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Journal of Guangxi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2010.Vo1.13 No.4
织移植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成为新的选择。
3.2异体骨一髌腱一骨移植的优点 应用异体组织有许多潜
在的优势,其最大的优点是消除了供区并发症,能够显著缩短韧
带重建的手术时间,并且异体移植物无大小的限制,更适合于翻
修、多发韧带损伤以及存在低位髌骨的患者,术后关节纤维化的
发生也相对较少,另外还具有切口小、更加美观的优点l 。由
于异体肌腱移植手术对于患者伸膝装置的功能无明显影响,
患者术后通过指导进行功能锻炼,2—3天就能够快速恢复股
四头肌肌力,为早期获得良好的关节活动范围、早日恢复到受
伤前的运动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组病例经过平均24.5
个月的随访,患者自诉膝关节不稳及无力症状消失,未发现明
显关节不稳,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9.15±3.65分, 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人们对应用异体移植物的最为担心是传播疾病,包括病毒
和细菌性疾病,还有免疫排斥反应,深低温冷冻能够有效地杀灭
细菌和部分病毒,同时破坏了携带有组织相容性蛋白的细胞,从
而降低了异体移植组织的抗原性,而又不影响异体移植物的力
学特性_1…。本组病例术后均未发现感染和疾病传播,虽然有6例
患者出现持续发热,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常规对症治疗均完全康
复,未发现明显的免疫排斥反应。应该说采用深低温新鲜冷冻同
种异体骨—髌腱一骨组织移植重建AcL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
本组病例手术中全部采用可吸收界面螺钉对骨块进行固
定,可吸收界面螺钉是多聚乳酸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生物相容
性高,有效支撑时间长达8~10个月,完全吸收降解后的最终
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避免二次手术或者金属异物在体
内造成的不适感。而且即使手术翻修也不需要取出,重新选定
移植腱位置时不受影响,固定后不会影响患者的MRI复查,因
此越来越受到医生的推崇,患者也乐于接受E“]。
总之,通过本组病例的随访观察,关节镜下可吸收界面螺钉
固定异体骨一髌腱一骨移植重建A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减少自体肌腱移植的供区损伤,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功能恢
复决,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等优点,是一种疗效安全可靠的重建
ACL ̄-法。当然,异体移植物还存在着价格昂贵,缺乏长期的对 照和前瞻眭研究,术后愈合相对漫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米琨,伏春华,朱传奇,等.关节镜下髂胫束移植重建治疗
前交叉韧带损伤EJ].广西医学,2009,31(4):518—520.
[2]刘红光,陈述祥,赵崇达,等.膝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腱和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对比观察[J].中国骨
伤,2008,21(3):267—270.
13j HaimA,PritschT,YosepovL,et a1.Anterior cruciateligament
injures[J].Harefuah,2006,145(3):208—214.
1 4 j Hey-Groves EW.Operation for the repair of crucial ligament
lJ J.Lancet,1917,2(2):674—675.
15j Bartlett R J,Clatworthy M G,Nguyen T N V.Graft selection in
reconst ruction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l J].J Bone
JointSurgBr,2001.83(5):625—634. [6]许永涛,李锋,鲁厚庚,等.关节 韧
带68例[Jl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21(11):1163—1166.
17j Chang S K Y,Egami D K,Shmeb M D,et a1.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 ruction:allo graft versus auto graft[Jj.
Arthroscopy,2003。19(5):453—462.
1 8 J Kartus J,Movin T,Karlsson J.Donomite morbidity and anterior
knee problems after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 ruction
using autograftslJj.Arthroscopy,2001,17(6):971-980.
[9 J Cahom DNM,Selby JBA11o graft anterior tibialis tendon witll
bioabsorbableinterferencescrewfixationinanteriorcruciatelig-
amentreconstruction[J].Arthroscopy,2002,l8(2):102—105.
[10]张辉,王雪松,冯华,等.同种异体骨一髌腱一骨组织移植
重建前交叉韧带36例临床分析[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08.27(3):275—280. [11]米琨,刘武,欧伦,等.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一骨移植重建前
交叉韧带[J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21(7):884—885.
(编辑 陈明伟)
人工颈椎问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例体会
刘汝专,覃正仕,潘汉升,鲍杰,唐晓菊,刘锐。何祺。贺聚良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南宁 530011)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7486(2010)04—0006—03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Or)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
满意的效果,目前被广泛接受和推广使用,但是由于致病节段
颈椎活动幅度的丧失导致邻近颈椎节段的代偿性活动增大,应
收稿日期:2010-09—03 力负荷增加,继而引起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影响临床效果。为避
免AcDF导致的不良影响,笔者开展了1例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
疗脊髓型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2010年第13卷第4期 医 ・7・
1临床资料 2讨论
患者,男性,48岁,广西南宁市人,因头晕10余年,颈部疫
胀伴行走不稳9天人院。1O多年来头晕多因长时间低头时症状 加重,休息后减轻。近9天来头晕较前明显加重,颈部有明显瘦
胀感,颈活动稍受限,行走不稳,有踩棉花感。人院查体:生命
征正常,神情,对答切题,心肺腹未见异常,颈椎曲度变直,颈
活动度为前屈25。,后伸25。,左右侧曲各4O。,颈部肌肉紧张, 颈4至颈7棘突及椎旁压痛、叩痛,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及
双膝腱、跟腱反射活跃,双侧霍夫曼征阳性。颈椎X线片示:颈
3、颈4椎体分节不全。颈椎MRI示:颈3、颈4椎体分节不全,颈4/5、
颈6/7椎间盘突出,颈4,5水平脊髓变性。见图1。入院诊断:①颈
椎病(脊髓型);②颈3、颈4椎体分节不全。
图l 术前x线及MRI片
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颈前路颈4/5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
钛钢板内固定及颈6n椎间盘切除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按常
规颈前路显露颈椎椎体及切除颈4/5、颈6/7椎间盘并减压,减
压完成后于颈6、7椎问插入人工颈椎间盘试模,经术中透视确
定位置及试模高度,在颈6、7椎体前沿中央凿开骨槽.根据试
模高度选择合适的人工椎问盘并在透视下植入人工颈椎间
盘。颈4、5椎间取髂骨修剪合适后置入,选择合适长度AO颈椎
前路钛钢板,4、5椎体各钻入2枚螺钉将钢板固定牢固。术后一
周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减轻,行走不稳明显改善,踩棉花感消
失。查体:颈椎活动度前屈30。,后伸3O。,左右侧曲各45。,四肢
腱反射恢复正常,双侧霍夫曼征阳性。复查颈椎正侧位片示:
颈椎钛板内固定及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无松动。见图2。
图2术后1周颈椎正侧位片 ACDF用于治疗颈椎退变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目前
被广泛接受和推广使用,但是,随着手术病例的增加和随访资
料的不断丰富,一些不良结果开始暴露出来,集中表现为由于
致病节段颈椎活动幅度的丧失导致邻近颈椎节段的代偿性活 动增大…,应力负荷增加[ ,继而引起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导
致症状复发,严重的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融合邻近颈椎节段才
能达到消除症状的目的。人工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是以人工椎
间盘假体置换病变部位颈椎间盘,不但保持了病变节段的运动
功能,减少了ACDF治疗导致的生物力学改变,而且可以显著降
低手术对邻近颈椎节段的干扰。其最大优势在于在获得狭窄间
隙的有效减压同时重建节段的运动功能,使整个颈椎运动力学
特征最大程度地接近于术前生理状态,减少传统融合术后由
于融合节段运动功能丧失所造成的相邻节段的过度运动和应
力集中,从而避免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或发展l3]。但是,人工
颈椎间盘置换术有明显的手术适应症和手术禁忌症。手术适
应证 ]:①单节段或双节段颈椎间盘退变,有神经根症状或
脊髓型表现,有或无轴向颈椎疼痛;②经至少6周保守治疗无
效,c ~T 有单节段或双节段具有进行性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的
症状或体征;③经CT或MRI检查发现,脊髓有压迫、损害:④患
者有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症状,表现为反射、感觉异常、
肌力下降、运动障碍;⑤年龄l8~65岁。手术禁忌证…:①颈椎
强直、类风湿性关节炎、后纵韧带钙化、广泛性自发性骨质增
生;②需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③以前颈椎有感染者:④长
期应用类固醇或需长期应用类固醇者:⑤病理性肥胖;⑥怀孕
者;⑦孤立性颈椎轴向疼痛者;⑧骨质疏松者。因此,在病例选
择时应较慎重,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本例患者颈4、5,颈6、7椎
间盘突出压迫相应水平颈髓,由于颈3、颈4椎体分节不全,如
果单行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势必导致颈3至颈7活动功
能完全丧失,而行颈6、7椎间盘置换则保留了颈5、6及颈6、7两
节段的正常生理功能,使颈椎手术后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但是由于该患者术后至今观察时间不长,尚没有长期的临床
随访资料。人工颈椎问盘植入技术操作并不复杂,只要具有
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的手术经验即能开展。
但是,人工颈椎间盘费用较昂贵,由于经济原因,目前患者来
源尚有一定限制,导致临床开展病例数尚不多。
人工颈椎间盘经过40年的研制及试用,虽然总体上仍处于
研究阶段,但作为一项新的技术,它改变了传统的“切除一固
定一融合”的颈椎手术理念,更符合人体的解剖学和运动生理
学。但是,目前仍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即使设计再完美的假 体,也一样涉及到由于年龄增长而存在的骨质疏松导致的假体
松动、下沉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扩大假体与终板
周围的接触面积以使负荷分散,并减少对中心强度较低的松质
骨的应力,以及根据个体椎体骨小梁的分布特征放置假体等。
目前虽无颈人工椎间盘下沉病例报道,但那是基于良好的假体
大小选择、手术患者年龄较轻及避免在骨质疏松患者中使用。
虽然专门针对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并发症的报道较少,
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