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扎染艺术资料

扎染艺术资料

劳技参评教案 1 扎染工艺手帕的制作

吴江市南麻中学 钮烨烨 一、制定框架计划

二、课时安排与内容衔接 首先用4课时作授课与调查:向学生讲授扎染工艺历史,扎染制作工具和材料等,让学生研究性地学习、试验扎染的基本技法。然后可安排此项目活动的开展,课时数根据实际情况(包括活动条件水平、学生活动进展、课程生成深度)而定。最后安排项目展示和学生参与项目评价各一课时。

劳技项目课程 项目目标:扎染手帕的制作 项目过程:决定——计划——实施——评估 项目成果:作品展示

职业引导 ·本地染整企业的调查 ·染整工人的职业素质要求 …… 使用技术 ·手缝基础 ·扎染的基本技法 ·“夹扎法”辅助用具的制作 (木工) 经济行为 ·原料市场调查 ·成本预算 ·采购 ·销售与盈利策略 …… 生态环境 印染厂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对水环境产生的负担 消费指导 ·常用织物的鉴别及其特性的认识 ·质量与价格的比较 …… 安全、健康与卫生 ·加热器、电、熨斗的安全使用 ·衣着与场地卫生的保持 …… 原料概况 ·织物纤维、染料的分类 ·常用织物纤维对染料的适应性能 …… 历史发展 ·扎染工艺发展史 ·传统”绿色”染料 …… 符号描述 ·操作流程图 ·产品设计图 ……

信息技术应用 ·对扎染信息的网上检索与下载 ·用图形设计软件设计样稿 ·以作品图片及相关文本为素材完成计算机展示或网络传输 …… 使用工具 加热器(煤气炉、电炉、煤炉)、天平、量器、温度计、熨斗等 劳技参评教案

2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知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板书纸 工作纸 实物 图片

视频展示台 扎染手帕成品欣赏和扎染特色 √ √ √ √ √

扎染的原理、发展 √ √ 扎染制作工具和材料 √ √ √ 扎染工艺流程和基本技法 √ √ √ √

对原料市场、染整企业及其附近水环境的调查研究 √ √ √ √

学生分组活动 √ √ √ √ √ 评估 √ √ √ √ √

三、教法和学法 采用项目引导教学法和行为引导教学法,通过学生制作手帕的“行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技能,培养对劳动和劳动人民的积极情感和重视技术应用的意识,进一步确立学生的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经济意识,注意渗透染整行业的职业引导。 1、导入 首先展示丰富多彩的项目实物,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探究该项目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授课 ·扎染手帕成品欣赏和扎染特色 ·扎染的原理、发展 ·扎染制作工具和材料 ·扎染工艺流程和基本技法 …… 3、调查研究

分类 原料市场 染整企业 染整企业附近水环境

方法 参观、提问题、作记录 参观、听介绍、提问题、作记录、总结

观察、取样、实验、

讨论、总结 劳技参评教案 3 4、 学生分组活动 按组员不超过五人的规定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按以下流程工作:

5、课堂评估 请各组代表依次展示自己的活动和作品,课前可引导小组分别侧重于实物、计算机辅助、图文、表演、赠送礼品、出售商品、装饰品等展示形式。 让小组作一些关于项目活动、分工情况、制作方法、设计意图的介绍。可安排其他学生提问,请代表作答复。 教师作好各组的展示记录(包括产品是否优秀、分工是否合理、工作是否有实效、形式是否新颖、语言是否流利、语态是否自然、活动过程是否有违纪、不参与、安全卫生问题的发生等方方面面),作为对项目活动效果评价的重要依据。学生根据“劳技课学生参与评价表”(见附件)进行自我评价、组内成员评价、组外学生评价等多种形式的评价。教师汇总各途径的评价,对个人和小组作总结性的评价。

教师协调组织形式、指导分工合作,参与各组讨论,了解各组活动情况,帮助解决问题,协调组员分歧,审视计划的可行性,渗透纪律、安全、合作等方面的教育。

家长、专业人士对项目给予一定的建议和指导,提供一定的活动条件。 作出决定 推选出组长。对扎染工艺手帕的织物类型、尺寸、图案纹样、工作分工等进行组内讨论并决定。 制定计划 制定工作步骤时间表。 实施计划 按时间表实施计划、制定策略、解决问题。 展示准备 确定展示方式,作好展示准备。 劳技参评教案

4 附件 劳技课学生参与评价表 教学课题:

Ⅰ.教学主体(学生)自我与相互评价: 组员 评价内容

A B C D E

知识 技能 操作的准确、细心程度及安全、健康意识

效率 积极性 按时间表工作 创造力 个性 交流合作能力 团队精神 探究性 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纪律 自信 负责、可靠

环保与卫生 合理安排材料 Ⅱ.对教学指导者(教师、专业人员、受访者、应邀者)的评价: 称呼 评价内容

组织教学 讲解与演示 民主、公正

创新 (以上空格按程度:“好”、“一般”、“差”选填“+ ”、“0 ”、“-” )

Ⅲ.对物化成果(成品)的评价: 你对你(们)的成品的满意程度: + 0 — 改进意见: 劳技参评教案 5 “扎染手帕的制作”项目课程实施记录 一、授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引一引]:同学们生活在印染工业发达的绸都吴江,可知道我国有几种传统的印染工艺? [放一放]:课件显示“扎染 蜡染 夹缬” [看一看]:请同学们欣赏下列扎染作品,说说扎染美在哪里?

T恤

手帕 台布 坐垫 [注一注]:下面我们要探究的就是“扎染”,我们的项目是“制作扎染工艺手帕”。[读一读]:(课后阅读材料) 劳技参评教案

6 扎染又称扎缬,绞缬或染缬。中国染缬艺术的形成条件早在周代以前便已具备。在秦汉时期开始流行。到了六朝时代,绞缬已经是“贵贱服之”(它的意思是说有钱人和没钱人都喜欢穿),可见当时应用已经很普遍。解放后从新疆地区先后发掘出土的六朝时代的红色白点绞缬绢,绛色白点绞缬绢,均说明我国扎染工艺不但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其制作技艺也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如梅花形的“鹿胎染缬”和鱼子形的“鱼子缬”,一直到如今,仍为人们所赞美。 唐宋时期,我国的染缬艺术趋于成熟,染缬的染料使用、染色工艺、以及主题纹样、艺术形式、风格等出现了新的面貌。 宋元染缬继续发展,《碎金》一书所载当时的染缬名目有檀缬,蜀缬,锦缬等九种。 后来,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兴起,历时千年的扎染工艺几乎失传。当前随着人们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服饰时装化的步步升温,使得扎染艺术倍受国内外消费者和时装界的追求和青睐。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目的是对织物扎结部分起到防染作用,使被扎结部分保持原色,而未被扎结部分均匀受染。从而形成深浅不均、层次丰富的色晕和皱印。织物被扎的愈紧、愈牢、防染效果愈好。它既可以染成带有规则纹样的普通扎染织物;又可以染出表现具象图案的复杂构图及多种绚丽色彩的精美工艺品,稚拙古朴,新颖别致。 我国历史上用于印染的原料相当丰富。这些原料植物居多,也有其应用较为常见的有红、黄、黑三色染料。染整材料也相当丰富.除薯茛外,还有枫叶、柏枝、松枝、土茯苓、柿子汁、鸡蛋清、午皮胶、黄豆浆、石灰等。添加剂既有虎杖、车前等中草药,也有不属于中草药的,如嫩烟叶、红辣椒等。传统印染工艺是以家庭为中心的手工副业,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主要由妇女承担、工艺技术靠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由于各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各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亦不平衡,所受外界影响的程度也有差异,使贵州民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形成较强的区域性,即不同的民话或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工艺特征。有的具有较为原始的工艺形态,如用动物血液、杨梅汁等直接填红,或用稻草灰混合锅烟煮染等。而有的工艺却比较精湛,如黄平、安顺等地区的苗族彩色蜡染,黔南、黔西南地区布依族的扎染等,其色调之调和,图案之精美、令人惊羡不已。这些各具特色的工艺,或许就是中国古代印染工艺发展历史中不同时期特征的子遗。 就工艺性质而言,民间印染工艺具有多重性。例如印染的季节性,蓝靛印染普遍在八九月间进行,也有的是在二三月间,有的又不选择季节,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有专家提出,季节性染色就像许多社会习俗一样,外表上看,是由当时的社会礼仪制度所决定的,而实际它们产生的基本原因,却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水平。也许在周代,一些植物色素的提纯和储存技术已经解决,但这种习俗却作为一种生产活动的规范而被保留下来。到了秦汉之际,植物色素的提纯和储存技术问题逐渐获得解决,在此之后,有关染色工艺的记载中,就很少规定染色的季节性了。 劳技参评教案 7 [记一记] :蓝,也叫蓼蓝,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花,叶子可提制蓝能等染料。因此,“蓝”多组成与颜色有关的词汇,如蔚蓝、蓝图等。

每年五六月份是蓝草收获的季节 收获的蓝草不能暴晒要及时沤制 刚刚沤制的蓝草 已经发酵的蓝草

已经制成的蓝靛 古代的制靛遗址 古代制靛用的石缸 采摘前的蓝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