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

水晶的宝石学性质.

水晶的宝石学特征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天然水晶的宝石学性质,并且较为系统的分析水晶的基本性质、种类特点、鉴别方法以及简要评价,并在附加一些其他资料概况。

按照层次章节来依次叙述,使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论文的宗旨,对于水晶宝石有一种更深层次的了解。

以下为本文主要内容的简介。

水晶的基本性质方面,本文简单介绍其结晶形态、光学与力学性质以及包裹体等方面;在水晶分类一节中,本文依据不同的因素,对水晶一族有个系统的表述。

如依据颜色、包裹体、特殊光学效应等进行分类。

在水晶鉴别中,本文又通过天然品与相似宝石、合成仿制品、以及优化处理品之间的进行论述。

评价方面,本文依据水晶的净度、颜色饱和度以及体积切工等进行分析。

最后本文又附加了关于水晶产地及市场的简单情况。

共读者了解。

(关键字:宝石学、基本性质、种类、鉴别、产地、评价、市场)目录前言第一节水晶的基本性质第二节水晶的分类第三节水晶的鉴别第四节水晶的评价附加水晶的产地及市场状况简述后言参考文献前言水晶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天然宝石,其以晶莹剔透的品质,坚硬耐摧的质地以及丰富迷人的颜色与意境,博得了古今中外人们的一致好品。

它曾被比喻为世上最为纯洁的东西,又有作维纳斯的眼泪,夏夜天穹的繁星,圣人智慧的结晶,大地万物的精华。

人们还给珍奇的水晶赋予许多美丽的神话事故,把象征、希望和一个个不解之谜寄托于它。

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开始使用水晶制品。

在我国古代玉文化的分支,又有个特殊的水晶文化。

水晶又称为水玉、水精,即为“千年之冰所化”、“其莹如水,其坚如玉”、“莹洁晶光,如水之精英”。

并且在古代,有很多的诗人都在歌颂它,赞美其玲珑剔透的品质,由此,可看出,从古至今,人们对于水晶的喜爱是一种至高无上的。

正是因为人们如此的喜爱水晶,所以对它的研究从来都没有间断过。

水晶的研究主要兴起与近代工业科技发达时期,人们通过一系列手段来掌握它,并且模仿制造它。

至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由于现阶段珠宝行业正在迅猛发展,对于各色宝石,人们开始普遍的接受。

水晶作为一种中端宝石,适应着绝大多数的社会群体的购买力。

因此其作为宝石中的一个重点,人们有必要先了解它的宝石学性质,对其有一个大体广阔的了解,以增强自我的概念本质意识,并且对其有一个简单着眼的评价。

本文便通过水晶的基本性质、种类划分、各种鉴别评价以及附加的其他产地市场情况,来逐层逐次的透析。

详尽可见下文论述。

第一节水晶的基本性质水晶(Rock crystal)矿物名称为石英(Quartz,在矿物学上隶属石英族。

它是一种石英的单晶体,是地壳中最常见的造岩矿物,同时也是数量以及范围颇大的一类宝石材料。

一、化学成分水晶的化学成分中主要矿物为二氧化硅(SiO2),纯净时为无色透明的晶体,有时会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如铝、铁、锰等,致使水晶产生不同的颜色与性质。

二、结晶性质在结晶学中,水晶属于中级晶组,三方或六方晶系。

常见晶型为柱状,有时会见到板状。

主要单型为六方柱、菱面体、三方双锥以及三方偏方面体,且晶体表面会出现横向纹理。

三、光学性质1、颜色:纯净的水晶为无色,当水晶含有其他微量元素时,会呈现紫色、黄色、褐色、黑色、粉色、极少时会产生绿色。

2、光泽:水晶一般呈现玻璃光泽,当表破损时,会出现油脂光泽状断口。

有时原石晶体因为溶蚀而呈现出蜡状光泽。

3、透明度:纯净时水晶为透明。

无色水晶的透明度可达很高,是一种很好的光学仪器。

但随着包裹体含量的增加或颜色的加深,透明度会降低,直至不透明。

4、光性:水晶为一轴正光性,其一轴干涉图为特殊的空心黑十字状,又称“牛眼”状干涉图。

5、偏光镜现象:在偏光镜下成四明四暗现象,为各项异性。

6、折射率:水晶的折射率较低,为1.544-1.553,双折射率为0.009。

因此水晶的火彩较低,光泽较弱。

7、多色性:只能针对于有色水晶,其多色性的强弱与其体色深浅有关。

如紫水晶具有清楚的二色性,黄水晶和茶水晶具有弱的二色性。

8、紫外荧光:水晶无紫外荧光现象。

9、光谱吸收:水晶无特征的吸收光谱。

10、特殊光学效应:当含有特征包裹体时,水晶会出现猫眼效应与星光效应。

四、力学性质1、硬度:水晶摩式硬度为7,较高且耐磨。

2、密度:水晶的密度为2.66(+0.03,-0.02g/cm3,且较为稳定。

3、解理:水晶无解理,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4、韧性:水晶韧性一般,较易破碎。

五、其他性质单晶水晶具有压电性,既在晶体的表面受到一定的压力时,晶体的前后两端会生成相应量的电荷,且电荷量与压力成正比。

因此水晶可广泛运用于科学技术领域,如永做频率调控的石英谐振器。

另且水晶含有丰富的磁场,长期佩戴水晶制品有助于人体的血液循环。

六、包裹体水晶内部有时可含有丰富的包裹体。

放大常见为二相包体、气、液、固等单项或三相包体,发育明显的色带以及固态的金红石针、电气石柱和水晶负晶等包体。

且水晶的包裹体在其分类上又有重要意义,具体可见下节。

第二节水晶的分类水晶家族有不同的种类,可依据不同的条件对其进行分类:一、依据颜色的分类1、水晶即为白水晶,是纯净的二氧化硅单晶体,无色透明,被誉为“水晶之王”。

内部会有各种类包体,常见的有负晶包体、流体包体以及各类的固态包体。

负晶是指具有水晶晶体外形但无水晶矿物成分的包体。

一般为自型或半自型,当内部为空穴时,形状较为标准,且其与主晶的界限明显;但内部若充有液体时,有时会受到内部的溶液作用,边缘会出现不规则现象;当内部被气液充填时,会形成流体包体。

水晶的固态包体较为丰富,从大体上又分为非金属包体与金属包体。

非金属包体有云母、石榴石、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阳起石、方解石、绿帘石、磷灰石等等;金属包体的种类有赤铁矿、磁铁矿、针铁矿、方铅矿、黄铁矿、褐铁矿、锡石以及自然金等等类别。

水晶的固态包体让其增添了丰富的艺术价值,构成了一系列的天然画。

在市场交易中,出现了很多的名词,如发晶、幽灵水晶、水胆水晶等。

2、紫晶是一种紫色的水晶,在其晶体中含有微量的铁元素,且Fe3+中的电子受到外界能量的激发而产生的FeO44-色心空穴,空穴吸收自然光的一部分,因此使水晶产生了紫色。

当紫晶受到高温或者阳光暴晒时,其色心会遭受破坏而褪色。

紫晶的颜色主要为浅紫至深紫,且可能不带有不同的褐色、红色、蓝色色调,一般依据产地的不同而论;紫晶的多色性随着体色的深浅而变化,一般颜色越深,多色性越明显;紫晶的颜色一般分布不匀,最常见的是色带,一般成平行分布,并会成角度相交。

有时紫晶的颜色可成团块状絮状分布,一般由外向内,颜色越来越深。

紫晶内部一般含有较为丰富的气液包体以及棉絮状、羽状裂隙,很少会出现大量的固态包体。

紫晶的干涉色不仅为“牛眼”状黑十字,有时会因为双晶的作用而形成“螺旋桨”状的黑十字图,极少数会出现标准的一轴黑十字图。

3、黄晶是一种黄色的水晶,其内部含有微量的铁元素,致色原因与铁元素在晶体中的位置有关,且颜色一般较为稳定。

黄晶的颜色主要为浅黄至深黄、金黄、橙黄、橘黄以及酒黄色,且一般具有较高的透明度,颜色分布类似于紫晶,也是成带状、团块状与棉絮状分布。

在自然界中,黄晶一般伴随着紫晶而产出。

但自然界中黄晶的产量较少,一般市场上的黄晶是由紫晶经过热处理而形成的。

黄晶内部的固态包体很少出现,一般含有气液包体以及棉絮状、羽状包体,与紫晶类似。

4、烟晶是一种茶色或综合色的水晶,又称“茶晶”。

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铝元素,且当收到外界辐射能量的刺激时会形成[AlO4]4-空穴色心,使其产生为烟色。

烟晶的颜色主要有浅褐色至深褐色、棕褐色、棕色,透明度会随着颜色的加深而降低。

当颜色过深时,有时还会出现墨黑色。

但是烟晶的颜色不太稳定,热处理后会褪色。

烟晶的包裹体较为丰富,类似于水晶,内部可含有丰富的金红石针、绿泥石以及二相包体等。

5、芙蓉晶是一种粉红色的水晶,又称“蔷薇水晶”或“芙蓉石”。

成分中含有微量的锰元素以及钛元素所致。

芙蓉晶的颜色主要有不同深度的粉红、蔷薇红、有时颜色浅时会呈现乳白色。

芙蓉晶的透明度比其他水晶要低些,一般为半透明至亚透明,内部多成云雾状。

由于体色较浅,因此多色性不明显。

芙蓉晶的颜色不太稳定,长时间日晒会褪色。

芙蓉晶内部常会出现针状的金红石包裹体,由于金红石整体较小,有时芙蓉晶会呈现出星光效应。

6、紫黄晶是一种紫晶与黄晶共生的水晶,紫色与黄色在晶体中各有分布,且颜色分界明显,是由于双晶所致。

7、绿晶是一种绿色的水晶,又称“绿堇云石”,致色原色与铁有关。

是紫晶向黄晶过度的一种中间体。

颜色不太稳定,在热处理是会转化为黄晶。

绿晶极为稀少,开采的矿床也极为有限,目前知名的产地有江苏东海和巴西某地。

市场很难见到绿晶,多数是由紫晶热处理后的产品或者是人工合成的绿色水晶。

又有一种说法,绿晶是种含有大量绿泥石包体的水晶,由于绿泥石分布均匀,主体成为绿色。

从本质来说并不是绿晶范畴。

二、依据包裹体的分类1、发晶一种包含有针状、纤维状、丝状、放射状的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阳起石以及赤铁矿等包裹体的水晶,此类水晶常见为无色或茶色。

发晶具有水晶的一切基本性质,且种类很多。

含金红石包裹体的发晶一般可呈现金黄色、黄色、红色、橙色、银白色等,其中金黄色金红石发晶又称“钛晶”,是发晶之王,其中的金黄色光泽包体象征着一种帝王之气,给人以无穷魅力。

红色的金红石包体当为针管状时,称为铜发晶,当较为细小时称为红发晶,又称“维纳斯水晶”。

含有电气石的发晶,内部电气石包体常见为黑色,绿色,一般针柱状居多。

含有角闪石与阳起石的发晶,一般可呈现出绿色。

含有赤铁矿的发晶,其包体一般呈现红至褐色。

当发晶中包裹体成极为细小的断针、细丝状且又大量分布时,在发晶内部可形成较为混浊的团块,甚至遍及整个晶体。

此类发晶又称作“兔毛晶”。

常见有红色、绿色、黄色、银色发晶中。

发晶的产量相对较少,在市场上可达到中至高档的宝石行列。

2、幽灵水晶是一种包含有团块状、细砂粒状等的绿泥石以及各色火山灰等种类较多的泥质包体的水晶,同发晶类似,此类水晶基地常见为无色或茶色。

幽灵水晶又是一种商业命名,因其包体在晶体中可呈现出奇异的图画,好似一些景物,十分富有意境。

幽灵水晶具有水晶的一切基本性质,种类较多。

当含有绿泥石包体时,呈现绿色或灰绿色;含有火山泥时,又可呈现出红色、白色、紫色黄棕色等五彩之色;当含有雌雄黄时,又为黄色、红色。

有时幽灵水晶有伴随着发晶生长。

好的幽灵水晶不仅产量较少,而且也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因此属于中高档宝石的范畴,并逐年所被人们接受。

3、水胆水晶当透明水晶内部含有较大的液态包裹体时,其又被称为“水胆水晶”。

这类水晶形成是由于晶体生长速度较快,与它混合在一起的岩浆热液、水溶液被包裹所致。

较为明显的水胆水晶,产量较少,且极富有艺术价值。

三、依据特殊光学效应的分类1、普通水晶是指没有明显特殊光学性质的水晶,在自然界中最为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