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横县茉莉花茶发展现状、困境以及对策

横县茉莉花茶发展现状、困境以及对策

横县茉莉花茶发展现状、困境以及对策
一、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
地处广西东南部的横县迄今已有400多年种植茉莉花的历史。

由于种植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横县所产的茉莉花以花期早、花期长、花蕾大、产量高、质量好、香味浓而著名。

2000年6月,横县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茉莉之乡”。

目前,横县茉莉花和花茶产量均占中国总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量的60%以上。

横县茉莉花产业已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管理的完善体系。

目前,横县茉莉花种植面积10万亩,花农30多万人,年产鲜花8万吨;花茶加工企业150家,年加工花茶6万吨,产值20多亿元人民币。

横县成为中国及全世界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花茶加工基地。

在茉莉花产业的示范带动下,横县积极实施“发挥优势、调整结构、专业生产、规模经营”的农业发展战略,政策倾斜、组团推优,全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

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45家,销售收入32亿多元,净利润2亿多元。

全县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6个,总数达到336个。

通过采取“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和“公司(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效降低了市场风险;农业龙头企业深加工形成产业链,有效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农业产业化迈上新台阶。

云表镇朝南村工厂化蘑菇生产是横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

这个
人口不足500人的小村庄,近年来积极利用国家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经营模式,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引进食品加工企业建设工厂化蘑菇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

通过土地流转,打破了土地“瓶颈”。

“转”出了现代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增了农民收入,“转”出了“产业工人”;通过土地流转,改变了脏乱差,“转”出了“文明新村”,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朝南模式”。

近年来,横县围绕“标准化国际化”的发展理念,先后建成中国茉莉花茶交易中心、中国茉莉花茶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加快推进中国茉莉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茉莉花茶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中心和中华茉莉园建设。

二、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困境
1、茉莉花产量低,品质下降
虽然近年横县在茉莉花质量建设上做了不少工作,但由于横县茉莉花连续栽作多年,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受气候条件、耕作栽培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产量及品质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茉莉花优质和优价没有实现联动,所以花农对茉莉花标准化栽培积极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优质茉莉鲜花的扩大生产。

2、企业技术含量低,产品深加工少
从总体上看,横县茉莉花茶企业大多仍处于相对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阶段,生产效率不高,精深加工较少,产品的技术含量相对还较
低;此外,在提取茉莉浸膏、茉莉花净油、茉莉花精油等香料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制成茉莉花速溶茶粉、茉莉花多糖、茉莉花酮等新产品以及提取后的茉莉花渣制成食用菌的培养料和有机肥等方面尚缺乏集成应用和转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茉莉花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茉莉花茶效益没有明显提高
茉莉花茶是再加工茶,生产环节多,周期长,成本高,虽然茉莉花茶的价格有一定幅度上涨,但是涨幅不明显,相对其他茶类,茉莉花茶的生产和经营效益较低,影响了生产和销售企业的积极性在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的形势下,个别企业为了减少亏损,不得不采取调整茶叶结构,提高高档茉莉花茶销售比例,结果丢失了中低档茉莉花茶消费顾客。

4、名牌产品建设需要加强
目前市场上茉莉花茶品牌大多数是区域性品牌,市场影响力有限,很难推动消费的增加,这也是制约茉莉花茶消费增长的因素之一。

虽然横县茉莉花茶加工量占了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但令人遗憾的是,全县迄今只有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花"牌茉莉花茶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

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壮大后,虽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各种配套设施与整个产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产业链建设相对落后。

比如在人才培训、物流、原料、辅、配件和设备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集茉莉花生产、加工、科研、推广、示范、文化、观光、
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综合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三、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对策
1、加大茉莉花茶的宣传力度
目前制约茉莉花茶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是消费增长乏力,茉莉花茶市场缺乏消费热点,加上市场上存在对茉莉花茶质量不高的错误认识,影响了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

因此,建议加大茉莉花茶的宣传力度,包括对茉莉花茶营养和保健功能的宣传,让更多的消费者正确认识茉莉花茶、接受茉莉花茶、爱好茉莉花茶、享用茉莉花茶、宣传茉莉花茶,不断扩大茉莉花茶的消费群体,从而推动茉莉花茶价格的不断上升,树立茉莉花茶良好的市场形象。

2、优化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环境
县委县政府应把进一步优化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大任务,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在项目资金有限的条件下,政策也是一种无形的投入,因此县委县政府要用足用好上级政策,要用活并落实好现有政策,要出台茉莉花茶产业扶持政策,以政策聚集资本要素,吸引项目资金。

3、稳定茉莉花茶生产面积
如果茉莉花茶产业长期处于低利润水平,将不利于该产业的健康发展。

根据近几年茉莉花茶市场变化情况来看,必须适度控制茉莉花茶的生产规模,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建议稳定目前的茉莉花种植面积,提高茉莉花种植管理水平,加强茉莉花新品种研究,发展无公害和有机茉莉花生产,促进花农经济收入的提高,提高花农生产茉
莉花的积极性。

4、发展优质茶园,不断提高茉莉花茶的附加值
横县将加快谋划建设,创新茉莉花产品,扩大茉莉旅游产品销售,巩固全县10万亩茉莉花园和3万多亩生态茶园,扩大种植规模,以中华茉莉园为核心,通过招商合作,谋划茉莉小镇建设。

开发“生态茶园、茶叶观光园、茶趣园、茶叶博物馆、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公园”等茶旅游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横县将依托中国茉莉之乡独特品牌,延伸产业链,鼓励企业创新茉莉花产品,提高横县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的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建设横县旅游集散中心,把各生态观光茶园与景区景点串联起来,培育中华茉莉园成为茉莉花生产、花茶加工基地和旅游的引瀑点,辐射带动横县全域旅游的发展。

此外,横县将全力打造花(茶)旅基地,推动全域旅游,重点推动景色优美、生态良好、交通便捷的南山茶场、大森茶场、顺来茶场、圣山茶园、圣种茶博园等的名茶示范区开发建设为“生态茶园、茶叶观光园、茶趣园、茶叶博物馆、茉莉花和茉莉花茶公园”等花茶旅游项目,打造集花园茶园观光、采摘鲜茶、炒茶制茶、茶艺欣赏、科普宣传、运动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性茶旅游基地。

5、强化监管,狠抓产品质量,不断提升茉莉花茶质量
在茉莉花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行之有效的茉莉花茶质量监督机制,联合工商质监花业局、花茶协会,按照"茉莉花茶绿茶窨制技术规程"和"茉莉花绿茶制作"两个地
方标准以及认证标准,不定期地对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严格控制茉莉花的用药,对获得认证的企业按照"SC"的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实行通报制度,对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加工企业进行通报,并限期整改,对在整改期限内还不能达到要求的加工企业,撤销其认证资格,并勒令停产。

6、培植名牌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茉莉花茶品牌效应
编制横县茉莉花茶品牌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资金和技术的扶持力度,大力扶持和培植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南方茶厂、桔扬茶厂等一批科技型龙头企业。

以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金花"牌茉莉花茶通过了广西名牌产品和"金花六堡"获得"广西(柳州)春茶节第七届桂茶杯黑茶类评比特等奖"为契机,掀起新一轮争创广西名优品牌竞赛,巩固和不断扩大金花、郁江、华湘、桂枢、长城、阳江、南方等横县名优茉莉花茶品牌效应,扩大自营茶的销量,不断提高茉莉花茶价值,充分利用"横县茉莉花茶"证明商标和"横县茉莉花"地理标志产品这两个名称,做大做强做优横县茉莉花茶,不断提高横县茉莉花茶的利润空间。

7、加大茉莉花茶产业的科技投入
近几年,横县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通过科技进步来促进茉莉花产业的发展,与科研院校合作,探索出了"科研单位+科技推广机构+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基地+农户"的科技服务模式,建立了"茉莉花专家大院"等但从茉莉花产业长期发展的情况看,还应该加强茉莉花种植栽培、加工和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

8、创新茉莉花茶的营销模式
首先要改变茉莉花茶以散茶消费为主的经营模式,促进小包装茶的销售,为创建品牌和扩大销售通路做好基础;其次要开发出名优茉莉花茶,培育高端茉莉花茶消费者,研究出与之相适应的茉莉花茶品饮方式,创造独特的茉莉花茶品饮文化,提升茉莉花茶产品的市场美誉度;再次要继续承办好"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以"全国茉莉花茶交易会"为平台,着力打造世界茉莉花茶产业中心,促进茉莉花茶贸易和文化的发展。

9、完善茉莉花茶产业链配套设施
充分发挥发展茉莉花香料产业自然条件优越和资源丰富的优势,扶持企业发展茉莉花茶产业和茉莉花茶饮料加工,初步突破精深加工,并扶持引导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延长茉莉花茶的综合产业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