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ppt检测课件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ppt检测课件


一、昼夜交替和时差 1.昼夜现象 (1)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________的球体。
(1)不发光、也不透明 (2)夜 昼 昼 夜 (3)大于0° 小于0° 等于0°
2.昼夜交替
(1)原因:地球________
(2)周期:________小时,即一个太阳日
(3)意义各 生地 物温 形度 成发 昼生 夜昼 节夜 律变,化即
A.AOB为昏线
B.CND为晨线
C.EF为晨线
D.FG为晨线
(2)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A )
A.6时
B.12时
C.0时
D.不确定
时差
知识精析
1.地方时
项目
内容
概念 同一时刻,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称为地方时
计时方法
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为地方时12时
时刻早晚
①经度相同的地方,地方时相同②地理位置越靠 近东边的地方,地方时越早
1.水平 偏转 2.右 左 不偏
昼夜交替
知识精析
1.昼与夜
(1)昼夜的产生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因此在同一 时刻,只有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能被太阳光照到,是白天, 背着太阳的半个球面照不到太阳光,是黑夜。
(2)昼夜的界线——晨昏线
地球上昼夜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它是一个大圆,任何时 间都把地球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即昼半球和夜半球。由于 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因此站在晨昏线上的人看到太阳刚 好在地平线上,是日出或日落现象。
现象
自转 24 生物钟
3.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由于________,同一________地区,东边比 西边地点的时间要________。 ②概念:因________不同的时刻。
地球的自转 纬度 早 经度
(2)时区和区时
①时区划分:图中共可划分为________个时区, 每个时区跨经度15°,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C是________。图中D与E合称东西十二区。
(2)晨昏线不只将地球平分为昼夜半球,还将经过的纬线 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这两部分不一定相等。但在赤道上, 昼弧与夜弧始终等长。
(3)随着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晨昏线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 移动,各地出现昼夜更替现象。
学以致用 1.读下面三图,回答(1)~(2)题。
(1)下面关于三图中晨昏线叙述正确的是( C )
分区 计时
早晚
东早西晚(东时区早于西时区,东时区数 大者早,西时区数小者早)
时差
相邻时区相差l小时,相差多少时区,区时 相差多少小时Fra bibliotek特殊 计时
不同 时区
首都 区时 东部 区时 半区 时
美国采用东部时间(西五区)、中部时间(西 六区)、山岳时间(西七区)和太平洋时间(西 八区)
我国采用“北京时间”
朝鲜采用东九区的区时
24 中时区 东一区 西一区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③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________小时,东时区 的区时较早,故“东早西晚”
1东减西加
⑤计时制度与方法
计时时制
计时方法
早晚 东早西晚(位置相对偏东者早,偏西者晚)
地方 计时
时差
经度相差15°→1小时,经度相差1°→4分 钟
评价 使用不便,易造成时间的混乱
时差大小
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差1个小时,经度每相差 1°,地方时相差4分钟
计算方法
东加西减
2.地方时的确定与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1度4分, 东加西减,经经计较,分秒必算。计算时具体可分为四 个步骤:一定时,二定向,三定差,四定值。
(1)一定时:即确定计算时可作为条件用的已知地 方时,光照图中,特殊经线的地方时的确定,以上图为 例:
2.晨昏线与昼夜更替
(1)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
晨昏线在地球上的位置是由太阳直射点决定的。由于地 球是球体,太阳光线是平行光线,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平行 光线只能垂直照射地球上的一点。从直射点向四周,平行光线 与地平面的夹角逐渐减小,直到平行光线与地球相切,夹角变 为零。所有的切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了晨昏线,因此晨昏线与 太阳光线垂直,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零。晨昏线 上各点与直射点的夹角是90°。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课标要求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目标定位
1.了解晨昏线和昼夜交替的原因、意义,并能运 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解释昼夜更替 的成因。
2.掌握地方时和区时的概念与计算方法,能用实 例解释时差现象。
3.理解地球自转对水平运动物体和地球形状的影 响。
(3)三定差: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经度差, 以确定时差,如E点所在经线与ND经度相差45°,时差为 3小时。
(4)四定值:即根据前面所确定的条件计算出所求时 间,
如E点地方时为12∶00+1455°°=15∶00, F点地方时为24∶00-1455°°=21∶00
3.时区与区时
(1)时区的划分
印度采用东5.5区的区时(即东经82.5°的地方 时)
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使地球表面上________运动物体 的运动方向发生________的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向________偏,南半球向 ________偏,赤道上________。
3.意义:对水流(河流、洋流等)、风等地理事物的 水平运动的影响显著。
使用地方时很不方便,国际上采用每隔经度15°划分 一个时区的方法,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以本 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即区时。 关于时区的划分,如图所示:
(2)区时的换算方法
公式: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 时)。
注意:①时区差的求法:同减异加。
②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取“+”, 在已知地西面取“一”,即“东加西减”。在应用时可 按经度来确定,即东经度数值越大,位置越靠东;西经 度数值越大,位置越靠西。
①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l2时,如ND。
②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零时,如NB。
③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 时,如 NC。
④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如 NA。
(2)二定向:即确定所求点与已知时间点的相对东、 西方向,如图中求E点的地方时,以D点作为已知时间点, 则E点位于D点以东,应“东加”;若求F点地方时。以B 点作为已知时间点,则F点位于B点以西,应“西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