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念图策略教学设计的案例与分析
案例:检索表(六年级上第二章生物的世界)
设计者:刘燕科教1班 150112419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内容检索表属于《分类》的一部分教学内容。在本节课中,学生利用上节课中已经学过的动植物的分类,在了解一些生物的特征之后,学会自己完成检索表。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通过完成动植物检索表,引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所学知识与实际生产生活联系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动植物有一定的兴趣,通过辨别各类常见动植物的活动,初步学会观察、归纳与分类等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概念图式的教学模式,掌握因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制作检索表。
(二)教材分析
《检索表》这一节内容选自六年级第一学期第四章内容,本节内容重点是在了解动植物基本特征之后,学会自己归纳概括,制作检索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描述生物检索表
2.认识检索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检索表的分类准则
4.初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记录、描述生物检索表,认识检索表的作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观察、对比、分析等方法,确定检索表的分类准则,体会检索表中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经历探究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初步学会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2.体验小组合作的乐趣。
(四)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难点】
1.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五)教学策略
概念图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引入 展示超市内各类物品的摆放。提问:
Q1:超市的物品摆放有什么规律?
Q2:这么摆放有什么好处?
Q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所也是这么摆放物品的?
按照物品的用途
便于消费者寻找,便于超市方补货
图书馆、书店、商场等
认识检索表
检索表是以区分生物为目的编制的表,常见检索表是把同一类别的动植物根据一个或几个特征区别,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然后再根据另一个或几个特征把上面的每个分支再分成相对应的两个分支,如此排列下去,知道编制出包括所有生物类群的分类检索表。
Q4: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Q5:对生物进行分类过程中遵循什么原则?
听讲
学生讨论,回答
认识检索表的作用 活动1、找出蚱蜢的特征。
同桌为一组,讨论并归纳蚱蜢的身体特征。
活动2、对4张树叶进行分类。
小结:Q6:在之前两个小组讨论中我们体会了检索表的作用,谁能来说说,检索表有什么左右
按照讨论结果,在屏幕上对蚱蜢的身体特征进行确认。
组内讨论,然后在屏幕上对各树叶拖曳到相应位置。
讨论回答:根据生物的特征,可以明确生物的特征及分类
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1、确定分类准则 过渡: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利用检索表,使事物变得更有条理,便于我们分类、记忆。
活动3、辨别出示两支不同特征的笔并设问Q7:我们可以怎样用检索表来区分两支笔。
归纳,通常情况下,我们把生物的特
征作为分类的准则。
活动4、白板展示鱼、鸟、飞机、潜水艇,归纳他们分类的准则。
引导:可以从身体特征或活动环境等方面观察
注:不同的分类准则下,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活动5、对不同颜色形状的图形进行分类
小组讨论归纳得出,飞机和鸟/潜水艇和鱼分类依据是能否飞行或者能否游泳,第二次分类鸟/飞机和鱼/潜水艇的分类原则是是否生物
小组讨论归纳
编制简单的检索表
活动6、展示4位男同学的照片,请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特征i,然后确定分类准则,制作检索表
随后小组比赛,看看那一组同学制作的检索表数量最多。
活动7、展示4条鱼,制作检索表
小组活动
讨论归纳
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
1.创造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培养分析与归纳能力;
3.培养学生制作检索表的能力。
【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制作检索表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各组发表意见。
教师点评,归纳小结。
制作检索表的方法:
1.观察比较特征
↓
2.找出并选定分类准则
↓
3.进行分类并制成检索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