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数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书 1 引言 1.1 背景 随着数据业务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竞争形式的不断变化,现有的业务管理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求,加强业务管理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在数据业务发展的整条生产链中,数据中心起到的是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枢纽作用,然而目前的现状是数据中心与代理商SP之间,数据中心与客户经理营业部之间,数据中心与集团客户部之间,及数据中心内部各班组间没有一套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造成数据中心与各部门的业务办理及沟通的途径多达三种以上,象数据中心与代理商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沟通途径。这大大制约了业务发展的进度、沟通的畅通和信息的及时共享。 《沈阳移动数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建设将全面解决以上所述的问题,在数据中心、集团客户部、营销单位、代理商之间通过建立统一的系统平台及开发相应的业务子系统,消除业务发展管理瓶颈,规范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共享。
1.2设计原则 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在系统设计上,首先应当具有前瞻性。在保证系统经济性的前提下整个软、硬件系统的适度超前性,以确保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现系统的先进性、政府的良好形象,使投资充分发其效率系统采用当今先进和成熟的技术,如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分布式开发技术等。应当充分考虑到在未来若干年内发展的需求,技术上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5-10年)不落后。与此同时,还应当结合沈阳移动公司的的实际情况,在保证实现系统建设目标
概要设计说明书 沈阳维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设计书包括项目功能概要设计和数据库设计
2008-04-23 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高性能价格比技术和产品。 合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 结合实际的沈阳移动公司中业务处理流程以及业务管理工作流程,通过对实际业务流程以及需求的分析,设计结构合理、功能实用、符合实际业务需要的系统。系统的设计在运行环境、使用操作等方面以实用为主,以方便用户使用和维护为出发点。系统在产品的选择上,采用了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主流的、支持开放标准的操作平台、体系结构以及编程方法。
开放性与标准性相结合 从系统架构到软件体系结构,都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开放性。以模块化设计和基于组件的多层体系结构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灵活性。系统建设采用的软件平台、数据标准、开发技术应符合公认的工业标准,符合国家、地方和有关标准与规范,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采取开放路线,遵循国际软件工程的标准、规范,并尽可能采用国际主流产品,以确保系统集成的可行性、良好的可扩充性。采用标准的数据描述语言以及标准的通信协议,适应以后的数据交换标准以及系统间互连的标准协议等。
易维护性和扩展性原则 系统要具有较强的易维护性和扩展性,以确保在更长的时期内保系统技术领先地位,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为此我们将全面采用组件化三层结构或多层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灵活地配置和组合,能方便地进行功能的调整以及系统的升级、扩展,以适应业务的不断发展和更新。同时,系统的升级要充分考虑与现有其它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口问题,尽可能保证系统有更长的生命周期。
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系统设计应遵循经济性原则,如果降低每个用户点的成本,整个系统的成本将大为减少。实行基础设施(如网络设备)等一步到位,而计算机硬件和移动终端等可以从实际出发,注重实用性和响应速度,节省资金成本。 安全性对于分布式系统来说很重要,从身份验证到资源授权访问再到数据的安全性。从操作系统的安全性、访问控制、数据的完整性以及业务层的安全机制要考虑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地运行。 服务器系统应当建立足够的冗余和后备机制,确保系统全天候服务。本系统将采用具有高可用性的多层服务器群集技术,实现负载均衡和热备份,确保系统具有高性能、无单点故障的特点。
经济性原则 系统建设要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最经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在硬件和软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建立上都充分考虑投入和经济效益。在充分考虑到保证系统整体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保护各分系统现有的投资和技术资源,并对这些资源加以有效的利用。各业务管理信息系统将在现有软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业务管理要求和现有软件的生命周期,决定系统是否重新开发或继承使用。 保留下来的系统应能与建议中的整个系统进行有效地、无缝地整合;对于无法有效的融入新系统,甚至可能破坏整个新系统完整性和总体性能的部分,应当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进行慎重取舍。新开发的业务系统也应继承旧系统的所有精华,全面包含原系统的各项功能,无损地继承使用原系统的各项数据。 对于沈阳移动公司现有的硬件系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凡是技术水平较高、有利用价值的应当尽量加以保护、利用;而对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利用价值不大、或者虽有利用价值,但整合的成本较高或者可能影响整个系统性能或稳定性的部分,应当予以舍弃。
兼容性与可重用性原则 系统与现行系统要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原系统中的数据可以很好地移植到本系统中来。信息资源化目标的实现,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与数据的可重用性。 数据的可重用性首先决定于其格式的开放性和标准化,本系统不但对原有的数据格式进行无损转换和利用,未来系统也应提供对开放的标准的格式的进行支持,从而是未来建立的数据的可重用性就成为可能。实现一次录入、同时共享、图文属性互联的紧密结合,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 、完整性。
现有系统的有机集成 系统将充分集成现有的业务系统。作为平台,将向原有系统提供业务的数据和功能接口。具体的要求将在充分的系统分析基础上,在实施中完成。 2 总体设计 2.1需求规定 通过与客户的沟通,在充分了解了用户情况、需求的基础上,并考虑今后系统扩展,制定如下的系统设计要求: (1) 总用户数: 1000,000 (2) 并发用户数:2,000 (3) 每次操作数据量:不大于50KB
2.2运行环境 硬件环境:PC服务器,PC客户端,局域网网络环境。 软件环境:.Net Framework CLR,SQL Server 2005 , WindowsXP/Windows2000/Windows2003/Windows Vista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防火墙路由器
代办中心集团客户部公司内部网络数据中心
营业部代理商沈阳移动数据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网络拓扑图3 U磁盘阵列
2 U磁带库服务器
互联网
集团客户 系统网络拓扑图 2.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2.5功能描述
I.1 客户经理(代理商)部份: I.1.1 业务申请 1.业务开通申请 由客户经理发起的业务申请,该功能是移动业务开展得第一步。 2.技术支撑申请 如果客户经理需要技术支持,项目经理可以向总公司发出技术支撑申请。协助项目经理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以使业务能够顺利开展。 3.业务变更申请 如果客户已经在运行的业务有变化的需求,客户在和客户经理协商之后,由客户经理向数据中心提交业务变更申请。
I.1.2 合同管理 1.起草合同 由项目经理在和客户经过和客户进行商务洽谈后形成合同意向。根据具体的业务,使用不同的合同模板,拟定合同。 2.提交审核 客户经理将拟好的合同提交给数据中心的的相关部门进行审核。 3.合同备案 客户经理将已经与客户签定的合同,进行分类归档,按时间,业务种类,客户,等信息分类。
I.1.3 项目管理 1.项目建立 通过对客户项目信息的跟踪与挖掘,确定客户可操作的项目,进行内部立项,根据项目的投资规模,发展潜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等综合因素,
对项目分级。便于重点跟踪。 2.项目跟踪 对内部立项的项目,编写项目跟踪计划,每次走访客户之后,要填写客
户走访记录,同时对客户情况进行分析。 3.项目统计 对已经立项的项目进行综合统计。
I.1.4 客户管理 1. 客户档案 客户的自然信息录入,对所有客户的名称,地址,所在区域,行业划分,经营规模,合作经历等进行系统归档。 2. 客户分析 以行业,区域,等信息动态分析客户需求。
I.1.5 业绩考核 1. 考核内容设定 根据不同的岗位,确定不同的考核内容,形成不同的考核表。 2. 工作指标录入 每个岗位的工作都有具体的指标,对各个岗位的指标进行量化,录入系统中,做为一个定量的考核指标。 3. 业绩档案录入 将员工的业绩,归编成档案,录入系统中。 4. 业绩统计 按部门,员工等进行分类统计。
I.1.6 工作绩效 1. 绩效考核方案 设定每个岗位每项工作的权值,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案。 2. 工作绩效统计 对每个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统计。
I.1.7 投诉 1. 提交投诉 将客户的投诉内容,编制成投诉申请表,录入到系统中,提交给相关的业务科室。 2. 反馈信息查询 查询各业务部门对投诉总是的反馈。
I.2 数据中心业务部份:
I.2.1 业务申请 1.业务申请受理 接收代理商和业务经理发来的业务申请,进行审核,确定没有问题,进行业务受理。 2.申请转发 将不同的业务申请,转发给不同的业务部门。 3.业务支撑 有需要技术支持的业务申请,经过数据中心的研究,下发到相关的人员,进行技术方案的制定和技术咨询。 4.申请变更 客户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自身的业务进行调整,申请对业务内容进行变
更,数据中心接收变更申请,并进行审核。 I.2.2 合同管理 1.合同模板 按照不同业务的具体内容,将一种业务合同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完全一致的内容固定下来,形成一套标准的文档,即是合同的模板。 2.合同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