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西省东乡县虎圩金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

江西省东乡县虎圩金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

2019

年第2

期西部探矿丁程

173

江西省东乡县虎坏金矿成矿特征及外围找矿方向

王建文*,朱志成

*收稿日期:2018-08-07

修回日期:

2018-08-08

第一作者简介:工建文(1987-),

男(汉族),江西安福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找矿方面的:T

作(江西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江西南昌330000)

要:虎吁金矿作为江西省典型的与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多金属矿床,其地质特

征、成矿时代以及成因一直以来都是该学科矿床专家的研究热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虎坏金矿

地质特征、矿带的划分、矿物质组成、成矿年代和矿床的形成机理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

对于该矿区及其外围金矿的找矿方向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匚

关键词

:虎吁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方向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716(2019)02-0173-04

1

成矿地质背景

虎坏金矿处扬子板块与华夏的碰撞带内(图1)

燕山期强烈的构造一岩浆活动,使本区以断裂发育、火

山杂岩系广泛分布为特征,给贵金属和有色金属矿产

区域内地层出露主要为上侏罗统,次为上白垩统

及第四系。

区域内地质构造复杂,早期受2

个大地构造单元控

制,后期又受大陆与太平洋板块强烈左旋压扭影响,东

西向构造带、华夏构造体系、新华夏构造体系对区域内

中生代火山喷发活动,均起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区

域断裂构造极为发育,深大断裂、次级断裂纵横交错,

控岩控矿。

区域内燕山早期岩浆活动除了形成多旋回的火山

喷发岩系外,也形成了多旋回的以中酸性次火山岩为 特征的侵入岩。岩体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

围岩热变质现象、相带不明显。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周家源组、白垩系

南雄组以及第四系。

侏罗系上统周家源组:属火山一沉积建造,该地层

围绕竹科山一赛阳关火山穹窿呈环状分布。分上下两

段:下段为紫红、浅灰、灰白色凝灰质粉砂质泥岩、凝灰

质粉砂岩;上段由似层状流纹质英安岩夹含集块熔岩

组成,与早期湖盆沉积呈过渡关系。

白垩系上统南雄群:为灰白色砾岩、紫红色泥质粉

砂岩、粉砂岩等,走向北东,倾向北西,

第四系:为亚粘土、亚砂土、网纹红土及碎石等。

2.2

构造

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主要有北东东一北东及北

西向2

组,分别为控岩、控矿及赋矿构造。一般而言北

东东向断裂规模较大,明显地控制岩体分布和产出,构

成与其走向一致的构造一岩浆岩带;而北西向断裂,规

模相对较小,近平行展布.力学性质上表现为张一张扭

性,倾向上呈上宽下窄,走向上呈分支复合、追踪发育

或指状尖灭,为矿区主要控矿、容矿构造。

2.3

次火山岩

矿区次火山岩为石英闪长盼岩,为矿区主要赋矿

围岩。矿区石英闪长坊岩体系虎坏岩体南西舌状突出

部分,在矿区呈北西向侵入周家源组地层中

。174西部探矿工程2019

年第2

岩石呈灰、灰绿色,风化后呈浅黄色、黄褐及紫红

色。块状构造.球状风化,基质为隐晶质,斑晶主要为

中性长石,次为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等,副矿物为磷灰

石、错石、钛铁矿、磁铁等,斜长石斑晶多呈自形一半自

形粒状;石英斑晶多呈半自形粒状;暗色矿物斑晶多呈

自形板状、粒状晶体。总体上岩体风化较强,长石等斑

晶及基质常发育绢云母化、粘土化等蚀变。

2.4

围岩蚀变

矿区内金矿脉两侧的主要围岩蚀变有绿泥石化、

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次为碳酸盐化、赤铁矿化、

黄铁矿化等,以线性为主,略具分带,一般表现为由矿

体向两侧蚀变由硅化一赤铁矿化一高岭土化-绢云母

化一绿泥石化的分带特点。其中硅化、赤铁矿化与金

矿化关系密切,分布广泛。硅化:暗灰色石英充填岩石

矿物裂隙或胶结断层角砾岩,硅化强烈地段由乳白色、

灰白色粒状石英为主,晶洞普遍。赤铁矿化:硅化带两

侧及裂隙面上,赤铁矿、镜铁矿密切共生,由于长期氧

化作用,硫化物多溶失.自然金相对富集。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形态、产状及规模

矿区金矿脉矿化分布不连续不均匀,受控矿构造

产状变化影响而呈局部富集趋势,矿脉多呈连续的单

脉产岀为主,少数呈支脉状,各主脉间约以250

〜300m

间距呈等距分布,矿脉带总体呈北北西向展布,单脉走

向一般为330

。〜350

。,倾向北东东。单个脉体规模不

等,一般长100

〜400m,

最长1200m,

厚0.5

〜1.5m,

最厚

4.57m,

倾斜延深一般大于100m,

最大延深大于

400m

。区内金矿脉,多以硅化蚀变破碎带及硅化石英

脉为主,成群分布,主要矿脉为1

号和2

号脉。

1

号矿脉位于杨塘水库坝基南西端.产状稳定,平

面分枝呈“X”

型脉,走向分别为335

。、320

。,倾向60°

,倾

角平均70

咗右。平均厚度1.4m,

平均品位7.99g/t,

石品位变化系数134.80%,

属不均匀型.矿体厚度变化

系数53.4%,

属较稳定性。矿体中部厚大,沿走向、倾向

膨缩变化,分支复合、追踪发育特征明显。矿化以硅化

石英脉型为主,矿石蜂窝状构造发育,主脉完整,两侧

围岩中具细脉状或网脉状矿化。

2

号矿脉位于1

号矿脉西侧。矿脉走向330

。〜

340°

,倾向平均60

。。脉厚一般1

〜3m

,平均1.66m,

局部

达12.02m

。矿石品位变化系数63.43%,

属较稳定型,

矿体厚度变化系数91.18%,

属不稳定性。矿体形态复

杂,呈不规则复脉状,由多条平行密集发育的细脉带构 成,以硅化石英脉为主要矿化类型,矿石氧化程度高,

呈土状、蜂窝状等构造。

3

号金矿脉,以硅化石英脉型为主,走向330

。,倾向

60°

,倾角60

。〜70

。,长约170m,

平均厚度2.73m,

平均品

位2.37g/t,

最高品位3.14g/t.

矿体厚度、品位变化较

大,走向延伸呈微舒缓波状。

3.2

矿化类型

区内共发育有3

种类型的金矿化,分别为硅化石英

脉型,是区内金矿化的主要类型,外观上呈灰一灰白

色,脉状产出,由结晶程度较差的不纯石英组成;晶洞

石英脉型,由结晶颗粒粗大、并较纯净的石英组成,发

育有大量晶洞构造,晶洞内往往多产有晶簇石英集合

体或对称栉状石英;蚀变型,指围岩或断裂带内构造受

矿热液交代蚀变作用的产物。3

种类型金矿化特征及

形成方式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但在空间分布及成因上

又有密切联系。其中主要的矿化类型为硅化石英型,

外观上呈灰白色,脉状产岀,局部含有围岩角砾。其成

因系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充填交代作用的产物。

3.3

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矿床成矿期分为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成矿期,前者为

矿床主要成矿期,按其先后顺序可分为硅酸盐阶段、氧

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碳酸盐阶段和硫酸盐阶段述金

矿化主要集中于氧化物阶段和硫化物阶段,并延续至

碳酸盐阶段,在次生氧化阶段,进一步富集成矿。铅

锌、铜、银矿化主要集中于硫化物阶段,铜铅锌伴生金、

银富集于硫化物矿体中,

3.4

矿床成因

本区所有矿脉的形成均以裂隙充填的方式为主,

交代方式为辅,纵观成矿元素组合、矿床矿物组合、围

岩水热蚀变组合以及矿物包裹体测温结果(107°C

360°C)13'

可以相互验证,均说明虎坏金矿成矿温度为中

低温。虎坏金矿脉以含金硅化石英脉为主,脉厚上大

下小,金品位上富下贫,变化十分急剧;控矿断裂具张

扭性多次活动特征.构造角砾常见,矿脉中晶洞、梳状、

角砾状矿石构造比较发育、矿化垂深不大,一般200

300m

左右,因此成矿深度应属浅成一超浅成矿床,矿

区石英闪长玲岩富含成矿元素,3( Au)

为0.02xl(T"

、3

(Zn)

为 290xlO-\co(Cu)

为 30x10"

、3(Ag)

为 1.5x10"

为其同类岩石元素克拉克值的数倍至数十倍,表明矿

床的成矿物质具岩浆来源。矿床成因应属燕山期与火

山一次火山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金

多金属矿床

。2019

年第2

期西部探矿工程

175

4

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4.1

找矿方向

虎坏脉型金矿,控矿因素中.以断裂最为重要。从

宏观与微观结合上,本区构造多级控矿,层次分明。对

本区各含金矿脉的研究表明,矿脉的产状及形态等特

点均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的产状及规模控制矿 脉的产状及规模;断裂的形态控制着矿脉的形态' 经

过筛选对比发现虎坏金矿区外围东、北、西三面成矿条

件欠佳,外围主要找矿方向为虎坏金矿以南地区,北起

周家源一竹园一赛阳关一线,南至银峰源一欧家,西起

竹林堂,东至社灵关(图2)

4.2

找矿标志

2虎土于金矿及其外围地质略图

1.第四系;

2.南雄群;

3.梧溪喷发旋回(组);

4.虎岩喷发旋回(组);

5.虎岩组第=亚旋回第=韵律;

6.虎岩组第三亚旋回

第二韵律;

7.虎岩组第三亚旋回第一韵律;&花草尖喷发旋回(组);

9.周家源喷发旋回(组);

10.集块岩;

1 1.橄榄辉绿

岩;

12.英安琦岩;

13.石英闪长粉岩;

14.玄武岩;

15.实测断层;

16推测断层;

17.地层不整合线;

18.地层整合线;

19.推

测火山口;

20.碎屑岩产状或片理产状;

21 .熔岩流动构造及假流动构造;

22.断裂构造蚀变带及编号;

23.矿体及编号

(1)

构造标志。区内金矿化为与火山一次火山活

动有关的热液脉状类型,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是最重

要的控矿因素,据研究,比大断裂以北地段,金矿脉产

于NW

向张扭断裂带内,而以南地段,金矿脉则主要产

于NE

向,其次为NS

向及NW

向张扭性断裂带内。因 此断裂构造方向、力学性质演化和断裂构造体系是重

要的成矿预测标志之一。

(2)

地球化学标志。Hg

、As

、Sb

、Cu

、Pb

、Zn

、Ag

Au, Mo

等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具有直接的找矿意义。

(下转第17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