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记录:王人龙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长安大学资源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课堂笔记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教师:席岳婷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课堂笔记

1 / 13

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概述

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特点

数量众多,类型多样,规划统一、职能丰富、传承完整

中国古代建筑

 一屋三分:屋顶、屋身、台基

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况

1、形成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到汉代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

3、成熟时期——隋唐

4、大转变时期——宋(《营造法式》)

5、发展时期——元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园冶注释》计成著)

 西方古代建筑

1、古希腊的建筑风格:多立克柱式

2、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把人体美赋予建筑,代表作—万神庙,史上最大的浴场之一卡拉卡拉浴场,拱券革命——凯旋门

3、拜占庭建筑风格:索菲亚大教堂

4、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建筑——佛罗伦萨教堂,巴洛克建筑——凡尔赛宫,英国古典建筑代表——圣保罗大教堂

 中国古代房屋建筑的基本结构

1、台基

台基,又叫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具有防水避潮、稳固屋基等作用。有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有石质栏杆)、更高级台基(须弥座、金刚座)、最高级台基(由若干个须弥座相叠而成)。

2、墙、柱、梁

墙,基本构件;柱,主要构件;梁,中国传统木构架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3、屋顶(古称屋盖)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富变化,极具艺术表现力的部分,是科学和没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其中形式: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盝顶

用料与色彩:琉璃瓦-灰陶瓦-石板-泥土-茅草;黄-绿-黑-蓝-紫-翡翠-青灰

屋脊造型:正脊:鸱吻——望兽;垂脊: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

4、斗拱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意义:支撑荷载梁架。

装饰:表明等级

5、装饰品

彩画:和玺彩画(最高等级,龙凤图案,双《》框住)、旋子彩画(等级次之,简化龙凤图案,单《》框住)、苏式彩画(等级最次,人物山水鸟画,()框住)

藻井:天花板上的一种建筑,多于寺庙宫殿。

 中国谷底啊房屋建筑的特点

1、木构架建筑。(叠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2、以简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以单座建筑构成庭院,以庭院组合为建筑群。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课堂笔记

2 / 13

3、造型别致优美、装饰绚丽多彩。

4、布局讲究主题突出,主次有序、整体和谐、与周围环境协调。

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提出

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革命意义的城市。

意义:法律角度,国家确立的具有法定意义的历史城市的杰出代表;保护角度,建立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政策角度,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指定保护专项规划。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确定

1、核定标准

a、不但要看城市的历史,还要着重看当前是否保存有较为丰富完好的文物古迹和具有重大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b、现状格局和风貌应保留着历史特色,并具有一定的代表城市传统风貌的街区。

c、文物古迹主要分布在城市市区或郊区,保护和合理使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对该城市的性质、布局、建设方针有重要影响。

2、审批程序

第一批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国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共同选定。

第二批、第三批基本沿用第一批的程序。略不同的是首先由省市自治区提出所辖行政区域内的„„

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见附录)

 前三批,共99座

 增补城市十处(2001-2007),共109座

 2009年1月2日,增加了无锡市、南通市、现在共111座名城

国家第一批历史玩呢花名城名单(国务院1982年2月8日)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搭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天津保定平遥呼和浩特沈阳上海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

„„„„

„„„„

六、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分布及概述

七、历史文化名城的类型

分类方法:1、名城所拥有的特点和性质

2、名称目前的保护现状

按照名城所拥有的特点和性质来分:

1、古都型,以都城时代的历史遗存或几种表现古都风貌或风景名胜为特点的城市。北京,西安,南京,杭州等。

2、传统城市风貌型,完整的保留了某个时期或者某几个时期所积淀下来的完整的建筑群体的城市。平遥,丽江,韩城等。

3、地方特色以及民族文化型,同一个民族由于地域的差异和历史的变迁而显示出地方的特色,或不同民族的独特个性成为城市风貌主体风貌的城市。拉萨,喀什,绍兴,泉州等。

4、风景名胜型,自然环境对城市的特色起了决定性作用,建筑与山水环境的叠加显示出鲜明个性的城市。常熟、桂林、承德、镇江、苏州等。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课堂笔记

3 / 13

5、特殊职能型,城市中的某种职能在历史上含有极突出的地位,且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这些城市的特征。泉州、景德镇、寿县、武威等。

6、近现代史迹型,主要反映近现代历史上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阶段的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群为其显著特色的城市。延安、遵义、南昌、重庆、天津、上海等。

7、一般史迹型,以分散在全城各处的文物古迹作为历史传统体现的主要方式的城市。徐州、济南、武汉、长沙、成都、吉林、沈阳等等。

按照保护内容的完好程度、分布状况分类:

1、古城的格局风貌比较完整,有条件条件采取全面保护的政策。(这类城市需要重点改善基础设施、改善基础条件。)

2、古城风貌犹存,或古城格局、空间关系等尚有值得保护之处。

3、古城整体格局和风貌已不存在,但还保存有若干体现传统历史风貌的街区。

4、少数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已难以找到一处值得保护的历史街区(全力保护文物古迹周围环境)。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 从2006年期,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 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建筑等不可以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样式、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以及能等以及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 海因里希·谢利曼(1822-1890),德国考古学家,考古学史上的传奇人物。掌握18种语言。他是希腊古典时代以前远古文化发掘与研究的开拓者。在希腊考古和欧洲考古学方面影响深远。1822年1月6日生于德国北部的梅克伦堡,1890年12月26日卒于意大利的那不勒斯。少年时代以学徒谋生,酷爱读书、专心攻读荷马史诗,语言天才,后经商致富,开始长期自费考古发掘。1870年开始,于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东岸的西萨立克先后四次考古发掘,印证了特洛伊城的富裕和王宫的宝藏,整个西方学术界为之震动。

一、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历程

 中国现代意义的文物保护始于上世纪20年代的考古科学研究。

 北京大学与192年设立考古研究所,后又设立考古学会,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物保护学术研究机构。

 1926年中国学者的首次考古发掘,实在山西夏县西阴村发现了与仰韶文化同期的历史遗存。

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成立,开始系统地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 1930年6月,国民政府颁布《古物保存法》,是中国历史第一批由中央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政策性法规。

新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1、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的形成阶段。

 60年代中期形成中国文物保护制度。

 文化部负责全国文物保护工作的行政管理机构。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课堂笔记

4 / 13

 1982年颁布《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的发展阶段

 三批共9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相继公布。

 名城保护与城市规划密切结合。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人才培训和国际交流日益加强。

 学术研究机构与监督机制陆续成立。

3、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保护体系的成熟阶段

 1996年,安徽屯溪会议指出“历史街区的保护已经成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环”

二、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 18世界中叶,英国的古罗马圆形剧场成为欧洲第一个被立法保护的古建筑。

《雅典宪章》

 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指定的第一个获国际公认的城市规划纲领性文件。

 “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应妥善保护,不可加以破坏”

《威尼斯宪章》

 即《国际古迹保护与修护宪章》

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成立的“国际文化遗产保护与修复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前身)于1964年5月31日召开的会议中提出。

 提出了文物古迹的概念,“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包括伟大的艺术作品,而其亦适用于随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过去一些较为朴实的艺术品”。

《内罗毕建议》

 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华沙内罗毕通过的《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 历史地段的保护包括“史前遗址、历史城镇、老城区、老村庄、老村落以及相似的古迹群”

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即鉴定、防护、保存、修缮、再生,维持历史或传统地区及环境,并使它重新获得活力。

《华盛顿宪章》

 1987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历史会在美国华盛顿通过的《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 关于历史保护的内容

1、地段和街道的格局和空间形式。

2、建筑物和绿化、旷地的空间关系。

3、历史性建筑的内外面貌,包括体量、形式、风格、材料、色彩及装饰等。

4、地段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包括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关系。

5、地段在历史上的功能作用。

三、世界文化遗产

 为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1月16日在第十七次大会上正式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1976年,世界遗产委员会成立,并建立了《世界遗产名录》。中国1985年12月12日加入《公约》,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

 由于申报“世界遗产”的国家和所报的项目越来越多,2002年6月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6次会议决定,今后审批世界遗产的条件将更加严格,一个国家一次只能提出一出申请,上没有世界遗产经典的国家享有优先全。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

相关主题