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摘 要: 语文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打造出灵动的教学模式,
使语文课堂活起来。教师的思维要活起来,师生情绪要活起来,教
师的教法要活起来。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 搞活课堂
笔者近期对初中语文课堂进行抽样调查,发现课堂上喜欢发言的
学生少得可怜,能与老师交流互动甚至辩论的更是凤毛麟角。每当
老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或是低头不语,或是张口结舌,答非所问。
课堂成了老师的“独角戏”、“一言堂”。这样,学生被老师牵着鼻
子走,被动学习,课堂死气沉沉,缺乏活力,效果可想而知。随着
语文课改的深入和学生语文素养的不断提高,教师应突破传统的思
维定势,打造出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活起来。这个“活”,
既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又指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更指活色生
香的教学效果。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让老师的思想活起来
当今世界,千变万化,一日千里。教师应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执著一家,兼学百家,取其精华,博采众长。特别要会用建构主义
的思想去实践情境教学。充分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再现教材内容,
动画文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力,实现知、情的
统一。如教授《乡愁》一课,该课是一首现代抒情诗,抒发了诗人
的思乡之情。教师对诗歌教学感觉无从下手,学生也感觉索然无味。
我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使用赏析学习法。让学生多次品读诗歌,
找出意象,从意象到意境,敢于想象,动画场景,再创设新的情境。
这样,枯燥的诗歌变得灵动起来了,沉闷的课堂变成了演讲交流的
场所,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得以发挥,课堂真的活了起来。反之,
一位老气横秋、萎靡不振的老师给学生上那些陈词滥调,学生怎能
不恹恹欲睡呢?
二、让师生的情绪活起来
“亲其师,信其道”。高昂的师生情绪是高效课堂的润滑剂。课
堂上,教师时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激情。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
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必然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获得感悟。语文
的内核是语言,语言不仅是表达的符号,更是文化的载体。教师是
借助语言传递知识信息,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对学生进行个性的
熏陶,引导观察、思维、想象等智力活动的。语文教师的语言修养
决定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情绪,因为精彩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
心情振奋,精神焕发;平淡乏味的语言会使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
睡。教师要精心雕刻每一处语言,多运用生动化、幽默的语言,更
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和感染力。可设置课前五分钟才艺表演,唱一
首歌,讲一个故事,颂一首诗等,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发
挥,就有了学习的激情,课堂就活了。
三、让教师的课堂教法活起来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
者和引导者。”教师应尽可能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施展个人才
华,让课堂活起来,从僵教转向活教,从死学转向活学。
(一)教师应尽力将每一节课当做与学生共同赏析美、分享美的
舞台。中学精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应从欣赏
美、享受语文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
1.语文教学是师生享受美、欣赏美的一次次饕餮大餐。《桃花源
记》向我们展现了古代理想世界的风俗美、人情美和环境美;《斑
羚飞渡》有如诗如画的美景,更有令人类肃然起敬的斑羚飞跳互助
的壮丽故事。
2.可以将语文课当成一次动人的音乐会。如教学《背影》一课时,
教师可以适时配上《二泉映月》的曲子,全班同学在文本的教育中,
在凄美的音乐的熏陶,潸然泪下,自然“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课
堂也灵动起来。
3.可以将语文课上成多彩绚丽的美术课。朱自清的《春》为我们
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和春早人勤等五幅图画。教师请学
生准备好画笔和画纸,请他们通过朗读、凭印象画出这五幅图画,
然后评比。同学们情绪高昂,都能画出春之美图。
4.可以将语文课上成群情振奋的演讲课。如《最后一次演讲》,
在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安排学生进行课堂即兴演讲,下
面设有评委打分,整堂课上, 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精神抖擞,
声情并茂。学生受益匪浅,连老师也大开眼界。
(二)培养学生喜欢阅读、沉迷阅读的习惯。“是否读熟了是衡
量语文课堂质量的第一标准”。教师可采用默读、跟读、低声读、
大声读、动态阅读等多种方式。适当时要辅以录音、多媒体等。在
教授《乡愁》时,首先让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然后让学生
听罗大佑的《乡愁四韵》歌曲,让所有的学生感官受到刺激,慢慢
进入作品情境,再让学生跟录音朗读,那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
读一下子扣住了所有学生的心弦。学生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情绪被
调动起来了,课堂也就活起来了。
(三)放手让学生品评、饰演文本。朗读后,教师要发挥学生自
主学习的作用,放手让学生做,如个人思考、小组讨论甚至是导演
小品。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选出一人做小品导演,然后由
导演组织学生进行编排演出。这样,一出惟妙惟肖、幽默而又耐人
寻味的小品成形了。每一个同学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
(四)做好灵活多样的知识迁移,能力训练是搞活课堂的重要环
节。语文课堂成效如何,学生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发挥,都要用灵活
的训练来检验。这就要求课内与课外、生活与实践、知识与能力、
听说读写等有机结合。《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文中有两处有代表
性的景物描写,是为烘托人物、揭示主题的。在进行练笔训练时,
不少同学改变以往千人一面的叙述方式,使用合适的景物描写进行
烘托渲染。学生有话可说,有景可写,有情可抒。
(五)加强学生综合性学习是搞活课堂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天
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更是大课堂。新课
程标准下,以课堂教学为主,同时开辟第二课堂——综合性学习课
程,这个环节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七
年级下册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叫“戏曲大舞台”,看到这个栏目,我
感觉很棘手,因为我自己都不会唱。在周末布置作业的时候,让学
生回家向老人学唱一段戏曲,不管什么剧种都可以。周一上课我检
查,我让班长列一个表,把同学唱的曲目、剧种及质量都记录下来。
反馈结果出人意料,有大半同学都会唱一段,剧种多样,形神毕肖。
《天仙配》、《木兰从军》、《红灯记》、《梁祝》等都在课堂上再现。
课堂活起来了,当然得力于课外的实践活动。真可谓玩中学,学中
玩,相得益彰,乐在其中。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呼
唤活的教师、活的学生和活的课堂。教师通过各种技术和艺术手腕
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课堂,这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也
是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