蚕种数值略小。 
而调查最多批次的洞庭×碧波品种是符合这一规 
律的,同时,每平方厘米平均蚕卵数值超过100粒 
的3个批次(试验编号为9、16、20)均为同品种的 
反交种,也基本符合这个推测。其余品种可能由 
于调查量不足,尚不能完全反映这一规律。 

表6 同品种正反交比较结果 

3 结论与探讨 
3.1单位面积粘附蚕卵的数量 
单位面积粘附蚕卵的数量,关系到新蚕种所 
使用连纸面积的大小,进而关系到是否符合有关 
的国家蚕种质量标准。从1999—2003年全国蚕 
种质量抽检的结果来看,良卵数指标仅有不到 
40 的批次合格[1]。全国各地的蚕桑生产数据的 
可靠性与可比性就值得怀疑了。主要的原因在 
于,散卵盒有相当大的空间来调节蚕卵的数量。 
而利用单位面积专用蚕连纸粘附蚕卯数量变化较 
小的特点,将散卯蚕种再固定,不会明显增加蚕种 
成本,但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 
本次试验中,所有品种批次的平均数96.O2 
粒/cm ,以此为标准计算每张蚕种(国家标准为 
25 000±500粒L2 )所需要的蚕连纸面积为260 
cm 左右。考虑到蚕种生产的实际需要上宜多不 
宜少,建议专用蚕连纸每张实际再固定面积为19 
cm×14 cm,总面积为266 cm 。 
3.2 影响蚕卵粘附数量的主要因素 
在有关因素中,桑蚕品种与蚕种生产单位等 

因素的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品种与生产单位,每平 
方厘米的粘附蚕卵的数量差异较大,而生产季节 
差异影响最小,几乎没有。正反交的影响规律尚 
不明确。重叠卵数量的多少也影响粘附效果,但 
本次试验未设计此项内容,尚待今后予以研究。 
3.3单位面积粘附蚕卵的数量与克卵粒数的关系 
桑蚕品种克卵粒数在1 650—1 900粒之间, 


般集中在1 7O0—1 800粒之间。品种克卵粒数 
数值越大,蚕卵的个体应该越小,单位面积粘附蚕 
卵的数量就应该越多,这是理论上的分析,没有实 
际数据支持。在本次试验中没有将二者同时进行 
试验,不能够有效分析二者之问的关系,尚待今后 
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13 汪萍,李奕仁,叶夏裕.全国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 
调查及行业标准实施评价Ⅱ良卵率、良卵数调查及 
评价[j].蚕业科学,2004,30(2):211—216.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桑蚕一代杂交种检验规程 
(NY/T327—1997)(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998.】一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