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

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

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
特色馆藏资源是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以农为
特色的兼有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职能的地方院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加强
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体现特色化、专业化和数字
化,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标签: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要建设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为教
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提供保障和服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下称学校)是一所以
农为特色的全国唯一的教学、科研合二为一的单位,也是温州唯一一所涉农高校,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下称学校图书馆)加强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
具有必要性和迫切性。

一、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背景
2015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第23条提到,图书馆要注重收藏本校
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各类型载体的教学、科研资料与成果,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
献信息资源体系。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源于1950年8月建立的浙江省立温州农业
技术学校和1958年9月设立的温州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六十多年来,人才培
养成效显著,农业科研和社会服务涉及面广,成绩斐然,形成了大批农类新技术、
新品种等科研成果资料。这些科研成果资料是宝贵的特色信息资源,学校图书馆
要加强包括这些科研成果资料在内的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为学科教学、
农业科研和社会服务提供切实的文献信息保障。

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是在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基础上筹建的高职院校,是
高等教育和农业科研的复合体。学校图书馆的性质定位是“两馆一中心”,即高校
图书馆、科研图书馆和温州区域农业文献信息中心。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学
校图书馆已经成为浙江省比较知名的高职高专图书馆,但农业特色信息资源特别
是农业科研成果资料的收藏和建设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一是材料不全,特别是时
间较早的部分。二是保存零散,如校史馆、档案馆和科研部门各自留存,时有重
复。三是载体单一,基本上是简单的标题性记述,没有形成可供调查、参考、咨
询的图文信息资料。这远远不能适应学校的人文社科建设和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内外高校图书馆开始探讨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当今馆藏资源建设呈现出特色化、专业化、数字化的鲜明特征。

美国高校特色馆藏类型有手稿、稀有图书、档案、期刊、口述历史、论文、
捐赠资料、声音记录、照片、视频、钱币等,耶鲁大学图书馆有印刷文本、小册
子、手稿、地图、录音和口述历史。美国纽约大学、埃默里大学、路易斯安那州
立大学等大学图书馆和新西兰大学图书馆均将原生数字资源建设纳入本馆发展
战略体系。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图书馆在战略计划中提出应 “最大限度地挖掘研究
数据的潜在价值”,建立科研数据库。新西兰大学图书馆收录新西兰早期图书、
老报纸、数字诗歌中心、考古及人类学照片等。

在国内,以211高校为例,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建设有5个农业学科特色资
源,上海财经大学图书馆建设有3个经济学学科特色资源,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
馆建设有3个医学学科特色资源。高校图书馆非常重视将学科特色资源建设融入
本校的学科发展,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经济学知识门户”、四川大学图书馆
的“皮革导航数据库”、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国外中医药法律法规数据库”、
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华侨华人系列数据库”等。在浙江,浙江财经大学建设与地方
经济融合的特色馆藏,包括以浙商经济为载体的浙商文库建设和以师生学术成果
为主体的“财苑文库”特色资源建设,而且开发二次文献,即将原始文献进行加工,
成为包含知识内容的增值信息产品。温州大学图书馆注重温州地域文化特色馆藏
建设,内容包括孙诒让研究、永嘉学派研究、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乡土建
筑文化、温州地方民间信仰和温州大罗山文化研究等。

(二)发展趋势
特色馆藏资源越来越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呈现
学科专业化和本土化相融合的趋势,并且越来越重视数字化和使用推广工作。

三、温州农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一)学校层面
加强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有利于提升学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有
利于促进高校学科和文化内涵建设。

(二)社会层面
加强温州农业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有利于保护、传承地方文献和专业文献,
为地方科研院校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提供借鉴,为区域农业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提
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四、温州農业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农类纸本图书采访
目前,学校图书馆纸本图书资源收藏情况如下表所示(见表1)。
如何进行纸本图书采访,首先,采访机制上,经涉农类教科研人员推荐,由
农学背景的学科馆员审核。其次,在采访数量上,确保在自然科学类图书中居于
前列(如上图,仅次于工业技术类,因工业技术中TP类技术发展迅速,书籍多
更新也快)。最后,根据学校实际,突出农业的应用性原则,主要购置S4(植物
保护)、S5(农作物)、S6(园艺)、S8(畜牧、动物医学)和S9(水产、渔业)
五种类型的书籍。

(二)农类图书数字化、农类电子书籍和数据库建设研究
基于书籍保存、加工成本等原因,目前学校图书馆只有早期少量的图书做到
数字化;近年来购置了包括农类知识信息在内的电子图书资源和多个数据库;
2010年以后,与温州气象信息网合作,及时推送温州农业气象。

以质量和实用为原则,要选购知名的电子书籍资源和相关数据库;视条件可
能,优先把早期不易保存的经典农类图书数字化。(三)学校农业科研成果收藏
研究

学校农业科研成果资料是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充分反映了温州
特色、学校学科实力和科研水平。

1.新技术新品种
据统计,温州市农科所(学校前身)在1978—2000年,其研发的农类新技
术新品种,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共204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和国家级奖
励共13项(见表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自2006年筹建开始至2015年底,其研
发的農类新技术新品种共获得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80项,其中市级一等奖、
省级二等奖及以上奖励12项(见表3)。
这些科研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在同类科研院校中都名列前茅,在我国农
业科技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如温州市农科所(学校前身)作物育种团队于1968
年利用珍珠矮和籼矮选4号杂交育成的早籼稻品种,江西萍乡和福建漳州农业科
研部门在此基础上成功选育出野败型不育系珍汕97A,成为杂交稻研究的重大突
破,开创了中国杂交稻研究和应用的新纪元。所长林恭松获袁隆平、谢华安等院
士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母,2000年获浙江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及
温州市农业推广成果特等奖,2008年获温州改革开放三十年十大三农人物荣誉
称号。

图书馆要通过向学校档案室、校史馆、科研部门查询资料,还要借助网络、
寻访当事人来采集信息,获得这些科研成果的第一手资料;收藏成果荣誉证书的
原件或复印件、图片,组织人力物力逐步将这些新技术新品种的具体内容和推广
应用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以文字、图片、影音等形式制作信息资料,并推行数字
化建设。

2.农学专著
图书馆将公开出版发行的农学专著与学校相关人员编纂的内部科普读物一
起,设立专区(专柜)收藏。

(四)《温州农业科技》收藏研究
《温州农业科技》是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期刊,创办于1959年,
现为季刊,主要传播农业科技新成果,分享新农村建设经验,服务温州三农,同
时探索防灾科技教育、教学及管理等内容,记载了许多珍贵的农业信息资料。

图书馆通过获得原件、复印件、拍照和捐赠等方式,收集《温州农业科技》
各个历史时期的出版物,建立专柜收藏。

参考文献
[1]侯赛花.美国知名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J].图书与情报,2014
(05):75~79.

[2]宋菲,李麟,李力.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发展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3
(13):29~34.

[3]杨艳华.论特色文献资源建设的趋同化倾向[J].图书与情报,2012(02):
96~99.

[4]张苏文.基于办学特色的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构建——以浙江财经学院为
例[J].图书馆杂志,2010(07):42~44.
[5]胡越慧.地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研究——以温州大学图书馆为
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06):72~75.

[6]李道品.珍汕97B 改良新不育系与珍汕97A的制种产量比较研究[J].杂交
水稻,2012,27(03):28~29.

[7]陈小影.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林恭松被评为改革开放十大三农人物
[EB/OL].2008.12.19:http://edu.wenzhou.gov.cn/.

作者简介:肖惠杰(1969—),男,浙江平阳人,硕士,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讲师,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与推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