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浅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成功的企业必然有成功的企业家,必然有成功的企业文化。

那么,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
文化与企业发展又有怎样的关系呢?这不只是摆在企业家面前的课题,也应该是每个企业人
所思考的问题。

一、企业文化剖析
企业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西方企业界。

由于文化背景、社会发展的不同,关于
企业文化有着十几种说法。

这里暂将企业文化视为由一个同心圆构成。

即外层为物质文化,
包括企业环境、企业设备和产品等;中层为制度文化,包括人际关系、企业各项制度等;内
层为精神文化,包括企业精神、知识更新等等。

以精神文化为中心的一个同心圆有机联系构
成了企业的文化系统。

二、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
(一)发挥外层物质文化效应,树立企业形象
直观企业外层文化中的企业产品——它是企业向市场提供的能满足消费者某种需求的有形产
品和无形服务,是企业形象的代表。

而遵循产品“品质文化”的规范原则又是众多成功企业屡
试不爽的灵丹妙计。

产品质量是一个不断变化的目标,竞争在加剧,顾客在发展,需求也在
变化。

无论是怎样的优质产品都必须维持和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才能保证产品的竞争优势。

企业产品是企业文化的基础,而企业环境就是企业产品的载体。

企业不能适应社会大环境,
就不能生存;企业不能创造内部小环境,就不能发展。

而企业文化侧重的企业内部环境是物
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统一体。

物理环境是有形的。

而人文环境是内在无形的。

从有形到无形
的良好企业环境,它的整洁、舒适、和谐和充满的活力,都足以让员工产生愉悦,从而乐于
工作,甘心奉献,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依托。

这是企业形象和企业凝聚力的直接体现,是企业
成就未来不可忽视的一则。

(二)运用中层制度文化瑰宝,创新企业管理
纵观企业发展,仅仅依靠表层文化还是远远不够的。

有效运用“软”、“硬”兼顾“刚”、“柔”并
进的管理方式,诠释更深一层的企业文化。

“硬管理”是指企业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一切应该约束的事物与行为的刚性管理。

“软管理”是指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柔性管理。

倡导“人性化”管理就是一种柔
性的管理。

是通过对劳动的尊重、能力的激励,个性爱好的施展等几个方面来体现的。

企业尊重员工的劳动最直接的表现应该是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提高员工对报酬的满意度。

事实告诉我们:物质激励永远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有这样一位总裁,他随身总是携带一叠5美元的钞票,遇到表现出色的员工就给予奖励。


位总裁也想到过用100美元的钞票,但发现那样可能会引起一些问题,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

因为几百美元的奖励会引发嫉妒和愤恨,会有人跑来说:“为什么他得到100块,我做的比他好多了。

”不过没有人会对5块钱说三道四,那实在是不值得。

但即便是5元钱,它的意义很重要,因为这是一种能力与表现的褒奖与激励。

“人性化”管理固然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但只依靠人性化管理的企业就好比人一条腿
走路,既走不稳,也走不快。

所以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同时,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同样不可
小视。

曾听说麦当劳的快餐文化就是一直沿袭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

一只只小小的汉堡包不仅有
严格的体积规范、重量规范,就连面包上的芝麻也规范到84-87颗。

而我也曾“固执”的在麦
当劳快餐店数过汉堡包上的芝麻正是85颗,才十足的被小芝麻见大文化的力量倾倒。

免不
了动了经常光顾麦当劳吃快餐的念头。

这足以说明企业制度化、规范化的效应是最直接的,
也是最有效的。

所以企业制度文化就要刚柔相济,软硬结合,缺一不可。

(三)构筑内层精神文化灵魂,畅想企业未来
如果将上述企业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比喻成血肉躯体,那么精神文化将赋予躯体以灵魂。


数众多成功企业,如通用电气、波音、摩托罗拉、松下等公司在以先进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
发展过程中,无不将企业的精神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无不有着长足的发展后劲。

知识是没有保鲜期的。

近十年来,人类的知识大约是以每年增加一倍的速度向上提升。

知识
总量在以爆炸式的速度急剧增长。

知识就像产品一样频繁的更新换代。

而未来、最成功的企
业将是“学习团体”,“学习”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命的源泉。

事实证明,培训和学习是企业强化“内功”和发展的主要原动力。

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
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名员工学习和知识更新的能力,不断调整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随
时应对突来的商业挑战。

企业学习文化强调由个体学习到团体学习,因为成功企业同样需要“整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对此,美国的汽车企业曾有过悲剧性的教训。

八十年代,把美国的汽车和日本的汽车拆开比较,零件,美国都超过日本,而整个汽车却比不上日本,油耗较大。

其原因在于美国汽车企
业的设计部门各自为战,每个部分都是最好的,可各部组装起来,因为不协调而相互损耗。

而日本企业则相反,每个局部都围绕整体要求来设定,虽然单个看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合
适的。

这就是“整体大于个体,全局重于局部”的团队精神。

商战激烈的竞争年代,是一个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年代。

企业的存在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
领导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默契、交流与反馈,而不是强调自我与个性。

总之,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了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和灵魂,是企业价值的升华与熔炼
而成的精气和元神,它是企业蓬勃向上的内在潜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