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一)

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
作者:孙健全韩伯棠孙树垒 摘要]科技人才队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环境的支
持,通过对我国科技人 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找出存在
的主要问题,并 有针对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人才队伍环
境问题与对策 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不断地改善,科
技人才 队伍的规模快速扩张,素质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
展。但与欧美一些比较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科技 环境方
面,存在许多问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深入研究,尽快出台 各种有利于科
技人才队伍发展环境的政策, 使科教兴国战略落到实处, 科技队伍和谐发
展。
一、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的环境状况
1•研发经费状况。我国的 R&D总经费2003年已增至1539.6亿元,经 费规
模继 2001 年超过意大利之后, 2002年又超过了加拿大而位居世界 第六。
仅就R&D的规模而言,与已经跨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发达国家相 比,差距依
然是十分巨大的。在R&D总经费的强度对比中,高于印度、 巴西而居于发
展中国家前列。2001年〜2003年,我国R&D总经费保 持着年均18.6%的
高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GDP年均8.4%勺增长速度, 已经进入R&D总经
费高速增长国家的行列。2003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 为 87.7亿元,应用研究
经费为 311.4亿元,试验发展经费为 1140.5亿
元。三者占 R&D 总经费的比重分别为 5.7%、20.2%和 74.1%。其中,基
础与应用研究经费在 R&D 总经费中所占比重仅为 25.9%,而很多发达 国家
都在 40%左右。可见,我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在 R&D 总经
费中的比重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从 R&D 资金投入结构上看,投入主体已经开始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企 业双
主导型过渡。在政府 R&D 资金投入中,中央政府的主导型地位突 出。企业
在 R&D 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逐步形成, 政府 R&D 资金进一步向 研发机构和
高校倾斜。地区R&D资金投入总量不均衡,除了区域经济、 文化教育和科
技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外,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即
R&D活动的集群分布的不均衡,形成的在争取政府 R&D资金上的区域
优势。
2. 科技人才流动状况。 2004年2月 16日教育部公布的 2003年度留学 人
员情况统计结果指出:从1978年〜2003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 达
70.02 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 17.28万人。回国人员只占 24.7%, 超
过 75%留学人员尚未回国。科技人才从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流向外 资企业
是流失的另一方面。据北京市经贸委对工业系统的 150 户大型 国有企业的
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 这些国有企业自 1 982年以后引进 的、具有大学
以上学历人员的流失率高达 64%,大多数流向外资、合 资企业。
近些年来中国流失的人才回流的也逐渐增多,这同国际上出现的人才 回流趋
势是一致的,且中国留学回国创业人数稳步增长。 2003 年度各 类出国留学
人员总数为 11.73 万人,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 2.01 万 人,比 2002 年
增长 12.3%。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年度留学回国人数 首次突破 2 万人。
此外,中国近些年吸引的来华留学生人数也明显上 升。
3. 教育环境状况。政府不断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2002 年全国教育经费 为 5480.03 亿元,比上年的
4637.66 亿元增长 18.16%。但教育支出量占 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百
分比却不高,低于相同经济发展条件下3.8% 的平均值,投入强度仍不足。
在高等学校研发经费的投入方面,与其 他国家相比,我国是近十余年来世界
上高等学校 R&D经费支出增长最
快的国家之一,特别是 2000年〜2002年期间,R&D经费的年均实际 增长
率高达30%。但我国高等学校R&D经费占本国R&D总经费的比例 却仅略
高于10%,占GDP的比例为0.14% (2003),与发达国家相比存 在较大差距,
表明我国对高等学校 R&D活动的投资力度与我国经济规 模存在一定程度的
不协调。
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高等学校每年都培养出大量的科技后备人才, 已经有效
地缓解了目前我国一般性科技人才短缺的状况。但高层次人 才尤其是拔尖创
新人才仍然十分短缺,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同时还存 在人才培养和能力建设
的相对不足,能力结构不能适应产业结构,创 新教育薄弱,导致我国高素质科
技人才与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 差距十分明显。
4. 科技活动环境状况。就现状来看,我国科技人才的人均劳务费偏低,
科技人才的预期寿命低于全国平均预期寿命。就科研评价体系来看, 尚存在
一定短视行为。就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而言,一是没有科技 创新的基本法
律,《科学技术进步法》的法律位阶不高。二是科技创新 法律体系不完整,
存在立法空白。三是法律规定操作性不强。四是法 律实施的力度不足,监督
机制不健全。
在肯定企业技术创新投入能力提高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从总体上 讲,我
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总量虽然不断增长,但 与国际竞争对
手相比,不管是投入的总量,还是投入强度都还很低。 而且不论是企业平均
投入强度、项目平均投入强度,还是技术开发人 员的平均投入强度,都还处
于非常低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讲我国企业 还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的主体,甚
至地位还有下降趋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