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

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

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
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社会财富迅速积累,人
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而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财富分化问题。
基于微观个体心理的视角,研究者认为,社会财富分化(和分化的扩大)易于
个体通过社会比较,在主观上形成对自己所处相对财富位置的感知和理解(即相
对富裕和相对贫困)。而个体对这种自身所处相对位置的主观感受将促使个体形
成一种特定的心理倾向,进而系统地影响着他们在社会决策与资源分配中的决策
方式。
基于此,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探讨了不同相对财富差异个体如何将有限资源在
自己与他人间进行分配,揭示了在资源分配中有着显著的相对财富效应,即相比
于相对贫困者,相对富裕者由于抱有更高的权利感,因而在资源分配中更加自利
并倾向于采取一种不公平的方式对待他人。尽管目前该领域仍然有一些不一致的
研究结论并提示一些调节变量,如互动对方的财富状况、财富来源和文化的影响
作用,但这些研究证据确实表明资源分配中的结果变量——个体间相对财富的差
异反过来又影响着个体在资源分配中的经济决策。
在资源分配的心理学研究中,它通常包括分配行为和对分配结果的反应两个
重要方面。目前对财富相关的资源分配研究主要考察了不同相对财富差异个体的
分配行为,而鲜有研究考察他们如何对他人的分配行为做出反应。
我们认为,了解和探索财富差异个体对他人的分配反应行为有着重大的理论
和实践意义。它不仅有利于我们全面而系统认识和了解贫富差异个体在资源分配
中表现出的心理与决策过程上差异,丰富目前关于财富心理学与社会阶层心理学
的研究;而且有利于启发我们了解现实生活中财富分化问题的个体原因,且这对
于政府如何有效而科学的开展合理的分配政策,尤其是再分配政策具有重要的导
向作用。
基于此,本研究论文将通过三个研究共8个实验重点考察不公平分配反应中
的相对财富效应,并主要关注四个科学问题:第一,是否存在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
相对财富效应?如果存在,到底是相对富裕者还是相对贫困者更加不能容忍不公
平的分配行为?第二,如何解释这种相对财富效应?第三,它是否受到一些调节因
素,如互动对方的财富状况和财富来源的调节作用?第四,文化在不公平分配反应
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也就是说,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是否具有跨
文化的普遍性,还是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异性?针对第一个和第二个科学问题,
研究一首先考察了财富对不公平分配反应的影响及其解释。实验1通过相关分析
检验了被试自我报告的客观财富状况和他们在一次性最后通牒博弈中对2/8这
一不公平分配方案的决策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随着客观财富水平的提高,被试更倾向于拒绝2/8这个不公平的
分配方案。实验2通过幸运抽奖游戏将被试随机分配到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考
察这种相对财富操纵对被试在一次性重复最后通牒博弈中对不同不公平性程度
分配方案决策的影响。
实验结果发现,相比于低收入组,高收入组被试更倾向于拒绝不公平分配方
案;而两组被试在公平分配方案的拒绝率上却无显著差异。实验3则通过同时测
量被试的客观财富状况和操纵他们主观感受到的相对财富,考察它们对被试在一
次性最后通牒博弈中对2/8这一不公平分配方案决策的影响。
结果发现,自我报告的客观财富和操纵的相对财富独立地预测着被试在最后
通牒博弈中的拒绝决策,也就是说,较高的家庭收入和相对较高的财富状况皆能
引发被试更多地拒绝2/8这一不公平的分配方案。实验1、实验2和实验3的结
果表明,在不公平分配反应中存在着显著的相对财富效应,它表现为相对于相对
贫困者,相对富裕者更多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
实验4则在前3个实验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相对富裕者的权利感是否可以
解释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结果发现,相比于相对贫困者,相对富裕
者确实抱有较高的权利感,而它在相对富裕者更多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中起着
完全中介的作用。
研究二则针对第三个科学问题,考察两个主要的调节因素—互动对方的财富
状况和财富来源对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相对财富效应的影响。由于在社会互动过程
中,个体很容易察觉他人的财富或与财富相关的信息,且个体通常也正是通过将
自己与他人的财富状况进行社会比较,从而形成对自己相对财富状况的主观感知。
因此,实验5通过幸运抽奖游戏操纵被试自身的相对财富状况,并在最后通
牒博弈中告知他们关于互动对方在幸运抽奖游戏中财富状况的信息,考察互动对
方的财富状况是否影响不同相对财富差异个体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反应。结果发
现,与不公平分配方案来源于高收入对方相比,当不公平分配方案来源于低收入
对方时,高收入组被试更少地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这表明,对方财富状况调节着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实验6则
进一步在实验5的基础上通过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幸运抽奖游戏或基于努力的额
外奖励游戏来操纵财富来源和被试自身的相对财富状况,并在无成本拒绝游戏中
给予被试关于互动对方在幸运抽奖游戏或基于努力的额外奖励游戏中财富状况
的信息,试图同时考察财富来源和互动对方的财富状况对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
对财富效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与实验5相同,相比于高收入对方,当不公平分配方案是来自低收
入对方时,高收入组被试较少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且导致该效应的原因是由
于高收入组被试倾向于增加低收入对方的收益。
然而,财富来源并没有影响不同相对财富差异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决策。
此外,在实验5与实验6中均未发现客观财富对不公平分配反应有显著的影响。
研究三针对第四个科学问题,采用跨文化的视角通过在中美文化背景对比中
(或在美国文化背景下)考察了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是否存在着跨
文化差异。实验7以中美两国成人被试为样本,通过幸运抽奖游戏操纵两国被试
的相对财富差异,考察这种相对财富操作对被试在最后通牒博弈或无成本拒绝游
戏中对不同公平性程度分配方案反应的影响。
结果发现,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存在着显著的中美文化差异。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与前两个研究一致,高收入组被试更多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
案;而在美国文化背景下,低收入组被试却更多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
这表明,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可能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异性。
实验8则进一步在美国文化背景下验证不同相对财富差异美国被试对不公平分
配反应的影响是否受到互动对方的财富状况和财富来源这两个调节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6进行严格的复制,实验8发现,在美国文化背景下,总体而言,
低收入组被试比高收入组被试更多地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方案。且更为重要的是,
这一效应受到财富来源的调节,即当自身的相对财富状况是由于运气导致时,低
收入组被试比高收入组被试更倾向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方案;而当自身的相对财富
状况是由于个人努力所导致时,低收入组被试与高收入组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
的拒绝率并无显著差异。
且不公平分配方案更多地违背相对贫困者的权利感在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相
对财富效应的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然而,与研究二相同,在实验7与实验8
中也均未发现客观财富对不公平分配反应的影响作用。
综合以上三个研究共8个实验的结果来看,本研究论文可以得出以下研究结
论:(1)在不公平分配反应中存在着显著的相对财富效应,即相对于相对贫困者,
相对富裕者更多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2)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
的原因是,相对富裕者在资源分配中抱有较高的权利感,而不公平分配方案违背
了他们的权利感,进而他们更倾向于拒绝这些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3)互动对方的财富状况调节着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与不公
平分配方案来源于相对富裕的对方相比,当不公平分配方案来源于相对贫困的对
方时,相对富裕者更少地拒绝不公平的分配方案。
且导致该效应的原因是由于相对富裕者倾向于增加相对贫困对方的收益。(4)
不公平分配反应的相对财富效应存在着显著的中美文化差异。
与基于中国文化背景的研究结论相反,在美国文化背景下,相比于相对富裕
者,相对贫困者更多地拒绝不公平分配方案;且财富来源对美国文化背景下的这
一相对财富效应起着显著的调节作用。(5)在美国文化背景下,不公平分配方案对
权利感的违背在不公平分配反应中的相对财富效应中起着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即当个体的相对财富状况是源于运气时,相比于相对富裕者,不公平分配方
案更多地违背了相对贫困者的权利感,进而他们更倾向于拒绝这些不公平的分配
方案。而当个体的相对财富状况是由于个人努力导致时,不公平分配方案并没有
更多地违背相对贫困者的权利感,因此相对贫困者和相对富裕者在拒绝不公平分
配方案上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6)无论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文化背景下,相比于客观财富,相对财富能更好地
预测被试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决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