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第16卷 第6期2019年 6月中国发明与专利China Invention & PatentVol.16 No.6Jun. 2019
“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吕 航 林小爱(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南京 210094)摘 要:为了准确衡量“军转民”过程中专利的价值,本文以客观定量和主观定性相结合的指标评价方法,以获得学界较为广泛认同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为基础,结合“军转民”专利的特点,构建“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价体系。以该指标体系所涵盖的九个基本要素为基准,即军事需求度、市场限制、转化难易、先进性、可替代性、发展前景、适用范围、稳定性、市场竞争度等,分析并评价专利各个指标所处级别,对其技术价值进行合理判断,并通过一项专利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关键词:军民融合 “军转民”专利 专利价值 价值评估中图分类号:G306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近年来,我国取得了万吨驱逐舰下水、歼-20战斗机正式服役、“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领跑世界等瞩目成就,国防科技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效显著。国防建设的发展为军民融合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在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将庞大的国防工业科研创新成果应用到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2016年发布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旨在实现“军”和“民”两大体系的相互融合。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培育先行先试的创新示范载体。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提高法治化水平,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协同创新,加快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军转民”的专利转化过程中,专利价值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军转民”专利不同于普通专利,在进行价值分析时
既需要考虑普适性的普通专利评估因素,也需要建立适应“军转民”专利要求的特殊指标体系。
1 “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方法及评估指标针对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学者们从不同的评估方法出发并选取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构建了不同的指标体系,这些研究成果为“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有关专利价值评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以及基于以上3种方法的衍生。对于指标的选取,学界中存在一定的分歧。李振亚等认为专利技术质量、市场价值、技术可替代性和专利保护强度是评估专利价值所需要考虑的因素[1]。
吕晓蓉认为应从技术生命周期、技术应用范围、技术关联度、科学关联度、权利要求数量、同族专利数量等6个指标构架专利价值评估体系[2]。汪雪峰等提出在进行专利评估时,应着重考虑技术寿命、被引证数、关联性、实施率、专利族群等因素[3]。以上研究表明,有关专利价值评估方法的选取要求并不唯一,评估指标的选取也会因所评估专利的特点有所差异。
作者简介:吕航 (1994—),男,湖北黄梅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2017级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研究生;林小爱 (1976—),女,浙江江山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江苏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知识产权管理博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运营、知识产权金融。• 23 •
2019年第6期1 专利号为CN200910123143.0,该专利主要是涉及航空动力领域,实现膏体燃料运输的技术。2 相关数据的检索截至 2018年11月27日。
“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同样应当考虑如何确定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以及如何对指标进行评估等问题。指标的选取是专利价值评估的基础,全面而准确地选择评估指标能够更加精准判断专利的价值,但评估指标过多又会导致评估工作过于繁琐,评估成本过高。因此,在评估时应当选取适量且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同时,在评估“军转民”专利时,应当考虑其特殊性,选取军事需求度、市场限制、转化难易等3个指标作为特殊性指标。为保证评估的全面和准确,
选取先进性、可替代性、发展前景、适用范围、稳定性和市场竞争度等6个指标作为一般性指标,这6个指标是非涉“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过程中出现频率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指标的评估应该从客观性和主观性两个方面出发。在进行专利价值评估的过程中做到客观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军转民”专利的价值评估容易受制于数据获取的渠道,“军转民”专利的一些相关信息具有秘密性,很多数据都难以获取,所以,有必要采用客观定量与主观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军转民”专利进行价值评估。关于“军转民”中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得分及打分细则如表1所示。最终价值计算公式计算如下:
专利价值=A*a+B*b+C*c+D*d+E*e+F*f+G*g+H*
h+I*i
其中A+B+C+D+E+F+G+H+I =1。
2 应用实例根据上文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以待评估专利1
为例,系统验证专利价值评估体系。具体而言,通过incopat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等相关信息网站对其进行
数据检索2,其中包括:(1)主题检索,即对被评估专
利进行主题检索,查找与被评估专利相关的专利并进行量化分析;(2)分支检索,即对被评估专利进行IPC分类号的分支检索,对此领域的专利进行量化分析;(3)比较分析检索,即对与本专利相似的专利进行比较分析,初步判断两者的先进性与可替代性;(4)追踪检索,即对发明人在知网上的检索,以及专利被引用的情况进行检索,了解被评估专利的后续研发情况;(5)产业信息检索,即查找被评估专利的相关产业发展情况,并依照指标要求进行分析。2.1 军事需求度评估军事需求度的判断标准有两个:第一,目前研究人员对相关技术的研发热度;第二,从技术层面上判断该技术对军事是否有促进作用。通过检索发现,与本专利相关度达85%的专利有4项,其申请日1923年、
吕 航,等:“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表1 “军转民”中的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表指 标权 重得分及打分细则军事需求度Aa;军方需求较高(6~10分),军方需求一般(3~5分),军方需求低(1~2分)
市场限制性Bb;限制较小(7~10分),有一定限制,如不能用于某种产品的生产等(4~6分),限制较大,如不能进行二次交易,只能用于某种产品的生产(1~3分)
转化难易度Cc;容易转化(7~10分),需要二次研发才能进行生产,可以转化(4~6分),难以转化,军用标准与民用标准不统一,甚至无法转化为民用(1~3分)先进性Dd;关键技术(8~10分),一般技术中的关键点(5~7分),一般技术或者已经不使用的技术(0~4分)
可替代性Ee;基本没有可替代方案(8~10分),替代方案的效果不如本专利(5~7分),可替代方案多且替代方案的效
果优于本专利(0~4分)发展前景Ff;可以投放生产,具有一定的产业(6~10分),还处于试验完善阶段或者属于前期研发阶段(1~5分)适用范围Gg;可适用的领域较多(6~10分),可适用的范围较少(1~5分)稳定性Hh;申请书书写比较完善、法律状态较为稳定(6~10分),保护范围欠佳、法律状态不太稳定(1~5分)市场竞争度Ii;几乎没有竞争对手(7~10分),有竞争对手但是竞争对手的实力一般(4~6分),竞争对手很强(1~3分)数据来源:本表数据根据本研究整理而得。• 24 •
2019年第6期吕 航,等:“军转民”专利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1995年、1933年、2009年,并且仅有一项在中国申请的专利,当把相关专利数量扩大到100时3,在中国
申请的数量为9项,并且这9项专利中有6项申请日期处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这一现象说明,非军方单位和个人对此方向的技术研究投入并不多,由于无法查到未解密的国防专利,所以,军方对此方向的技术研究程度不是很明确。从另一方面来看,本专利的创新点主要是对活塞进行改进,使其具有“吹除”功能,保证提供燃料更加纯净。燃料的净度影响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且对航空器运行的稳定性和速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从这两个影响因素来看,本专利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前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和稳定性也是评估空军实力的一项指标,因此,该专利在军事上均具有较高的需求度。2.2 市场限制评估市场限制度的评估需要考虑到两个方面:其一,是否在被交易专利上附加了额外的交易限定条件(例如禁止二次交易);其二,该专利所在的市场应用是否广泛。虽然国防专利的交易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交易,但是已经进行解密的“军转民”专利大多数是可以按照市场规律进行交易的,对于本专利,并无二次交易的限制,也无行业禁止。本专利涉及一种具有吹除功能的膏体燃料发动机活塞,通过控制吹除阀芯和吹除阀体之间密封面的开合,解决了膏体燃料发动机地面试验中燃料无夹气输送和关机时吹除的问题,可以用于动力提供设备上。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本专利主要用于膏体燃料的输送,而膏体燃料主要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所以,本专利一般民用市场的限制较大。2.3 转化难易评估“军转民”专利转化主要考虑两点:(1)军用专利转化为民用专利是否可行;(2)能否将专利转化成产品。目前我国大量的国防专利处于“沉睡”的状态,国防专利的转化比较困难,而军民融合中解密活动就是推进国防专利转化的重要措施。随着军民融合战略的实施,“军转民”的政策障碍将会逐渐减少。本专利的主要功能是提高燃料输送的纯度,并不是动力系统的核心,所以,出现军用民用标准不统一的概率较小,
属于可转化专利。本专利主要应用于军事化的航空飞行器的动力系统,军事化航空飞行器与一般民用航空飞机在动力的稳定性、动力阈值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不能直接运用在民用航空器上,需要进行二次研发才可以投入生产,直接进行技术转化有一定难度。2.4 先进性评估先进性评估主要依托于专利的创新点。针对现有发动机燃料提供的问题,本专利的技术创新点有两个:通过吹除阀保证膏体燃料的无夹气运输;通过增压气体吹除下游残余膏体燃料。对于这两个技术创新点,通过查找相关专利,发现存在一项专利(申请号为:CN201310462207.6)通过借助对活塞的加工工艺进行
改善,解决传统活塞的配缸之间间隙较大的问题来实现无夹气运输的功能。从时间上看,此专利的研究相对于被评估专利的研究是滞后的。从技术研发角度来看,通过吹除阀的制作来实现无夹气运输的要求明显低于通过改善加工工艺提高燃料的运输纯度,因为后者明显需要受到加工精度、材料成分的精确比例影响。至于提高燃料气体的运输纯度,检索的专利文献较多,但是其IPC分类号与本专利重合度较低,工作原理也基本与本专利不同。所以,本专利在提高燃料运输的纯度上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2.5 可替代性评估可替代性评估主要考虑两方面:(1)是否存在类似专利可以实现本专利所能实现的效果;(2)通过同一分值领域内的相关性较高的专利文献数量来判断可替代性。本专利的技术关键在于吹除阀的构建。通过查找相关专利,本专利的吹除阀与申请号为CN94242831.5的专利作用较为相似,后者是对当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